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背后!中国数字电视那点事
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出世背景
2000年,发改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和质检总局等组成的国家数字电视领导小组,决定自主制定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之后,先后出现了广电科学研究院研制的TiMi方案、清华大学的多载波DMB-T方案与上海交大的ADTB-T单载波方案等多种选择。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技术准备工作,大约到了2004年的时候,清华大学的DMB-T方案和交大的ADTB-T方案逐渐成为国标的有力竞争者,而我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确定,也和这两个方案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华大学DMB-T方案
清华大学的DMB-T方案基本上是基于TDS-OFDM调制技术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即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dia Television Broadcasting,DMB-T)传输系统。
清华大学方案的主要参与者则为清华大学和凌讯科技公司。1999年成立的凌讯科技由清华大学留美学者杨林等人创立。2000年,该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清华大学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提出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此后,同方股份、恒基伟业、安彩高科、上海实业等公司参股了美国凌讯公司。
此前采用清华方案的终端接受设备
清华DMB-T方案的核心就是采用了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ime Domain Synchronous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TDS-OFDM)调制技术,其频谱利用率可高达(4bit/s)/Hz。因此,每个频道有效净荷的信息传输码率在8MHz的带宽下可高达33Mb/s,也就是说每个频道可以支持最高每秒33兆的高码流高清节目。
交大ADTB-T方案的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的ADTB-T方案是基于单载波调制技术,也就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流调制到单个载波上进行传送,和清华大学的DMB-T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而ADTB-T的单载波方案的优势则在于数据结构简洁,有利于接收系统的低成本实现。
上海交大方案发言人在06年某论坛上大谈交大方案的优势
上海交大数字电视方案的研发主体起初为上海交通大学,后来上海奇普科技公司参与研发,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产业投资集团成立了上海高清产业集团专门负责数字电视方案的研发与推广。
相比于清华的DMB-T方案,交大ADTB-T方案是采用应用QAM,OQAM,PSK等星座映射单载波调制技术,在非常好的状态下,可以实现单个频道25.989Mbps的码率传输,从这点上看,ADTB-T方案要落后于清华的DMB-T方案,但是在信号接收的灵敏度、抗同频/邻频性能、峰均比等方面,ADTB-T方案还是存在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