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显卡频道 PCPOP首页      /      显卡     /      新闻    /    正文

青龙偃月刀并不存在 三国时期兵器详解

    在悠久的中华历史中,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替,但从来没有一个朝代,能够像三国那样让人心驰神往,也没有一个朝代,能诞生如此众多的英雄故事。在1800年后今天,这些故事依然为中国人耳熟能详。这一点也反映在游戏上:每一年、每一天,都有数不胜数的三国类作品面世。

    但尴尬也随之而生。在数以千计的游戏中,极少有作品还原了三国时代的风貌——哪怕是军事这个最基本的领域。对此,甚至像光荣这样的大厂,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国时代的真实兵器,和游戏中的一样吗?这次,我们“游民讲武堂”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与“环首刀”相比,“倚天剑”也许不好用 

    先从最平凡的剑说起:作为亮相频率最高的冷兵器,《三国志》游戏中大量武将立绘中都会出现一把剑。但如果在样式上,说三国时代的剑与秦汉两朝有什么不同,我们其实很难给出具体的回答,三国时期的剑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样式。但材料上已经变成了钢,而不再使用青铜,因为与青铜相比,钢拥有更好的强度和韧性,威力已经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

游戏与现实的区别:三国时代兵器详解

    现代工匠还原的汉剑,在三国时期,剑已不再是主力兵器,而更多承担着礼仪(佩剑)和防身的用途。

    尽管三国时代,剑的杀伤力较过去更加强大,但其在战场上的地位已经让位给了刀。尤其在战场的主力从战车转向步兵和骑兵之后,这种趋势就变得更为明显。

    这种转折发生在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此时,出现了一种影响历史的武器——“环首刀”。与剑相比,环首刀更适合劈砍与刺击,能有效对抗匈奴人的轻骑兵,所以一面世,它就受到军队的喜爱——这种偏爱一直延续到三国。

游戏与现实的区别:三国时代兵器详解

    一把保存较好的环首刀,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领略“环首直刃”的概念

    在外观上,“环首刀”的特点是“环首直刃”,即其刀刃平直,并在刀把处有一个防止脱手的圆环。也正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环首刀”也可以被视为一把单面开刃、增加背脊的剑。

    汉代的环首刀制作精良、威力巨大,可以一刀斩杀一匹马,在大量沿用这种装备的三国军队中,但其尺寸却因势力不同而略有差别:一般来讲,魏蜀的环首刀较长,为100-120厘米;吴国的环首刀较短,平均长度为90厘米,这是由于吴国士兵需要在舰船上近身格斗所致。

    事实上,环首刀的广泛使用恰恰表明了一个事实:在当时,我国锻造、冶炼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因为像刀这样的劈砍类兵器,对材料的硬度和韧性都非常挑剔,这就需要使用高质量的钢,而在汉代,由于对外战争的需要,炼钢技术很早便被用于兵器制造。

    到战争频繁的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的统治者都非常关心兵器制造业,冶炼和锻造技术也不断提高:比如曹操早年起兵时,就曾与工匠共同打造各种刀,以便用来装备部队;后来曹魏政权打制的宝刀,名震中原。

    在江南的吴地,孙权也非常重刀剑的制作,据后来陶弘景在《刀剑录》的描述,孙权曾在“黄武五年(226年)采武昌山铜铁作十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钢越炭作之,上有大吴篆字。”当时,吴国军工业的规模从中可见一斑。

游戏与现实的区别:三国时代兵器详解

    颇为有趣的是,尽管吴军装备的环首刀长度最短,但也有例外:比如湖北鄂州博物馆藏的环首刀,其总长146厘米,这是迄今发现最长、品相最好的三国环首刀

    至于蜀汉的诸葛亮,更是注重武器的制作,因而也流传着“蒲元神刀”的故事。蜀相诸葛亮曾请名匠蒲元造刀,蒲元就在斜谷地方开工。

    刀制作时,必须要用水淬火,此时理应就地取水,但蒲元认为附近的汉水水质“钝弱”,便叫人去蜀江取水,不料执行命令的人,归途中将水器弄倒,只得取八升涪水补了进去。蒲元将他送来的水用于钢刀淬火,马上发现有问题:“‘里面明明掺杂了八升涪水,为什么说没有(杂八升,何故言不)?’”

游戏与现实的区别:三国时代兵器详解

80年代连环画:《蒲元造刀》

    关于武器的神话,其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事实:这些武器的品质超越了常人的想象,而隐藏在“蒲元造刀”背后的历史是:三国时期,工匠们对锻造和淬火的经验已非常丰富,完全意识到了不同水质对淬火效能的影响。

    在宝刀制成后,姜维这样描述它们的锋利程度:

    以竹筒密纳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若剃水刍。”在出土的三国刀剑中,蜀国的刀规格是最长的,考虑到武器增长一寸,锻造的难度就成倍上升,它们也充当了当时蜀国高超冶炼技术的证据。

长兵器:并不存在的“青龙偃月刀”

    三国时期,刀和剑主要用于护身,但在大规模作战时未必十分管用。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这点对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完全适用。

    说到长兵器,再联想到《三国演义》及各种衍生游戏,我们最先想到的却是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事实上,这种武器却并没有出现在当时,而且作为战场兵器而言,82斤的重量未免太重——事实上,真正的长柄刀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宋代,更多是武师用来锻炼力量的工具。

青龙偃月刀并不存在 三国时期兵器详解

    关羽一身绿袍,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形象几乎出现在了所有三国游戏中,但青龙偃月刀只出现在唐朝以后

    在现实中,三国军队使用更多的,更为“淳朴”的枪和戟。首先,它们的生产成本更低,并拥有有许多劈砍类兵器无法具备的特性;在劈砍铠甲时,再好的刀也容易开刃,但如果机会合适,长矛和戟的尖可以从钢片缝隙中刺入;更重要的是,战争中使用刺击武器的步兵不需要太多的训练,试想这样的景象,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它们仅靠巨大的冲击力就足以击败乌合之众的大军。

青龙偃月刀并不存在 三国时期兵器详解

    出土的汉代长矛,背面的凹陷就是血槽,它在样式上和今天藏族地区使用的长矛颇为相似

    根据《考工记》中的描述,古代步兵用的矛约合今天3.8米,战车兵用矛长4.6米,但从三国时期的的出土情况看,矛的长度一般在2米左右,最长为2.97米。由于历史演进的原因,长矛的样式较今天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汉代使用的是一种“双血槽矛”,它比今天武术表演使用的矛更为细长,在矛身两侧各开有一道血槽——这种设计使其刺入人体后更容易拔出,而且利于减重。

    三国时期另一个重要的武器是戟,它是唐代以前最重要的冷兵器之一。戟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代,它的运用是如此普遍,以致后来,人们甚至用“持戟之士”来代指士兵。

青龙偃月刀并不存在 三国时期兵器详解

    曹操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可见戟也是当年曹操使用的兵器之一

    持戟搏杀的猛将在《三国志》里有很多,比如吕布“辕门射戟”;张辽守卫合肥时“披甲持戟……杀数十人”;还有曹操在濮阳遭三面包围时,典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如此等等。

青龙偃月刀并不存在 三国时期兵器详解

    三国演义中,使戟的第一好手正是头号猛将吕布,但三国时代的戟结构要比后来出现的画戟简单得多

    三国时期的戟和东汉相似,长度与当时的长矛接近,江苏东阳汉墓出土的一柄长戟,长达2.49米;而山东淄博另一座汉墓出土的一柄长戟,更是长达2.9米。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画面上的士兵全部手持铁戟和盾牌,戟在当时的地位从中可以略见一斑。

青龙偃月刀并不存在 三国时期兵器详解

    江苏徐州出土的、三国时代的铁戟,从中可见其只有两个部分:即尖刺(用于刺击)和刃(用于砍和钩)

    除长戟外,军中常用的还有双戟,孙权就曾经“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弄死过老虎。此外还有手戟,经常作为防身武器使用,譬如,董卓就曾用手戟掷过吕布。

1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