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无人机频道 PCPOP首页      /      无人机频道     /      新闻    /    正文

无人机想要飞得更高 企业需拥有更多专利

  如今提起无人机,人们能想到的已不仅仅是高精尖的军事作战装备,从亚马逊公司首推无人机投递包裹,年轻群体热衷无人机航拍,再到前不久新华社宣布组建无人机新闻采编队伍,可以说,无人机已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日常生活,并玩出了新花样。

  随着无人机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和进入门槛逐步降低,如今市场上已经涌现出大批消费级产品。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预测,201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销量将达到40万架,销售额将达到1.3亿美元。有关专家表示,依托国内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和制造环境,我国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发展迅猛,国内企业产品化的能力具有一定优势。不过,国内企业在不断探索、完善相关技术的同时,还需提高专利意识,在无人机的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还应加强知识产权布局。

  提高产品性能

  “无人机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2011年前,其主要功能被应用于测绘、应急、农业、安防、科研等行业领域,机型以固定翼为主。2011年后,伴随着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智能芯片和传感器的成本直线下降,多旋翼开始成为主要机型,特别是在航拍领域应用十分广泛。”零度智控(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零度智控)市场部经理孔祥玉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航拍类无人机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飞行控制系统、云台、图像传输等方面。2015年随着行业爆发式的增长,更多应用需求开始凸显,避障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显得愈发重要。

无人机:专利为翼 飞得更高

  无人机视角

  随着消费级无人机的种类越来越多,与其相关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这里的安全应该包括设备本身的安全和被合理、正确使用的安全。设备安全可通过提高现有硬件的可靠性和采用多余度伸缩杆控制系统安全技术来实现,而在合理、正确使用方面,则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范以及专业技能培训来保障。”孔祥玉强调,目前我国无人机行业还处于早期“野蛮生长”阶段,国内尚未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来指导无人机企业开展相关生产和运营。

  “尽管无人机行业发展空前繁荣,但国内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掌握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当前无人机作为一种对飞行可靠性有着很高要求的特殊产品,很多关键技术如飞行控制等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飞验证和试错积累,以专利为基础的核心技术成为竞争的关键。”孔祥玉表示,此外,续航时间不足也限制了无人机在很多应用场景下的使用,现有电池技术的突破仍是该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事实上,无人机行业的发展轨迹呈现由专业应用到广泛普及的过程。在孔祥玉看来,今后,无人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环境感知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空中机器人”。尽管更多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会提高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但同时也对无人机核心运算能力和算法的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强专利布局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无人机技术在之前的很长时间内主要运用于军事领域,很多技术主要通过技术秘密而非专利手段来保护。“经过专利文献检索后发现,我国在该领域的专利数量与国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但从实际的技术水平来看,美国、以色列、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无人机领域仍有很强的实力。”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杨生平对本报记者表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在无人机领域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达1000多件,主要申请人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全华时代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从技术领域来看,这些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机型结构、动力系统、飞行控制、发射回收、安全保障和特殊材料6大领域。

无人机:专利为翼 飞得更高

  “在基础的机型结构、飞行动力和材料研发方面,国外起步早,技术较成熟。但在飞行控制、应用方面,中国并不落后,尤其是针对消费级无人机技术,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杨生平介绍,以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大胆创新、积极开发应用级产品,不仅在短时间内在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站稳了脚跟,甚至在一些特殊应用的产品方面也已经坐上了世界头把交椅。

  “随着行业的发展,无人机领域的一些技术已经失去了保密的必要,此类技术需要及时地提交专利申请,以公开换取一定时间内的法律保护。对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而言,国内企业应在开拓市场时,重视知识产权布局,密切关注行业内的技术发展状态,做好专利预警和分析,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专利策略。”杨生平建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布局还需加强。“无人机是一种技术密集的产品,融合了很多领域的技术方案,因此,国内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技术特性,有侧重地开展专利申请和保护工作。”孔祥玉表示,零度智控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价值,公司的战略规划中用于知识产权的专项预算也在逐年翻倍增加,今年拟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将是去年的10倍左右。

  “随着无人机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相应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未来无人机研究的技术重点将集中在可靠性、智能化、互联拓展等方面。国内企业要想飞得更高、更远,做好专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孔祥玉表示。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