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存储频道 PCPOP首页      /      存储     /      评测    /    正文

创造十亿硬盘奇迹!追寻希捷29年历程

    硬盘在性能与容量的飞跃要从1992年的7200转2.1GB硬盘开始,那么作为硬盘厂商的希捷,90年代之前到底有着怎样发展呢?

● 1981年5.25英寸10MB硬盘,打破硬盘容量瓶颈

    在1981年时富士通制造的10.5寸硬盘,转速达到3600RPM,446MB的容量,但是并不能普及化。而希捷的第二块硬盘也在1981上市,与首块硬盘同为5.25英寸的硬盘,可是容量达到10MB,转速为3600转/分,接口类型为ST412,盘片数2张,4个磁头。这款产品迅速在硬盘市场蔓延开来。

    当时Alan Shugart(阿兰·舒加特)表示:“在COMDEX,我们意识到10MB硬盘市场比我们预计的来得早,消费者对存储的需求巨大且急迫。”

● 第一个硬盘厂在新加坡设立

    随着硬盘领域的逐渐发展,为了满足需求与控制成本,1982年希捷在新加坡成立了第一个硬盘国际工厂,从事生产作业。

{imageTitle}

    当希捷第一家工厂成立的时候,迈拓公司恰恰成立,总部设于美国加州,拥有雇员5600人,硬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化。

● 80年代末使用率较高的希捷ST225

    在80年代末的微机中,下面这块Seagate ST225 20MB的5英寸硬盘使用率较高,电脑骨灰级的人物对这块硬盘应该似曾相识。

Seagate ST225

    该硬盘转速为3600转/分,接口类型为ST412,单碟容量10MB,盘片数2张,4个磁头,记录密度(BPI)9827,磁道密度(TPI)588,道与道时间23ms,内部传输速率5Mb/s,盘片尺寸5.25英寸。

● 1987~1988年3.5 英寸硬盘问世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在1987与1988年间,硬盘体积出现很大变化,其中希捷推了3.5吋硬盘,但是容量却没有大的改变,只有20、40、60MB容量版本出现了。

● 80年代末3.5英寸硬盘才被硬盘厂重视

    1989年10月,未能及时把握向3.5英寸规格转向的希捷公司并购了CDC(Control Data Corporation,控制数据公司)的硬盘驱动器生产事业部门Imprimis Technology。

{imageTitle}

    在转型的过程中,希捷表示Control Data公司的硬盘部门为希捷提供企业级硬盘的产品和技术,大大提高了希捷产品的性能及容量,成功打入高容量硬盘驱动器市场。

    小结:以上就是早期希捷公司的历程,在80年代硬盘在容量、性能方面并惊人的成长,5.25英寸的硬盘占有主导地位。可是到了90年代硬盘整个产业得到迅猛提升,厚重的硬盘已经被3.5英寸与2.5英寸硬盘取代,甚至流传至今。接下来就进入硬盘极速发展期,看看希捷如何成就其霸主地位。

1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