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也打鸟!新一代平价长焦镜头杂谈
为什么昔日的28-200常作笑柄——今日的18-200却突然流行起来了
还记得前不久本站撰文为尼康和索尼选镜头么?可能有的朋友对我们不赞成经济拮据的影友选择18-200这类产品感到不解——的确大变焦比镜头省力,省地方,有人认为还会省钱,特别是在呼声高到足以媲美小黑的适马18-200/3.5-5.6OS上市后,人们看到可以比尼康18-200/3.5-5.6VR便宜一半的价格获得一只貌似成像质量不错的大变焦比防抖镜头。
国内著名鸟类摄影师周海翔先生的作品,他的镜头装备曾经也很简陋,但不同的是,他是大师。不过如今普通穷影友也能拥有高效率的望远镜头
这样的配置有点不伦不类,但前面的这支镜头确实是穷影友的新福音
适马的18-200有了OS防抖顿时身价不一般,一些影友好似发现了宝藏
腾龙也知道大变焦防抖牌最能吸引人,只不过是拿28-300试水,让人不觉想起昔日长焦DC热潮时人们的思路……然而真要选个长焦镜,确实难
注意,多数爱好者是很难轻易买一只大炮级的长焦镜头的:比如图中这个美能达的AF300/2.8G,尽管制作精良,但买来你就会发现没啥机会用它
昔日,在腾龙的28-200XR镜头走红之后,紧接着推出的28-300并不叫座。究其原因,老一辈影友还是更接受各家的70(75)-300mm/4-5.6+24-85/3.5-4.5这样的组合,一方面,价格并不算高昂,而对于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说,成像质量确实很有保证。解析力,反差和畸变都在人们习惯接受的范围内,那么为什么今天的18-200流行起来了呢?
24-135和28-300都是腾龙的杰作,但是当时的人们看待它们的眼光
却大不相同,24-135算是经典,如今的28-300却子孙满堂
一方面,单反普及化运动使一些没有“旧思想”禁锢的新人的加入,他们更容易接受一镜走天涯的思想。
另一方面,新一代的18-200镜头确实在解析力,抗眩光能力,以及色彩表现力上比以往的产品提升了不少,外观上和操作性上,以尼康的18-200为首靠拢了中高档镜头,显得很有档次。
然而笔者以为还有一些原因,让人们逐渐放弃了另备一只平价望远变焦镜头
【内容导航】
〖穷人买长焦镜头——在胶片时代的那真是不堪回首〗
〖研究后你会发现——很难对55(50)-200mm说不,即使是佳能用户〗
〖别光盯着AF-S 18-200VR——看看同门的AF-S 55-200G VR IF-ED 〗
〖被忽视的镜头——宾得的50-200〗
〖适马的HSM版55-200已经出炉——腾龙,索尼,佳能也会赶上来〗
穷人买长焦镜头——在胶片时代那真是不堪回首
另一个事实是,人们对70-300这类的制品厌恶了。很多人更因为拿着70-300这样的长焦镜头而别扭,何况大多数人的70-300还是适马红圈或金圈的廉价制品,腾龙的制品也是后来才流行起来。那时候,佳能和尼康的原厂70-300也是不便宜的,尼康的70-300/4-5.6D售价达到接近3000元的水平,佳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美能达100-300APO的价格同样让穷人望而却步——尽管它的评价也和价格一样高。
相信从胶片时代玩过来的影友看到他们一定很有感觉——这是那个时代,穷人们玩长焦有限的选择(你用的版本也许与图中不同)
代表另一种选择——早年不少人的70-200/2.8EX是这样买来再这样卖出的,可惜换来的钱还买不起原厂F2.8的长镜头,现在依然有人在走老路
在进入APS-C流行的年代以后,70-300这个焦段的实用意义还有多少,就更值得商榷。一是这些镜头普遍体积较大,采用外对焦设计,光圈小,对焦速度慢,没有超声波马达(对于尼康来说),而70端在乘系数后实用性也降低了。因此事实上,在APS相幅数码单反的DX/DT/DA时代里,人们呼吁一种新的中档或普及型长焦镜头:它能拥有轻便的外观,优良的作工,说得过去的手感,更理想的操作性能——特别是最好能有个“防抖功能”——然而在a7D的机身防抖出现之前,这个愿望几乎不可能:佳能的70-300 IS贵到足以让这个焦段的多数使用者崩溃。
在这样的回忆中,18-200焦段的镜头率先让人们有了希望的感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D40套机第二版的到来,55-200VR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但现在不同了,在18-200焦段兴起的同时,我们的数码单反领域确实已经拥有了一些新的廉价长焦镜头:他们就是正在艰难兴起的APS-C画幅的50-200焦段轻便型长焦镜头。
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很难对55(50)-200mm说不,即使是佳能用户
在过去那个时代,佳能的用户之所以骄傲,就是因为他们可以以适中的价格买到70-200/F4这样的长焦镜头,现在这支镜头的价格更低廉,简直不像一支L头。
但是,如今的佳能用户会发现,他们引以为豪的小小白没有防抖,而IS版的价格贵了快一倍。
这两只镜头的价格都不便宜,尤其是
后者Do镜片的加入使其价格更是过万
这个时候索尼a相机的用户会偷着乐:他们手中旧得掉渣的70-210/f4一夜之间同时具备了高贵的基因和先进的防抖功能:然而冷静下来,他们还会发现,镜头的前端依然在高速旋转,并且来回寻找焦点——这支镜头的机械结构真的老到掉渣了。
美能达的70-210 F4恒定光圈AF变焦镜头的优秀代表,但操作性能落后
只可惜,尼康和宾得的新用户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配置表上的55(50)-200mm镜头的价值,前者多在琢磨自家的18-200VR,后者则多在打算何时买一只腾龙或者适马的18-200/3.5-6.3。
别光盯着AF-S 18-200VR——看看同门的AF-S 55-200G VR IF-ED
尼康用户手边的这支55-200,分两个版本,一个有防抖,另一个没有,前者价格在2500左右,有防抖功能,但外观看起来很廉价,后者则没有防抖其他一样。
尼康AF-S 55-200镜头的非VR版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两只头不能仅从外观评断,焦段上的保守,对光学设计上的好处自不必说,在操纵性上,这种新的长焦镜头和以往有很大的改进:他们已经是装有SWM马达的超声波镜头了,而且演变为内对焦结构以后,自动对焦速度有明显的提升,使用CPL滤镜也是很方便的事情。
小巧高效的55-200VR版,比起多数尼康的昂贵制品,显得很实惠
尼康的55-200VR版采用圆形遮光罩,让不少人忽视了它是内对焦设计
加入防抖的版本仅仅贵了500余元,同样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对于18-70套镜的D80用户来说,加上一只55-200 VR 镜头显然是非常平滑的焦段延伸:总的价格比更换成18-200VR便宜了许多,不用卖掉套镜,而最大光圈全程保持一致,畸变却更小。
然而,也许有一件事是尼康用户们不愿提到的:他们的两个55-200版本都有一个会起毛的塑料屁股。这个时候,宾得的用户就值得羡慕了:
被忽视的镜头——宾得的50-200
宾得当前的两只标准变焦镜头:DA 18-55和DA16-45在外观工艺,成像质量方面都值得尊敬。但是他们的焦段实在不怎么样,长焦端的覆盖能力确实落后——也许宾得目前的技术只能以这种方式保证畸变的良好控制:但对于用户来数,确实是很郁闷的事情:等效焦距60多mm的长焦端甚至不能较好的覆盖人像焦段。
金属镜头接环是它的优势,不过这也是借
助机身防抖,所以比尼康节省了镜头成本
使用了ED镜片的50-200外观做工在这个价位也是值得称赞的
也许宾得不这么认为:因为,配合自家K100D、K10D引以为豪的SR机身防抖功能,他们会对自己的50-200/4-5.6很有信心——这支镜头的制作超过了现有这个焦段镜头整体水平。除了宾得SMC镀膜带来的小镜头中罕见的逆光表现,还包括金属镜头接环和手感比较扎实的变焦环和宽度适中的对焦环,以及靠机身获得防抖能力。
这张照片体现出新一代平民望远镜头在操作性能上的提高:不依赖超声波马达,依靠动作轻巧的内对焦设计宾得50-200的AF性能一点不差
当然,和尼康一样这支镜头也采用内对焦IF设计,对焦时前端不转,而且AF速度一点不慢。同时它的遮光罩上还开有调整CPL(圆形偏振镜)用的窗口。各种与实际操作有关的设计非常到位,看起来更有中档镜头的感觉。比起以往各家的70-300镜头真是方便好用多了。
不过,和尼康一样,宾得的DA 50-200/4-5.6镜头体积显得很小,显然不能用于亮骚。因此,常常被影友们忽视,非宾得粉丝会认为宾得缺乏长焦段的中低价变焦镜头,而宾得用户则嫌着指头过于小巧,也提及不多。
适马的HSM版55-200已经出炉——腾龙,索尼,佳能也会赶上来?
适马在专心于18-200OS防抖版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低端那个便宜又大碗的55-200/4-5.6HSM镜头的开发,和尼康,宾得一样,IF内对焦成了标准配置,但适马的镜头外观明显延续了以往70-300的思路,体积稍稍大了一点,另外OS防抖还没有普及到这支镜头上:
适马的55-200镜头,奇怪的是55mm的滤镜口,佳能,尼康都不常用倒是美能达/索尼的镜头长期是这个口径,但目前没有MA卡口的版本
佳能的用户群显然是适马的这支镜头的首要目标,因为佳能在这个焦段比较薄弱,佳能的55-200,而大量的400D用户恐怕很难触及昂贵的70-200/4L IS但目前没有防抖的适马镜头价格尚不清楚,如果国内定价超过1500元,则吸引力不会太大。
佳能的55-200还需要IS,还需要改善
操作性能,对于400D的用户将很有意义
佳能55-200/4.5-5.6II USM的微型USM马达实际性能一般,考虑到其不具备IS防抖能力,整体落后于尼康和宾得的同类产品,仍然是外对焦设计,外观比较低档。而且价格并不算低。但考虑到佳能对70-300的不断升级,相信55-200这个平民焦段,佳能不会视而不见。
原美能达的100-200/f4.5恒定光圈镜头也只有49mm的滤镜口径,体积小巧,相信如今的索尼拿出更好55-200类似焦段镜头的设计不是问题
索尼的75-300成像值得肯定,但昔日美能达遗留的操作性能落后,需要改进,所以内对焦设计的55-200这个焦段的小型长焦镜头同样是必要的
索尼a单反系统的祖上是最善于设计小尺寸大光圈的长焦变焦镜头的,美能达昔日的AF100-200/4.5恒定光圈镜头只有49mm的滤镜口径,著名的80-200G也只有72mm的滤镜口径,都是小身子,大本领。而如今随着各家的APS-C相幅55-200镜头相继出炉,且设计不俗,相信作用美能达遗产的索尼不会无动于衷,为了它多数的低端用户考虑,一只内对焦设计,外观小巧精致的50-200镜头或者类似设计焦段和最大光圈更优化的产品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面市。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P&E2007上,腾龙也展示了这个焦段的制品。
总结:尽管不排除未来的10X以上大变焦比镜头,会在操作性和成像质量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成本也会更低。但目前来看,55-200焦段的APS-C相幅长焦变焦镜头配合标准变焦镜头会有更佳的性价比表现,也特别是和从套机入门的单反用户向长焦镜头的升级——毕竟,一只中长焦变焦镜头,不但可以让你尝试舞台,和野生动物题材的创作,也可以让你在给PLMM拍摄人像时获得不同于标准变焦镜头的全新的感受。而对于尼康和宾得的用户来说,55-200焦段的镜头无疑是目前花费最少,效率最高的选择。其他品牌的入门用户,相信,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找到这个焦段的合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