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猜测! 希捷收购迈拓案内幕全解析
回到2004年12月6日,34个亿美元的收购价格,Adobe与Macromedia合并。一个2D图像软件的霸主由此产生,Adobe心中多年的一块心病也就此除去。
从当年Macromedia的故事,我们学会两件事:
1、后来者应该独自开拓一个市场,或者说抢老大们的未来市场,而不是和老大们硬碰硬;
2、要快速建立自己的标准,形成竞争壁垒。这两件事做好了,最差的结局也是被收购,反正不会死掉。再说说倒霉的Netscape吧,明明Web浏览市场是它开拓的,最后却没逃过微软的“魔爪”。就因为它没有自己建立一套网页标准,反让IE抢了先。
2005年的IT行业,市场总量在增加,用户支出的总量在增加,另一方面竞争在加剧,对于单个企业挑战更大,对于如今IT行业频繁出现的收购案,它表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市场在成熟,现在是一个需要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经营规模来获得绝对利润的增加的时代。
可以想见,未来的整个产业层次将更为清晰: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芯片技术依旧把持在极少的公司手中,在此之上的OEM 制造业也将越来越简单,此上是具有品牌的整机、网络产品、外设等的制造业(含销售),再往上是成员越来越少的软件产业和服务咨询业。
对视:阿里巴巴与雅虎中国,谁是获利者
当然,电信运营商也已经“加盟”进来,它们提供基础的网络架构和服务。如果再简化这个结构,那么整个产业只包含了技术型公司、硬件制造公司、软件服务公司和基础架构运营公司。这个模型也不是新的,但未来的IT公司将会越来越明确地把自己定位在某一个类上,从而突现自己的优势资源和能力。
未来的收购将很难看到90年代那样纯粹为占有客户资源、消灭竞争对手的模式了。未来的收购将朝着如何更有利于公司定位、有利于满足集成化日高的客户需求、资源重合度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