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圣玫瑰!迅驰四代完全使用手册
● 第二章 历代迅驰平台回顾
● 第二章 第一节:迅驰一代诞生
2003年3月12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Intel正式发布了针对笔记本平台的迅驰(Centrino)移动计算技术。现在来看,Intel这一举措对于未来移动平台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迅驰品牌是Intel首次将一系列技术用一个名字来命名。根据Intel的说法,“‘迅驰’是‘中央’(center)与‘微中子’(neutrino)两个名词的结合体。”他们认为这个字听起来很有活力,而且会让人联想到“一种微小、快速,而且功能强大的设备。”
以往笔记本中的硬件大多由针对桌面的产品修改而来,如Pentium 4-M处理器,而从迅驰开始,这一局面完全被打破。迅驰并不是特指某一个芯片,而代表的是一个平台化的概念,它由三部分组成:移动处理器、对应芯片组以及802.11无线网络功能模块,对应第一代迅驰(Carmel)而言,则分别是:代号Banias的Pentium M处理器、Intel 855系列芯片组以及Intel PRO/Wireless 2100/2100A无线网卡。以上三方面缺一不可,否则代表迅驰的蝴蝶Logo则无法在烙印在笔记本上。
可以说从迅驰发布这天开始,笔记本与台式机开始沿着各自的道路发展,变得泾渭分明起来。从移动处理器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从1989年Intel第一颗移动处理器80386SL,到2007年的Core 2 Duo双核,悉数移动处理器的发展历程,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 移动处理器发展回顾(1989~1999)
1989年,Intel正式推出第一颗笔记本专用移动处理器——80386SL。
1993年,486SX和486DX进入笔记本市场。
1994年,Pentium处理器面世,同时Intel为移动处理器开发了voltageReduction(自动降压)技术,和桌面处理器区别逐步表现出来。
1996年,移动处理器技术发生质的飞跃,Intel先后开发了ClockGating、SL和VRT等降低功耗的技术,并开始使用移动处理器专用的MMC和TCP封装方式。
1997年,Intel发布代号为P55C的MMX移动处理器。
1997下半年,Intel发布Tillamook,使用0.25微米工艺,加入QuickStart技术,大幅提升电池使用时间,并且首次内置了512KB L2缓存。
1998年4月,代号Deschutes的Pentium II处理器被笔记本采用
1999年,Intel正式发布0.18微米工艺Pentium II 400,集成了2700万晶体管,256KB全速L2缓存,核心电压1.5V,采用MicroPGA或BGA封装方式。同年Intel发布著名的SpeedStep技术。至此台式机和笔记本处理器完全分开,形成了两条阵线分明的产品线。
在这个阶段,由于技术和市场条件的限制,笔记本还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所谓的移动处理器基本上是由桌面处理器修改而来,不过在此期间Intel已经着手进行移动技术方面的研发,著名的SpeedStep技术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这些技术为后来移动处理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