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717到挑战单反!点评历代索尼旗舰DC
“旗舰”,字典里的解释是“载有海军将官或舰队、分舰队司令官并悬挂其旗帜的军舰”。旗舰就是一支舰队的领袖,通常都由舰队中最强大的战舰担任,二战之前火力和防护力最强的战列舰、二战及之后远程部署及打击能力最强的航空母舰,都是经常担任舰队旗舰的狠角色。
而在我们的世界里,说到“旗舰DC”则是指各数码相机厂商消费类DC产品中的优异产品,这个级别的产品需要拥有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专业外形,领先其他数码相机的技术性能和符合其身份地位的价格。通常由于价格问题,这个级别的产品并不会比入门级产品的销量高,不过由于旗舰级DC代表了厂商的技术实力和形象,所以各个厂商对于这个级别产品的开发从没有间断过。老实说,作为一个单反相机的忠实用户,笔者并不是一个“旗舰级DC”爱用者。不过旗舰级DC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市场,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旗舰DC有佳能公司的G系列(还有Pro1)、柯美的DiMAGE A系列、奥林巴斯的C-x0x0系列、另外尼康、富士和松下也均有自己的旗舰级产品。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真正将旗舰DC概念深入人心的索尼旗舰数码相机。从1998年的DSC-D700开始,索尼就尝试推出面向准专业用户的高端消费类数码相机,一直到今年最新的拥有挑战数码单反实力的DSC-R1,已经经过了整整8个年头。而其中2002年推出的F717更是由于超高人气和普及度,被称为“旗舰中的旗舰”。那么让我们来对索尼在这8年中,一共推出的8款旗舰级数码相机做一个巡礼吧。
DSC-D700可以说是索尼第一部有专业味道的数码相机。使用1/2英寸的150万像素CCD和索尼自制的5倍光学变焦镜头。虽然这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不过1998年的时候,这可算得上是消费类数码相机的发烧级配置了,要知道那个时候摄像头都是新鲜玩意儿呢。不过D700在当时的售价也很昂贵,发售时的官方定价竟然达到了23万5000日元,要知道这个价钱现在已经足够购买2部数码单反套机了。
D700的很多指标到现在看来仍然在旗舰级数码相机中是优秀的。5倍光学变焦的镜头的等效焦距为28~140mm,覆盖广角和中望远,非常实用,最大光圈F2.0~2.4。D700有相当完整的手动曝光功能。光圈调节从F.20到F11竟然有21档,而快门调节从4秒到1/2000秒竟有52档调节,曝光补偿也能以1/4EV档调节,比现在DC标准的1/3EV能更精细的控制曝光。感光度范围从ISO 100到400,白平衡有3档并且支持手动预设。
D700可以通过镜身上的变焦环和对焦环进行全手动变焦与对焦。18万像素的2.5英寸液晶屏拿到现在来仍然是主流配置,而且D700采用的是真正的单反式TTL取景器。支持的照片格式有JPEG和TIFF,可以存储在PCMCIA卡或者Memory Stick上。使用索尼的Info锂电池NP-F550,能够随时显示剩余拍摄时间,外形尺寸130×100×150mm,重量约900g。
●1998年的优异数码相机
1998年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数码相机,只有佳能的PowerShot Pro 70能与索尼D700抗衡。
时隔不到一年的99年6月,索尼又发布了DSC-D700的后继机种D700,定价还是让人乍舌的235000日元。不过在当时来说,这个价格仍然是专业数码相机的正常价格。从外形和大部分指标上来看,D770并没有比D700改变多少,依然是150万像素CCD和5倍光学变焦镜头。外形上仅仅作了一些小改变,例如将机身颜色变为金属灰色,机顶的SONY标志由喷涂式印刷改为带有拉丝质感的凸刻式,看起来更符合其专业的定位。
D770所提倡的是“操作性大幅度提升”,主要表现是在相机的软件方面。如增加了显示照片的直方图,以及在拍照时显示取景基线,自动对焦时合焦会有提示滴音,改进了反光镜以使手动对焦时更方便等。虽然这些新功能在今天来看几乎是数码相机必备的功能,但在当时这的确让数码相机的用户们体会到了什么叫“方便易用的人性化设计”。
当时走在前端的数码相机已经开始采用200万甚至300万像素CCD了,但D770依然使用150万像素的CCD。虽然索尼公司称这么做的理由是“我们认为(专业DC)必须要使用逐行扫描CCD,所以才继续执着(于这块150万像素CCD)”,但业界认为D770只是延长D700生产线寿命的折中之作,索尼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面……
●1999年的优异数码相机
99年的时候各厂家的数码相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不过除了当时天价的数码单反外,还是没有什么产品能与D770媲美。只有奥林巴斯的200万像素3倍光学变焦C-2500L勉强可以在性能上算是D770的对手,不过在操作和很多专业化设计上相比D770仍有差距。
当年的代表数码相机有尼康数码单反D1、尼康第一部摇头机COOLPIX 950和奥林巴斯C-2020Z。
就在发布D770之后的3个月,索尼发布了Cyber-shot数码相机的F系列的第一弹——CyberShot DSC-F505,售价仅为D770一半多一点的125000日元,从此开始了索尼旗舰级数码相机的辉煌。
F505是索尼第一部使用卡尔·蔡司VARIO SONNAR变焦镜头的数码相机,与德国著名光学厂商卡尔·蔡司的合作也是索尼数码相机成功的重要砝码。这个5倍光学变焦镜头的35mm相机等效焦距相当于38~190mm,最大光圈F2.8~3.3,配合2倍数码变焦,就是F505镜身上的所谓“10倍精准数码变焦”。
F505最大大胆的设计就是使用特殊的回转机构将机身与镜身连接在一起,使镜身可以上90度下50度的扭转。事实证明这个设计非常方便于高角度或低角度的取景,赢得了大量用户的好评,此后一直到F828,这种设计都是索尼旗舰数码相机的主要特征之一。
F505使用了1/2英寸211万像素原色滤镜CCD,可以拍摄1600×1200、1024×768、640×480像素的照片,320×240或160×112像素的MPEG-1有声动画,使用64MB记忆棒的话,可以拍摄160×112像素的动画大约42分40秒,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先进的功能。不过F505的启动时间需要2.5秒,拍照后写入最高分辨率的照片需要大约4秒,今天看来有些慢。
另外F505也是较早支持USB端口的数码相机之一,这在当时还是个卖点呢,另外F505已经不再使用D系列上的单反式TTL取景器,只使用一块1.8英寸混合式液晶屏。电源驱动依然使用Info锂电池。外形尺寸为107.2×135.9×62.2mm,重量约435g。
●1999年的摇头数码相机
当年的数码相机,除了F505使用可旋转机身外,还有两部数码相机使用了类似的机身设计。那就是尼康的COOLPIX 950和卡西欧QV-8000SX。
卡西欧QV-8000SX虽然没有COOLPIX 950在国内影友当中名气那么大,但它凭借8倍光学变焦镜头也曾经风光过一阵。
又过了不到一年,就像当初D770一样,索尼发布了F505的升级版F505V。F505V的机身设计与F505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将CCD更换为一块334万像素的Super HAD CCD。价格与F505发售时相同,125000日元。
F505V新使用的Super HAD CCD为1/1.8英寸334万像素,有效像素262万像素,并且使用了12bit A/D转换器以及4倍密度A/D算法,比F505大大提高了动态范围和色彩表现。最高可以拍摄1856×1392像素的照片。另外通过插值运算,最多可以输出370万像素的照片(2240×1680像素)。还增加了新的高画质MPEG-1动画模式(MPEG MOVIE HQ)。
我想从2000年左右接触数码相机的朋友应该对F505V还有印象,当时数码产品卖场都贴着F505V的海报,海报上突出显示了卡尔·蔡司镜头,许多人对索尼旗舰DC的痴迷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2000年的优异数码相机
这一年是奥林巴斯爆发的时期,E-10、E-100RS、C-2100UZ、C-3030、C-3040在当时都是十分超前的产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佳能PowerShot G1也在这一年诞生。这代表着佳能的旗舰数码相机G系列的崛起。
F505和F505V各风光了一年后,2001年索尼又发布了最具争议性的产品DSC-F707,发售之初的价格为12万日元左右。F707的镜头依然使用5倍光学变焦的卡尔·蔡司VARIO SONNAR镜头,35mm等效焦距38~190mm,最大光圈F2.0~2.4,对焦距离0.5米~无限远,微距模式下最近对焦距离2cm。
F707使用一块2/3英寸502万有效像素Super HAD CCD,可以拍摄2590×1920、2590×1920、2048×1536、1280×960、640×480像素的照片,感光度范围仍然是ISO 100到400。原来的12bit A/D转换器也升级为14bit,色彩信息量增加了4倍,在动态范围和色阶表现上更进一步。另外在1.8英寸液晶屏的基础上,还增加了18万像素的EVF电子取景器,不仅可以起到节省电力的作用,在日光强烈的环境下对取景也很有帮助。
除了像素的提升,F707还有很多其他强大的功能,例如首次在数码相机上搭载了使用全息激光辅助对焦系统,在低照度的情况下,可以对被摄物体直接照射全息激光图案,以得到精确的对焦结果,比其他厂商普遍采用的LED辅助对焦灯的有效范围提高了一倍。而且大幅度强化了夜间摄影机能,将索尼DV上的“NIGHT SHOT”功能移植了过来,提高了夜晚拍照的能力。另外还有减低长时间曝光的早点的“NR慢快门”功能等。F707的机身使用镁合金制造,强度得到了保障,而镜头前段的周边则是由铝合金制造。机身尺寸为119.5×151×68.9mm,不含电池重量594g。
其实除了功能强大,F707最出名的就是它的红外摄影功能。本来这是一项很受红外摄影爱好者欢迎的功能,但后来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发掘出来可以用在透视上。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一时间网上、报纸、杂志上都充斥着关于“F707红外透视功能”的讨论和文章。虽然最终被证明这种透视需要非常特殊的条件才能实现,几乎没有实用价值。但人们对F707的印象仍然被固定在“透视相机”上。由此F707一炮而红,知名度大增,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男性用户的增加,而造成一时间各种展会、泳池甚至大街上的MM们都对手持F707的男士们退避三分。
●2001年的旗舰数码相机
这一年似乎所有厂家都意识到了高级发烧友这块市场的潜力,在数码单反价位高高在上的时候,旗舰级数码相机正是填补数码单反与普通消费级DC之间空缺的非常好的选择。
2001年尼康推出了COOLPIX 5000,佳能推出了PowerShot G2和PowerShot Pro 90、富士则有6900Z、美能达DiMAGE 7、DiMAGE 5在当时也被很多人追捧。而奥林巴斯也推出了E-20和C-4040Z,松下还搞了一个“徕卡”LC1出来。
按照惯例,索尼在1年之后的2002年推出了F707的升级版DSC-F717,发售之初价格同样在12万日元左右。虽然是3年前的产品,现在已经停产,不过中关村仍有一些尾货在卖,价格在4100元左右。
就像D770之于D700和F505V之于F505一样,F717是基于F707的升级版。外观设计基本上沿袭自F707,不过部分按钮的位置有所变化,排列更加合理,使用的时候也更顺手。F717采用了新的对焦算法,令自动对焦更快更精准,快门释放时滞也缩短到0.65秒,摄影间隔减小到1.9秒,启动时间加速到1.4秒,整体的反应速度又上了一个台阶。另外与PC的连接接口也变为USB 2.0。
其他性能与F707几乎相同,依然使用卡尔·蔡司5倍光学变焦VAIRO SONNAR镜头,2cm的微距能力。2/3英寸500万有效像素Super HAD CCD,14bit A/D转换器,全息激光辅助对焦,NIGHT SHOT和NIGHT FRAMING功能等都原封不动的保留了下来。机身尺寸依然是119.5×151×68.9mm,不过重量稍微轻了一些,变为584g。
F717可能是索尼所有旗舰级数码相机中最成功的一款,我们在各种有数码相机出现的场合几乎都可以见到F717的身影。本身几乎没有缺点,性能在同级别的数码相机当中也算是出类拔萃,再加上从F707开始积累的品牌形象, 让F717在消费者心中成为了优异数码相机的代名词,而且销量恐怕也是其他厂商这个级别的数码相机所无法企及的。
友情提醒:大家应该知道最近的日系数码相机CCD质量问题事件,很不幸,一代名机F717也中招了,好在索尼承诺免费维修出问题的机器,拥有F717的朋友赶紧检查检查自己的爱机吧。具体请看《国内也一样 索尼无偿维修问题CCD产品》
●2002年的旗舰数码相机
DC厂商们继续着旗舰级数码相机的军备竞赛。佳能有经典的PowerShot G3,尼康有大炮COOLPIX 5700、美能达则忙着给DiMAGE 7打补丁,先后推出了7i和7Hi。
奥林巴斯C-5050外观大变、富士推出了受欢迎的S602,不过后来也免不了饱受镜头漏油和CCD进灰风波的困扰。
又过了一年(为什么要说又?),索尼推出了F828,这部在当时来看简直就是巨无霸的旗舰级数码相机。而且索尼对F828的定位比F717又高了一级,试图用F828来挑战专业数码相机。而F828的上市价格也增长到了160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2000元)。目前F828在国内的价格已经降到6050元。
F828的外形一改之前F系列的银色,改为更有专业感觉的黑色机身,依然采用机身与镜头可旋转的设计,不过角度缩小到向上70度,向下30度。外形尺寸为134.4×91.1×157.2mm,比F717整整大出一圈,标准重量955g。再加上非常有霸气的外形线条,给人一种无法忽视的存在感。
不光在外形上非常威猛,F828在配置性能上也很超前。首先采用了索尼当时最新的4色滤镜CCD,比普通的原色滤镜增加了一种祖母绿色滤镜,据索尼称可以让成像颜色更接近自然。这块2/3英寸800万有效像素CCD,采用隔行扫描方式,感光度从ISO 100到800。可以拍摄3264×2448、3264×2176、2592×1944、2048×1536、1280×960、640×480像素的照片,支持JPEG、TIFF和RAW格式,并且可以拍摄640×480、160×112像素30fps的有声动画。
另外镜头也不再使用原来的5倍光学变焦镜头,转而使用等效焦距为28~200mm的7倍光学变焦卡尔·蔡司T*镀膜镜头。T*标志大有来头,代表着卡尔·蔡司光学技术的最高实力,索尼F828使用了T*镜头,在当时也引起了一阵话题。
F828的液晶屏依然为1.8英寸,但是电子取景器升级到了23.5万像素。使用索尼的Info锂电池驱动,与电脑使用USB 2.0连接,并且支持直接打印的PictBridge标准。
强大的功能加上富有攻击性的外形,难怪很多媒体都用“兽王”这样的诨号称呼F828。不过由于高密度CCD本身的弱点,以及4色滤镜的不成熟,还有与T*并不相符的镜头表现,令F828的实际表现一般,再加上F828推出后不久佳能EOS 300D带来了一阵入门级数码单反的热潮,所以F828并没有像人们之前预期的那样热卖,虽然有不少支持者,但还是没能形成F717那样的盛况。
●2003年的旗舰数码相机
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上半年,进入了旗舰数码相机竞争最激烈的阶段,不过这个阶段开始没多久,就迎来了入门级数码相机的全明星时代,至此旗舰级数码相机开始没落……
这个阶段最精典的旗舰数码相机四大金刚——索尼F828、佳能PowerShot Pro1、尼康COOLPIX 8700和奥林巴斯C-8080和他们都以高变焦比高级镜头加800万像素为主要买点。而柯美DiMAGE A1则走另类路线——机身防抖。
好了,这下索尼终于让Fans们等了2年,才在2005年9月发布了其最新的旗舰级数码相机Cyber-shot R1。这是一部定位在高端消费级数码相机与数码单反之间的1030万像素数码相机。同时也不再继承F系列的编号,而改为新的R系列。预计R1的上市价格为1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000元左右)。
Cyber-shot R1是Cyber-shot系列的最优异机种,从R1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数码单反的身影。R1使用一块面积为21.5×14.4mm的1030万像素CMOS传感器,在面积上只比D70、350D使用的传感器小一点。更大的图像传感器意味着更高的分辨率、更好的图像质量、更少的噪点/颗粒感和更出色的景深效果。R1的ISO感光度最高可以达到3200,这个指标与很多高端数码单反相同。
Cyber-shot R1长相只能用一个“怪”字来形容。索尼的F828就已经很怪了,R1比它还要怪上一倍。此次索尼终于摒弃了在优异机身上使用镜身分离的设计,机身、镜头、手柄都固定在了一起。R1并没有采用光学取景器,而是使用一块23.5万像素的EVF电子取景器,而可以翻转的2.0英寸液晶屏则做到了机顶闪光灯后面的位置。
虽然不能替换镜头,但R1的卡尔·蔡司T*镜头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需要了。等效焦距24-120mm,覆盖最长用的广角和中望远焦段,通过安装附加镜头还可以扩展到20~204mm。而且可以手动变焦,操作感觉更加专业。最大光圈F2.8-4.8。快门速度为30~1/2000秒。
Cyber-shot R1可以拍摄分辨率3888×2592、3264×2176、2748×1856、2160×1440、1296×864像素的照片,支持JPEG格式和RAW格式,色彩空间支持sRGB和Adobe RGB,不过跟数码单反一样不能拍摄动画。存储媒体方面,R1同时支持Memory Stick和CF卡。与电脑连接使用USB 2.0,电源使用NP-FM50 Info锂电池,外形尺寸139×168×97mm,重量约995g。
从目前网上流传的样片来看,索尼Cyber-shot R1的实际表现相当不俗,得益于大尺寸的CMOS传感器,其各档ISO的表现都很出色;而卡尔·蔡司T*镜头终于发挥威力,令R1的色彩还原、画面分辨率、反差和层次都有优秀的表现。所以,从纯成像质量角度来讲,索尼Cyber-shot R1已经可以与数码单反相媲美了。至于R1能不能够再度像F717那样在市场上大红大紫,或者抛开市场不说,R1能否引领新的数码相机潮流,形成对数码单反相机的真正挑战,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
●2005年的旗舰数码相机
2005年对于高级DC发烧友市场来说,已经是低端数码单反的时代了,市场上的旗舰级数码相机只剩下一年或一年半之前发布的老产品了。富士S9500和松下FZ30勉强可以算是旗舰级,但仍不足以挑起大梁。索尼这次发布性能足以挑战单反的DSC-R1,对于旗舰级数码相机来说,也许是个新高峰开始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