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还是摇控?索尼S200 MP3样机快评
S系列是索尼今年下半年的最新随身听主打产品,目前已知有S200、S600、S700三个系列的产品,其中S200发布最早,是一款强调运动的MP3播放器。前不久,索尼(中国)正式举行了一个发布会,S系列宣告正式进去国内市场。
发布会上的S200样机
近日,我们收到了S200国内首台评测样机,但同时被告知我们目前手头这款产品应该只是样机,并不是正式上市的产品。此外,在附件方面没有臂提供带,至少可以说不是完整的产品。
小编收到的S200样机
S200的包装(小编收到的这款)跟上一代A系列风格一致,还是紫罗兰色为主,比较显档次。由于不是正式版产品,虽然说明书有六本,但没一个是中文的,呵呵。不过在随即的光盘中我们看到了PDF版的说明书,内容版式跟纸质品一样,应该是时间关系还没印刷完。
日本方面的臂带照片
S200刚在国外发布时只有一张照片,当时对它的印象是继承了索尼经典的线控造型,操控性不错,尤其对老的索尼粉丝来说极易上手。紧接着的新闻开始强调这是一款运动型产品,因此小编又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运动相关的功能方面。发布会上产品经理对这款产品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于是对它又有了新的认识,比如“摇控”功能。而拿到产品后,真正用了几天,发现这个小东西的内涵真的是跟它的体积极不对称,似乎能说的地方超级多,现在也没有整理出一个满意的思路来。
官方的效果图,耳机似乎有两种不同配置
不过时间不等人,为了让大家对它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小编决定先出一篇就产品设计、功能方面的介绍文章,之后会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试用的形式再给它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虽然本篇文章看起来可能会相对枯燥,但还是希望大家能耐心看下去,一是对后面的应用做一个铺垫,二是通过这片文章,相信大家会有对S200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究竟是什么让小编对这款产品的观点有了这么多次改变,想知道就跟着我一起来吧。
●插播新闻:随身听线控发展史说到线控,小编脑海里突然蹦出来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线控的随身听是哪款。这个问题看起来挺简单的,百度一下呗,但实际结果似乎没那么简单。好在只不过是过程稍微多一下,多敲几个关键字组合呗,现在小编得出了一组数据,大家看看,万一有错误还请高人帮我指出来。(如果对线控没兴趣,请直接跳转至下一页)
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线控的随身听:爱华HS-R8,1985年
空缺,跪求图
实在抱歉,小编用尽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方法,还是没有找到任何一张这款产品的相关照片,一可能是年代久远的关系吧,连黑白版的扫描照片也没有找到。二是爱华后来被索尼收为子公司,估计以前的积累也都没了。如果哪位大侠有它的照片小弟在这跪求了,您可以在文章后面给我留言。
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线控的WALKMAN:索尼WM-109,1986年
全球先进台使用线控的WALKMAN是索尼的WM-109(有点废话,WALKMAN肯定是索尼的),相比爱华的产品晚了一年,可见当年的AIWA绝对不是一般强。同年6月,WALKMAN累计销售2000万台,被越来越广泛的传播与接受。同年“Walkman”一词被正式收入《牛津英语辞典》 。
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线控的DISKMAN:索尼D-99,1990年
索尼经典的D-99,但没找到线控图
SONY在90年代推出的第一款DISCMAN是D-99,发售的日子正值那年的愚人节。D-99是第一款使用了1比特DAC的DISCMAN,也是第一款线控连耳机的DISCMAN。D-99是从D-90发展而来的,声音上有了一些改进,但距离优异扔有距离。
接着1992年的D-311上的线控更增加了LCD屏幕,虽然有显示内容少且不清晰、体积较大等等种种不足,不过这样直观的操作机器给用户了完全不同的感受。而后线控就成为了CD随身听的标准配置,在外观上也层出不穷,不过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给用户尽可能多的带来方便和快捷。
第一代经典“唇膏”线控RM-MC11EL
如果稍微对随身听有些了解,那么大家一定不会对上图感到陌生,它就是经典的第一代唇膏线控RM-MC11EL,当时只有主流高端的DISCMAN和MD才会搭配。单行液晶、穿梭按键,你几乎可以认为它就是现在S200的祖先,没有它也就不会有今天的S200。
废话说了半天,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估计各位也看得不耐烦了。OK,下面马上进入主题。
●从线控到随身听,再次返璞归真前面介绍了S200在造型方面明显参考了以前的经典唇膏线控,而到了今天,造型、设计的再次回归可以说是索尼重申对随身听产品的理解和诠释。
对比以往的索尼MP3,这款产品的造型显得更加简洁,即便是跟经典的线控相比,它也仅仅是把穿梭键刻意做大了一些,目的明显是改善操作感。如果从整体个数上说,S200一共只有四个按键,这似乎跟它能实现的功能有些不对称。可能也是由于这点的缘故,小编在试用了两天后发现S200在操控上虽然并不复杂,但确实稍显烦琐,这点在后面的界面介绍时会有说明。
S200的机身采用一次成形的铝合金制成,之所以这么处理主要是为了“生活防水”。开始小编对运动MP3做防水也有些不解,但后经过了解得知,这么设计的初衷是因为人在运功中会大量的汗排出,它们则是电子产品的杀手,一次成行的整体设计能很好的杜绝汗水对电路部分的侵蚀。以运动为卖点的MP3索尼不是第一个,但这么看中防水,把细节考虑周全的似乎并不多。
这里还要说两点,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上图中背面丝印的标示,尤其是最下面一行文字并不是很清晰,这可以说是样机的典型证明。此外,在文字标示的左侧和底部各有一个凹陷,这是链结臂带、吊卡时的固定点,可以让S200跟附件结合更紧密。
很多人,包括小编在内,一开始都会认为S200的连接和充电是跟耳机做在一起的。直到有产品图后才发现,原来在底部还有一个隐藏的端口设计。由于考虑整体外观以及防水性能,索尼给S200安装了一个旋转的USB保护盖,同时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在金属色内圈的外侧还安装了一个密封用的橡胶圈,进一步增加了防水的性能。不过即便采用了这些设计,S200还是只能做生活防水,滴溅或用湿毛巾擦拭都没问题,游泳就算了……
●穿梭按键再现,究竟方便不方便如果说触摸转盘和点击转盘都会让你马上联想到苹果的iPod,那么转点通和穿梭按键则明显就是索尼的标志。虽然前者显得科技含量比较高一些(毕竟是后来的产品),但后者直到现在还在被应用或仿效也足以说明它们的经典。
穿梭键上的图文标识还是那么犀利
在S200发布的时候,小编对穿梭键在MP3上面的应用也做了一个回顾,它基本也是走了一个从两段到三段,最后又回到两段的设计。而采用两段或三段是根据产品的功能、容量的改变而改变的,每段实现的功能也会随这些稍有改动。
S200的穿梭键采用三段式设计
以前这几款试用穿梭键的产品小编都用过一阵,对三段式设计中的缺陷也作过说名,主要是中间档位不好选择。那么S200为什么不和S600/700一样采用两段设计,而还要走老路呢?经过对比分析,小编认为这主要跟机身的设计和材质有关。S200采用了一次成形的外壳设计,因此背面打洞做HOLD键会有破坏整体感。同时,由于一般这个键都在背后,接触汗水的机会更多,因此还要单独给一个按键做防水。虽然技术不是问题,但毕竟麻烦,而且会增加成本,不值当。
此外,这次穿梭键刻意设计的相对粗大也是为了解决操控性问题,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虽然同样是三段设计,但S200的操作要明显好于以前的E系列产品。
用过索尼唇膏线控的朋友都直到,一般音量调整都是在穿梭键上,怎么到了MP3这么主要的功能又被挤出那个黄金位置呢?简单分析一下穿梭键的功能大家就清楚了:HOLD、歌曲、目录。由于近两年闪存的价格下调,如今的MP3已经进入了GB时代,对歌曲的管理会显得更加重要,也正因如此,不得不妥协一下把音量键请出穿梭键。
除了前面介绍的两个按键以外,这款产品还有两个键播放和菜单,同样非常重要。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每次谈索尼的MP3很少会看到关于开关机的按键说明,其实这也是小编最喜欢索尼产品的一点。继承了在随身听行业多年的精髓,索尼的MP3再次向大家说明了他们对随身听的理解,是享受音乐不是被繁杂的操控所累。想听就听,不听就停,所有都是在轻轻一点之间完成,没有过多的步骤,一个字:爽。
●3分钟快冲3小时享受,续航如何前面文章说了S200是没有专门的开关机按键的,那么待机状态的耗电问题肯定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虽然在DISKMAN、MD时代,索尼已经向大家做了很好的交待,即便是以前的HD、E、A系列的MP3同样也没出问题。不过S系列毕竟是新品,还是需要观察再下结论的。
不过小编似乎一点不担心测试的结果,因为在这方面一直是索尼等日系厂商的强项,而试用后也确实再次证明了这点。同时S200一样支持3分钟快冲听3小时的技术,只不过整体的播放时间没有其他几款长。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小编再次进入冥思苦想,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对不对的您也给评评。
掐头去尾,留给S200内部的空间真的不是很多
S200整体的播放时间收到两个限制,体积和设计(功能)。先来说体积,虽然S200看起来还算长,但如果把耳机插孔、穿梭按键、液晶屏以及底部的USB口这些能看到的地方去除,真正留给内部的空间其实并不多,这还没有算PCB和各个芯片所占的空间。而对锂电池来说,体积和容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因此这就限制了S200使用的电池不会太大。
G-sensor的开关也有三种选择:关闭,常开和在播放时开
第二个影响S200续航的是设计,这里指的是功能设计而非外形设计。我们都直到S200支持很多运功相关的测试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内部的一个G-sensor传感器来实现的。而很多功能是要求该芯片要长期出于工作状态,这样势必也会影响S200的续航能力。
前面说了两点影响续航能力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索尼有没有做一些改进的措施呢?当然有,不过不是官方解释,是小编自己的分析。首先是在电源管理方面,索尼为S200单独做了普通和超级两种选择,这在一般的产品中是看不到的。
随即附送的耳机:E808
如果说上面这点可以用产品本身证明,那么下面的绝对是小编个人版杜撰了。通过两天的试用,个人认为S200在输出功率上做了一定的调整(也就是有人说的推力小了),直接反映就是声音比以往的索尼产品要小一些。不过这只是小编的个人看法,没得到索尼方面的证实。
即将带来S200“摇控”MP3全面分析,敬请关注
时间关系,这次对S200的介绍先到这里,虽然罗罗嗦嗦也写了这么多,但小编可以负责任的高速大家,这些只是S200的皮毛,真正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呢,也请对这款产品有兴趣的朋友继续关注我们的随身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