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告诉你台式机硬盘的N个秘密
由此,很多人可能得出结论,同一产品系列中,磁头数越多的型号的连续读写性能越好(如果是零散读写根本不受柱面容量的影响)。这个说法基本正确,但是有忽略的地方。首先,目前的硬盘都采用了区域数据记录,在同一区域内,每磁道扇区数固定,比如D740X分为15个数据区(最外圈还有一个但用于存储系统数据,可不计),最外圈数据区中有2582个柱面,这些柱面的扇区数是相同的,所以即使是20GB型号,也只会在存满1.03GB左右的数据后才转入下一个 SPT更少的数据区。而且也有柱面切换速度比磁头切换快的硬盘,D740X就是,因此在这头1个GB的数据区中,80GB的D740X型号性能也许更差。但我们一般使用硬盘都要分区,C盘大概在5-10GB左右,此时20GB的型号已用到了第4个数据区,而10GB的容量在80GB型号中还没有超出第二个数据区,因此就这个分区的整体性能而言,80GB的显然要占优势。从WinBench的硬盘传输率曲线上就能看出这一点, 80GB型号的最高传输率范围覆盖了更多的空间。不过,上面的对比是较极端的,如果是40GB与60GB的型号去对比就不会这么明显,可以说磁头数相差如果在3个以内,性能的差距将非常微弱,但对有的硬盘,即使磁头数相差3个也基本不会有什么差距。
上为D740X-80GB型号的DTR曲线图,下为D740X-40GB型号的DTR曲线图,以10GB容量为界,可发现40GB型号已经用到了DTR更低的第三个数据区,而80GB型号仍处在DTR更高的第二个数据区,理论性能要强于40GB型号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另一个例子——酷鱼四,从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其第一个数据区占据了1/3多的柱面,也就是说即使是20GB的酷鱼四,在前10GB容量的性能不见得就比80GB的型号差。所以,具体的差别除了要看磁头相差数量还要看数据区的设置。另外,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厂商可能随时进行改进(不仅指 Firmware,还包括元件的优化与改良等),往往会出现新的产品比老产品性能更好的情况,比如WD的CaviarXL系列,评测的1200BB是 2001年9月的产品(10月才发布单碟40GB的CaviarXL系列),800BB与400BB都是今年一月和二月的产品(Firmware版本没变),后两者的表现与1200BB相比并无劣势。而IBM则为不同磁头数的型号开发了不同版本的Firmware,使得各型号的性能表现都趋于一致。因此,影响容量与性能的可变因素很多。
上为酷鱼四-60GB型号的DTR曲线图,下为酷鱼四-80GB型号的DTR曲线图,即使以20GB容量为界,可发现60GB型号仍在DTR最高的第一个数据区,理论上性能和80GB型号一样
不过,在一些测试中,最大容量型号的表现基本都很出色,有的大容量5400RPM的性能甚至好过一些小容量的7200RPM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