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耗材要练--“中国功”!!
2006年,在中国加入世贸五周年之际,中国企业也开始遭遇更密集的跨国专利诉讼,仅在美国,诉讼就涉及了中国汽车业、家居业、IT业等诸多领域。进入2006年岁末,这些诉讼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是美国MP3厂商SigmaTel诉珠海炬力侵犯知识产权,二是爱普生和惠普分别对几家中国打印机耗材生产企业提起著名的“337”调查。
目前,珠海炬力一案情况已经明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最终裁决,判定珠海炬力侵权成立,相关产品禁止进入美国市场,并支付100万美元的赔偿费用。而在打印机耗材领域,虽然日前一些中国企业已经与国际品牌达成和解,承诺不再侵犯对方的知识产权,但是,国内的一些耗材厂商和专家却似乎不以为然,认为那不过是跨国企业挥舞的“专利大棒”,国内企业应该“奋起反击”。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在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同时,高度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本来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但许多人至今仍然认为,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起步阶段,应该多打一些知识产权的“擦边球”,才能够更快发展,更好积累。
英国工业联合会(CBI)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打印机耗材的主要生产基地。目前,全球90%以上的色带、20%的喷墨盒和11%%的激光鼓粉盒组件均在中国制造。
然而,尽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大陆通用耗材生产企业已多达300家,但真正树立起自主品牌的企业可谓寥寥无几,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新生的耗材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导致了假冒耗材的猖獗和泛滥。2005年,假冒喷墨打印机耗材居然占到整个耗材市场的30%%!而其利润率超过500%!假冒耗材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打印机的使用寿命和品质,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并连累整个市场卷入“价格战”的泥潭,最终使得民族耗材产业举步维艰。
与此同时,国内通用耗材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擦边球”心理,试图利用中国市场法规建设的不完善,尽可能减少研发投入,通过对国际品牌专利的仿冒甚至是抄袭,以简单的低价策略夺取市场。在价格上的不断比拼和打压,进一步导致了国产耗材厂商利润的降低和发展后劲的缺乏,使得他们投入长远研发的动力和实力明显不足,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入世五年来,一系列的国内国际经验证明,要想不断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成果,就必须遵守它几百年发展所形成的一整套游戏规则,而这个规则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因此,侵犯国际企业专利的“擦边球”,始终如同一枚“定时炸弹”,越晚爆炸,损失就会越大,殷鉴不远,值得三思。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当日本产品席卷全球之时,日本企业也遭到了来自欧美老牌跨国企业大范围的专利诉讼,并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其历史与今天的中国耗材产业惊人相似。迄今为止,美国公司在电子、电器技术方面已先后把雅马哈等20多家企业送上了法庭,如日本美能达向美国Honeywell公司赔偿1.3亿美元;住友电工向美国Corning公司付出2500万美元;而美国TI公司更是迫使富士通等数十家日本公司支付了数亿美金的巨额赔偿。
保护知识产权的强大压力、侵犯知识产权可能遭受的巨大损失以及发展自有知识产权带来的丰厚回报,推动一些跨国公司年复一年地在基础性研究和自主研发方面进行大力度投入,并由此确定了它们在全世界的领先优势,而这种注重创新、大力研发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不二法门。中国企业要通过自主创新逐渐树立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能力,首先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鄙视侵害知识产权的短视行为,用泱泱大国的气度、实实在在的研发投入和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去赢得真正的长远竞争优势。靠所谓的同情心、民族情绪和大打“擦边球”、践踏其他企业正当专利权益的违法行为救不了企业,也发展不出真正雄踞全球的民族品牌!
可喜的是,实质性的变化,已经在觉醒的民族企业中发生。珠海炬力的老总在败诉之时坦诚地告诉媒体:“100万美元买了一条红线,我们觉得值!”展现了中国企业尊重国际竞争规则的理性思考。另据报道,在经合组织(OECD)新近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幅超过20%,预计今年全年将达到1360亿美元,高于日本的1300亿美元。这一数据,反映了更多企业在痛定思痛之后的坚决行动。这是“中国创造”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