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独立显卡的命!GF8300整合主板测试
MCP78只不过是NVIDIA内部的研发代号,事实上这个代号已经成为过去式,因为现在NVIDIA的整合芯片组开始采用独立显卡的命名方式了。
● 芯片组还是显卡?NVIDIA整合主板被命名为GeForce:
前面提到了,NVIDIA新一代芯片组的设计理念非常前卫,主要特性都是建立在板载GPU上面,因此从这一代开始NVIDIA逐渐淡化了nForce这个芯片组品牌,直接把定位低端的整合芯片组命名为GeForce 8系列,而中高端(大板型)芯片组虽然也整合了相同规格的GPU,但依然沿用nForce品牌,这是考虑到玩家的接收程度。
这就是MCP78的北桥芯片,上面有GF8300字样,看上去就是一颗GPU
比如通常所说的MCP78按照规格/频率的不同,被分为GeForce 8100/8200/8300三款,这完全就是显卡的命名方式。全新的命名方式显然是为了强调GPU这个概念,现在的板载GPU规格已经不输给低端独立显卡GPU了,性能也非常接近。买主板就相当于买了一块性能不错的入门显卡,因此名称是nForce还是GeForce都无所谓了。
● GeForce 8100/8200/8300芯片组架构图:
由于AMD已经将内存控制器(原北桥的主要功能)整合在了CPU内部,因此NVIDIA从C61芯片组开始,就坚持使用单芯片的设计方案,将传统意义上的北桥、南桥合二为一。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简化主板的布线,有效的降低芯片成本和主板制造成本,而且散热也更容易解决。
GeForce 8100/8200/8300的规格十分先进,能够支持AMD AM2+接口的所有CPU,和CPU之间通过AMD最新的HT3.0总线连接,数据带宽高达41.6GB/s,充足的带宽可以用来从内存缓冲数据,从而有效提高集成显卡的虚拟显存效能;
GeForce 8200提供了19条PCI-E 2.0通道,其中16条用于连接独立显卡,另外三条作为扩展卡专用,不过多数低端主板为M-ATX小板设计,只会启用一条PCI-E X16和一条PCI-E X1。PCI-E 2.0的数据带宽相比之前的1.1翻了一倍,虽然目前对于显卡的性能提升帮助有限,但是同样能够提高独立显卡的虚拟显存(当板载显存不够用时)效能,另外在组建SLI系统时,高带宽就不至于产生性能瓶颈;
其他方面,1个千兆网络端口、12个USB2.0端口、6个S-ATA II接口、2个IDE接口、5个PCI插槽,扩展功能非常全面,对于主流用户来说应该是没有任何遗憾了。详细的规格配置请看下表:
● GeForce 8系列芯片组全部规格表:
GeForce 8100/8200/8300其实是同一颗芯片按照体制的不同划分的,三颗芯片只是在板载GPU方面有小小的差别:
8200和8100频率完全相同,8100无法支持PureVideo HD的VP3引擎(100%硬解码H.264和VC-1),只能支持上代PureVideo的VP1引擎(50%硬解码H.264和VC-1),播放高清时CPU占用率偏高。
8300和8200的核心频率都是500MHz,但8300的流处理器达到了1500MHz,比8200高300MHz。DX10时代更高的流处理器频率就意味着更强的渲染能力,因此8300的3D性能要比8200稍强一些。
● GeForce 8100/8200/8300的性能相当于8400GS级别的显卡
通过上面的规格表就可以发现,三款整合GPU的性能其实差不了多少,NVIDIA完全就是将一颗G98核心(新版8400GS)植入了MCP78体内,因此对于搞清视频做到了完全硬简解码,这比G86核心的老款8400GS还要强大。而性能方面则由于显存是通过共享系统内存得到的,因此肯定会比独立显卡差一些,具体的差距可以参见后文的评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