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台式机频道 PCPOP首页      /      台式机     /      评测    /    正文

最初的梦想! 8大面临淘汰的电脑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我们曾经的梦想都已经变成了现实,而那些曾经的“经典”也许已经被我们放弃了,毕竟人都是“喜新厌旧”的。

{imageTitle}
 取代随身听的iPod

    还记得随身听吗?还记得以前听得磁带吗?也许你也像我一样在老房子的抽屉里还存着一箱子一箱子的磁带,张信哲、小虎队、刘德华,那些曾经的记忆都随着MP3的出现而被我们遗忘了,身上装着厚厚的随身听也被iPod所取代,无论是卡带的还是CD随身听,都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imageTitle}
 早已消失得大哥大

    九十年代初期,当我们还在每天为收到寻呼而到处寻找电话的时候,已经有一批有钱人率先使用上了一个叫“大哥大”的玩意,这个移动的电话当时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是看看我们现在,手机早已跨入千家万户,千姿百态、功能各异的手机会让人看花眼,而大哥大则早已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imageTitle}
 SONY蓝光播放器

    还记得以前我们都热衷于在马路边的小店里花3块钱租一盘当时最新的香港电影录像带回家看吗?那时候录像机是家里唯一一个可以记录电视节目的家伙,所以录像带在家里也是一抽屉一抽屉的,可是当CD机出现以后情况就变了,一直到现在蓝光播放机的出现,录像机也早已不知去向了,那些路边租录像带的小店也造就改庭换面了。

    我们没有能力评述这些数也数不清的“经典”,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在个人电脑的发展道路上,有多少个曾经被我们奉为“经典”乃至“不可或缺”的设备现在已经在我们生活当中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着,像软驱、Modem和纯平显示器,它们都对个人电脑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现在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噩运,那么就用此篇文章“缅怀”一下它们吧。

    在文章的开始,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下,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即将被淘汰的设备都是针对品牌电脑而言的,对于热衷DIY的用户来说,难免会有失偏颇,如果有有失公允的地方,请您一笑置之,毕竟我们想借由这篇文章来展望一下品牌电脑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单纯的评论某一件设备。

【文章导航】
   
    『软驱:40年革命完美谢幕
    『CD光驱:比硬盘还大的存储媒介
    『纯平显示器:开启视界的先行者
    『机械鼠标:改变PC使用方式的设备
    『调制解调器:开启网络大门的钥匙
    『网卡:被集成的一代
    『声卡:让世界开口说话
    『VCD解压卡:386电脑能看VCD

    说道软驱,在座的每一位绝对都有过使用的经历。世界上第一个5.25英寸的软驱,是1976年的时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为IBM的大型机研发的。后来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盘。到90年代初时到现在,3.5英寸、1.44MB的软盘一直用于PC的标准的数据传输方式。  

{imageTitle}
 我们熟悉又陌生了的软驱

    普通软驱的特点是容量小,单位容量成本高;软盘容易出错,可靠性差;速度慢。

    早期的计算机一般使用5.25英寸软驱,5.25英寸软驱主要有两种。一种为5.2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5.25寸1.2M软驱),可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5.25英寸双面低密软盘(360K)、5.25英寸单面低密软盘(180K)。另一种为双面低密软驱,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不能读写5.2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2M)。

{imageTitle}
 3.5英寸软盘

    后来生产出3.5英寸双面高密软驱(也叫3.5寸1.44M软驱),可读写3.5英寸双面高密软盘(1.44M)和3.5英寸单面高密软盘(720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一般带有两个软驱,分别为5.25寸1.2M软驱和3.5寸1.44M软驱,后来一般只配3.5寸1.44M软驱,很长一段时间后,也就是现在,软驱基本上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移动U盘。

{imageTitle}
 USB外接软驱

    虽然现在还有部分人有使用软盘的需要,但是软盘已经不是主流的存储介质了,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外接的USB软驱就比较受到欢迎,但是一样受到影响,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才会使用。不用多想了,让我们跟软驱说再见吧!

    光驱,从诞生到现在已经10多年了,它从1991年的640MB容量和150KB/S的传输速度一直发展到稳定时期的700MB左右的容量和52X左右的传输速度,不但发展非常迅速,衰败直到逐渐退出市场也是非常快的。

{imageTitle}
 早期CD光驱

    在1993年的时候CD光盘只是才发展到400ms的平均寻道时间,300KB/S的传输率,640MB的容量,对于目前的存储市场来说可能觉得第一代光驱速度太慢,容量太小。但要知道第一代光驱出现的时候还是大家用软盘作为主要移动拷贝媒介,经常用10多张盘拷贝一个软件或游戏,然后用2、30分钟将它装入机器内,如果其中一张盘有质量问题或拷错了,整个工夫就白费了。那时侯硬盘也只有200MB上下,400MB的硬盘要1700、1800才能买到,能够使用上光盘绝对是让所有人羡慕的事。

    而经过几年的发展,光驱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各家厂商的产品虽然可能采用的技术略有不同,但产品品质却都臻于完善,甚至说完美,表现在纠错率更强,传输速度更快,工作起来更稳定、更安静、发热量更低。

{imageTitle}
 目前入门级使用的都是DVD光驱

    不过CD光驱的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天,DVD光盘又出现了,1995年SONY和Philips刚刚统一了DVD标准并命名为Digital Versatile Disk,它凭借着比CD大8倍的容量和对视频影片的更优秀的支持而迅速窜红,直到1998年终于出现了第一批DVD光驱,让它出衷诹颂ㄊ降缒粤煊颍庖参狢D光驱的退市铺好了路。

    发展到现在,就连DVD光驱也已经不顶事就更别说初级的CD光驱了,它的出现为电脑的存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时过境迁,面对现在马上步入正轨的蓝光光驱,CD光盘个方面都难以企及,只能以退市首场。不过我们绝大多数人还都是玩CD光驱起家的,我们终究忘不了安装Windows XP的时候那让人难忘的1个小时和嘎嘎的响声。

    说到显示器,那可说的就更多了,想象一下,我们最开始玩电脑的时候,购买品牌机绝对很难见到配备液晶显示器的机型,可是现在如果不配备大屏幕液晶的话,我想你是绝对不会打开腰包掏钱的。

{imageTitle}
 又蠢又大的纯平显示器

    CRT显示器的屏幕发展从球面、平面直角、柱面一直到纯平面,早期的14寸显示器大多使用的是球面屏幕,1994年,平面直角显示器诞生,大多数的15寸显示器还在使用平面直角屏幕,还有少量显示器使用了柱面屏幕,这种屏幕在垂直方向已经实现了完全的笔直,而使用最多的纯平面屏幕,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笔直的。1998年底开始,所有的厂商都开始生产这种显示器,不过它也面临着淘汰的噩运。

    太过蠢笨是CRT显示器最大的缺点,当液晶显示器进入主流市场的时候这种缺点就更加明显,液晶显示技术其实最早于1968年就问世了,不过真正运用在产品上还是在1973年,不过当时的LCD屏幕非常的小,而且画面反应时间较慢,输出的光线亮度不高,只在对图像显示质量要求不高的设备上使用。在其后的10年间,液晶显示器技术发展的十分缓慢。

{imageTitle}
 漂亮的液晶显示器

    直到1986年第一台STN液晶显示器出现了,才加速了LCD显示器的发展,近两年来,随着主流的TFT制造技术的逐渐完善,产品成品率的提高,价格下降了许多,加上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液晶显示器在响应时间、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加速了CRT显示器的退市速度。

    现在,在DIY市场或者很多人的家中还都在继续使用着CRT显示器,但是在品牌机市场里已经见不到它的身影了,而且我相信各位再升级电脑的时候绝对不会再选择CRT显示器,液晶绝对是首选,那么就让我们跟CRT显示器Say Goodbye吧。

    从发展角度来说,鼠标的出现次序为机械式鼠标、光电机械式鼠标和光电式鼠标,早期的电脑绝对都是配备了机械式鼠标,不过由于机械式鼠标精度有限、传输速度慢及寿命低,所以现在基本上已被淘汰,而被更精确的光电鼠标所代替。

{imageTitle}
 早期的鼠标造型丑陋

    1968年12月9日,全世界靠前个鼠标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设计它的初衷就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从鼠标这个小东西出世到现在,时钟已经慢慢地走过了32年的历史,在这32年中,鼠标也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发展和变革。

    在机械鼠标发展的鼎盛时期,所有的人都为了拥有一个机械鼠标而奋斗着,那个时候的鼠标还是老式的机械式鼠标,但是对于最初的产品已经有了新的改良,鼠标球取代了不灵活的单滚球,单键设计被更加灵活的双键或三键所取代,可供电的标准RS232串行口设计取代了早期的独立接口,是个人电脑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设备。

{imageTitle}
{imageTitle}
 首款光机鼠标和无线鼠标

    1982年,罗技公司发明的世界靠前款光机鼠标,光机结构是鼠标发展史上最大的发明,也就是这个时候现在鼠标的结构设计基本成熟。1984年罗技的第一款无线鼠标研制成功,那时候还依靠红外线作为信号的载体。虽然说这款产品由于性能方面的诸多问题而告失败,但是罗技在无线方面的创新也给后来的产品带来了很多思路的指引。

{imageTitle}
 经典的IE3.0

    1999年微软与安捷伦公司合作,推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揭开了光学成像鼠标的时代的序幕。其中Intellieye定位引擎是世界上第一个光学成像式鼠标引擎,它的高适应能力和不需清洁的特点成为当时最为轰动的鼠标产品,被多个科学评选评为1999年最杰出的科技产品之一。2000年,罗技公司也推出了同类的光电鼠标产品。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机械鼠标开始慢慢退出了我们的视线,到目前为止,我相信已经不会再有人购买机械鼠标了。

    也许我们以后只能在博物馆里在见到老式的机械鼠标了,现在还能见到的朋友,赶紧多看看吧,看一眼少一眼啦!

    当我们第一次通过电话线连接到网络的时候,我们就打开一个高速传递信息的窗口,帮助我们连接到网络的设备就是那个被我们称为“猫”的家伙。

    电话入户信号基本上都是模拟信号,而计算机所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都是数字化的,因此计算机入网通信时必须有能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转换装置,前者叫调制,后者叫解调,把两种功能做在同一台设备上,就叫调制解调器,即Modem。

{imageTitle}
 曾经让人向往的56Kbps调制解调器

    Modem从诞生之初的300bps发展到今天模拟线路的极限——56Kbps,速度提高了几十倍,但是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除传统的电话线Modem外,ADSL这种接入新技术和产品也发展得非常迅速,也直接导致了调制解调器从我们生活中慢慢淡出。

{imageTitle}
 内置“猫”也火爆过

    Modem在核心结构上主要由处理器和“数据泵”组成,处理器负责Modem的指令控制,“数据泵”负责Modem的底层算法,如果Modem的处理器和“数据泵”全部在卡上实现,这种Modem卡便是通常所说的“硬猫”,也就是外置调制解调器,它最主要的特点是不使用计算机主机的资源,可以在DOS下使用。而软Modem只则是利用电脑CPU强大的运算能力,用软件来接替原来Modem控制模块的功能,再加上Modem本身的信号处理模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置Modem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Modem已经被完全集成在主板上了,我们已经不用再额外购买,而且网络的发展速度也是飞速的,还会有几个人再使用Modem上网呢?大家早已投入了网卡的怀抱,宽带上网才是现在的主流,那么不管是“软猫”还是“硬猫”,我们都只能和这个帮助我们实现最初梦想的“小猫”说再见了。

    说到网络了就不能不提一个更重要的设备,那就是网卡。网卡是计算机局域网中最重要的连接设备,目前的计算机主要通过网卡连接网络,在网络中,网卡的工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负责接收网络上传过来的数据包,解包后,将数据通过主板上的总线传输给本地计算机,而另一方面它将本地计算机上的数据打包后送入网络,实现互联。

{imageTitle}
 内置网卡渐渐消失

    虽然网卡还是现在最重要的网络设备,但是仍然逃不过被弃用的命运,我们说的并不是不再使用它,而是现在的主板早已集成了网卡,不用再额外添加PCI接口的网卡设备,尤其是品牌电脑,绝对不会花不该花的钱,以后我们再打开电脑机箱的时候,不会再看见这个身材小巧的家伙了!

    说到声卡,有关它的发展一时半会儿真的是说不完了。1984年,英国的Adlib Audio公司迈出了PC多媒体化的第一部,他们推出了第一款魔奇声卡,这款声卡的出现让PC拥有了真正的发声能力,不再是PC喇叭滴滴答答的声音。比起现在的声卡,这块魔奇声卡不但音质上还是功能上,都差距很大,但它的出现是个里程碑,因为它让电脑会说话了。

{imageTitle}
 Creative SoundBlaster声卡

    1989年,新加坡创新Creative公司推出了一款SoundBlaster声卡,声卡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比起魔奇声卡,SoundBlaster拥有8bit的采样大小和单声道模拟输出能力,真正拥有了数字信号的处理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合成,它拥有了今天声卡的基本功能和雏形。

{imageTitle}
 绝对经典的Soundblaster Live!

    对3D音效的渴求促使了第三次声卡大变革,Soundblaster 64 Gold率先支持了模拟3D音效,但同时由于ISA总线带宽太窄了,限制了声卡的再度发展,因此PCI声卡诞生了。第一只PCI声卡是S3的Sonics Vibes,  但随着Soundblaster推出了另一个划时代的巨作Soundblaster Live! 之后,人们才对PCI声卡的优越性也深信不疑了,一些在ISA声卡上没有能力实现的效果都把PC音频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不过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电脑的音频设备已经能够满足我们正常的使用需求了,除了对音质有特爱好的玩家以外,大部分人对音频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了,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板载声卡慢慢取代了PCI接口的独立声卡而进入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尤其是品牌电脑中更是这样,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提供了独立声卡的机型了。

{imageTitle}
 板载声卡已经成为主流

    板载声卡一般有软声卡和硬声卡之分。这里的软硬之分,指的是板载声卡是否具有声卡主处理芯片之分,一般软声卡没有主处理芯片,只有一个解码芯片,通过CPU的运算来代替声卡主处理芯片的作用。而板载硬声卡带有主处理芯片,很多音效处理工作就不再需要CPU参与了。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现在也可以和独立声卡告别了,毕竟有一个不错的板载声卡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了,虽然声卡还会继续向前发展,但是品牌电脑中现在使用的声卡已经很不错了。

    十多年前,电脑的CPU主频很低,显卡也多为2D显示用! 当VCD兴起的时候,好多电脑无法以软解压的方式看VCD盘片,因为它们的主频好多还停留在100MHz以下,根本就不能运行观看VCD,所以VCD解压卡就出现了。

{imageTitle}
 曾经的VCD解压卡

    VCD解压卡实际上也就是实现对VCD的硬解码,不需要CPU进行解码运算,实现了在386的电脑上看VCD这一难题。不过后来,随着豪杰解霸的出现,再加上显卡进入了3D时代,开始纷纷支持VCD的解码,CPU的主频也提升了上来,直接导致解压卡退出了市场。其实后来的DVD时代,也出现了一些DVD解压卡,但随着电脑硬件的不断发展,DVD解压卡也是昙花一现,消失无踪。

    如今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解压卡这种东西出现过,让我们跟他致敬,说再见吧。

    说到这里,我们把已经和我们告别的8种电脑设备全部介绍完了,大家有没有一些怀念之情油然而生呢?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电脑都会有以上的全部清况出现,但是发展趋势确实是这样的,如果你现在还有其中哪一些设备的话,请善待它们,没准哪天你就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