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有点冷!PC业几家欢喜几家愁
随着笔记本电脑迅速成为中国市场的主流,并大有与台式机分庭抗礼之势,PC市场也在今年进入了大洗牌之年。近期关于PC行业的新闻也特别多,除了目前炒得正热的英特尔移动处理器造假事件之外,还有两条媒体尚未注意到的消息,这就是戴尔已在内部宣布裁员30%,还有实达芜湖工厂正式破产,除这两条消息外,七喜与新蓝合并与神舟意图上市的传言也跃然纸上,
在符标榜确认离职后,戴尔已开始正式裁员,比例是30%,除销售部门是裁员重点外,研发部门也有大批裁员计划。目前已有部分员工已经离职或正在办理手续。某些员工已开始转向IBM、HP等公司求职。
了解戴尔的人都知道,戴尔中国裁员的原因只有一个:业绩达不到预期要求。戴尔对业绩的考核一般包括销量和利润两个方面。从目前情况看,戴尔的未来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在最近几个财季中,戴尔为了实现预期的财务目标,压缩成本过大,以至于影响到其他方面的表现,比如客户支持和产品质量等。一项由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戴尔的客户满意度出现下滑。一年来戴尔公司的消费者满意度下滑了6.3%,从去年的79%跌至今年的74%。
与此同时,像苹果等更具创新意识、提供更好服务的IT公司却在迅速成长。甚至一度遭困的竞争对手惠普在上个财季的表现也好于戴尔。事实上,惠普相关部门的市场增长速度达到了17.9%,超过了戴尔的17.8%,从而打破了多年以来在PC业只有戴尔才能保持连续增长的神话。
在第三财季,戴尔公司的赢利低于预期,与其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有关系。戴尔将花费3亿美元替换和修复两款OptiPlex桌面电脑存在的问题。除了支付3亿美元用于PC电容器的修复外,戴尔还要支付1.5亿美元处理最近在全球各地的裁员以及戴尔今后不再使用的“过度”库存零部件。戴尔的问题还不仅仅是这些,最近,戴尔高层也出现了不小的变故,包括首席信息官在内的数名高官相继离职。
此外,戴尔在企业市场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升温,许多客户都在寻求更强大的服务器处理流量,而不是戴尔所提供的低端产品。比如,IBM和惠普公司推动了刀片服务器的增长需求,而戴尔却正在退出这个市场。因为客户需要复杂的软件来管理工作流量,也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而这一切是戴尔立式服务器所难以提供的。根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TechnologyBusinessResearch日前公布的调查显示,服务器买主对戴尔的满意度已经从此前的第一位下滑至第三位。此次接受调查的戴尔用户还表示,戴尔的网络和电话支持十分有限并且硬件可靠性也比较差。相比之下,被调查的IBM用户则表示在这些方面感到满意。与此同时,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方面,戴尔的分数也出现下滑。
除了上面所提及的问题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新兴的电脑市场,戴尔还面临着直销模式水土不服的挑战。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戴尔的电话和互联网直销模式一直存在着障碍,而且其针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服务,也一直为人诟病。在中国以及印度等新兴市场,大多数消费者的电脑知识非常初级,不知道如何正确判断电脑出现的具体问题,难以习惯电话咨询而自己维修的服务方式。如果选择上门服务,戴尔收费之高又难以承受。特别是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在物流系统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能否按时稳妥地收到订购的产品,消费者自己都没有信心。有消费者指出,先付钱后拿货的戴尔直销模式与传统消费习惯不符,谁也不敢保证最后收到的产品是什么样子。虽然这仅仅是一种担心,但是也反映了一部分用户的消费心态。随着戴尔与客户之间产生的各类矛盾被媒体陆续曝光,部分企业用户也开始对其产生了怀疑,这将非常不利于戴尔未来在中国的发展。
此外,在戴尔公司将市场重点放到中国大城市的企业及政府消费者身上的同时,数百座二三级城市对戴尔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却正在上升。在这些更小型的城市市场中,甚至连企业消费者也愿意在购买PC之前先查验现货,因此戴尔公司难以同其竞争对手们一样保持很高的销售效率。在这些市场中,戴尔公司的竞争对手惠普公司、联想集团一直都通过零售商店销售产品,并且其业绩增长看好。
对此,刚刚来华访问的戴尔全球总裁兼CEO凯文·罗林斯则认为,直销模式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交易型模式,它适用于个人消费者、小型企业以及偶尔购买一两台或几台计算机系统的机构或公司客户,他们每次购买产品都会重新做一次决定。直销模式的另一种形式则是戴尔的关系型客户模式,它贡献了戴尔营业额的70%之多,这一部分客户是戴尔最大的客户群体。它基于戴尔与机构、政府、企业、教育等客户之间建立的一对一的关系。
从罗林斯对于其直销模式的这番解释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戴尔的直销模式既适用于企业又适用于个人用户。因此在戴尔看来,现在的问题只不过是暂时性的。
戴尔业绩增长未能达到预期的简要分析:
一、在其有优势的大客户销售方面,戴尔已达到相当之份额,再想增长将非常困难,简言之,戴尔在这些行业已遭遇增长瓶颈。这些行业包括电讯、金融、政府、大型制造企业等。
二、在教育等对价格要求较高的行业,戴尔与国产品牌相比,并无优势,增长缓慢。
三、服务遇到困难,戴尔最早在中国实施的是类似于美国的服务标准,其产品质量也是与美国靠近的,但后来戴尔发现,这样做成本太高,也会遇到一些在美国不会遇到的麻烦(据曾在戴尔做服务工作的朋友介绍,国内有些客户抓住戴尔开始的无条件换货标准随意更换机器,使戴尔服务成本居高不下;这里没有丝毫歧视国人的意思,只是实录朋友的原话)。而当戴尔把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降低以后,又导致投诉上身。
四、戴尔过于灵活的销售政策,使很多销售人员与系统集成商合作,或直接在外面自己开公司,把给用户的优惠变成了自己的利润,导致大量订单利润很低。这使戴尔的利润指标很难完成。
五、由于服务或诚信方面的原因,部分高端客户又重新转向IBM等。戴尔的高奖金政策使员工在销售中往往不择手段,例如某些员工为达成中标的目的,往往把某些机型报以极低的价格,等到中标后的一段时间,又以此机型停产的原因,要求更换机型。但这样也使客户对戴尔的诚信表示怀疑。
六、人员流动太大,导致销售起伏太大。只要两个季度未完成销售指标,销售人员就要离职。但这反而使大批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流入到对手那里去。
对于今天的实达,现状早已不容乐观。其PC业务虽然曾经贵为中国PC四强,但是因为中国PC市场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价格战风行,众多的竞争对手包括国际厂商惠普、戴尔以及国产厂商的联想、方正纷纷发力PC市场,结果象实达这样的二线PC品牌由于规模效应的缺乏和品牌效应的不足,所获得的市场空间和利润也就越来越不只以维持其的正常运作。
虽然当初芜湖方面为引进实达,给了实达很多超国民待遇,但随着实达PC的多次动荡和笔记本竞争时代的来临,实达PC已渐渐走到终点。尽管实达尚未完全停止销售PC,但目前其PC产品都已转给TCL代工,而其在芜湖的工厂也正式宣布破产。但目前,由于芜湖工厂还欠供货商大量货款,其关闭估计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据悉,芜湖工厂仅欠日立硬盘的货款就在400万以上。目前有数家供货商正在想办法追讨货款。
多年来,实达芜湖工厂的定位就只是纯生产作用,其主要利润都留在福建实达,所以相信芜湖工厂不会有多少实际资产(实达卖给代理商产品的时候,往往主机由芜湖工厂供货,一般接近成本价;而显示器则由实达从冠捷或唯冠等显示器厂采购后,加上整台机器的利润卖给代理商)。
同时近来,实达中主要利润来源的实达外设业务也一直徘徊于被收购的边缘,先是传说要被神州数码,然后又是浪潮要收购实达外设业务。要知道,实达外设贡献了实达集团的80%以上的利润,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
实达集团2004年度财务报告就显示,在实达集团15.89亿元的营业收入中,外设的营收就达近10亿元左右,占集团营收总额的2/3,每年利润占到80%以上;而且,实达外设从成立以来连续16年盈利,其无疑是实达集团的中流砥柱。但是由于竞争的激烈和实达集团对其支持乏力,实达外设业务的利润也在不断下滑。而且业界认为,虽然近年来实达外设依然取得了较高的增长,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近日来盛传的外资将进军国内市场的压力,实达外设的好日子可能也基本走道尽头了。
七喜新蓝传合并近日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内IT业界上市企业广州七喜电脑可能与整机PC厂商深圳新蓝电脑进行业务合并。
据悉,由于目前七喜电脑将发展重点转移到笔记本和LCD以及数码类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台式机部分资源相对较弱,难以获得广泛的上游厂商支持。但目前来看,七喜品牌机的销售仍然占据其营业收入相当大的比率,既要维系旧业务,又要保证新业务的顺利发展。这是七喜面临的难点。
深圳新蓝电脑起家于湖南新浪潮公司,作为老牌的DIY企业,新蓝拥有良好的厂商资源和渠道关系,这成为新蓝电脑采购和渠道方面很强的助力。2001年底,新蓝曾因推出“蓝精灵”系列电脑,一炮打响。如今,在整体台式机市场萎缩和分化的环境下,依靠台式机作为主营业务的新蓝电脑面临发展瓶颈,在新业未兴的前提下,传统较难抛弃,资金占用依然较大。
不过对于这两家的合并,七喜电脑和新蓝方面均不置可否。
知情者分析称,七喜电脑在零配件采购方面的弱项正好是新蓝的强项,另外,新蓝的配件消化能力又成为与配件厂商博弈的筹码。七喜和新蓝如若统一采购,增加的产品绝对量也成为降低采购成本的一种方式,整合后在人员和管理方面的费用也将减少,同时,在笔记本方面,两者也可合并操作。
有助于推动两家公司的合并有利条件:
一、两家公司业务有互补性,在销售区域上,七喜最大的市场在广东,新蓝在湖南;七喜的主力产品是台式电脑,新蓝则在笔记本领域领先七喜。
二、两家公司早有业务往来,新蓝的多款台式机使用的就是七喜生产的机箱。
三、新蓝总体规模一直太小,不出售或合并很难生存。
四、两家企业的领导人早有交往历史,早在十几年前,七喜刚进入PC行业时,就曾经讨论过联合新蓝等各地的龙头经销商联合打造一个品牌的可能性。
五、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都已对PC没有太大兴趣,目前两家公司实际都已由其他人员具体操盘,任何形式的重组、并购或出售都是有可能的。
神舟重组谋求上市神舟电脑以其低价策略在国内PC市场异军突起。近日,有消息称其母公司新天下集团近期将进行改组,“新天下集团”升级为“新天下控股”。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是为即将来临的上市做冲刺前的最后准备。
在新天下集团之前的业务体系中,整机(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电脑配件分别由神舟电脑(现改名为神舟集团)和新天下科技两家独立公司操作。随着近年来DIY市场逐渐被品牌台式机和笔记本所分化,新天下的市场策略也对应进行调整,目前其广告宣传几乎都集中在品牌电脑上。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改组之后,新天下科技将成为新天下控股有限公司下属神舟集团的一个事业部,具体名称似乎是“配件事业部”,主要为品牌整机服务。
业内知情者分析,从“新天下控股”这个名称,极易联想到“联想控股”。众所周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是一间非相关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是在多个领域内拥有领先企业,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目前,该公司业务已涉及IT、风险投资、房地产等产业。
新天下董事长吴海军甚至曾经扬言,在若干年后,中国市场“只有两个电脑品牌,一个是联想,一个是神舟”。如此看来,这次改组和改名,是新天下全面发力的一个信号。
不过,新天下市场部经理余军农对此消息的回应是“我们没有改组,只是进行了一些部门整合,将原先归属集团总部的研发部等部门划归神舟集团”。对于业界传出的改组状况,余也表示“没有进行这样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