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的相机 向死去的战地记者们致敬
● 战地记者的无奈
1998年,对于我们来说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袭,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新华社驻外记者邵云环不幸殉职,虽然关于此次袭击的原因众说纷纭,但从中反映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包括伊拉克战争中众多记者下榻的“记者之家”—巴勒斯坦饭店频频遭袭,都必须让人们警醒,他们到底是被“误杀”?还是被“谋杀”?
98年在南联盟不幸牺牲的驻外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夫妇
战地记者的使命是报道战争,某种意义上也是促进和平,而不是去送死。不是只有在战场上牺牲的记者才是英雄,每一个亲历前线报道的记者都是英雄。记得03年伊战爆发前夕,凤凰台女记者闾丘露薇在各国同行都奉命撤离的时候,选择了自己前往最前线,这样的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行为,发生在一个女子身上,引来了国人的阵阵喝彩。
黎巴嫩群众示威游行抗议军方频频“误杀”战地记者
但随后而来的事情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省,那些服从了上级安排,出于人身安全考虑选择撤退的记者们却遭到了不少网民的指责。迫于压力,其中很多人不得不又回到了已被炮火淹没的战场前线。这时被和平包围的稳坐在电脑前关注战局的网民不说话了,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但如果这其中真的有记者不幸牺牲在了前线,有没有我们网民的责任?
一名记者拍下的美国士兵向死去的战友致敬默哀
面对生存和死亡,谁都会选择生存,战地记者也不例外。之所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危险也最无奈的职业,危险来自于炮火,而无奈就来自于类似这样的社会舆论。当然,有时记者们冒死得到的素材并不能发表,政府、势力也会通过种种手段进行镇压,努力劳动并不一定能收获果实。战地记者值得尊敬,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权益,则更需要被保护。
下面,我们整理了三件发生在最近的战地记者殉职或遇袭事件,希望能让您对这个职业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