为汽车装上交互体验 访智歌董事长邸烁
泡泡网GPS频道5月9日 邸烁,说句实话,在想要采访他之前我几乎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是当我看到这个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材生从1998年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再到任职Google技术总监,并一手将Android引入了中国,这一连串的履历俨然让我不由自主的勾勒出了一个技术宅的形象。
采访邸烁的想法,源于我去年经历的一次旅行。当时我盯着那台迈腾所装配的车载中控,越琢磨越觉得这里面有太多技术的融合和创意,不管是方向盘和中控的结合还是准确的语音识别,不管是Android的系统还是媲美手机的硬件配置,我甚至觉得也许这就是车载互联网最好的入口。而那台中控,就是邸烁创立的“智歌”品牌的试验样机。
就在不久之前,我们在智歌的办公楼里,终于采访到了这位被称为“中国安卓第一人”的创业者。
“如果内部没有打通,你直接从外部,你进不去。它是铁桶一块。”
我一直觉得汽车行业挺NB的。看看被互联网觊觎的行业,从手机到家电再到传统零售,哪一个不是被互联网冲击的要么改朝换代要么土崩瓦解。估计你会问,这跟汽车有啥关系?来看一下,从2007年乔布斯密会大众总裁马丁.文科特,到2010年英特尔展出了基于Atom处理器的车载系统,再到年初NVIDIA和高通率领大批汽车厂商亮相美国CES消费电子展,直至今年3月份苹果在日内瓦车展率领众多汽车品牌推出了Carplay系统。
细细算来,IT新贵和汽车巨头们,至少已经勾心斗角走过了8年时间。但是战果呢?主导汽车领域的,依然是大众、通用、奔驰、丰田们。而我们和邸烁的聊天,也正是从这个话题开始的。
“我们觉得车机或者叫车载终端这个东西,首先它所在的行业比较特殊,不能照搬任何的现有的模式。这个行业惯性非常大,惯性和固有思维非常严重。还是要从行业内部我先挖出一条路来,然后才能从外面去包抄。如果内部没有打通,你直接从外部,你进不去。它是铁桶一块。”邸烁也认为传统汽车市场,就是铁板一块。
●从李想和邸烁,看汽车行业和IT行业的特点
但是,铁板一块的何止是汽车厂商。我还依然记得Carplay刚刚推出的时候,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在微博上连续发表自己对车联网的观点,直接指出车联网不同于移动互联网,强调汽车驾驶安全的重要性,甚至直接为车联网厂商划定了范围。
李想微博截图
面对这样的观点,邸烁对于碎片时间有着自己完全不同的认识 :“其实开车的时候也是碎片时间。而且很无聊,尤其是堵车的时候。比如说微信响了一声,手机又响了,可是我又不敢接。然后我又想着回家是不是有什么事,我现在是不是能处理一下?老板说了,那邮件你半小时之内必须给我回,那怎么办呢?”
而且,对于安全问题,邸烁同样也带给了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解读:“你看苹果现在搞CarPlay,他那个安全吗?但是现在还有很多人一手方向盘一手发微信,这安全吗?安全都是相对的,好用也是相对的。我觉得智歌现在最大的卖点,就是提供一种新的交互方式,来改变你在车里使用这种智能设备的方法。让你更简易,更快。快,就意味着能够更少的分你的心,也就意味着更安全。”
李想还曾经在自己的微博中说,不看好ODB接口车联网设备的民用,他不认为这些数据对日常驾驶有帮助。面对这样的观点,邸烁同样也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不是非常懂车,你OBD读取出来的那些信息,它就是冷冰冰的数字。什么水温、什么节气阀开度、什么转矩,一般老百姓他不懂。要做,第一要把这些信息做成老百姓能看懂,第二要对他有用,比如说能帮助他开车更安全、更节能、更省钱。”
其实从李想和邸烁这几个观点的不同解读中,我们已经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汽车行业和IT行业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但是,邸烁用一个我们众所周知的例子,为我们描绘了车联网之后的未来。
“以前那个车,它只是想着它的那几样功能,老三样,导航收音机和音乐,有的不听音乐的,就用蓝牙把电话连上。老三样,没什么可玩的。但现在呢,如果我给他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就像当年的诺基亚手机,你拿它上网,很费劲。但是苹果手机呢,触摸屏上网是不是更方便了。马上你就看到移动互联网这个产业就催生出来了,无比繁荣。就是说这个盒子一旦被打开,那么你绝对挡不住它未来的想象空间。”
●从触摸取代按键,看谁是先进生产力
发现没有,不管我们怎么去谈论车联网,怎么都绕不开一个话题:触摸。记得在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里,就有网友留言说道你给我多少个屏我都不会用,我开车的时候就不需要看,我就是要用手摸,我就要用按键,我就希望得到按键的确认感。
你有没有想到当年手机从诺基亚的实体键到苹果触摸屏的转换,有多少人对手机键盘依依不舍,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才诞生了诸如索爱P990、Tero650、HTC G16这些经典的全键盘智能手机,甚至在今天我们看到还有不少人在使用诺基亚的E71。
美军战机座舱的演变
其实不仅仅是手机,触摸还是按键的演变,在军用领域开始的时间更早。例如美国空军在1990年提出了全景座舱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在了F22战斗机的研制之中。但是,初期采用全触摸屏幕的F22相比F15虽然提高了28%的杀伤率,但是依然遭到了飞行员的强烈抵触,最终洛马公司在显示屏周围妥协的安装了物理按键。
但是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F35的座舱我们再也看不到仪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20英寸分辨率高达1200*3200的全触摸屏幕,同时引入了语音识别系统。
“一个新技术衍生出来之后,从它诞生出来,到最后大家用的很熟练,而且从这种熟练又衍生出新的动能,它是有个过程的。”邸烁这样谈自己对新技术的看法。
而且,在邸烁的观点中,互联网同样也是在不断的进化之中。“第一代互联网是Click,是鼠标是键盘。第二代互联网是触摸,是手机和移动终端。第三代互联网是看和听。”
“其实苹果最后取代了诺基亚,也就证明了谁是先进生产力。在诺基亚到苹果去过渡的时候,诺基亚就认死理,我没这个实体的键盘我没手感,那怎么可能发短信快呢?怎么可能来了电话我一秒钟之内就按到这个按键把这个电话接住呢?那现在你还会觉得这是问题吗?一个是交互的方式和习惯改变了,第二个则是各种新的科技创新进来了。”
仔细想想,确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就像诺基亚说一秒钟按到一个小按键接到电话。但是要在触摸屏上准确的按一个小图标当然很难,于是我们理所当然认为触摸屏难以带给我们准确的操作。
但是最终触摸屏给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呢?滑一下!谁更准确更简单?
这就像邸烁所说的那样,“不管你未来的车是电动的,还是太阳能的。但是这个屏,一旦和人的交互粘度建立起来,你是很难把他颠覆掉的。”
“汽车厂商传统上就不是根据人的眼睛根据人的耳朵来做人机交互体验的人,他们做的是发动机、制动器。”
●从CAN总线到Carplay 看汽车厂商面对互联网的痛点
从一秒钟按到接听键,到滑一下接电话,这就是在新技术条件下用户体验的转变。其实这两种方式的作用都一样,但是为什么就是触摸的控制取代了物理按键?
“我理解的用户体验,就是人的两个感官:眼睛和耳朵。要么用屏,要么用声音。你把这个东西反馈给用户,我觉得这个才叫用户体验。没有了用户体验之后,用户不知道,那最后用户就很难认同。这就是粘度,互联网的玩法就是粘度,其实就是眼睛和耳朵的感受。”邸烁这么解释人们在不同时代下操作方式的变迁。
“身处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你不做互联网的电子产品,这本身就是不对的。”邸烁这样番话,似乎是对现在汽车厂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所做工作的一个总结。
其实汽车厂商当然想干好这件事情。要不然在今年初的CES展会上,我们也就不会看到那么多的汽车厂商蜂拥而至。但是,有热情不代表有能力。这就像中国男足,哪一次不都是梦想着冲出亚洲,可结果呢?就像CES展会上,我们听到的都是梦幻般的互联网口号,但是看到的却是宝马越搞越小的仪表盘,是英菲尼迪把Facebook搬进了中控里面……
“用户体验部分,我觉得车厂不会做。这帮人传统上就不是根据人的眼睛根据人的耳朵来做这种体验的人,他们做的是发动机、制动器这类东西,所以它的理念不一样。”邸烁这样评价汽车厂商的用户体验水平。
我们当然不怀疑微软和谷歌出身的邸烁,对用户体验的理解程度。但是,一个IT厂商,如何在汽车上做出手机平板一样的用户体验呢?前面不是已经有李想警告过少用手机互联网意淫车联网了吗?
未来的汽车,也许要在CAN总线之外,再增加一个智能系统
“汽车现在都遵循的是一个CAN的协议,它是国际标准。当我们把这个信号解读出来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车的速度、油耗、胎压什么的,都可以从CAN上读出来。甚至比如一些雷达,它可以探测四个方向的几米或者十几米是不是有东西来了,它也会接到CAN总线上。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这个信息在这辆车的其它部件和传感器之间也要传递。现在总线已经有了,所以它肯定会用总线去传递。它只要用总线去传递,那我的总线解码器就能把它解出来。我就可以在屏幕上把它显示出来,这样我就能把用户体验给做出来。”
说到这里,我马上想起了苹果刚刚发布的Carplay系统。在Carplay发布之初,几乎所有人都在说苹果找到了一个理性的解决车联网的办法。但是在邸烁看来,Carplay能够做的,只是让用户更好的在车内使用iPhone。而且,Carplay还有更多的缺陷。
“从开发的难易程度上,Carplay更容易。但是更容易,也就意味着它很难去统一它的用户体验。你看有的车是小屏,有的车是大屏。有的车是触摸屏,有的车没有触摸。有的车是电容屏,你操作起来还行,但是有得车还是电阻屏,你还得拿指甲尖去戳。这就会让用户很困惑的,它的操作体验不一致,这是一个产品最大的忌讳。”
奔驰和法拉利上的Carplay界面,屏幕尺寸和操作位置完全不同
但是邸烁同时也提醒我们说,影响Carplay的,又何止是屏幕的种类和尺寸,车载CPU的运算能力,同样让Carplay难以获得iPhone般的用户体验。
●从汽车研发到摩尔定律 看汽车和IT的发展速度差异
“为什么现在Carplay只能传声音和文字,而不能传视频?而且它还要挑车厂来做。”邸烁这样问到。
“比如说你现在用的是iPhone 5s,但是车机上用的CPU还是iPhone 3GS时代的,很可能有的车机里面的CPU还是七八年前的型号。有得可能根本就没有图形处理能力,只能适合显示字符。那这个Carplay它能投过去的花样就少了。”
为什么车载的CPU能力会如此弱?
“车考虑的维度是不一样的,车企工程师它根深蒂固的首先想到的是各种安全的隐患。各种稳定性,各种车里头的一堆要求。震动,电磁辐射等等。它首先的思路的稳定。这个东西我已经研发了5年了,各种小问题我都解决了。而这个东西我也再弄5年,那5年之后呢,这个东西它就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了。”
处理器的发展速度和汽车的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速度
汽车厂商和CPU的关系,就好像手机厂商和发动机的关系,大家各自术业有专攻。但是为什么在已经证明了汽车厂商没有能力去运用好最新CPU的情况下,汽车行业依然坚持自己在车载电子市场的垄断地位?
邸烁对这种形式做了一个比喻:“车本身就是它造的,那他肯定有控制欲了。比如说我们这公司,忽然外面来俩人,说把我财务部接管了,你说我能干吗?”
但是邸烁紧接着也说道:“在车的框架里面的东西,我们是动不了的。不光是我们动不了,你就算是把腾讯拉来百度拉来,他也动不了。但是呢,他的用户体验部分,我觉得车厂不会做。比如现在的中控,看起来他们做的确实都是电脑,但是这个电脑的体验,往往都很诡异。他们没想到现在互联网都已经进入到大屏高分辨率的时代了。”
“未来的电脑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行车电脑,所有的传感器CAN总线之类,它在那控制。一个是用户体验电脑,这个就是我们想做的。”邸烁这样描绘未来的汽车电子架构。
●从行车安全到用户体验 看汽车和IT的不同分工
一部行车电脑,一部用户体验电脑,这两部电脑的背后,则分属于不同的行业。我们知道有太多的人强调行车的安全,那么谁来指挥和协调这两部电脑稳定的工作而互不干扰?
“传感器以及发动机什么的,这些部件的动作必须是车厂来做。但是呢,它的用户体验,是我们可以做的。”
不过,面对当前汽车厂商的垄断地位,邸烁觉得这个壁垒会逐渐的消失:“技术是有壁垒,那是车厂掌控的东西,这个壁垒对很多人是有的。但是对我们没有,那个CAN总线,不就是各种协议吗?你把接口开放给我,大家配合,你做你的,我做我的。但是目前他不开放,那你不开放我就解码呗。”
“但是我会达到基本的要求,满足车辆最基本的要求,这些我必须要做到。我不能说我做的不合格,做个大屏放在车里没开给震碎了。但是我不会在这些领域去做到极致,我在它跟人的交互体验上去做到极致。”
“未来这两种理念是可以配合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我觉得这个生态环境大家会逐渐的配合,因为车厂就会逐渐认识到他做这些玩意他不灵,做一个折一个。”
而在谈到未来汽车电子的形态时,邸烁的解读,着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未来我认为车里的这颗CPU,一定会比手机里面的更强大。因为它要处理很多传感器传输过来的各种信号,它要处理各种各样的视频信息,从前面来的视频、从后面来的视频。而且从这些视频中,它还要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并提供预警,等等。所以它的运算规模,比手机要大的多。”
“现在是这么一个形态,塞到中控台里面。未来呢,就不一定在哪了。也可能我变成HUD的形式,也可能我就在中控台上是一个3D的激光投影。”
“人最快的交流方式,就是说话。在车里,手毕竟还得掌握方向盘,自动驾驶还没有民用化。”
●从HUD到语音控制 看人和车交流形式的发展
仪表盘、中控台、大屏幕,这些传统的汽车交互界面,在未来又会演进出怎样的形式?会不会就像邸烁所设想的那样,可能是HUD,也可能是3D激光头影?
“HUD我觉得未来大有前景。这技术不复杂,但是为什么这个东西现在普及不起来呢?一个是它的那个光源,它成本很高。第二个就是前挡风玻璃,HUD要求那个玻璃得是双层的,这个成本又是一大块。”
法国阵风战斗机上的HUD屏幕
HUD在汽车上的推广,也就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但是就像邸烁所说的那样,真正的HUD,技术不复杂,成本却很高。就像德国大陆集团为宝马设计的HUD系统,其实就是直接照搬了六七十年代战斗机HUD系统。原理,在军事领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成本,却也继承了军用品的高昂造价。
而在谈到最终的人车交流形式时,邸烁依然坚持自己的用户体验理念:“未来我们做的这个东西,我并不是去抢汽车厂商的碗饭,我就把汽车的数据接进来,我把它用更人性化的方式呈献给用户。我把这些信息和互联网接起来,我们用互联网来分析、分享、统计形成一个闭环,然后再去指导别人。”
邸烁认为谷歌眼镜往右上角看的方式,安全性先天不足
“其实啊,人最快的交流方式,就是说话。在车里,手毕竟还得掌握方向盘,自动驾驶还没有民用化。”邸烁是这样看待人车交互的最终方式。
但是,我们都知道即使是苹果的Siri,在语音的表现方面也不能让我们满意。而苹果早期的美好宣传和现实中很难用到的现状,更进一步恶化了用户对语音控制的使用意愿。
“Siri它是一个通用的语音控制,我们是专用的。我就做车里面这一个领域,它所有的都要做好。它要做好的难度比我高的不是一个数量级。它要把方方面面都做的很好,但是只要他有一点不好,大家就都说他不好。但是车里就不一样,车里的刚需不多,就那几样,导航、音乐、通讯,就这几样。”邸烁这样看待智歌和苹果在语音研发上的差异。
早期笔者使用过的测试版本的智歌车机
“任何一个产品或者技术,它都是迭代式的发展,这才是它正确的发展道路。一下子想把所有的东西做好吃个大胖子,不可能。产品要让用户有一个认知、接受、喜欢、信赖,最后是离不开,它有个过程。”
看起来,邸烁这似乎是委婉的表示智歌车机的发展需要时间。但是,我觉得他有点谦虚了。毕竟即使是去年我们试用测试版本的产品时,智歌的语音识别能力,已经带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
不过,现在看起来,邸烁对这些并不满足。
●从特斯拉到口水话 看智歌选择的人车交互
就像邸烁在前面说的,人最快的交流方式,就是说话。在车里,手毕竟还得掌握方向盘,自动驾驶还没有民用化。方向盘和语音,这两种方式似乎和我们前面一直在反复聊到的触摸、大屏没有丝毫的联系。
但是在邸烁看来,方向盘和语音,则正是触摸和大屏的另外一种用户体验。“特斯拉最打动我的不是它的电动系统,而是她的大屏。那个大屏所赋予这辆车的科技感,以及这个大屏本身在未来所具备的想象空间,价值要比这辆车大很多。”我发现在和邸烁聊天的过程中,苹果、特斯拉是两个提及最多的品牌。
不过,邸烁对这两个品牌的态度,更多的则是审视和借鉴:“我们看到特斯拉的大屏一个按钮都没了,其实我个人不赞成,目前看来很有很多问题。在交互技术还没有达到那个地步的时候,有手有触感还是很方便的,还是安全的。所以你看智歌就没有把所有按钮都干掉,还是留了一些必要的在车里。但是,我们会尽量一个往方向盘上走,一个用说话用语音来替代它。”
量产版的智歌车机产品
但是,如何让用户接受这种交互的方式呢?就像从诺基亚的物理按键到苹果的触摸屏幕尚且经过了一番争斗才被用户所接受,语音控制如何让用户快速的使用起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邸烁还是用人最快的交流方式就是说话这个观点来解释。为此,邸烁还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我们曾经看着一个用户在一开始对着车机说话,他害怕。我说你怕啥?结果他对着车机想半天,‘那个那个导航到那个,嗯嗯哎嗯,哎我想不起来了……’说了一堆口水话。虽然车机都识别了出来,但是后来我就发现,两三天之后他再上车就变的很顺溜了,‘导航到世贸天阶’”
“我们觉得我们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去把我们的产品不断的去打磨、提升 ,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契合消费者对这个东西他的想法。”邸烁对这样的语音控制并不满意,“我们现在这个语音助手的功能基本上是被动的,未来呢我会把他变成更主动。你说错了,他会教你怎么说,比如说导航,他就会教你有三种说法。比如你想听王菲的歌,它会教你应该怎么说。这个东西就非常容易记忆容易养成一种惯性。”
说到这里,邸烁忽然说他自己一直有一个梦想:“现在它还是一个机器,未来呢我想把他变成一个真正有人性的一个人,你感觉你就真的有这么一个小助手,或者一个美女或者一个帅哥,他基本上什么都知道。你将来在车里想干什么,他就会帮你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