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显卡频道 PCPOP首页      /      显卡     /      评测    /    正文

DX9最后的辉煌!2006年度GPU全面回顾

    显卡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显示技术层出不群、芯片厂商产品不断、显卡厂商推陈出新、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半年更新、一年换代已成为墨守成规的定律。

    随着圣诞节的到来,2006年已接近尾声,新的一年就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在我们企盼下一代显卡的同时,不妨来回顾一下已逝去一年来都诞生了哪些产品,从中也能了解到当今显卡产品线的划分以及相应的市场策略!

{imageTitle}

    回首一年来两大显示巨头激烈的竞争使得高端显卡性能攀升到了新的高度、中低端显卡性价比越来越高。如今一块千元以下的中端显卡就达到了上代优异显卡的性能,一年前要花5000元才能买到的显卡如今只要1500元就能搞定,这不得不让人感慨显卡的确是电脑系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配件,同时也是最不保值的配件!

    下面就以新产品发布的先后顺序为时间线,逐一回顾一年来都诞生了哪些图形核心,由这些GPU又衍生出了哪些显卡?

G72核心——NVIDIA首款90nm GPU,2006年1月18日:

    2005年中,NVIDIA率先发布了7800GTX,从而宣布了GeForce 7系时代的到来,但除了7800GTX、7800GT以及后来的7800GTX 512MB之外,随后的半年来NVIDIA没有发布任何基于GF7架构的中低端产品。这一方面是因为ATI X1800/X1600并未对7800/6800/6600造成太多的压力,另一方面NVIDIA在等待90nm工艺的成熟……
 
{imageTitle}
 
 G72核心面积非常小,GPU基板和1元硬币差不多大小
 
    G72核心是GeForce 7架构最低端的GPU,硬件规格为4条像素渲染管线和3个顶点着色单元,显存接口64Bit。G72采用台积电90nm工艺制造,核心拥有1.12亿晶体管——是NVIDIA精心优化、严格控制成本的产物,随后的G71和G73核心也遵循了这种原则。

    对待新工艺,ATI和NVIDIA走的是截然相反的道路,ATI一般会将新工艺首先使用在高端产品上(比如110nm的X800和90nm的X1800),以便达到更高的频率提升性能,而NVIDIA则会将新工艺首先引入中低端产品(比如6600/7300),在保证良品率的情况下依靠新工艺降低成本、发热和功耗。所以NVIDIA的首款90nm GPU就是最低端的G72核心:

{imageTitle}    17规格24大品牌 GeForce 7全系列横评
 
 G72核心7300GS显卡首发评测

    G72核心是在ATI X1300入侵低端的情况下推出的,小巧的GPU核心保证了产能和成本,64Bit显存控制器大大降低了显卡PCB和显存的成本!不过X1300同样拥有4条管线而且显存位宽是128Bit,在性能上比7300GS占据优势。而7300GS显卡在上市初期价格上的优势并不突出,因此7300GS在与X1300的早期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定位很是尴尬。

17规格24大品牌 GeForce 7全系列横评    17规格24大品牌 GeForce 7全系列横评

 详细测试:7300LE:低端显卡价格才是硬道理!

    而2006中期大量上市的7300LE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低制造成本的优势在7300LE显卡上凸现无疑,7300LE一上市就打出399元的价格,X1300面对这一价位只能望洋兴叹,7300LE成为入门级显卡的非常好的选择!

显卡型号

7300GS

7300LE

核心代号

G72

G72

工艺制程

90nm

90nm

晶体管数

1.12亿

1.12亿

显存容量

128MB

128MB

显存规格

GDDR2

GDDR2

显存位宽

64Bit

64Bit

核心频率

550MHz

450MHz

显存频率

700MHz

666MHz

像素单元

4

4

顶点单元

3

3

发布日期

1

6

上市价格

599

499

参考价格

停产

399

 
注:上表中显存规格以及频率都是NVIDIA公版标准
上市价格为显卡发布初期的建议售价
参考价格为当前市场的公版卡零售价
 
    G72核心4管线的规格其实并不差,但显存位宽仅为64Bit,再加上公版7300GS和7300LE都只搭配了频率较低的GDDR2显存,显存带宽成为了主要瓶颈。因此下半年有部分厂商推出了采用GDDR3显存的7300LE,性能提升很明显,价格反而降至400元左右,成为入门级显卡中最超值的型号!
● R580核心——48像素单元创造性能神化,2006年1月25日:

    2005年10月,由于90nm工艺遭受延期的R520核心终于发布,迟到的X1800XT凭借高达625/1500MHz的频率击败了7800GTX,成为当时速度最快的显卡!然而好景不长,X1800XT王位尚未坐热,就被NVIDIA高频版的7800GTX 512MB所击败,毕竟16管线与24管线的实力差距并不能简单依靠频率来弥补。于是ATI将希望放在了R580核心上面,并且提前发布了这颗强大的GPU……

{imageTitle}
 
 R580核心创造了GPU核心面积和晶体管数之最
 
    R580是由R520发展而来的,但两者的核心架构有所不同。R580虽然还是传统意义上的16条像素渲染管线(即16个纹理单元),但它的像素渲染单元比R520翻了三倍,达到了恐怖的48个之多!ATI认为今后的游戏将会过多地依赖于像素渲染,游戏中像素和纹理的比例从原来的1:1提升至5:1甚至更高,所以ATI在R580/RV530以及后来的RV570/RV560核心中都采用了像素:纹理=3:1的架构,并停产了1:1架构的R520。
 
    R580核心是X1000系列最高端的GPU,核心拥有48个像素渲染单元、16个纹理单元和8个顶点着色单元,显存接口256Bit。R580采用台积电90nm工艺制造,拥有3.84亿晶体管——R580拥有基于DX9C非常先进的架构和超强的规格,但庞大的晶体管规模使得它成本居高不下,功耗发热比较恐怖,给用户造成了不好的印象。
  • X1900XTX+X1900 CrossFire,DX9王者之位06年初就已确立!
 
    单卡(或者说是单GPU)的性能固然重要,但NVIDIA SLI技术的成熟迫使ATI也不敢忽略双卡互联的性能。于是ATI吸取了X850和X1800XT上的教训,与X1900XTX同步发布了X1900 CrossFire交火主卡,如此一来基于R580的双卡平台一跃成为最强的3D游戏平台,之后NVIDIA Quad SLI技术发布都未能打破这一现状!
  • X1900GT,为抵抗7900GT而生:
    实际上X1900GT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早期使用X1900XTX PCB的版本,另一个是使用X1950Pro PCB的版本:
 
{imageTitle}    {imageTitle}

更具性价比!迪兰X1950Pro标版卖1499

 
    基于R580核心的首发显卡有两款——X1900XTX和X1900XT,两者都配备了512MB显存,唯一的差别就是频率;X1900 CrossFire比较特殊,频率规格与X1900XT相同,但一般用来搭配X1900XTX组建最强平台。在NVIDIA发布7900GT之后,ATI放出了R580屏蔽管线的X1900GT来对抗,通过测试来看两者的性能不相上下,但7900GT低功耗低发热低成本的优势获得了更多的喝彩,而ATI只能依靠X1900GT苦苦支撑直到RV570核心X1950Pro的发布。
  • X1950XT,7950GT你不是我对手!
 零售市场的迪兰恒进X1950XT
 
    到了下半年,为了对抗7950GT 512MB,ATI新推出了X1900XT 256MB,从显存容量的差别上我们可以看出双方显卡所存在的问题:NVIDIA的G71核心性能不足,只能依靠显存容量来加以弥补;而ATI R580核心性能够强,但成本太高,因此通过削减显存来降低成本,这的确很有意思!之后X1900XT 256MB被改名为X1950XT,显存频率进一步提高,性价比完全超越了7950GT,不考虑功耗发热因素的话,的确是高端非常超值的一款显卡!
  • R580核心小结:
{imageTitle}
 
    早在今年1月份,ATI就发布了R580核心,凭借48个像素单元的强大硬件规格确立了王者之位,3月份NVIDIA发布的G71核心依然未能击败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R580在越来越多的新游戏中体现出了令人生畏的实力,尤其是在打开抗锯齿以及高分辨率下,R580领先G71的优势变得更大!这就迫使NVIDIA不得不发布双G71核心的7950GX2来打击X1900XTX。
 
    虽然在性能上R580优势明显,但高成本\\功耗\\发热\\噪音成为了它致命的缺点,而在这方面G71核心的优势非常明显!因此R580虽然很强势,但G71受欢迎程度丝毫不差,而且G71的灵活性要远高于R580……

● G71核心——铸造最富弹性的高端产品线,2006年3月9日:

    在G70核心称霸图形市场半年之后,来自R580的挑战终于让NVIDIA下决心推出酝酿已久的90nm G71核心。G71核心架构与G70没有本质区别,可以把它看作是90nm工艺版的G70。但从G71核心上我们可以看到NVIDIA的另一种设计理念——与ATI R580完全相反的成本控制和功耗控制……

{imageTitle}

    G71核心可以认为就是G70的90nm版本,实际上两者还是有些不同,G70拥有3.02亿晶体管而G71只有2.78亿,NVIDIA的解释是G71删掉了一些基本用不到的缓存部分,所以晶体管数有所下降,这样G71核心面积可以更小、相应的成本、功耗发热进一步降低,是各个方面都比较均衡的一款产品。

    G71核心是GeForce 7系列最高端的GPU,核心拥有24条像素渲染管线(24个像素单元和24个纹理单元),8个顶点着色单元,显存接口256Bit。G71使用台积电90nm工艺制造,拥有2.78亿晶体管——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G71的晶体管比R580少太多,性能不足自然可以理解,但正是较少的晶体管让G71的成本、功耗、发热可以比R580低很多,而且可以衍生出很多款产品,形成一条致密的高端产品线!

  • 7900GTX,最冷静的优异显卡:
{imageTitle}    {imageTitle}
 

    将7800GTX 512MB显卡的G70核心更换为G71,就诞生了7900GTX显卡,这款显卡的P348 PCB和四热管散热器都是针对G70设计的,用在G71上面显然是大材小用,因为G70的功耗和发热都非常低。之后很多媒体和用户都反映7900GTX比起X1900XTX的确是要安静很多、温度很低、功耗差距比较大——这些性能之外的主观因素令ATI头痛不已!

    在性能方面7900GTX未能击败X1900XTX,由于架构的不同两款优异显卡在不同的领域各具优势。总体来说反而是先发布的X1900XTX占上风,然而G71优秀的成本控制和功耗控制给X1900XTX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压力:在价格、功耗、发热、噪音各方面7900GTX都占据了主动。

  • 7900GT,最平易近人的高端显卡:
{imageTitle}    {imageTitle}
 
 核心代号G71-GT,P455 PCB
 
    由于90nm工艺的成熟,G71首发时次高端的7900GT并不是像7800GT那样屏蔽管线的产品,此次7900GT仅仅是被限制了频率,完整24管线给用户带来极大的诱惑力,7900GT的性能与7800GTX完全相同,而上市价格仅售2000元,这个价位恰恰是ATI的空白,这直接导致了ATI中高端市场的沦陷!

    7900GT的8层P455 PCB成本就要比12层P348低很多,所以7900GT一上市就能报出很低的价格,此后ATI针锋相对的推出了X1900GT来对抗,虽然性能处在同一水平,但7900GT依靠优秀的超频能力、极低的功耗发热取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价格战成为了7900GT的制胜砝码,毕竟X1900GT的(核心/PCB)成本实在太高了!

  • 7900GS,新一代性价比之王:
{imageTitle}    {imageTitle}
 
 核心代号G71,P455 PCB

    在G71核心发布了半年之后,为了提前对抗ATI的RV570/560核心,NVIDIA发布了G71的屏蔽版本——20管线的7900GS,瞬间将价格杀至1500元以下,顺利取代7900GT成为最具性价比的“准高端”显卡,同时7900GT也功成身退。

    7900GS与7900GT的PCB、散热器、频率显存规格完全相同,就是核心少了4条管线和1个顶点,这样有助于消化掉积攒数月的G71瑕疵芯片,而性能方面并没有比7900GT牺牲太多,更具亲和力的价格让无数用户为之疯狂!

  • 7950GT,曲高和寡:

    06年下半年,NVIDIA重新规划了高端产品线,双G71核心的7950GX2成为新的优异显卡来对抗X1900XTX,7900GTX和7900GT相继停产,其位置被性能稍低的7950GT和7900GS所取代。

    7950GT依然使用了7900GT的P455 PCB,旨在降低显卡成本,显存使用了512MB可以提升在高分辨率AA下的性能,而且能够支持HDCP,满足未来播放蓝光和HD-DVD的需要。但7950GT高高在上的价格与其性能并不匹配,如果价格能够降至一个合理的水平,相信它会像7900GT一样大受欢迎!

  • G71核心小结:
{imageTitle}

    注:上表中的7950GX2也是G71核心的产物,但这款双核心显卡的发布具有特殊意义,在后文中会专门作介绍。

    G71的对手——R580是一款重新设计的核心,像素渲染单元比R520翻了三倍,实力相当强悍。而NVIDIA在G70基础上并没有重新设计新的核心,而是简单的将生产工艺由110nm提高到90nm,核心频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就诞生了G71核心。G71仅靠频率提升带来的微弱性能提高还不足以威胁到R580的地位,但G71的优势并不在于性能,而是极低的功耗、发热和成本!

    与ATI不惜成本用3.8亿晶体管打造的R580不同,NV放弃了不惜代价提升性能的路线,并没有依靠90nm工艺制造出32管线的产品,而是在G70基础上优化核心架构,在降低成本、功耗的同时提高了性能,真正做到了两全其美!

    但是NVIDIA也不能容忍R580核心的X1900XTX永远骑在7900GTX的头上,于是年中发布了双G71核心的7950GX2显卡以及四核心Quad SLI技术,重新夺回了性能之王的地位。而ATI也针对自己高功耗、高发热、高成本的弊端进行改进,发布了RV570核心的X1950Pro在争夺中高端市场,这些将在后文中进行介绍。

● G73核心——GeForce 7系王朝中流砥柱,2006年3月9日:

    6600系列在中端市场活跃的表现让NVIDIA并不急于发布7系列的中端产品,反倒是率先发布了低端的G72核心,直到3月份才放出了雪藏以久的12管线G73核心。由于R580的强大,G71在高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低端的G72也遭到了RV515的阻击,但是中端G73核心一发布就凭借强大的性能如入无人之境,几乎完全打乱了ATI的阵脚,这迫使ATI在下半年多次调整产品线!

{imageTitle}

    G73核心可以说延续了NV43的经典,它拥有G71核心一半的规格:12管线和128Bit显存,继承了GeForce 7架构的G73核心拥有很强的性能,同时小巧的核心以及128Bit显存的配置成本控制相当出色,再加上NVIDIA合理的中端产品线划分以及灵活的显存搭配,G73核心成为2006年度最经典的GPU!

    G73核心采用台积电90nm工艺制造,拥有1.77亿晶体管,12条像素渲染管线、5个顶点着色单元、128Bit显存接口。基于G73核心的显卡总共为三款,7600GT、7600GS和7300GT,但是定位稍低的76GS和73GT每款又可以划分为至少三种型号,再加上各大厂商独具特色的非公版设计,整个中低端市场几乎全部被G73所覆盖……

  • 7600GT,一个时代的象征:

17规格24大品牌 GeForce 7全系列横评    17规格24大品牌 GeForce 7全系列横评

 核心代号G73-GT-A2,P456 PCB
 
    当年6600GT就是凭借8管线、128MB 128Bit GDDR3显存的配置,打败了上代优异显卡5900Ultra和9800Pro。而7600GT凭借12管线新架构,256MB 128Bit GDDR3显存,560/1400MHz的频率,性能几乎超越了上代优异显卡6800Ultra!所以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千元级的中端显卡更容易代表一个时代,也是见证图形性能发展的里程碑!
 
    7600GT性能虽然强大,但同为12管线的7600GS GDDR3性能并不差,再加上众多厂商的大力推广,所以很多用户都倾向于选择一款“7600GT规格”(也就是256MB GDDR3)的7600GS显卡,因为同样的性能76GS的价格更便宜一些。
  • 7600GS,显存不同性能差异非常大:
 
    7600GS是7600GT的低频版,两者的核心规格都是12管线5顶点,我们可以认为体质较好的G73被用来制造7600GT,而体质较差难以上高频的就是7600GS。NVIDIA公版7600GS采用的是GDDR2显存,400/800MHz的频率与7600GT差距非常大,因此性能也有天壤之别。不过低电压和低频率的设计把7600GS的发热控制的非常好,NV公版就是纯被动散热,很多厂商也都推出了其他形式的被动能散热版本。
 
    为了增强7600GS的性能、提升产品性价比,很多厂商开始推出搭配GDDR3显存的7600GS,有些厂商直接使用7600GT的P455 PCB,也有厂商使用非公版PCB。按显存的不同可以分为256MB GDDR3和128MB GDDR3两个版本,性能方面大概是256MB GDDR3〉128MB GDDR3〉256MB GDDR2,价格也同比排列,如此一来7600GS被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版本,用户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 7300GT,穷人的法拉利:
{imageTitle}    {imageTitle}
 
 
    NVIDIA并没有一次发布所有的中端显卡:3月发布7600GT、4月发布7600GS、5月份发布7300GT,G73核心从中端一步步走向低端,性价比越来越高,市场反应渐入佳境!8管线7300GT的出现让中端显卡的价位进一步降低,原本打算购买7300GS或者X1300Pro显卡的朋友只需加少量的钱就能获得巨大的性能提升。
 
    7300GT所用的G73-VZ核心是由G73屏蔽管线而来,核心拥有8条像素渲染管线和4个顶点着色单元,依然保持128Bit显存位宽。凭借GF7的架构,性能比同为8管线的6600GT强不少,进一步演绎了性价比神化!
 
    7300GT的规格和7600GS类似,也存在256MB GDDR3、128MB GDDR3和256MB GDDR2三种版本,后来又有厂商推出了128MB GDDR1的版本,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线更加完善。基本上就看您打算用多少钱购买显卡,总能够找到一款性价比出色的产品。
  • G73核心小结:
{imageTitle}

    G73核心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如今经过平滑降价的7600GT已经跌破千元,12管线的G73核心在不到半年时间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创造的经典已经完全超越了NV43核心的6600GT!

    而G73核心的另外两款产品:7600GS和7300GT在市场上的风光程度远远超越了最先发布的7600GT!几乎每家厂商都拥有6款以上的7600GS/7300GT显卡,可以说7600GS它不是一款显卡、7300GT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面对G73大家族的如潮水般攻势,ATI X1600昔日的辉煌不再,即便是调整产品线之后的X1300XT/X1650Pro的竞争力也非常有限,可以说G73核心没有给ATI任何机会!直到前不久,ATI RV560核心的X1650XT才能够与7600GT相提并论,但此时NVIDIA 80nm工艺的G73核心已经开始上市,G73核心的优势被进一步发扬光大!

双G71核心——7950GX2,2006年6月6号:

    GeForce 7系列中端G73核心的优势非常明显,低端G72依靠低价的7300LE渐渐占据有利地位,高端G71核心的7900GT与7600GT的境况相同,处于无竞争对手的状态。唯一令NVIDIA心有余悸的就是强大的X1900XTX!

{imageTitle}    17规格24大品牌 GeForce 7全系列横评
 
 核心代号G71-D-H,双层PCB双核心

    于是经过多方面的尝试之后,在6月份NVIDIA终于亮出了杀手锏——双核心、1GB显存的7950GX2显卡!得益于良好的兼容性和成熟的SLI技术,7950GX2在任何主板上都能发挥出真正实力,两颗G71联手就可以轻易的击败X1900XTX。

{imageTitle}

    在7950GX2显卡身上,G71低成本、低发热、低功耗的优势再次得到体现:两颗G71加起来的核心面积同R580相当,双PCB设计使用了两块8层PCB,其成本要低于一块12层PCB,分离式供电模块也不复杂。最终7950GX2的售价依然维持在5000多元的价格,在这类“超级显卡”的阵营里 ,这样的价格是极具竞争力的!

    虽然7950GX2夺回了单卡性能之王的称号,而且两片7950GX2能够组建四核心Quad SLI,但由于一直缺乏成熟的驱动支持,Quad  SLI的性能并不理想。而且7950GX2单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不少游戏中都出现性能发挥不正常的现象。不过7950GX2还是给了ATI不小的压力,于是ATI R580核心重装上阵——

● R580+核心,X1950XTX,2006年8月23日:

    R580核心从1月份发布至今已有大半年了,其强大的性能让7900GTX自惭形秽,直到双G71核心的7950GX2发布才给X1900XTX造成了威胁。此时ATI高端产品线也是很久没有更新,ATI需要一款新品来与7950GX2对抗,这就诞生了X1950XTX:

{imageTitle}
 
    X1950XTX所用的核心其实还是R580,只不过对GDDR4显存控制器进行了优化,所以改称为R580+。显存方面自然使用了更快的GDDR4颗粒,同时ATI对显卡PCB、供电以及散热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重新设计,X1950XTX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imageTitle}    {imageTitle}

    X1950XTX的硬件规格与X1900XTX基本相同,核心48个像素渲染单元、16个纹理单元、8个顶点单元,512MB 256Bit显存配置,核心频率维持在650MHz,只不过显存频率提升至2000MHz!X1950XTX的性能比X1900XTX有所提升,但幅度并不大,其最大的改进就是散热得到了加强,噪音和温度更低,另外功耗有所下降,比7950GX2要低——ATI在X1950XTX上做出的改进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X1950XTX单卡的性能还是不足以对抗7950GX2,中低分辨率下7950GX2的优势非常明显,高分辨率下X1950XTX缩小了与7950GX2的差距,整体实力还是双核心7950GX2比较强悍。

{imageTitle}
 
 双核对抗四芯!ATI新旗舰1950XTX测试

    实际上ATI的真正目的就是依靠X1950XTX CrossFire双卡来打击NVIDIA的7950GX2双卡,由于Quad SLI技术不成熟的原因,X1950XTX交火几乎大获全胜,毕竟四核心互联方案还是太过复杂,严重依赖于驱动的优化。时至今日Quad SLI系统都没有一款令人满意的驱动。

    可以说在末代DX9显卡的竞争中,7950GX2获得了单卡之王的称号,而X1950XTX双卡交火成为了最强的平台!但这两款末代DX9显卡都属于过渡产品,只是为了填补DX10来临之前的空白而以!

● RV570——ATI中高端绝地大反击,2006年10月20日:

    ATI在中高端一直缺乏重量级产品,被7900GT和7600GT乘虚而入,侵占了大批市场份额,依靠X1900GT、X1800GTO来对抗显然只是权宜之计。从ATI很早之前的产品蓝图中我们就知道RV570和RV560才是79GT和76GT真正的对手,但ATI为了等待80nm工艺,RV570/RV560的确是来的太晚了……
 
{imageTitle}

    与以往X1650Pro、X1300XT和这种新瓶装旧酒的产品不同,X1950Pro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新产品。RV570核心首次采用了先进的80nm工艺,功耗发热大幅降,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ATI在RV570核心中首次集成了CrossFire合成引擎,放弃了以往复杂的第三方芯片主副卡设计,这使得交火双卡系统的组建更加方便,交火的效能得以提高!

    RV570核心拥有36个像素渲染单元、12个纹理单元、8个顶点着色单元,256Bit显存接口,这个规格与R580GT相同,但R580GT是屏蔽管线的版本,拥有3.84亿晶体管,而RV570只有3.3亿个,再加上先进的80nm工艺,RV570核心面积比R580大幅缩减,成本、功耗、发热同比减少,性价比得以提高!

{imageTitle}    {imageTitle}
 
 80nm大反击 ATI全新高端X1950Pro测试

    ATI为X1950Pro重新设计的8层PCB也有效的降低了显卡成本,这使得它在与7900GS的竞争中更加游刃有余。通过测试来看,X1950Pro即便是面对高频版本的7900GS,性能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再加上HDR+AA技术以及在高分辨率下出色的性能发挥,X1950Pro的性价比优势开始体现。

    如今很多厂商开始推出非公版X1950Pro显卡,成本进一步下降,几乎与7900GS维持在了同一价位。非公版X1950Pro和7900GS之间的竞争迫使两者渐渐向1000元价位靠近,如此一来中端千元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

RV560——挑战7600GT,2006年11月20日:

    ATI真正的心腹大患就是G73核心的7600家族,RV530核心无力抵抗G73的攻势,ATI在中端急需火力支援,RV560正是计划内用来对抗7600GT的产品:

{imageTitle}

    RV560的核心面积看起来非常大,其实它与RV570采用的是相同的核心,只是采用了较小的封装只能支持128Bit显存,核心规格为24个像素渲染单元、8个纹理单元、5个顶点单元。这是因为在DX9末期,ATI没有必要投入额外的成本来开发两款新核心,用RV570降格制造RV560可以省去很多研发费用。

{imageTitle}    {imageTitle}

火拼7600GT!ATI中端力作X1650XT测试

 火拼7600GT!ATI中端力作X1650XT测试

    通过我们的测试来看,X1650XT的性能略胜公版7600GT一筹,但是差距并没有拉开,X1650XT也没有绝对优势,但继承了X1950XT架构的X1650XT在中高分辨率下以及打开抗锯齿时确实有非常出色的性能表现。除此之外X1650XT还能支持6xMSAA以及HDR+AA技术,这些都是7600GT所不具备的。

    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如今NVIDIA 80nm工艺的G73-B1核心已经大量上市,新核心的7600GT频率可以达到更高,在面对新版高频7600GT时,X1650XT就会丧失来之不易的性能优势,所以X1650XT必须确立一个合理的定位,否则很难蚕食已经深入人心的G73市场!

● G80核心——DX10、统一渲染架构提前到来,2006年11月9日:

    NVIDIA虽然依靠7950GX2重夺单卡性能之王的宝座,但在双卡方面Quad SLI很难取得突破,而且陈旧的GF7架构无法支持HDR+AA,因此在高端导入全新架构的G80是NVIDIA更新产品线、同时解决性能瓶颈的良策,这与去年7800GTX发布时的情形非常相似,以目前的情况来看G80至少可以称霸半年时间!

{imageTitle}

    同时,抢在Vista系统和DX10游戏之前发布G80对于NVIDIA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想当年ATI R300核心就是在类似的情况下击败了NV30。NV抢在对手之前推出DX10以及统一渲染架构的显卡,无疑又是对收购后的ATI迎头一击,巩固NVIDIA在DX10时代的统治地位!

掀起你的盖头来!G80庐山真面目曝光

 G80的庐山真面目

    G80是相当恐怖的一款GPU,核心拥有6.81亿个晶体管,是G71的2.5倍之多,但它依然使用台积电90nm工艺制造,因此核心面积非常大,功耗以及发热也是再创新高,不过对于高端玩家来说,这些并不是很重要,革命意义的架构以及强大的性能足以人为之疯狂!
 
    由于之前我们对G80的架构以及核心引擎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与介绍,所以此处不再赘叙,感兴趣的朋友请看“为王位而生 GeForce8800全面解析测试”一文。
  • 8800GTX,超强实力、王者风范:
{imageTitle}    {imageTitle}

    优异显卡自然是不惜成本、最高频率的配置,8800GTX超长的体形表明了自己的与众不同。8800GTX之所以这么长久是因为功耗太大使得供电模块变得非常复杂。

    8800GTX使用了12颗16M×32Bit规格的显存,组成了768MB 384Bit的配置,这是它与8800GTS的主要区别。当然8800GTS的核心部分也被屏蔽的部分功能。

  • 8800GTS,并不夸张地高端显卡:
{imageTitle}    {imageTitle}

    8800GTS要比8800GTX短一些,它的体积与X1950XTX/7950GX2相等。由于8800GTS的频率较低,核心作了些限制,显存容量也比较小,对供电模块要求要低很多,所以对供电模块压缩之后8800GTS就回归了正常体型。

    8800GTS使用了10颗16M×32Bit规格的显存,组成了640MB 320Bit的配置。由于8800GTS与8800GTX的核心显存规格差距都比较多,所以两者的性能差距也很大。但是8800GTS的性能依然能够超越X1950XTX,在很多项目中也比7950GX2有明显的优势。

  • 8800GTX与8800GTS规格对比:

为王位而生 GeForce8800全面解析测试

● 全文总结——2007年拥抱DX10:

    DirectX9是史上最长寿的图形API,以往每一代DirectX的寿命都只有一年,最多不超过一年半。然而DirectX9从2002年底发布到2006年底(Vista个人版将于2007年初发布,DX10游戏依然遥遥无期)寿命竟然长达4年之久,光是DirectX9.0c就多达2年!

    随着2006年底G80核心以及Vista操作系统的发布,正式宣布了DX10时代的到来!从NVIDIA和ATI的产品规划来看,在RV570/560和G73-B1核心之后不会再有新的DX9核心出现,未来两家的重点都已集中在了DX10新品的研发上面,预计2007年第二季度R600就会发布,同时DX10中低端显卡也将会登台亮相,届时DX10图形性能的较量更加令人期待!

    不过普及DX10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首批DX10游戏大作纷纷宣告延期,这就给了很多用户暂缓升级显卡的理由,毕竟如今一款千元价位的显卡性能已经很强了。那么在2007年即将到来之时,您会选择等待中端DX10显卡呢,还是先升级购买一款高性价比的DX9显卡呢?如果您打算现在就入手,会选择哪种核心的显卡?<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