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软件频道 PCPOP首页      /      软件频道     /      新闻    /    正文

中国移动商务分水岭!从沉默到井喷!

    2003年,非典。制造业、旅游业进入了肃杀的寒冬,而互联网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当当、卓越等一大批在此之前还不为人知的电子商务网站浮出水面。如今,在Blog和BBS上,还能看到很多人用“井喷”来形容那个用户、收入疯狂增长的短暂黄金时期。

    万事俱备,东风欲来

    黑格尔曾说,伟大的历史总是重复两遍。不断发展的IT硬件产业和通信产业已经将当今的世界推向了移动世界的边缘。显而易见,移动时代已悄然来临。一直致力于移动商务领域的亿美软通CEO李岩也对记者如是说,他坚信,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的“井喷”即将到来。

    2007年,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作是“移动商务年”。首先,年初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接近固定互联网用户数量;接着CNNIC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现有手机上网用户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一年之内的新增用户。于是乎,几乎所有的资深互联网分析师都分析得出:移动互联网进入“井喷”前的蓄力阶段。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飞速增长给了行业充分的信心,各项新技术、新产品也因此而层出不穷。手持设备、笔记本电脑等也越来越被企业的电子商务信息扩展到商业交易发生的任何地方。

    近日,用友软件与NTT DoCoMo成立合资公司,推出了瞄准移动用户的“移动商街”。与此同时,亿美软通宣布包括网页自动适配技术等一系列移动商务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新技术之上的一大批注重用户体验的移动商务产品也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可以说,无论产品还是技术,无论用户还是市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万事俱备,现在只欠东风。而按照2008年中国对奥组委承诺的3G时间表,各个运营商在2007年对3G网络的筹建必然有实质性的进展。呼之欲出的3G,即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机遇的“东风”。

    2007年,移动商务的分水岭?

    如果说,今天已经3G了,中国的移动商务企业就等着金银满钵了吗?机遇有了,问题是,大大小小的移动商务企业都准备好了吗?

    曾经有人把移动商务简单的理解为短信群发。然而移动商务的含义并非只是短信层面的运用这么简单。亿美软通CEO李岩认为,“短信只是移动商务应用的冰山一角。2006年以前只能看作是移动商务的初级阶段。真正的移动商务时代还没有到来。”用友移动公司总经理杨健也表示,“移动商务应用的前景和价值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市场的启动、发育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

    尽管大家在“移动商务应超越短信层面”这一点上存在共识,但有关移动商务发展模式的争论仍十分激烈。处于业内第一集团的几大企业在动向上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新网互联、用友、亿美软通等都根据自己对于移动商务的理解和自身的技术实力,开发出了一些具有突破意义的新产品。

    新网互联推出的短信网址在一段时间内赚足了眼球,被誉为“创新产品”。但后来被更多的业内人士指认为是“概念炒作”。创新也罢,炒作也好,新网互联把短信商务等同于移动商务的做法,可能将因为技术含量过低,而被复制抄袭,也因此搭不上3G的“动车组”。但目前来看,它仍被公司十分看重,并且仍保持了稳定的用户群。

    与短信网址概念陈旧形成鲜明对比,用友最近全力打造国内首个移动商务平台——“移动商街”,引起了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据了解,移动商街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聚集消费者与商家的虚拟商业中心,也就是手机上的“B2C”和“C2C”。这个创意通过手机GPRS上网实现了对短信应用全面超越,但就目前国内在线交易的现状来看——eBay、淘宝还没有一家赢利,网络商务模式的“深水”还没探明,基于此之上的移动商街模式似乎有些过度超前,前途不够明晰。

    业内专家也指出,移动商街这个蓝图如此宏大,如何让它“落地生根”可能会成为“最大的悬念”。而且由于商街模式与中国目前移动商务用户发展现状的断层,在推广上仍不免烧钱。对于企业“三年后赢利”的目标,部分经销商明确表示:“玩不起”。事实上,伟大的企业只能超越时代半步。应该说,移动商街在移动商务上发展方向是正确的,然而可能有些操之过急。用友如果快进一步,那么渠道伙伴将很可能被遗失在半路上。

    相比较而言,亿美作为国内进入移动商务领域较早的企业之一,则显得更加是低调而务实。在没有太大市场声音的情况下,它早已创造性的将CRM、物流、客服等商务应用搬到了手机上。目前亿美公司仍在投入相当精力继续开发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系列产品,满意通、数据通、迅时通等丰富的移动信息化产品都已进入成熟的应用阶段,该系列产品将帮助企业与员工手机互动,完成客户关系管理、销售管理、现场任务管理等任务。据了解,亿美的系列产品已经为惠普、可口可乐、思科等500强企业在移动信息化过程中所采用,为这些大牌公司持续赢得良好的市场回报。

    亿美自06年开始与爱立信、DRUTT、TEKEVER等多家国外领先技术厂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了面向3G的全新技术架构。其中亿美软通与TEKEVER公司战略合作被列为06年葡国总理访华重要经贸合作成果之一。

    亿美与国际领先技术厂商联合开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网自动适配技术的无线网站建站平台。这些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于沃达丰等多家国际电信运营商,可以使企业网站适应各种类型的手机、PDA等数千款移动终端,大大改善了用户的移动上网体验。可以看出,亿美力求使面向3G的技术创新赢得市场支持。它注重技术的应用价值,始终采用了一种发现和引导市场需求的做法,让公司向3G前进的脚步与中国企业的移动信息化程度保持吻合,这与一些中小企业概念炒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的中国移动商务领域“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多企业盲目乐观高歌猛进,俨然没有蓄势待发的沉着冷静。诚然,任何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都是伴随着争论,都有一个从喧嚣到寂静的过程,而恰恰是这个过程,为企业分析市场形势,把握行业特征,从技术、应用价值和客户体验诸方面加以努力提供了良机。如果只是单纯模仿或是一味造势,企业很容易迷失在这片浮华的表象之中。

    “尽管各路诸侯风格迥异,但移动商务企业要想巧借3G东风,实现业绩增长,必须为即将到来的突破做好全方位准备。除了业务‘落地’以支撑企业良性运营之外,技术方面跟上时代步伐也是关键,”专业人士分析,“以是否拥有面向3G的、具备实际价值的技术开发为标志,2007年将成为中国移动商务的分水岭。”亿美软通CEO李岩指出,给用户直接带来体验和实际价值就是这道分水岭的地貌特征,只有跨过这个分水岭才是移动商务美好的广阔天地,反之将是低端群发和垃圾短信的混战。

    移动商务霸业,谁主沉浮?

    移动改变我们的城市,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商业模式。但由于各大厂商对移动商务的理解不同,技术储备不同,探索和努力方向不同,使移动商务在迎接3G的道路上呈现出多头并进的局面。

    眼花缭乱的现实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移动互联网究竟应如何发展?什么样的移动商务才是真正的移动商务呢?换言之,移动商务企业将如何跨越2007这个分水岭,以实现为用户带来更多价值的目标呢?正如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必须兼顾企业、用户、渠道三方利益,健康的移动商务,应该用企业的技术,通过渠道的力量,解决用户的应用需求。

    从全局来看,走“技术领先,应用为王”发展道路的亿美,似乎更符合已被证实成功的企业成熟稳健型运作模式。亿美软通选择WAP自动适配技术作为突破口,既解决了移动互联网上网体验差的难题,使公司在向3G前进之路上占据先机,又照顾了市场需求,与广大公司无线建站的信息化步伐达成一致。亿美也凭借在该技术上的巨大优势成为中移动ADC计划主要合作伙伴,扩大了其品牌影响力。

    用户应用和体验也是企业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对于国内的移动商务而言,首要的任务是针对企业用户的体验,在促进企业用户移动信息化的进程中为自身赢得机会。注重应用的落地为亿美带来了丰厚市场回报,也为其技术上的突破和保持领先地位打牢了根基。据介绍,“满意通”受到惠普的充分肯定,向Cisco提供的全面移动商务组件解决方案也反应良好。此外,亿美还推出了以嵌入技术为主的SDK产品迅时通。它提供全面的通讯平台、独立通道、代理商管理平台服务,将带给行业应用伙伴全新的体验。

    而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建设是各大移动商务服务商在追逐广阔市场空间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前几年的移动商务发展尚不成熟,并且许多企业刚刚进入,所以大多数没有相应的渠道建设。而3G一旦来临,将使移动互联网迎来飞速发展期,移动商务领域势必面临重新洗牌,而拥有完备的渠道网络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作为已经具有较为健全和稳定渠道体系的用友而言,其渠道优势对于扩大公司在3G时代的影响力有巨大的优势。面对用友在渠道方面已形成的不小威胁,以亿美为首的众多企业也开始加紧了渠道的全面建设。移动商务时代究竟谁能逐得更多的“鹿”,暂时还无法断言,但从技术、应用、渠道等多方面来综合考察,我们也许能够看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

    尾声

    政府、金融、交通、工商、警务、医疗、物流……不可否认,移动商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公众网、移动商务等涉及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服务内容,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不难发现,没有技术支撑,再好的应用难以实现,而没有应用面世,所有的技术都是空谈。回顾以往,电信业、通讯市场的创新与发展,最终都是以能否有效的应用社会作为评判之标准。展望未来,3G的启动,将再次印证一个事实:应用才是硬道理。

    2007年,是3G到来的前夜,也是井喷的前夜,注定将成为移动商务产业竞争发展的分水岭。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