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媒体创新峰会 UC转型重新定义内容平台
“平台应该是给媒体打工,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直是以这个心态去做。”
近日,阿里移动事业群UC总经理陈超参加了上海2016新媒体创新峰会,在提到不少媒体从业者目前对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各大浏览器和其他订阅服务平台的“爱恨交加”,媒体是否要重新思考内容生产者和分发平台的关系时,陈超说了这么一句话。
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和推荐信息的行为和渠道都在迅速变革,随之变化的还有信息传递的方式和生产模式。转型大数据媒体内容分发平台的UC,应以何种心态耕耘平台,应如何定义新媒体属性的同时,探索流量入口+大数据+优质内容新媒体运营模式?半年时间跻身资讯分发前三,UC成功转型内容平台或值得竞品思考。
媒体其实并不擅长做平台,UC愿为媒体打工
大数据在媒体创新中占据的角色愈发重要,数据价值不断放大,中国新媒体领域正悄然发生着颠覆性的改变。在SMG牵手阿里巴巴战略签约仪式上,马云曾提出,希望中国诞生自己的“彭博”,真正打造出有全球影响力,能够服务全球的新型财经媒体。
但什么是“中国的彭博”。新媒体创新峰会活动主办方代表,黄磊给出了他的解读。他认为这个比喻代表了四个词:媒体,商业,数据,最好的。毋庸置疑,彭博拥有世界顶尖的新闻通讯社;彭博数据终端提供的是准确的大数据。
面对,DT时代的新媒体变革,陈超提出了新媒体与互联网分发平台的优势融合。陈超说, “媒体其实并不擅长做平台产品服务,且成本周期长。平台的优势就是快,我们更了解用户,我们更擅长做平台,媒体要借助平台的分发力量,借助平台的大数据来跟用户去产生一些价值。UC有阿里大数据,有淘宝大数据,更有十二年来,积累的全球超过5亿用户的大数据。我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和大数据优势,帮媒体找到他想要的受众,让媒体发挥最大价值。”陈超说,它们之间是相互发力、相互借力的过程。我们愿意为媒体打工。
大数据、搜索与订阅,打通数据源与数据需求
新媒体创新峰会中,“商业数据的公共价值”这一讨论话题更是在会前就引发了思维碰撞。数据,不仅是新闻业的一片蓝海,更是我们身处的这个大数据时代的趋势所在。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每一次吃穿住用行几乎都被记录下来,沉淀出数以兆亿计的原始数据。
大数据的价值化尤其是公共价值的挖掘迫在眉睫。然而,从源数据到大数据的使用,这条链路很长且极具技术性。现状是,数据源与数据需求的割裂和沟通不畅,公众离不开大数据又高度警惕其对隐私权的侵犯。
那么,作为有意转型最大内容分发平台的UC,数据源与数据需求的应如何打通?在陈超的构想里,UC提供的服务首先是发挥大数据优势的推荐机制,把适合的媒体门类推荐给适合的用户,在去年的11周年庆的发布会上,UC就提出做第三代浏览器,让数据更好地连接人;其次是做好搜索的服务,因为搜索是用户主动获取信息的一条便捷路径,UC拥有稳固移动搜索第二位置的神马搜索,神马搜索的定位是做大数据营销的处理器,不断增加数据挖掘和精准信息服务的能力。而其三就是用户的关注订阅服务,基于这种服务,可以在用户端与媒体端推出很多产品产生不同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其实可以说是在重新定义浏览器,我们坚定地走转型之路,媒体化大数据就是做好内容的分发。”陈超说。
让媒体、自媒体与平台,回归各自定位
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是一个盛产价值观的地方,去中心化是一大特色,人人都可以是价值观制造机。价值观是不需要依附于内容和渠道的,它是平台留住人的核心原力。
在当下去权威化的网络环境下,代表专业媒体的“正统”价值观也屡屡遭受“民间”价值观挑战。
陈超认为,UC有必要平衡两者的关系。“新闻报道一定是专业媒体来做,不可能是自媒体,这是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考虑。我给自媒体开放的是一些非时效性的,比如说观点,而新闻报道与新闻分析一定是开放给专业媒体的,这一块是用户需求最大的。关键还是在于媒体的自身的定位。”陈超说。
陈超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通过UC浏览器看新闻的用户的比例至少是60%,用户使用浏览器的总时长超过一个半小时,而新闻的阅读时长会接近大概一小时。如果说以前用户对UC的定位是浏览器,今年UC希望能够打造一个新的品牌——大数据的媒体内容分发平台,希望用户形成“上UC,看头条”的新印象。
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依旧为王。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荐是标配,基于精品原创、兴趣尤其是价值观的内容分发方式,将会受到更多年轻用户群的欢迎。平台可以为媒体打工,但不能甘于做个打工者。只有保证自身造血机制不断、合理绽放不同内容的价值观魅力,才是留住媒体内容的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