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存储频道 PCPOP首页      /      存储     /      评测    /    正文

市面全部品牌!19块单碟40GB硬盘评测

(感谢《电脑高手》和赵效民特别提供,更详细的内容刊登于五月杂志上)

在组织这个专题时,有不少朋友对我们说,现在再做硬盘的专题与单碟40GB的横向评测,是不是晚了点?的确,我所熟悉的IT媒体最近都做过或大或小的硬盘专题,与他们相比,我们是来晚了,但来得正是时候!

硬盘单碟容量在2001年6月进入40GB时代,如今一年的时间快过去了,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年7月左右就可以看到采用60或80GB容量单碟的硬盘,因此目前可以说是单碟40GB最后冲刺阶段也是其巅峰时刻,有些厂商更是在最近又发布了新的单碟40GB的产品,因此现在再去一览全局,肯定尽收眼底。而且在近期所看到的一些专题中,我们也发现了或多或少的错误,它们对读者来说将是一种误导,现在也是到了要进行澄清勘误,作一了断的时候了。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非常好的时机出手,将用更多的样品与更详尽的技术讲解与横向测试为单碟40GB时代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您也会从此进入硬盘高手行列!

2001年简要回顾

一、 市场

2001年对于桌面IDE硬盘(下文简称IDE硬盘,而IDE等同于ATA,只是IDE在商业界比较常用而已)是动荡的一年。迈拓(Maxtor)终于完成了对昆腾(Quantum)硬盘分部的兼并,业务走上了正轨,但迈拓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全年总亏损达6.46398亿美元。而富士通(Fujitsu)与日本电气公司(NEC)则干脆在2001年退出了这个竞争激烈甚至残酷的市场。IBM在2001年则受到了产品质量传言的困扰,有关75GXP和60GXP返修率的消息,相信很多读者都有耳闻,甚至在国外网上都有很多讨论,一时间IBM硬盘的名声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IBM还砍掉了5400RPM产品线,但7200RPM又迟迟没有新品出现,所以IBM可谓是2001年最为被动的IDE厂商。虽然IBM硬盘部门的重点不在IDE硬盘上,但从其IBM 2001年度报告中可看出硬盘事业部整体的业绩有明显下滑,并且硬盘事业部也被列为2002年度IBM特别关注的部门(据最新消息,IBM已与日本日立公司合并硬盘业务)。由此可想而知IBM硬盘在2001年的处境。

相比之下,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简写WD)与希捷(Seagate)则东山再起,前者在7200RPM领域连出重拳,最大容量与最大缓冲区使WD占据了IDE硬盘市场的制高点,5400RPM硬盘也表现良好,其中Protégé廉价硬盘反响很不错,重要的是WD保持着盈利,同时还收购了富士通的IDE硬盘生产线,这都表明WD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而希捷在2001年的优异表现从上亿美元的盈利就能体现出来,虽然这主要归功于其SCSI产品,但率先发布单碟40GB的产品就是希捷,而酷鱼四代(Barracuda IV)与U6(U Series 6)则分别在IDE高端与消费电子(CE,Consumer Electronics)领域赢得无数好评。
从总体来说,2001年硬盘市场7200RPM与5400RPM产品发展较为平衡,没有出现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因为两者的分工已经非常明确,前者主攻性能,后者注重成本,用户定位并不冲突,尤其是CE产品的发展为5400RPM 产品打开了新的市场,所以7200RPM取代5400RPM产品的预言并不会在近几年内兑现。

二、 技术

2001年对于IDE硬盘是创新的一年。容量达到单碟40GB就不说了,其他还包括了接口、突破容量限制与新的存储介质。这一年中,迈拓与IBM是两个主角,前者发布了Fast Drives与Big Drives两个新规范,它们将ATA接口速率提升到133MB/s并突破了137GB的逻辑寻址限制,而IBM发布的AFC介质则在GMR磁头之后再次为提升存储密度做出了贡献。另外,WD在2001年内两次推出8MB缓冲区的硬盘,虽算不上什么技术的重大突破,但对ATA硬盘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也成为2001年IDE硬盘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有关这些技术的进一步讲述详见下文的厂商产品篇。<

3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