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的杀手锏 "北极星"GPU架构消息汇总
相对于如今已呈“挤牙膏”般龟速前行的CPU领域,GPU的性能虽然伴随着产品更新换代而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在制造工艺方面的前进脚步却略显迟缓,直到现在,各位能够买到的最新一代显卡产品的GPU依然采用早在2012年就正式量产的28nm工艺。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尽管28nm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它终将走下历史舞台。就在今年(2016年),AMD、NVIDIA这两位GPU行业巨头的新一代GPU产品都将采用更新的制造工艺。就在今年年初,AMD展示“革命性”的北极星GPU架构时,就确认基于“北极星”架构的GPU将采用14nm工艺打造。
得益于AMD的高调以及“北极星”架构与产品的相关信息频繁现身于近期国内外众多媒体的页面上,它在近期获得了明显高于其最主要竞争对手——NVIDIA“帕斯卡”许多的关注度,成为了当前最受关注的GPU产品,因为NVIDIA“帕斯卡”近期的曝光度相对于AMD“北极星”而言就要逊色许多了。
基于AMD“北极星”获得了如此高关注度这一状况,我们收集并整理了自AMD北极星GPU架构公布至今(截止1月26日0:00)的主要相关信息,以便于各位网友能够更便捷的了解AMD“北极星”架构。(本文的内容来源于各媒体的爆料与AMD的官方PPT)
(一)什么是AMD“北极星”架构?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里,我们看到AMD推出了三款隶属R9 Fury系列的高端显卡,虽然其GPU规格变得更为强大,但它们自身搭载的“Fiji”核心在架构上相对于上代优异GPU“Hawaii”而言变化并不大,只是在显存控制器、CU总量上有所不同。
但根据AMD于2016年年初公布的AMD“北极星”架构相关信息来看,“北极星”是AMD为第四代GCN架构——GCN 4.0专门取的一个新名字,因为AMD“北极星”架构(GCN 4.0)与前两代GCN架构相比变化很大,是全方位的提升。其中最显著的改变,就是采用了全新的1xnm FinFET制造工艺。全新的14nm FinFET工艺,将带给AMD“北极星”架构GPU更高的性能、更低的漏电流以及更低的耗电量。
14nm FinFET工艺带来的好处——更高的性能、更低的耗电量
PS:关于“北极星”这个名字的由来,AMD是这么解释的:“我们的目标是在每一台设备上高效率地驱动每一个像素。星星是我们宇宙中最高效率的光子生成器。这种效率就是我们生成每一个像素的灵感来源。”
“焕然一新”的GCN 4.0——AMD“北极星”架构
基于AMD“北极星”架构的GPU产品,不仅会采用全新的14nm FinFET工艺,“北极星”架构的细节层面还会得到全面翻新,包括显示核心、计算引擎、指令调度器、几何处理器、多媒体核心、显示引擎、二级缓存、显存控制器等等,几乎每个单元都是焕然一新。根据AMD已公开的资料来看,基于AMD“北极星”架构的GPU核心主要增加了原语丢弃加速器(Primitive Discard Accelerator)、硬件调度器、指令预取、高效着色器、显存压缩等等,其中最后一个可在不改变显存位宽和频率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显存带宽。
AMD“北极星”架构的特点
多媒体方面则加入了4K H.265 Main10硬件解码、4K H.265 60FPS硬件编码,完整支持4K超高清体验。显示引擎方面,正式支持HDMI 2.0a、DisplayPort 1.3两大最新输出标准,同样为4K体验打好了基础。
至于显存配备方面,搭载AMD“北极星”架构GPU的新一代AMD显卡并不会全部采用HBM高带宽显存。尽管三星已经推出了4GB容量的第二代HBM显存,但基于去年HBM显存的缺货导致R9 Fury系列显卡产能不足这一状况,AMD对于是否全线配备HBM显存这事变得相当谨慎,再加上采用HBM显存会影响到产品的成本,在距离HBM显存普及还有数年时间的前提下,也许只有旗舰级别的AMD“北极星”GPU才会搭配第二代HBM显存,而面向主流的产品或许会继续沿用已经成熟许久的GDDR5显存,或者搭配美光力推的GDDR5X显存。
AMD“北极星”架构能够带来更出色的性能功耗比表现
受益于细节层面的全面翻新以及全新14nm FinFET工艺的助力,采用AMD“北极星”架构的GPU产品将会在“性能功耗比”(简称能耗比)方面带来非常出色的表现,与之前的产品相比更是可以用“历史性的飞跃”来形容。
通过上面这部AMD在CES 2016大会上现场演示视频来看,在以Core i7-4790K处理器、16GB DDR3-1600内存与120GB固态硬盘为主搭建的测试平台上,以1080P分辨率、开启60Fps垂直同步的情况下测试《星球大战:前线》 游戏,无论是搭载用于演示的AMD“北极星”显卡,还是搭配基于Maxwell架构的GTX 950,两款参测显卡都可以维持每秒60帧的画面。但在功耗方面,搭载GTX 950显卡对应的平台功耗在150W左右,而配备北极星架构显卡平台仅为85W左右,可以认为在负载与性能表现接近的情况下,AMD“北极星”显卡的表现无疑要更为优秀。
(二)基于AMD“北极星”架构的GPU都有那些?
AMD公布基于14nm FinFET工艺的“北极星”架构之后不久, AMD首席架构师,Radeon事业部老大Raja Koduri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就表示,基于“北极星”架构的新GPU有2个,分别为Polaris 11、Polaris 10,其中之一为旗舰级产品,它将接替AMD目前的最优异GPU——用于R9 Fury系列显卡上的“Fiji”核心,而另一个则是“小核心”。关于它们的命名方式是否会像之前泄露的那样被定为格陵兰岛、巴芬岛等等,AMD方面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资讯。
但是,就在HWiNFO软件升级日志中,有媒体发现该软件已经初步支持AMD三款GPU——Ellesmere埃尔斯米尔、Baffin巴芬岛及Greenland格陵兰岛。结合之前Raja Koduri说目前在研的两款“北极星”架构GPU为Polaris 11、Polaris 10这条消息,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我们再结合以前的爆料——即“AMD新一代GPU共有3款,分别为面向旗舰级的Greenland格陵兰岛,面向高端的Baffin巴芬岛,与面向主流级的Ellesmere埃尔斯米尔”这则爆料,有媒体得出了面的推断:
目前已知的AMD“北极星”架构GPU一共有三款:其中Greenland格陵兰岛对应的是Polaris 11,是面向新一代旗舰显卡的优异GPU,将取代“Fiji”的旗舰地位;而Ellesmere埃尔斯米尔、Baffin巴芬岛则对应的Polaris 10,它们将通过配备不同的显存来区分彼此,比如Baffin将配备第二代HBM或者GDDR5X,而Ellesmere则会搭配GDDR5X或GDDR5,原因就是这两座“岛屿”都属于加拿大,它们俩的GPU很有可能都是Polaris 10。
(三)AMD“北极星”架构产品何时才能到来?
除去AMD“北极星”架构本身以及采用该架构的GPU产品,AMD“北极星”何时能够正式发布,也是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DIY爱好者所关注的重点内容。根据AMD之前放出的消息与各媒体的爆料来看,基于AMD“北极星”架构的GPU产品预计将会在今年年中(7月-9月)开始出货,在此期间内各位将看到AMD正式推出面向桌面级平台的“北极星”独显与面向移动平台的笔记本显卡产品。也就是说,各位至少还得耐心等待半年。
到此,目前已知的AMD“北极星”架构主要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到此就告一段落了。虽然上述内容只是AMD“北极星”架构完整内容中的一小部分,未来几个月中还会出现更多、更详细的AMD“北极星”相关爆料。但我们却可从中看出AMD“北极星”架构抱有极大的期望,因为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15年中,AMD过得并不怎么顺心。因为AMD在与NVIDIA的交锋中似乎落了下风,尽管黑科技HBM显存与ITX卡皇R9 Nano赢得不少好评,R9 380X也压制住了NVIDIA中高端主打显卡GTX 960。
所以,作为AMD在GPU领域中的“杀手锏”,AMD希望“北极星”架构及其相关GPU产品能够重新夺回AMD在GPU市场中失去的份额,扭转当前不利于AMD的市场局面。希望AMD重振雄风的粉丝们也很愿意看到“北极星”帮助AMD重振雄风甚至力压NVIDIA成为GPU领域的领头羊。但是,AMD要想凭借“北极星”获得成功似乎并不容易,因为它的最大竞争对手,基于NVIDIA帕斯卡架构的产品也将在今年年中到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毕竟只有看上去很美妙的PPT可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