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被忽悠了!柯达炸毁厂房另有隐情?
柯达炸掉的只是打印机厂房——9号楼根本没生产过传统摄影器材?
也许是最近国外数码相机市场的波澜不惊,以至于柯达头脑一热炸了自家多年以来引以为豪的厂房大楼,竟也成了国外媒体竞相报道的大事,不过柯达在其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加入仔细考量,6月30日柯达公园里的一声巨响在多年后回顾起来怕是还有余韵可寻。
柯达工业园的9号楼起爆瞬间,柯达大千世界特
别标注:这是用柯达自己的C875相机拍摄的
也许是因为美国方面来自柯达大千世界网站的那篇最初的报道,开头那两段长篇累牍的评论,显然干扰了我国新闻工作者们的视听:以至于整个事情被多数媒体理解成“柯达此次行动的意义在于摒弃传统技术,走向数码影像时代”云云。更有甚者,还打出了“柯达炸毁自己研发中心”这样和柯达自己报道的事实南辕北辙的标题。不过不得不说,之前这段时间,国内媒体对“柯达炸楼事件”的报道要比整件事情的真实情况更容易被国人所理解:
让人想起6年前一次更为家喻户晓的“毁楼”事件
披着柯达Easyshare打印机的巨幅宣传画轰然倒下的大楼,生前到底是什么用途的?事实上,见诸于各大媒体的被炸建筑物图片,是柯达负责喷墨打印机及相关耗材生产的老厂房:9号厂房。据国外知情人士在原文回复中称,这座像碉堡一样坚固的9号厂房,从来没有进行过主要的摄影器材——比如胶片,相机,还是数字相机的生产。
和拉登制造的911恐怖袭击不同,柯达被炸的大楼是自导自演的
“As photography transitions to digital, something we know a thing or two about, we are constantly evolving our capabilities. Kodak Park, our primary manufacturing facili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many of those changes. ”柯达对整件事情的报道原文中,最忽悠人的一段,如果只看到这一段,整件事情的意图就被扭曲了。
而更可笑的是,整件炸楼事件的起因,也仅仅是因为新型的Easyshare打印机的开发成功使颜料型的墨水替代了以往喷墨式照片打印机的染料型油墨成为事实,这件多数国人不会在意的事情——在柯达看来,这项技术进步将节约50%的油墨消耗,使一件可以改变整个行业“游戏规则”的革命性技术进步。因此只有炸毁代表以往打印技术的老厂房,才足以庆祝这次“将由柯达引领的”打印机技术上的革命。不过,从原文的撰写者Thomas Hoehn的字里行间,似乎感觉到柯达的这一行为有很强的“自我炒作”的意味,难怪混淆视听的文字会让国内媒体们也感到晕头转向。
柯达炸楼事件的原文作者:柯达官员Thomas Hoehn
不过虽说如今的事实已经明了,位于罗切斯特的柯达总部在自己的家园里炸了一栋自家的大楼,这样荒唐的事情仅仅为了“庆祝”一下自家能够节省油墨的新式照片打印技术。然而最近几年数字影像界与柯达发生关系的从来没有好事情,我们还是忍不住要对这个几乎领导了影像世界所有革命性事件的“ 伟大品牌”发发牢骚:
也许柯达希望自己的每部数码相机未来都是这
个样子:埋没在尘埃中的DCS Pro14n
柯达在今天显得那么不关心普通摄影者的摄影生活,难道它已经甘愿让自己委身于以索尼(Sony),佳能(Canon)为代表的诸多日本晚辈之后,甚至被韩国三星这种几乎没有什么积淀的新手超越——难道柯达真的忍心让充满辉煌的“Kodak”作为一个相机品牌,在出售给新加坡之后沦为行业中的二流角色?让它的辉煌历史最终从几辈人的脑海里彻底冲洗干净?
【文章导航】
『庆祝打印技术创新?——自我炒作才是真』
『靠炸楼炒作帮不了忙——柯达需要的不是抛弃而是继承』
『Retina和单反(1)——柯达恐怕永远无法再续的历史』
『Retina和单反(2)——柯达恐怕永远无法再续的历史』
『柯达的发展好似熊瞎子掰苞米』
庆祝打印技术创新?——自我炒作才是真
各大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只引用了数量有限的照片,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柯达“炸楼”的整个事件的完整图片:
费这么大劲,非要披上700磅重的打印机海报一起炸毁,柯大
的用意很明确,这件事只跟打印机有关!
有趣的是,为了报道此次事件,柯达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电台的转播设备和摄影摄像装备不计其数。
这是柯达负责记录整件事件的现场设备:注意这些一
会将暴露在高位显区域的摄影装备,价格可都是不菲
柯达在自己传统上引以为豪的数码相机业务被出售后,似乎很想寻找一个热点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从原文中也可以看到,Thomas称,在柯达工业园,建筑的变迁是司空见惯的,为什么单挑一座这样需要变更的建筑大张旗鼓地炸掉,从整个事件的细节照片中可以看出,柯达的意图再明确不过了。
靠炸楼炒作帮不了忙——柯达需要的不是抛弃而是继承
很多媒体认为这是柯达对自己以往的传统影像业务的放弃。 事实上,一些人士认为,柯达并不是因为坐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停止不前,而恰恰是因为柯达没有良好的整合其在影像行业驰骋一个世纪所积累的丰富资源。
这张图里看到的并不都是古董,柯达相机从它的鼎盛年代开始,它们的思路就显得与众不同:最保守的外观下却是却是先进的设计
从1887年至今,柯达在光学影像领域取得的历史成绩看起来是如此辉煌,但有趣的是,你很难看到这些重大事件之间有什么继承关系,就好像所有的事件都是互相割裂开进行的。当然,唯一不变的是他的胶片业务。
然而正因为如此,不管昔日的柯达传统相机,镜头,以及数码相机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人们还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胶卷供应商,似乎柯达离了那点胶卷业务就没啥成就了。
柯达的APS相机,它为后来的便携式DC带来了那么多
灵感,但项目本身却被认为是失败的
且不说柯达在其他领域如医疗器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就影像领域自身来看,柯达的照相机业务有着不亚于德国和日本同行的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无论是Retina 还是Brownie 都是昔日响当当的名字,奇怪的是,这些业务从来都互相割裂:半个世纪前的Browine作为最早成功的傻瓜化的民用相机,并没有使柯达在后来成为长期的顶尖级便携式相机供应商。
Retina和单反(1)——柯达恐怕永远无法再续的历史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柯达官方单单挑中DCS Pro14n作为代表,去拍摄大楼炸毁时的情景,尽管这台DCS Pro14n是一幅尼康F80的模子,但还是不觉让人联想起柯达与单反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
注意,柯达现场人员手中的DCS Pro14n,他们正在回放照片
在冲击波和灰尘的打击下,DCS Pro14还能工作,注意其上连
接的适马镜头,柯达自己的Retina交换镜头系统成了永远的历史
在柯达的历史上,与单反有两段蜜月期,第一段是自己创造的——柯达的Retina Reflex时代:雷汀娜这个名字,笔者若不是5年前意外从洋货市场买了一卷只印有Retina却搞不清来历的柯达胶卷,也不会知道这个名字背后被封印的历史。尽管今天的人们还可以从柯达的老式的小DC上读到这个名字。
30年代,最初的Retina折叠相机,是估
测对焦的类似Leica 0型的取景设计
中期的RF合像测距对焦的Retina,在德国,它低廉的价格,卓越的操作性能甚至让蔡司,徕卡以及福伦达感到非常头疼
早在50年代,柯达的相机就实现了铰链连接,蚌式开合的相机后背设计,加上不需要摄影者自己粉状的DLC整体式暗盒的柯达胶卷,柯达的Retina相机是那时操作最方便的联动测距式旁轴135相机,与之相比,其他大牌的设计都十分落后,需要自己分装胶卷,还需要把整个相机暗箱的后背拆下,或者把底盖旋开(徕卡的方式)才能安装胶卷。
Retina和单反(2)——柯达恐怕永远无法再续的历史
后期的雷汀娜开始采用可交换镜头的设计,另外机身上还内置了外测光表,同时期的徕卡M2型,Contax II型等非折叠设计的旁轴相机甚至都需要占用闪光灯冷靴来安装外测光表,柯达在折叠式相机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羡慕。
Retina雷汀娜III型相机是第一种可以交换镜头的折叠式RF旁轴相机
不过当进入60年代中期,折叠相机热潮过去后,柯达非折叠设计的RetinaS型旁轴相机和Retina Reflex单反并没有得到公司的重视,Retina作为柯达设计制造高级相机的辉煌历史的见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柯达对此却满不在乎,因为彩色时代以来,它的胶卷和照片冲印业务正在赚取足够的金钱。
关于单反,柯达曾经依托Retina系统的支持,构建了自己名噪一时的Retina Reflex单反系统:
不过数十年以后,柯达让自己的名字再次和单反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后来的DCS 系列专业数码单反相机:
柯达喜欢创造历史,第一个实用化数码单反就是出自柯达之手:1990年的DCS100是MF时代的尼康旗舰F3打造的,很快就有记者开始使用它
EOS-DCS520帮了佳能的忙,体育新闻摄影界的装备逐渐开始出现一边倒的形势,右边DCS760是尼康F5的数码版,也是新闻记者的首选
上图就是柯达单反的最后一段故事,DCS Pro14n以尼康F80机身为基础,它和Contax N Digital一起,提前让全幅单反的概念深入人心,却也都终结了各自的单反业务,柯达的数码单反系统长期依赖于尼康佳能的机身,而其死因恰恰是没有延续自家香火的传统单反相机系统可以依托。
柯达的发展好似熊瞎子掰苞米
从上文可以看出,在柯达的历史长河中消失的产品一点都不比他创造出来的少,柯达的发展道路看不到什么延续性,虽然在思路上从来都是创新性的,令人敬佩的。但落实到他的产品上,却是容易让人遗忘的。现在除了它的民用胶卷,你还能记起多少柯达的产品。进入DC时代以来柯达的表现和自己比其实已经算不错了,只不过它的竞争对手们:更会继承和整合自己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相机等光学机械产品的制造中所积累起来的优势。
柯达这座大厦一时半会不会倒掉,也许还会赚到更多
的钱,但将来的柯达会是个什么样子,则很难想象的到
当然谁也不能保证柯达的影像产品不会再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毕竟在CCD和CMOS技术上,他仍然握有足够的主动权。然而进入数字影像技术大众化,普及化的年代,柯达不可能像昔日一样,把传感器芯片当胶卷卖。佳能,索尼,富士等辈,不会再受制于人。没有完整的相机系统可以依托的柯达,恐怕无法将它的先进的CCD或者CMOS技术轻易的让普通大众所认识。
数码影像时代,柯达的杀手锏就是CCD和CMOS,但就算本是一家人的奥林巴斯和徕卡也在设法摆脱对柯达体系传感器的依赖而转投松下的怀抱,柯达在售出相机制造部门以后,如何向普通用户展示这些技术的优势是一个难题,也许HP,GE,Minox些欧美厂商能帮助柯达消化消化产品,但这三家未来的发展也让人堪忧。
也许,接下来的日子,柯达真的会像文章开始他们所期望的那样,靠着打印技术的新发明继续书写自己的辉煌历史了——只是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柯达的发展很像是熊瞎子掰苞米,缺乏可以遵循的轨迹。炸楼,只是这种思想的极端体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