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就拆最新的!iPod nano2遭完全拆解
五种颜色的新iPod nano
在这次产品发布前最火爆的产品应该就是iPod nano了,但这次nano 2给我的感觉比较一般,这应该不止是我一人的看法,通过发布会文章后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不过谁让它的上一代产品火呢,这次第一个被拆解的也是它,当然其他几款产品还没正式上市呢。
新的iPod nano或者说iPod nano 2机身采用了合金材质,共有黑、银、蓝、绿、粉五色,整体的做工和设计有些类似于被nano淘汰的iPod mini。古语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iPod mini曾靠这个设计得到了全世界苹果粉丝的认可,但这次nano同样采用这样的设计似乎并没有得到应得的呼声,尽管它的厚度还薄了0.5mm(对比一代nano)。
有关iPod nano 2的性能在本文中我就不做过多解释了,会有单独的文章给大家做详细介绍。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产品拆解,大家猜猜这次被拆的是那种颜色的机器?还有,在前一段时间苹果爆出了换“芯”事件,那么这次新的iPod到底采用的是什么芯片呢,三星or老臣PP?请跟随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第一道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只要大家注意频道的焦点图片就能看到,第一款被拆解的iPod nano 2是一款银色的机器。不知道为什么,如果是有多种颜色可选的话,一般被拆的总是银色机,难道这种颜色真那么不讨人喜欢么,呵呵。被拆得七零八落得iPod nano 2,原本这种图片应该最后再放出,反正早晚也不是神秘秘密,还是照顾一下性子急得朋友吧。
外壳正面
外壳背面
顶面和底面得处理
屏幕部分特写
如假包换的iPod mini……外壳
国产恒生2015C的外壳
去年年底,小编曾经向大家介绍过一款国产的MP3——恒生的2015C,并在文章中说它的外壳要比iPod mini先进,当时还有不少朋友持怀疑的态度。现在对比上面三款产品的外壳大家就清楚了,nano 2的外形虽然跟mini最接近,但工艺方面却跟恒生的更类似。其实国内的制作工艺在这一两年提升很快,要做得比国外厂商好一点也不足为奇。好像有点跑题了,回到nano 2身上,6.5mm的机身,一次成形的工艺,我想这次苹果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头。
在前一章的介绍中,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nano 2机身顶部和底部的固定螺丝孔并不是四个而是三个。而上图则向大家解释了这么设计的原因。
答案很简单,耳机插孔,由于nano 2的体积非常小,而耳机插孔跟数据连接端口都在机身底部,所以为了照顾耳机插孔因此值得少做一个固定电。不过大家页不用担心产品的牢固程度,里面的“L”型金属架绝对会保证一个稳固的架构的。
这个角少了一个固定螺丝孔
此外,可能大家也注意到在iPod nano 2机身里还有一个元件,这是一个扬声器,作用是当按键或转盘转动时发出咔咔声。
这是机身顶部的设计,可以看到相当的简洁,仅有一个HOLD键,这个设计也符合苹果iPod一贯简洁的设计风格。机身外壳以及连接部分就简单介绍到这里了,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会着重介绍内部的按键、PCB、电池以及大家最关注的芯片。
苹果iPod最著名的除了世界最强的工业设计以外,其专利技术触摸转盘和点击转盘也是它的招牌设计。iPod 3代以前的产品都在使用触摸转盘,而从四代产品开始,苹果的工程师通过巧妙的组合,让一个转盘同时实现了滑动和点击两个功能,它就是后来著名的点击转盘,我们的nano 2自然使用的也是它了。
点击转盘的控制芯片
排线部分的特写,芯片是焊接在排线上面的
nano 2转盘的正反面,背面有金属板支撑
对于点击转盘和排线我想不用再多说什么了,要说亮点么大概就是直接焊接再排线上的芯片了,工艺要求相对复杂。小编要说的是转盘排线末端的那个塑料装置,可能有人已经猜出来了,它就是耳机的插孔。没错,但如果不是有一定的经验或者说联系前后的拆解照片,又有多少人会想到它们倆居然连在一起嗯。这么做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因为内部空间比较紧张,为了节省一个连接端子,所以只能如此处理了。此外,这么做对产品的组装和维修也大有好处,更换相对简单了许多,模块化就是好呀。
前面我们又看到了苹果工程师的变态设计,居然吧耳机插孔跟点击转盘做在了一根排线上,然而它又是如何跟PCB连接的呢?答案就在上图中
来两张特写
从上图可以看到按键、耳机模块跟PCB连接的端子,它上面一共有16个触点,耳机只用掉三个,剩下的13个给点击转盘用是卓卓有余的。
PCB背面特写
上图可以看到,iPod nano 2使用的颗粒是现代的产品,而在闪存颗粒旁边的两个金属触点则是跟机身上的扬声器相连的。
锂电池正面特写
背面特写,只能看到生产日期
锂电池的正反两面都翻遍了,也没有看到这块电池的容量到底是多少,只是看到了它的生产日期,今年8月4日,确实是非常的新。不过既然苹果承诺电池的使用时间变长了,我们也不用在数字上深究什么了。
除去电池的PCB,好像还少了什么,对,屏幕
iPod nano 2使用的液晶屏
液晶屏后面的编号
虽然iPod nano 2在屏幕尺寸上跟上一代产品比没有任何提高,但苹果宣称,在屏幕的亮度方面同第一代产品相比提高了40%,即便在室外晴天也可以很好的使用。好了,关于这款新产品的拆解到这里基本算是结束了,惟一没有出现的就是神秘的芯片了。
上图是我们在拆解开始放出来的照片,如果各位眼神够犀利相信已经看到什么了……没有?我再放大!
这次看清楚了么?
没错是苹果的芯片!
有没有搞错,作了这么多年的MP3小编,从来没见过苹果用苹果的芯片。当然,这颗芯片不一定是苹果自己生产的,而应该是苹果向某芯片厂商定制的芯片,只不过最后打上了苹果的商标和编号而已。这是一颗ARM架构的解码芯片,小编初步猜测很可能是三星的杰作,但并未得到证实……
iriver clix
距离我们最近的使用ARM处理器的产品——iriver clix,它使用的是三星ARM SA58700×07,那么iPod nano 2使用的会不会就是它的打磨版或是升级版呢?目前还不得而知。
最后来看一下这颗芯片的侧面特写,同时还能从上图看到屏幕的连接排线以及PCB下的金属框架。要知道新的iPod nano 2机身总共只有6.5mm的厚度,如果再减去外壳的厚度,那么真正留给苹果工程师的可能只有5~5.5mm的空间。再这么小的空间里既要保证所有元器件都能码放进去,而且还要保证产品的牢固程度,真是难为他们了。同时,这也让小编更加佩服苹果工程师大胆出色的设计。iPod nano 2绝对不只是简单的复古,看来我开始看错它了,向它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