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ATA与单碟80GB硬盘到底谁更强?
本文由《电脑高手》杂志授权PCPOP网站转载,任何个人或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本文文字与图片!
在喧喧嚷嚷近两年后,被誉为Parallel ATA(并行ATA,简称PATA)硬盘接班人的Serial ATA(串行ATA,简称SATA)硬盘终于来了,而不再只一是份技术资料和几张照片……2002年下旬,著名的希捷(Seagate)与迈拓(Maxtor)公司都推出了SATA产品,其中BarracudaATA V(俗称酷鱼五)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不过直到今年,SATA硬盘才真正的来到我们身边。
与此同时,单碟80GB的硬盘也已出现,它们就是迈拓最新推出的DiamondMax Plus 8/9(俗称金钻8/9代)与Fireball 3。这次《电脑高手》评测室有幸请到了BarracudaATA V与DiamondMax Plus 9,来共同展示它们的风采。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两个家族的大体情况,见表1。
表1:BarracudaATA V与DiamondMax Plus 9家族对比表
注:从单碟80GB产品开始,迈拓改用了新的编号规则,主要的变化就在于以前用于表示磁头数的字符统一为零,迈拓相关人员解释说这为了与OEM市场进行统一,希望像WD硬盘那样淡化单碟容量的区别。但是,在本次测试中,开机时所显示的硬盘型号仍带有磁头数的信息
从规格上看,BarracudaATA V比DiamondMax Plus 9差了一些,但毕竟前者是单碟60GB的产品,后者则是单碟80GB,“重量级”就不一样。事实上,与DiamondMax Plus 9针锋相对的是希捷于2002年12月2日推出的BarracudaATA 7200.7/plus(很怪的名字吧),其中PATA/8MB缓冲区的型号属于plus系列,这一家族的大体规格见表2:
表2:BarracudaATA 7200.7/plus家族大体规格
本次我们拿到的样品共有三个:BarracudaATA V家族中的ST3120024A和ST3120023AS、之所以选择这两个产品,是因此它们除了接口不同其他规格完全一致,这样我们可以去比较SATA相对PATA硬盘的性能变化。而DiamondMax Plus 9家族参测的型号是6Y160P0。很可惜的是,我们没有拿到Plus 9家族中的SATA型号,虽然它比BarracudaATA V的SATA化更为彻底(SATA产品的型号更多),但通过下文的测试与分析,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Plus 9的SATA型号的性能。<
BarracudaATA V在外形上与著名的BarracudaATA IV完全一样,显得很“酷”。BarracudaATA V于2002年6月24日发布,是最早的一批SATA硬盘。当时曾在PC EXPO大展上亮相,引起不小的轰动。
PATA接口的BarracudaATA V在本次测试中属于陪衬角色,在此不再过多介绍。下面我们着重来讲讲SATA接口的型号。有关SATA的技术介绍,已经有很多文章讲过了,这里我们不再详细重复。下面,我们将其与PATA进行简单的比较,见表3,SATA接口的发展计划见表4:
表3:SATA与PATA接口简单比较
注:所谓单端信号传输,是指在接收时判断逻辑电平的依据是将信号电压与地线相比较,差分传输是指伴随数据信号还有一路比较信号(一般是数据信号的反相),逻辑电平就是这两路信号的电压差,由于单端信号的判断容易受到地线干扰的影响,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信号传输都采用了差分的方式。
表4:SATA接口的发展计划
由表3可以看出,SATA相对于PATA有着很大的技术优势和未来发展空间,由于将一些原本需要专用物理引脚才能实现的功能,转移到逻辑控制层面,所以SATA接口的物理构造极为简单,与PATA的44pin(含电源)相比,SATA只有22pin,而且不分主从,在使用上也比PATA省心不少。
先前,笔者从部分硬盘厂商那里得到消息说,目前推出的SATA硬盘属第一代产品,基本都是从PATA硬盘演变而来,也就是说在原有硬盘的PCB上加入一块PATA-SATA的桥接芯片,从而实现接口的转换,真正的SATA硬盘要使用SATA控制器。然而,在希捷发布BarracudaATA V的新闻中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惊喜——BarracudaATA V使用的是真正的SATA硬盘控制器。但事实是怎么样呢?
上两图为ST3120023AS的正/反面(已经拆去PCB护盖)
上两图为ST3120024A的正/反面(已经拆去PCB护盖),请注意其与ST3120023AS的不同
从ST3120023AS的PCB板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它的主控制器与ST3120024A几乎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LSI公司的不明芯片,我们断定这仍就是桥接芯片,否则从理论上分析就说不过去了。如果主控制芯片是完完全全的SATA控制器,那么这个芯片是干什么的?从布线上看,它仍与LSI不明芯片有联系,与ST3120024A相对比,很像是数据线。而SATA的数据线在一个方向上只有一根,那么这一根给谁呢?从布线上看显然不是给主控制器的,而它又不能并联出一根分别传给LSI芯片和主芯片。所以,它的作用在于桥接是肯定的了。为了保证它能有效工作,希捷还在硬盘上安装了一枚晶振为其提供SATA接口的基准频率,并使用了一颗“双路电压线性调节器”,从5V的电源分离出2.5V和3.3V的两路电压,其中3.3V就很有可能是为LSI芯片所准备的工作电压。
但是,另外一个现象也引起了我们注意,那就是这个主控制器的编号与ST3120024A上的还不一样,这显然不合情理,如果就是使用S/P桥接,完全可以用相同的主控芯片。所以我们猜想LSI这个芯片可能是希捷定制/专用的,而ST3120023AS的主控芯片可能也在支持SATA命令集方面做了一些改动,比如重新定义一些寄存器,以供SATA命令使用(事实上,SATA的很多新命令正是用到了ATA规范中那些保留的寄存器),并与LSI桥芯片有着相关联系(按理,桥接芯片会滤掉那些PATA控制器所不支持命令,但如果是定制的,就不好说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PATA硬盘与SATA硬盘在构造上的不同。<
目前PATA硬盘的结构组成与数据传输形式
目前SATA硬盘的结构组成与数据传输形式
就目前来看,BarracudaATA V的SATA型号仍采用了图4的形式,那么真正的SATA控制器又是如何呢?我认为,SATA控制器与PATA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接口规范上,并由此引发的传输方式的根本转变。其实仔细查看SATA的规范,SATA硬盘在内部指令的定义上与PATA基本一样。事实上SATA就是建立在传统ATA规范上的一种标准,命令集与传统ATA并无多大区别(但有新增的功能/命令,要想实现这些新的功能,肯定需要新的控制器),关键就在于命令集的串行传输方式上,因此目前的桥接芯片的主要工作就是将PATA与SATA数据流进行互转,并且进行指令的转换和中继。这也就是目前PATA-SATA桥接芯片的主要作用之一。未来的SATA控制器将刨去PATA接口的逻辑/物理规范,直接使用SATA接口,也就不再涉及协议的转换(即桥接)。
目前采用Serial ATA桥接芯片的系统结构
但是,在数据传输上,虽然从磁头传来的数据是串行的,与SATA很匹配,但未来的SATA控制器仍会涉及到数据的串/并的转换,而且比现有的PATA控制器更多。为什么呢?除了数据处理的需要外,还有缓冲区的原因。PATA硬盘缓冲区所有使用的内存芯片都是16bit位宽的,这是因为PATA数据接口位宽就是16bit。显然,SATA硬盘上所用的缓冲区在理论上不会有此位宽限制,但目前内存芯片最低位宽仍有4bit,而它是数据交换的“门户”,这就从根本上不能消除串/并转换的操作。
目前PATA硬盘主控制器与相关元件的连接与组成结构(上图可点击放大)
为什么要强调串/并转换呢?因为这会影响到性能,串/并转换的操作越多,对性能的影响就越不利。串行总线对简化传输线路的物理设计是非常有用的,但数据的传输效率往往不是很高,因为要加入很多的控制信息,形成所谓的帧(Frame),逻辑控制形式与并行总线完全不同,后者往往是控制与数据信号分开。所以只有通过更高的传输频率才能获得更好的性能,如果涉及到串并转换,转换的速度则就是另一个关键。那么,对于SATA硬盘会怎么样呢?不要着急,往下看……
SATA硬盘所使用的数据线以及目前临时采用的电源转接线(里圈的短线),它从机箱电源的4针5V/12V插头取电,不能提供SATA所规定的3.3V电源电压<
DiamondMax Plus 9是在2002年9月5日发布的,值得注意的是,迈拓单碟80GB的产品在这一天共发布了4个系列,要知道迈拓可是直接跳过了单碟60GB这一档次,这与当时其他厂商纷纷推出单碟60GB硬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除了Plus 9之外,其余三个系列的大体规格具体见表5。
表5:针对普通用户的迈拓单碟80GB产品系列
注:BB马达是指滚珠轴承马达
有人可能会觉得Plus 9的单碟容量虽然有80GB,但总容量并没有在业界拔尖,比如IBM的180GXP和WD的2000BB/JB。其实,这与迈拓的市场细分有关。迈拓认为超过160GB容量的超大硬盘的主要市场并不在个人应用领域,而更多的集中在商业存储市场。因此,在2002年9月9日,迈拓又发布另外两个系列硬盘——MaXLine Ⅱ与MaXLine Puls Ⅱ。它们可算是目前容量最大的硬盘,并且拥有比普通ATA硬盘更高的可靠性,按照迈拓的划分,它们不会在零售市场上出现。有关它们的简要规格见表6。
表6:针对商业用户的迈拓单碟80GB产品系列
本次送测的DiamondMax Plus 9比较奇特。可能是由于新出厂的样品原因,没有标签,正面就是一个光突突的顶盖,而且送测方所给的型号是6Y160L4,开机显示也是这个型号,但这应该是2MB缓冲区的产品,如果是8MB的,应该是6Y160P4,但用HITACHI(日立)的Feature Tool工具软件查看,的确是8MB的缓冲区,看来真是“样品”呀……在本文中我们斗胆自行修改型号,以免造成大家不必要的误解。
从外形上看,Plus 9是明显的迈拓风格,不再是金钻七那样的“昆腾外形”。总体上讲,Plus 9并没有新鲜的设计,但作为业界第一块单碟80GB/8MB缓冲区并采用成熟设计的7200RPM硬盘,其实力不可小看。
Plus 9的背面图,从左至右的的芯片分别为“音圈/主轴马达驱动器”、“8MB缓冲区芯片”、“硬盘主控制器”<
现在进入大家最为关心的部分,本次测试的重点有二:一是比较同等规格下,SATA与PATA硬盘的性能差异,二是一睹单碟80GB/7200RPM硬盘的风采。测试平台与测试软件见表7,测试方法同以前的硬盘专题(硬盘性能测试时进行全分区,整机性能测试时为10GB分区,文件系统均是NTFS)。
表7:测试平台和测试软件
本次测试所使用的SATA控制卡——使用的是Silicon Image的Sil3112控制器,整块卡显得非常小巧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测试的结果,见表8,每项成绩中的最高分用红色方式突出,以便大家比较。各硬盘的数据传输曲线图随表后附上。
表8:对比测试结果(BarracudaATA V的噪音管理为普通级别,DiamondMax Plus 9为取消)
ST3120024A的数据传输曲线图,共14个数据区,从中可以看出在第一与第二数据区的交接处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这可能是造成硬盘自身性能不太高的原因,但我们认为这应该是样品的个别现象。
ST3120023AS的数据传输曲线图,与ST3120024A几乎一样,但已经没有了那个明显的凹陷
6Y160P4的数据传输曲线图,16个数据区,相较之下显得更为工整
<
通过上面的测试,大家有何感想呢?首先SATA的表现中规中矩,由于传输频率与数据带宽高出Ultra ATA-100接口很多,所以即使是桥接的设计也没有造成对性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SATA在目前也没有表现出对PATA的明显优势。比较两种接口同等规格的BarracudaATA V硬盘成绩,考虑到误差因素与ST3120024A样品的可能缺陷,我觉得它们两个旗鼓相当。然而,另有消息指在应付极端性读写操作方面,ST3120023AS较之ST3120024A要有一定的差距(大约在5%),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进一步做这方面的测试。不过,我们仍可以将它们列于同一水平线上,5%的测试性能差距,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不仔细感受也不见得能体察到。
其实,SATA硬盘在现有阶段未能体现出应有的优势早在很多的人的意料之中。首先,目前这种在普通主板上通过单独的控制器构成的SATA系统,其最高带宽(150MB/s)也将受限于控制器与主板南桥之间的PCI总线带宽(133MB/s),这也是为什么直接支持SATA的新南桥更受人期待的原因(现在的南北桥之间的带宽基本都大于或等于266MB/s)。其次,就如同当初预测Ultra ATA-133的效果一样,SATA-150与ATA-133相比,也不过是百步笑五十步,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在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而为了平衡内/外接口更大的带宽差异,SATA硬盘一问世就标配8MB缓冲区。另外,现在的SATA硬盘全是传输最高的7200RPM硬盘,而没有5400RPM硬盘,从这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厂商们对SATA的分析与定位基本都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还是再三强调SATA并不是对ATA硬盘性能的保证,而是对未来ATA硬盘接口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保证。硬盘内部传输率的提升才是性能真真正正提升的根本保证。不过,非常值得一提的是,SATA硬盘的连接很简便,而且电源线与数据线也非常“精干”,想象一下如果以后机箱内全改用SATA设备,将是何等的清爽。
SATA接口的组成,在插座接板上一侧有一个直角弯曲结构用来保证连线不会被插反
在测试中,这两款产品的发热要比BarracudaATA IV有所好转,但不是很明显,一轮测试下来,仍有较为强烈的烫手感觉,噪音水平则与BarracudaATA IV相当。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BarracudaATA V这一代产品。总体上说,它是成功的,甚至是划时代的产品,必将成为硬盘历史上的经典之作。然而就性能本身来说,其相对于BarracudaATA IV并没有多少进步,这与其单碟60GB的“身份”是不相符的。有条件的话,大家对照一下2002年硬盘专题中的测试数据,就可以看出BarracudaATA V的性能提升非常有限,最高传输率只提升了不到1MB/s(联想到IBM的180GXP,同是单碟60GB,但最高传输率达到了56MB/s),比单碟40GB的成绩优异还要低将近6MB/s,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个精雕细琢之作,而是一个为赶在时代潮流的“抢先产品”。当然,抢先所带来的市场先机也不可忽视,而8MB缓冲区的出现也给BarracudaATA V增添了几分亮色。在国内市场上,完全可以说BarracudaATA V很好的继承了上一次我们授予BarracudaATA IV的“非常好的性价比”的荣誉称号。期望着BarracudaATA 7200.7/Plus能给我们带来久久没有体验过的“希捷惊喜”。
最后,要轮到Plus 9这款产品了。一年前,我测试的是四碟装160GB的星钻三代(DiamondMax 540DX),一年之后又迎来了两碟装160GB的7200RPM硬盘,真正是变化神速啊。而更让人为之一震的,则是Plus 9的性能。虽然迈拓没有发布单碟60GB的产品,被希捷、三星、IBM、WD抢得先手,但单碟80GB的市场却是它最早开创的。而所交的答卷也令人比较满意,接近60MB/s的最高传输率要比2002年5月号的硬盘专题中的成绩优异提高了10MB/s,超过上一代D740X有18MB/s之多。伴之而来的则是高端磁盘性能极为抢眼,CC Winstone性能也处于明显领先的地位(商业性能由于数据零散,所以BarracudaATA V在8MB缓冲区的帮助下,能与Plus 9持平,但在对传输率敏感的测试中,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让人领略了单碟80GB的威力。虽然这个满意是在没有同级对手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对于迈拓自己来讲,进步要比BarracudaATA V明显得多。不得不说在性能方面,它是目前市场上7200RPM硬盘的一个较佳选择。
Plus 9的发热也是比较“厉害”的,和上一代D740X差不多,在噪音方面,虽然是默认取消噪音,但仍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Plus的访问时间明显比D740X延长,落后于BarracudaATA V。这也许就是其内部不借助AAM进行寻道噪音控制的结果。
综合而论,BarracudaATA V与DiamondMax Plus 9并不是一个级别上的对手,在此也请大家不要死板的去对比,那样并不公平,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它们相对于自己以往的前辈到底有多少进步。而从厂商的运作上,似乎也体现着不同的理念与价值的追求。但最重要的是,SATA硬盘已经实实在在的来了,这也是本文所想传达的“中心思想”,希望能让大家对SATA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不要迷信它,也不要觉得它不切实际,从长远着想,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