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电子分频内部 三诺N-35G音箱拆解
三:N-35G内部电路分析
1. 为什么要分频
讲到电子分频,首先要谈一下为什么要分频。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知范围大约在20Hz - 20KHz之间,频率跨度较大,而目前主流扬声器由于受原理和技术的限制,尚不能用一只单元来完美重播人耳所能听到的所有频段,因此出现针对不同频率的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目前多数多媒体用低音单元的频率范围大约在40Hz - 4KHz左右,高音单元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KHz – 20KHz左右,从上述参数不难看出,至少要两只以上的单元才能覆盖人耳所能听到的全部频率,而分频器就是连接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使之同步协调工作的桥梁。从另一方面,由于高音单元的承受功率较小,如果输入较大功率或工作在低频段极易造成高音单元损坏甚至烧毁,因此也需要分频器对频率进行分割,使高音单元工作在安全的频率范围内。
2. 分频器的工作方式
分频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两种:功率分频和电子分频。功率分频如上图所示:是在音乐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之后进行分频,通过高通、低通、带通等无源滤波器组成的分频电路,把高音和低音信号分开,分别送到相应的高音和低音单元。功率分频器多数采用电感(L)和电容(C)构成,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功率分频器。
传统功率分频器
功率分频器优点是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成本较低廉,生产和制造较为方便。对于多媒体音箱,功率分频器最大的优点是每声道只需一台功放即可,成本低廉,所以被应用广泛,目前几乎绝大多数有源音箱都采用功率分频器。
功率分频器的缺点是电感线圈体积较大,存在直流电阻,有较大插入损耗,同时还降低了阻尼系数。阻尼系数反映功放对扬声器的控制力,其数值是扬声器阻抗和功放内阻+传输阻抗的比值,功放的典型内阻是0.1欧,而多数功率分频器的内阻要超过功放的内阻甚至达到0.2欧以上,也就是说功率分频器使阻尼系数降低了一半甚至更多。因此,功率分频器对控制力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几乎绝大多数多媒体音箱都采用集成功放,推力和控制力都非常有限,而功率分频器的插入损耗以及对阻尼系数的影响更进一步恶化了集成功放在推力和控制力方面的缺陷,使低音浑浊模糊,丧失应有的细节。很多多媒体用户反映低音速度慢,声音不清晰,其实就是功率分频器的插入损耗在作怪。
另一种更先进的分频方式就是电子分频或称主动分频。与功率分频不同,电子分频是在音频信号送入功放之前,先通过电子分频电路进行分频,然后把分频后不同频段的信号分别送到各自的功率放大器,驱动不同频段的扬声器单元。电子分频的优点在于,首先由于功放直接推动扬声器,没有功率分频器所产生的插入损耗以及对阻尼系数的影响,因此电子分频可明显提高功放的控制力,增加全频段的分析力,使扬声器收放自如,声音清晰有力,速度感强。其次,电子分频的精度容易控制,采用优质器件可以很精确的控制分频点,使高低音单元各自工作在最适当的频段上,发挥扬声器的性能,而这一点是功率分频很难实现的。
电子分频的缺点主要是成本较高,因为一个通道就要一台功放,功放数量需要成倍增加。另一方面,电子分频的设计和调试较为复杂,有较高设计难度,因此在多媒体领域应用很少。并且因为音箱的功能评价就是听感,并不见得频率曲线调平调直就能获得良好的性能,采用了电子分频也不能忽视其他部件的设计才能有良好的品质。
N-35G电子分频功放
由于采用电子分频的缘故,N-35G共配置了4路功放,功放数量增加了一倍,其成本要远远高于普通的2.0音箱。由于高音和低音单元的特性和需求不同,N-35G灵活采用了1875+7265的功放组合。
高音通道采用1875芯片
高音通道采用了1875功放芯片。由于多媒体音源普遍存在“数码声”,听感较为粗糙,而1875音色丰满圆润,高频柔和细腻,能够中和多媒体音源较为粗糙的数码声,因此用在高音通道中非常适合。
低音通道TDA7265芯片
低音通道采用ST原厂的TDA7265芯片。TDA7265功率较大,推力强劲,本身就有不错的控制力,配合电子分频更能彻底发挥其控制力强的特点。从总体效果来看,1875+7265的组合是非常成功的,充分发挥了两种芯片各自的优势,既保证了足够的音响性,又能在播放时很自然的流露出音乐性,采用不同芯片的组合确实是个不错的创意。
小编点评:
其实作为一项在高端音响技术中才能看到的技术,电子分频被用在电脑多媒体音箱中,大家其实都还是有些好奇和期待的。当然,采用了一项新技术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做为一款需要人耳去主观感受的产品,它的频率曲线再优美再好看也是不足够的。但是三诺拿出来的产品N-35G,在放音时的表现证明了它自己的实力,这并不是一款“噱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