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存储频道 PCPOP首页      /      存储     /      评测    /    正文

创造十亿硬盘奇迹!追寻希捷29年历程

    1957年IBM创造了第一款硬盘RAMAC,它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完整意义上的硬盘,它仅仅是一个磁盘储存系统,现在来看较为落后的机械组件,庞大的占地面积,不由让人胆寒。而经历了51年的发展硬盘已经成为最高容量、最低成本储存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

{imageTitle}

    说到领导者,就不得不谈起目前最大的硬盘厂商——希捷。2008年4月23日希捷成为全球先进个出货10亿块硬盘的硬盘制造商,如果希捷的十亿块硬盘首尾相连,其长度可以绕世界13.7圈。这个惊人的数字希捷花费了29年的时间完成,但是希捷实现下一个10亿块只需要不到5年。

{imageTitle}

    29年的时间让希捷成为硬盘界的领跑者,其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29年来并不是一帆风顺,企业的成长都伴随着风风雨雨,同时产品的成长经历了无数人的研发、失败到成功的过程。

{imageTitle}

    本文主要以希捷发展史上重要的历程为主,结合希捷在29年来的经典产品,在回顾希捷历史的同时向大家讲述硬盘改革、竞争、容量变化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等

    小贴士: 现在的Barracuda 7200.11 1TB硬盘,高2.6cm, 宽10.2cm,长14.7cm, 重仅640克。而第一块硬盘使硬盘成为最高容量、最低成本储存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体积为两个冰箱的大小,重量超过907公斤,或者相当于10个成年男子的体重,而存储容量只有5MB,甚至存不下MP3中的两首歌曲。

● 1979年希捷公司创立——创始人Alan Shugart

    1979年,Alan Shugart(阿兰·舒加特)和其他一些人在一家便利店的后面成立创办舒加特技术公司,后来经过改革最终改名为Seagate(希捷)。

{imageTitle}
希捷最早期logo

{imageTitle}
希捷的创始人Alan Shugart(阿兰·舒加特)

    作为希捷的创始人,阿兰·舒加特出生于洛杉矶,在Redlands大学获工程物理学学士学位。1951年他加入IBM,是全球先进台电脑硬盘三人开发小组的其中之一,他在IBM供职了18年,此后曾担任Memorex国际公司副总裁,又于1973年创立舒加特协会,该协会被Xerox收购。最后于1979年创建了希捷公司,并一直任职CEO至1998年。

● 1980年希捷推出了首款硬盘

    在1980年希捷推出了第一款5.25英寸的微型温彻斯特硬盘,它的出现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

{imageTitle}

    此款硬盘容量仅为5MB,采用双碟设计,拥有四个磁头。记录密度(BPI) 为7690 ,磁道密度(TPI)255 ,重量达到5磅,当时售价在1500美元。温彻斯特硬盘硬盘的基本构造一直遗留到现在。

    小贴士:quantum是全球著名的硬盘生产厂商之一,创建于1980年,总部设于美国加州硅谷,拥有1万1 千多名员工,硬盘广泛用于个人电脑、工作站、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市场上的主流硬盘产品有5.25英寸大脚恐龙tx和fireball火球系列。

    硬盘在性能与容量的飞跃要从1992年的7200转2.1GB硬盘开始,那么作为硬盘厂商的希捷,90年代之前到底有着怎样发展呢?

● 1981年5.25英寸10MB硬盘,打破硬盘容量瓶颈

    在1981年时富士通制造的10.5寸硬盘,转速达到3600RPM,446MB的容量,但是并不能普及化。而希捷的第二块硬盘也在1981上市,与首块硬盘同为5.25英寸的硬盘,可是容量达到10MB,转速为3600转/分,接口类型为ST412,盘片数2张,4个磁头。这款产品迅速在硬盘市场蔓延开来。

    当时Alan Shugart(阿兰·舒加特)表示:“在COMDEX,我们意识到10MB硬盘市场比我们预计的来得早,消费者对存储的需求巨大且急迫。”

● 第一个硬盘厂在新加坡设立

    随着硬盘领域的逐渐发展,为了满足需求与控制成本,1982年希捷在新加坡成立了第一个硬盘国际工厂,从事生产作业。

{imageTitle}

    当希捷第一家工厂成立的时候,迈拓公司恰恰成立,总部设于美国加州,拥有雇员5600人,硬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化。

● 80年代末使用率较高的希捷ST225

    在80年代末的微机中,下面这块Seagate ST225 20MB的5英寸硬盘使用率较高,电脑骨灰级的人物对这块硬盘应该似曾相识。

Seagate ST225

    该硬盘转速为3600转/分,接口类型为ST412,单碟容量10MB,盘片数2张,4个磁头,记录密度(BPI)9827,磁道密度(TPI)588,道与道时间23ms,内部传输速率5Mb/s,盘片尺寸5.25英寸。

● 1987~1988年3.5 英寸硬盘问世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在1987与1988年间,硬盘体积出现很大变化,其中希捷推了3.5吋硬盘,但是容量却没有大的改变,只有20、40、60MB容量版本出现了。

● 80年代末3.5英寸硬盘才被硬盘厂重视

    1989年10月,未能及时把握向3.5英寸规格转向的希捷公司并购了CDC(Control Data Corporation,控制数据公司)的硬盘驱动器生产事业部门Imprimis Technology。

{imageTitle}

    在转型的过程中,希捷表示Control Data公司的硬盘部门为希捷提供企业级硬盘的产品和技术,大大提高了希捷产品的性能及容量,成功打入高容量硬盘驱动器市场。

    小结:以上就是早期希捷公司的历程,在80年代硬盘在容量、性能方面并惊人的成长,5.25英寸的硬盘占有主导地位。可是到了90年代硬盘整个产业得到迅猛提升,厚重的硬盘已经被3.5英寸与2.5英寸硬盘取代,甚至流传至今。接下来就进入硬盘极速发展期,看看希捷如何成就其霸主地位。

● 91年首款2.5英寸硬盘面世

    1991年IBM公司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得普通电脑用户使用的硬盘容量首次达到了1GB,从此我们使用的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在当时希捷却推出了第一款2.5英寸硬盘,容量达到40MB。

{imageTitle}
希捷第一款2.5英寸硬盘

● 1992年硬盘终于突破到7200转

    继91年IBM推出1GB 3.5英寸硬盘一年以后,希捷给硬盘带来划时代的一笔,他们推出了世界首款7200转硬盘,同时容量达到2.1GB。同年,希捷将震动感应技术应用于2.5英寸的硬盘,并率先推向市场。

{imageTitle}

    16年过后,不管容量发生多大的变化,7200转硬盘现在都还是民用硬盘最常用规格。

● 希捷成为世界靠前

    1996年希捷推出世界靠前款Cheetah 10K的3.5英寸、1万转硬盘诞生,容量分别为4.5GB与9GB。

{imageTitle}

    同年希捷公司以11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Conner Peripherals,成为年收入7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30%的第一大硬盘厂商(当时有十多家)。而经营不善的Maxtor成为韩国现代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股票退市。

 ● 成功之后的挫折

    1997年,希捷推出了多款新品,如第一款7200转Ultra ATA接口的台式机硬盘、第一款采用液态轴承马达的9GB Barracuda4、第一款光纤通道解耦的硬盘等,同时年销售额接近90亿美元,全球共有10万多名雇员。

{imageTitle}

    就在希捷季度辉煌的时候,消化不良的症状终于显露出来。1998年6月30日的财政年度结束时,销售额比上一年下降了将近25%,这直接导致了公司创始人Alan F. Shugart(阿兰·舒加特)被董事会解雇。

    小结:在90年代,硬盘技术已经越发成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形态。在此期间希捷凭借多个第一,独到的眼光与良好的运营策略,使其成为了最成功的硬盘厂商,曾市场占有率达30%的第一大硬盘厂商。但是到了90年代末由于发展得“太凶狠”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那么希捷是怎样走出这个低潮,从新站起来的呢。

2000年,希捷是业界最先一批推出的7200转IDE硬盘,不过依旧采用MR磁头,造成发热量高、噪音大而其性能并不比同期其他厂家推出的5400转硬盘高多少,所以市场表现并不是很好。而当时的迈拓在成功昆腾硬盘后可谓春风得意,但希捷并没有气馁,继续坚持以技术为本的理念。

● 希捷走出困境再次发力

    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其平均寻道时间只有3.9ms,这可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硬盘。同时它也是到目前为止转速最高的硬盘,其性能相当于阅读一整部Shakespeare只花0.15秒。

{imageTitle}

    此系列产品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高达48MB/s,数据缓存为4~16MB,支持Ultra160/m SCSI及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 ,这将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160MB~200MB/s。总得来说,希捷的此款("捷豹")Cheetah X15系列将硬盘的性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 7200.4的出现巩固希捷铺好霸主地位

    2001年,可以说是IDE硬盘是创新的一年,容量达到单碟40GB就不说了,其他还包括了接口、突破容量限制与新的存储介质。同时也可以说是希捷的咸鱼翻身之年,因为希捷发布了业界最早达到7200RPM,采用了40GB单碟容量——Barracuda ATA IV(酷鱼四)硬盘,它缓存容量为2MB,平均寻道时间: 8.9ms,采用ATA100。

{imageTitle}

    正是这一系列产品采用了Seagate独有的FDB液态轴承马达,工作噪音非常小,时至今日仍然是最安静的硬盘之一。也正是Barracuda IV的出现,逐步确立了Seagate在硬盘业界的领袖地位。 

{imageTitle}

    同年,希捷还推出了第一款外置存储解决方案。

● SATA接口开始侵入硬盘领域

    2003年,Seagate率先推出了Barracuda 7200.7系列产品。这一系列产品采用原生SATA控制芯片,结束了桥接SATA硬盘的历史。Barracuda 7200.7系列产品提供了最高容量高达200GB的硬盘,只用了2片单碟容量为100GB的碟片组成。而且希捷拥有足够的实力和丰富的技术优势,因此他们对硬盘工作噪音也很有办法,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从这一系列硬盘开始,采用SATA接口的硬盘开始支持SATA特有的技术—NCQ(原生命令队列)。对于在需要处理的任务比较繁重的应用中,比如高性能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多媒体服务器和编辑工作站中,NCQ可以带来更高的性能。当然,在日常的应用中,比如系统启动到文件拷贝,NCQ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关于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

     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是被设计用于改进在日益增加的负荷情况下硬盘的性能和稳定性的技术。当用户的应用程序发送多条指令到用户的硬盘,NCQ硬盘可以优化完成这些指令的顺序,从而降低机械负荷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NCQ可以在所有的支持SATA NCQ的系统中工作,比如桌面PC、工作站、数字媒体服务器、入门级服务器、高性能PC和笔记本系统。而且100%向后兼容非NCQ硬盘。NCQ允许设备重新排列命令,来进行更有效的数据传输。

● 不景气时抛出五年质保重磅炸弹

    2004年在全球硬盘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之下,希捷突然在全球范围内对其桌面级硬盘及笔记本用硬盘施行长达五年售后服务。消息传出后,不但业界感到哗然,也由此引起了国内硬盘市场的一阵“保修风波”。

{imageTitle}
目前希捷保修申明

    同时更是更加大力发展起产品的推出,12款新产品业界空前的面向于广阔的应用领域的创举,如MP3、DVR、消费电子、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及企业数据中心等。其中推出了双面磁片硬盘——希捷酷鱼7200.8

    希捷酷鱼7200.8系列的产品由于数据密度从单碟容量100GB增长到单碟容量130GB。并采用双层磁片的设计,这个设计其实利弊共存。实在容量上,意味着希捷能够推出容量多达400GB的大容量硬盘,也能提高它的平均传输速率。而在寻址时间上,却只有13~15ms,因此7200.8并不是寻址快速的产品。

● 2005年最成功的硬盘

    2005年10月25日希捷宣布开始为全球渠道供应酷鱼(Barracuda)7200.9家族内置式硬盘。7200.9一个全新的型号,又一场技术革命的开始。

{imageTitle}

     希捷Barracuda 7200.9系列硬盘中最高单碟容量已经上升为业内最大160GB,全新的盘体及架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更小的电流更低的能耗以及低的发热量。

● 最意想不到又最合理的收购

    2005年12月21日,希捷(Seagate)宣布将斥资19亿美元收购迈拓(Maxtor),对于本次收购已经得到双方董事会的确认。当时在硬盘驱动器领域,希捷排行第一,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第二,迈拓第三。

{imageTitle}

    其实在2005年,希捷所提出的目标是把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做到整个市场的第一名,现在来看,全球占有率已经高达28%,远远领先第二名13%,而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会跟全球数字持平甚至更优;此外,在台式机市场,市占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一,SCSI的市占率更是超过了一半,笔记本市占率也达到了10%,可以看到希捷的迅速转变已经创造了极大的成绩。

{imageTitle}
当时收购迈拓,在希捷官方网站上在明显的位置进行标注

    希捷迈拓交易还需获得监管部门和股东的批准,预计将于2006年下半年完成。如果这一交易最终取消,希捷需要向迈拓支付3亿美元的违约金。

    其实这次收购是非常合理的,早在2004年的迈拓在桌面硬盘的生产和设计问题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公司经营每况愈下,也导致了管理层的变动。2004年第4季度公布的财报显示,迈拓公司季度亏损额高达7千万美元,合每股股票下跌28美分—决定放弃它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开发计划,希望藉此度过难关。

{imageTitle}

    而比之下的希捷是喜讯连连,希捷2005年9月30日的季度业绩,报告收入20.9亿美元,净收益2.72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0.54美元。报告业绩中包括1600万美元的非现金股票报酬和400万美元的重组费用。在1600万美元的非现金股票报酬中,600万美元是销售成本,1000万美元是经营费用。而上年同期收入是15.6亿美元,净收益是5400万美元,每股摊薄收益是0.11美元。上年业绩中不包括非现金股票报酬成本。

    收购能给两家公司的股东都会创造的价值,收购会带来一笔非常吸引人的费用,这样也可以使得合并后的公司价值的增进,合并后的公司会依靠两家技术上的互补,在今后为用户提供更多吸引人的多种多样的产品,也使得最终产品成本降低,新产品的更新也将会更快速的达到市场为用户服务。

   ● 最先使用垂直记录的硬盘

    酷鱼7200.10系列是继2.5英寸硬盘Momentus 5400.3后的首款台式3.5英寸垂直记录硬盘。酷鱼10代已经完全抛弃小容量型号,最低容量从200G到750GB共有14款产品。

{imageTitle}

    希捷酷鱼7200.10系列硬盘拥有全球容量最高的750GB型号,采用四片188GB单片磁盘,通过垂直记录方式大幅提高数据存储密度。

{imageTitle}

    希捷在7200.10这个最新的系列上提供PATA/SATA两种接口的产品,容量包括200GB/250GB/320GB/400GB/500GB/750GB六种,其中200GB型号配置8MB Cache,250GB型号为8MB/16MB Cache可选,其他更高容量型号均为16MB Cache。

    其实垂直记录这个技术虽然早已经出现,但是希捷是最快把技术变为最终零售产品的厂商。也使得现在市面是多数消费者都购买并使用7200.10硬盘。

多元化发展,07年推出FreeAgent系列数据移动硬盘

    2007年5月30日希捷科技宣布其FreeAgent系列数据移动硬盘(FreeAgent™ family of data mover)在中国上市,这是该公司推出的又一创新而独特的存储解决方案。

{imageTitle}
FreeAgent Pro

    希捷公司不但变革了消费者随时随地访问他们内容的方式,还利用一些易用的生活化工具使他们获得个性化的数字体验。集成化的内容管理软件,与雅致、精良的设计相结合,与众不同的FreeAgent系列数据移动硬盘既时尚又功能完善,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数字生活需求。

{imageTitle}
FreeAgent Go

● 希捷1TB 7200.11掀起大容量硬盘风暴

{imageTitle}

    希捷在07年发布的Barracuda 7200.11具有很多特殊意义!它采用了第二代垂直记录技术PMR,也是目前业界唯一一款采用此技术的硬盘,并且容量达到1TB,同时从这一代产品开始希捷所有硬盘都将采用SATA接口,不仅如此,7200.11最低从500GB起跳,也就预示着硬盘大容量时代已经到来!

● 29年后的今天:247家硬盘厂被洗牌至10家以下

    在硬盘历史上曾经共有247家,很多都已经消失了,有些则是退出硬盘市场。今天只盛下希捷、西数、三星、日立、东芝、富士通等为数不多的硬盘厂商。

{imageTitle}

● 29年后的今天:硬盘容量大了9万2160倍

{imageTitle}

    希捷把1979年的ST506和今年推出的Cheetah 15K.6硬盘做容量、价格、速度等比较,29年后的今天硬盘容量大了9万2160倍,可靠性提升了145倍,价格却只有一半。

● 29年后的今天:希捷创造了10亿硬盘的奇迹

    2008年希捷出货量正式超过10亿块,成为全球首个硬盘出货超过10亿的厂商,其销售硬盘总存储量已经达到了79000000TB,能够存储1580亿小时的视频,或1.2万亿小时的音乐。

{imageTitle}
以上图片点击都可以放大

    总结:纵观29年来希捷历程,希捷的制胜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开发先进的硬盘驱动器产品。它在1英寸、2.5英寸、3.5英寸等不同尺寸规格的内接和外接产品领域都是市场的领导者。产品的存储容量从2.5GB到1TB,应用范围从价格敏感的台式电脑、消费电子产品(从手持式设备到家庭影音设备)、便携式存储、笔记本电脑及企业网络服务器。

1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