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圣玫瑰!迅驰四代完全使用手册
● 第三小节 Intel Robson——将闪存加速提到日程上
2006年的IDF大会上,就在公布新一代CPU Core架构的同时,Intel向大家展示了其Robson技术。当时业界对Robson的看法,“是把DOS时代就有的虚拟磁盘(Virtual Disk)技术改成闪存版,变成断电后数据仍可持留的非易失性储存设备,并在存取上比真实硬盘快,如同一颗超高速硬盘。”这,也就是今天迅盘技术的前身。
Robson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根据Intel当时的介绍,自1996年以来硬盘的读写速度平均以2.5%的幅度增长,硬盘的性能提高幅度还不到原来的1.3倍,而同时期内CPU的性能提升幅度超过了30倍,如此不协调的发展速度所产生的最大后果就是电脑在读写数据时出现明显的性能瓶颈,进而严重拖慢了系统的运行速度。体现在实际应用中,就是系统启动时间较长、运行大型3D游戏时长时间的启动等待等,这些看似不大不小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Intel当时表示,Robson技术将率先应用在代号为Santa Rosa的第4代迅驰中。Robson技术是利用NAND闪存作为硬盘的高速缓存,达到大幅度提高数据读写速度的目的。在具体实现方式上,Intel的Robson技术采用的是“闪存扩展卡+核心驱动”的运行模式,其中扩展卡包括一颗NAND闪存控制芯片和NAND闪存,其中控制芯片负责数据读写动作,其作用类似于内存控制器,而NAND闪存则用于存储数据,其容量大约在128MB~4GB范围内(容量越大,可存储的数据越多,加速的效果也越好)。核心驱动的作用是将系统和应用程序启动所需的预加载数据拷贝到NAND闪存中,显然,闪存容量越大,所容纳的程序也越多。
为了获得更好的加速性能,Robson扩展卡不仅会采用高速NAND闪存芯片,还将借助多通道总线把多颗NAND芯片“捆绑”在一起,实现数据的并行读写,这样便可大幅度提高闪存模块的读写性能。有点类似于RAID 0阵列获得的磁盘读取速度的提升。
当时发布的Robson工作示意图
在物理形式上,Robson扩展卡将采用Mini PCI-E卡的形式(部分笔记本很可能会将Robson模块直接集成到主板上),它通过PCI-E总线与系统I/O控制器进行通讯。Robson技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智能预存取技术,即它能够判断系统马上需要哪些数据,并预先把数据放到闪存中,这样,当启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时,CPU就直接从NAND闪存中快速获取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内存中。由于NAND闪存响应快,数据读取速度也快,加载等量数据所需的时间自然大大减少,从而达到启动提速的目的(系统从开机到完全可操作状态仅需5秒时间)。
而在写入数据时,系统会把NAND闪存当作第一目标,即数据先写入闪存,如果闪存已满,系统会自动启动硬盘并将数据写入其中,在这期间,硬盘处于长时间的休眠状态。如此一来,系统功耗可以大幅度降低,同时硬盘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了。据Intel介绍,Robson模块自身的功耗仅有0.1W(瓦),而采用2.5英寸/7200rpm/SATA笔记本硬盘的功耗一般为1W~1.3W。实际工作时,采用Robson技术的笔记本存储系统的平均功耗只有0.49W,这比常规机型的平均功耗(1.18W)少了一半以上。
可以看出,在公布Robson之时,该技术的雏形、结构已经比较成熟了,包括实现原理、模组构成、数据交换方式等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规范。今天的迅盘技术与之相比,几乎没有变化的地方。不过,当时Intel并详细说明Robson技术是否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