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准你没见过 怪异的老相机你认识么?
● 有趣相机竞猜第三题答案
这部相机的厂商是Argus,型号是Argus C-3 Match-Matic(也有人写成Matchmatic),下面是没有涂掉厂牌与型号的照片。
玩相机的朋友很少会接触美国相机、也很少会注意到美国的相机工业,要说有也许只知道Kodak与Polaroid而已,但是美国也曾经有过相当进步的相机工业,只是著眼点与德日不同。因为美国本身购买人口众多,美国相机多半以售价低、销售量大为主,而很少走高价优品路线,Kodak如此、Argus也如此,所以本篇的Argus C-3 Match-Matic也是如此。
生产这部相机的公司原来叫做International Radio Group(简称IRC),1931年在美国Michigan州的Ann Arbor市成立,原本是生产收音机的,所以公司名称中有Radio字样。在1936年左右,IRC开始生产可以使用Kodak的135底片的相机与摄影器材,所以公司名称改成International Research Group,仍然简称做IRC。然后,它在1940又改成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最后在1941年改成相机的名称Argus。
IRC在1938年推出Argus C,但在同(1938)年又推出Argus C-2,接着在1939年推出Argus C-3就一直卖到1966年,在28年中Argus C-3与它的改款一共卖出近三百万台,平均一年要卖近11万台,这在所有RF机型中独占鳌头。 Argus C有连动测距功能,但却没有与镜头相连;换言之,使用人用连动测距(以下简称RF)对焦、找出对焦距离之后再在镜头上定成这个距离,用起大小相当不便。 Argus C-2克服了这个缺点(RF机制与镜头连动),而Argus C-3则加上了闪光灯同步与其它改良。
Argus C-3从战前到战后经过七次小改款,到了1958年Argus公司把Argus C-3做了最后一次标准化的「整容」,也就是内部功能改变不大、更动的绝大多数是外观;这一次更动推出了两型内容几乎相同、但外观有差异的机种:Argus C-3 Standard与Argus C-3 Match-Matic,后者是本篇的主角。此外,Argus也为Golden Shield公司生产过一型C-3,这是一部衣着华丽的C-3 Match-Matic、但标着Golden Shield牌子的相机,我没有看过这一型,但eBay上常会出现经过重贴蒙皮的C-3,看起来更加华丽。
Argus C、C-2与C-3的造型方方正正,而且相当重(相机带镜头重达750公克上下),所以玩家习惯上叫它做砖头(brick)。 Argus C-3 Match-Matic(以下简称C-3 Matci-Matic)机身是深浅双色,而Argus C-3 Standard与其它机型则是全黑,所以很容易一眼看出那一型是C-3 Matci-Matic;但要记住的是, C-3 Match-Matic一定要有测光表(见本篇第一张照片),不然用途就不大,我们很快就要讲到。以下打算把C-3 Match-Matic的各部份做个介绍,让各位看看它不但长相怪,连设计操作也怪,但怪就怪在这部怪相机可以连卖28年!
先看它的正面(见下面照片)。正面左下角可以看到公司/机型名称ARGUS。上方有一排三个窗口,一圆两方。圆形窗口周围是一个齿轮(对焦轮),转动它可以对焦,转动的角度透过它右下角的齿轮传出、从而带动镜头,不过使用人得用中央的方窗口(取景器)对焦。整个连动测距的机制是由圆窗口与中央方窗口完成,圆窗口看到的影像被投射到方窗口看到的影像上,转动对焦轮直到两个影像重合就对焦完成;为了方便对焦,观景窗下半部是黄色(照片中很明显),于是影像是否重合就比较容易看得出来。另外,使用人也可以转动镜筒对焦。最右边的窗口是构图用、聊备一格而已。最后,最右边的是设定快门速度的转盘,左边是上快门的扳手,所以C-3 Match-Matic上片与上快门是两个动作。
接着看相机顶部(见下面照片)。从右上角起是上片旋钮,其次是个闪光灯座,但它不是用来装闪光灯,它的用途是装测光表或外挂观景窗,后面会回头谈这两者。再来是个上面有数字的转盘,它是底片计数器;在计数器边上是个小按钮,把它向一边扳倒才能倒片;最后在左下角的是快门按钮。所以,C-3 Match-Matic得要先上片、再上快门(或先上快门、再上片),最后按快门钮拍摄。
把机身左侧的簧片向下压就可以打开机背(见下面照片),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底片是装在右边的槽中,底片自右向左卷,所以上片旋钮在机顶左边,倒片旋钮在机底的右边。所有Argus公司的早期机型都采用这个做法,据说是避免与Leica发生纠纷,当然这只不过是个「据说」,信不信由你。机底左边的是脚架孔。
接着看看如何控制曝光;下面的照片中,左边是镜头、右边是机身右上角的快门速度转盘。仔细看看镜头部份,那是个50mm f/3.5的标准镜头,但却没有光圈的f值,而只有一组从3 1/2到8的整数,这些当然不是距离值,因为距离值在对焦轮上。同样地,快门速度转盘上也不是常见的快门速度值,而是4到8的整数。光圈上标的是Av值、而快门转盘上标的是Tv值。正因为如此,C-3 Match-Matic是配上一个测光表卖的,一部没有测光表的C-3 Match-Matic不能算是个完整的系统(或收藏)。
使用C-3 Match-Matic测光表的方式与传统测光表没有任何差异,所不同的就是这个测光表不用传统的f值与秒的标示。首先,使用人用测光表的内环定出底片的ASA(亦即ISO)值,见下面的照片;接着定好快门速度,Tv值愈大表示快门愈快,定快门速度的方式是旋转外环使三角形指标对准选定的Tv值,照片中选的是6 。然后把测光表对着被摄体,于是表上的指针会移动,它所指的数就是Av值(下面照片中是9),再把镜头上的光圈定成这个值;请注意,Av值愈大表示f值愈大,光圈开孔愈小。
在使用闪光灯时,使用人得先对焦,对焦完成后对焦轮外圈的值就是镜头上的光圈Av值(下面照片中是5)。很遗憾的是,依底片的ASA/ISO值与使用的闪光灯泡的差异,还得要调整得来的Av值,这与目前使用闪光灯与相机的全手动模式没有不同。
因为Argus C-3系列卖得好,除了Argus本身产品之外,C-3还有非常多副厂产品,下面照片中是两个镜头:35mm f/4.5与100mm f/4.5,与一个支援35mm、50mm与100mm的外挂观景窗。 C-3有不少交换镜头,但以上面两者比较常见,它们是德国慕尼黑(Müchen)的Enna-Werk公司的产品,广角镜头叫做Sandmar 35mm f/4.5、望远的叫做Tele-Sandmar 100mm f/4.5 。
虽然C-3可以换镜头,但因为它独特的连动测距机制,换镜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与Leica M以及Contax相比有天壤之别,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拍到模糊的照片,以下是个简略的说明。首先,把对焦轮转到某个特定的距离(通常是最短对焦距离,下面照片A是个示意图,距离值并不正确),接着把中央齿轮的盖子转下来(照片B),再取出齿轮(照片C),最后取下镜头;装镜头的手续相反,但是调整对焦轮的手续还更复杂些。由此可知,在C-3上更换镜头的手续有多麻烦。另外,C-3的镜头是透过螺纹装上机身,但口径是独家、与其它使用螺纹(比如M39或M42)的镜头不相容。
但是麻烦还没结束,换了镜头表示视角改变,然而测距连动机制却是基于标准镜头设计,所以若不是看到太多(如果装了100mm镜头)就是视野不足(若装了35mm镜头)。为了解决这项困难,每个镜头差不多都附了外挂观景窗。我发现给Argus C-44(或其它厂家,譬如Contax或Leica)用的外挂观景窗更好用,下面是几个例子:最左边是Argus牌,中间的是Argus从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欧州国家)进口,两者都支援35mm、50mm与70mm三种焦距,而且有调节平行视差的机制;最右边是俄国Kiev的仿制品(给Contax用),它支援28mm、35mm、50mm、100mm与135mm,也有调节平行视差的机制,这是个制作相当精美的多管外挂取景器。
使用外挂观景窗的方式很容易。首先把它装上相机,再把它的焦距定成与镜头的相同,然后用对焦轮与相机上的观景窗对焦,但是用外挂观景窗构图;如果被摄体很靠近相机,就得用对焦轮上的对焦距离在外挂观景窗上调节平行视差,再重新构图。下面的照片是C-3 Match-Matic装了Sandmar 35mm f/4.5镜头与外挂观景窗(已经调到35mm)的样子;要注意的是,外挂观景窗取代了测光表的位置,但仍然可以手持测光表测光。
Argus C系列用的是镜后快门;换言之,快门叶片不是在镜头内部、而是在镜头后面,于是就可以装在机身上从而降低镜头的成本。下面照片是把C-3 Match-Matic镜头取下的样子,快门结构与快门叶片清晰可见。
以上我把Argus C-3 Match-Matic大致浏览一番,相信各位不难看出这部相机的怪异之处与缺点,但是C-3却卖了28年,比Kodak任何机型(甚至于其它厂家的机型)长命得多,何以致之?有一个说法是,C-3简单、便宜、可靠,以致于同时期Kodak甚至德日的产品都卖不过它,所以C-3可以说是一个以小搏大的成功典范。 C-3没有很先进的功能、也不打算有给专业人士使用的精密度,而且在做工的精细程度与用料方面也不如德了日系机种;但C-3的对象是一般人士,他们的要求不多,便宜可靠是个要件。然而,1960年代以后,Argus没有抓住市场的走向,虽然也生产了几部好相机(比如Argus C-4与C-44),但终究落了伍,只能卖挂了自己名字的进口机型(比如Cosina与一些对岸的产品)。 Argus目前还在,但已经失去了往日光采,在摄影器材界也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