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中的七海霸主,微软“无线银光
● 初次亮相
1968年12月9日,世界上第一款鼠标诞生于加利福尼亚。它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机械鼠标。它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在鼠标底部装有两个相互垂直的枢轴,每个枢轴带动一个机械变阻器。鼠标位置的移动会使变阻器的的阻值发生变化,由此便可以得到X与Y轴的位移信号。通过反馈的信号系统会判断出鼠标的移动状况。
作为全球先进款鼠标,它不仅工作原理与我们今天常用的产品大不相同,外形设计更是让您难以想想这竟然是一款鼠标。它使用全木质外壳,棱角分明,庞大且笨重。而且它需要配备额外的电源才能正常工作。在工作中它还存在着反映不灵敏、定位精度低等缺陷。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机械组件,随着时间的积累,鼠标的磨损问题也会变暴露的非常明显。
但即使有种种缺陷,它绝对称的上是计算机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产品。它的出现成为奠定图形用户界面的重要基础之一,并且为此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上第一款鼠标
● 罗技的贡献
斗转星移,十几年过去了,鼠标依然没有摆脱掉外置电源这块累赘。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家公司才第一次生产出了无需配备额外电源的鼠标产品。生产并制造它的这家公司就是罗技——现代鼠标的奠基人。
1981年,罗技公司成立于瑞士的Apples。它由两名斯坦福大学毕业的计算机工程师所创立。起初他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软件咨询方面,但随后他们发现了鼠标产品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并于1985年推出了LogiMouse C7这款鼠标——就是前文提到的无需额外供电的鼠标。
技术进步的速度有时候超乎我们的想像。短短两年之后,1983年第一款光学机械式鼠标诞生了。它的制造商依然是罗技。光机鼠标用滚球与栅轮代替了传统鼠标的枢轴与变阻器。并且鼠标内部被安装了发光二极管。滚球带动两个栅轮转动,在栅轮转动的同时会遮蔽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系统以此判断出鼠标的位移状况。
这一设计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虽然它面临着被新光学定位技术所取代的趋势,但传统的光机鼠标依然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并且有着光学鼠标不可比拟的优势。这其中的代表就是我们曾经介绍过的Razer Boomslang系列产品。它凭借高达2000DPI以上的分辨率,足以令现在所有的光电鼠标俯首称臣。
● 往事长已矣,趋势尤可追
但毫无疑问,光学技术是鼠标下一阶段发展的大势所趋。除了少数厂家还在生产光机鼠标外,更多的厂家已经全面转向生产采用光学定位技术的光电鼠标产品。这其中罗技之外,微软成为扮演这一领域领航人的另一名重要角色。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第一代光电鼠标问世了。当时的光电鼠标需要一块特殊的鼠标垫板与之配合,在垫板上遍布着横纵排列的栅格线。在鼠标底部装有一组发光二极管与一组光敏接收管。当鼠标移动时,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会被垫板上的栅格线所反射,而光敏接收管会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形成不同的脉冲信号,并因此得到鼠标的位移信号。虽然它的定位精度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的机械产品有所提高,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但垫板损坏,鼠标就无法继续使用。而且它的制造成本也过于高昂,很难被大众所接受,多半在专业领域为人们使用。
此后发展出来的第一代的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其实与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机械鼠标很类似。横纵两向的栅格线取代了相互垂直的栅轴。而我们现在手中常用的光电鼠标又与这种早期的初代产品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 微软的贡献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是第二代光电鼠产品。它诞生于1999年,制造商不再是罗技,而变成了大名鼎鼎的微软。当时微软推出了一款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它采用微软与安捷伦合作开发的IntelliEye光学引擎。
IntelliMouse Explorer具备400DPI的分辨率和1500次/秒的刷新频率。虽然现在回过头再看这些指标似乎根本不值一提,但在当时它绝对称的上是鼠标中的性能之王。它的推出在业界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也使微软鼠标又一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后来的情况发展,使人们明白1500次/秒的刷新频率对光电鼠标而言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光电鼠标在高速移动中的丢帧问题无法满足用户,特别是FPS游戏玩家的要求。
这样到2001年末,微软独立研发并推出了第二代IntelliEye光学引擎。新的芯片组具备6000次/秒的刷新频率,它彻底解决了光电鼠标的丢帧问题,但400DPI的分辨率没有调整。其实并非微软没有能力将分辨率提高到800DPI,而是他们认为400DPI对应6000次/秒的扫描频率非常合适。
相对于当时来讲,鼠标在人们常用的1024×768像素分辨率下,400DPI的指标足够了。但随着更大屏幕显示器的普及,分辨率也一定会随之提高,这时再使用400DPI的鼠标,就必须作出更大的物理移动才能适合用户的需求。
我们在这里提及微软,不仅是因为他开辟了鼠标技术的新纪元。微软还有另一项卓越的设计对人们是使用电脑的影响同样意义深远——鼠标滚轮!<
● 小滚轮有大智慧
鼠标滚轮在1996年诞生于微软的硬件实验室。研发它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拉动Windows窗口滚动条的频率,通过单指操作就可以轻松实现翻动网页或浏览资料,而不必再费力的移动整只鼠标。
1996年的滚轮技术与2003年的滚轮技术
这个简单有效的设计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操作。如今我们几乎在每一款鼠标上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滚轮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产物了,而且滚轮的技术似乎已发展成型达到了极限。
记得市场上曾经流行过一阵双滚轮鼠标产品。一个滚轮控制纵向滚动条的移动,而另一个则控制横向滚动条的移动。这个看似有创意的设计由于在使用上的不便在数年间从人们的视界消声匿迹了。但其实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比如Microsoft Excel表格中,总需要我们频繁的移动横向滚动条,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取代不停的左右移动鼠标吗?微软又一次带来了解决之道。
● 左倾主义还是右倾主义
2003年9月,微软推出了全新系列的鼠标产品。它们全部采用Tilt Wheel滚轮,这种滚轮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左右倾斜可以实现对水平方向移动的控制。
Tilt Wheel的结构图
微软外设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凭借靓丽的外观和优异的性能,得到了相当多用户的认可。本意只是定位高端商业用户的产品,在DIY市场和游戏玩家中也大受青睐。其中包括IntelliMouse Explorer 3.0(以下简称IE 3.0)在内的多款产品更是被FPS爱好者奉为经典。但今年以来,罗技基于MX光学引擎的MX500、MX700的性能开始赶超微软系列的产品,特别是MX700还具备IE 3.0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高性能之外,支持无线能力。
微软加紧了在无线产品方面的开发工作。近日我们终于收到了来自微软的Wireless IntelliMouse Explorer 2.0。它有个响亮的中文名字——微软无线银光鲨。微软最高端的鼠标来了!<
● 简单是美,不规则更是美
首先要谈的就是“无线银光鲨”的外观。新设计的不规则曲线,硬朗而简单地勾勒出鼠标的整体轮廓。黑与灰的色彩搭配使它隐含一种高贵稳重的霸气。与IE 3.0一样,它也是一款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产品,而且更加到位。
● 新设计,新工艺
“无线银光鲨”的按键与背板采用了深灰色调设计,强烈的颗粒感闪耀着金属的光泽。鼠标背上一条隆起弓形曲线将它们一分为二。微软特有的Tilt Wheel滚轮镶嵌在左右按键中间。在滚轮上有一些横向的凸起,在使用中起着防滑的作用。比较特别的是,鼠标按键的凹陷一直延伸到背板上,形成了两道凹槽,可以让用户的手指在不经意间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鼠标左右侧板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塑料皮革化处理。经由此技术处理过后的塑料制品会得到更加细腻的手感,同时也可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我们在罗技与微软的产品上都可以看到这一新技术的应用。
从侧面看,鼠标的结构完全呈一条抛物线的形状。背部弓起的幅度很大,显得鼠标很厚重。在鼠标左侧有两个按键,它们与IE 3.0所提供的侧键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网页中的前后翻页功能。
● 新亮点,新改进
以往微软在设计鼠标时,都是将IntelliEye光头安放在在鼠标的正中间。而这次为了给电池仓留下位置,因此光头就移到了鼠标右侧。揭开电池仓的上盖,可以看到清楚的标明了电池的安装方向。无线银光鲨需要两节5号电池为其供电。但在实际使用中有个有趣的发现,即使只安放1节电池也可以正常运行。只是鼠标的电力续航时间降低到原来的一半。在电池仓左下角有一个“Connect”按钮,当鼠标与接收器的信号连接出现中断时才会用到。
同时我们在“无线银光鲨”身上也看到了一些和微软以往外设不一样的地方。鼠标的垫脚在形状上没有多大改变,但是原本光滑的垫脚表面现在增加了一道道纵向的纹理。我们现在还不知是微软的特殊设计还是制造工艺上的问题。同样在无线银光鲨身上,以往产品泛着微微红光的IntelliEye的Logo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鲜艳夺目了,而改成了一种温和的红光色调。
新产品的人体工学比旧款更为体贴。从鼠标的后视图可以看出,鼠标的左侧深深的凹陷进去,而右侧则舒缓的延展到鼠标底部。辅以独特的手指凹槽,精良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无线银光鲨”的椭圆型接收器造型简直象另一只鼠标。接收器底部有3个橡胶质地的垫脚,很厚,提供了较大的摩擦力,使接收器放在桌面上相当稳固。在接收器的表面有一个按钮,当我们第一次使用这款鼠标时,如果出现信号不能连接的问题,就需要将这个按钮与鼠标底部的“Connect”按钮同时按下,这样就可以建立起鼠标与接收器之间的信号连接。<
简单的曲线构成了“无线银光鲨”近忽完美的外观,但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它的内部构造。下面,让我带您走进“无线银光鲨”的“内心世界”。
完全拆解的“无线银光鲨”
“无线银光鲨”的上盖由按键、背板与底托三部分构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喷漆失误的地方。虽然将背板装好后可以掩盖住这些瑕疵,并不会对整体外观构成影响,但我们认为这款鼠标还不能说是一款精益求精的产品。
固定在底座上的电路板与滚轮
鼠标的底座部分
右侧是安放光学组件的位置,中间是电池仓,底座前部则是安放滚轮的位置。那里有一个基于杠杆原理的部件,在它的一端装有一个弹簧,作用是当完成一次滚轮操作(触动滚轮下面的微动开关),它会将滚轮弹回到原始位置。由于此部件是完全固定在底座上的,所以在将电路板从底座上取下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周折。
电路板的正面
电路板的背面
无线银光鲨采用了双层电路板,并以叠加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上层PCB板的前端有一根折线结构的铁丝。这根铁丝并不起数据沟通的作用,而是用于将上下层电路板牢牢的固定在一起,使之不会发生任何形式的错位。<
鼠标右键的微动开关
在罗技的产品上,我们往往可以从微动开关上直接看到它的生产商。而“无线银光鲨”的微动却没有提供给我们任何有关原始厂商的信息。通过咨询微软的工作人员,我们得知微动开关是由“欧姆龙”所提供。
Tilt Wheel滚轮的微动开关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银灰色外壳,并且侧置的微动开关。其实Tilt Wheel滚轮之所以可以控制水平方向的滚动条,依靠的就是两个朝向内侧的微动。
当我们需要滚动条向左移动的时候,只需向左倾斜一下滚轮,这时滚轮右侧的凸起会触动到这个的这个银灰色的微动开关,滚动条的移动就这样实现了。Tilt Wheel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相信很多厂商都有能力设计出类似功能的产品。关键就是看厂商能否考虑到这一点了。一个小小的滚轮,无疑使微软又一次占得了先机。
“无线银光鲨”的滚轮是这款产品最大的新卖点之一。乳白色的色调设计使它看上去非常清爽、典雅。
中间那个绿色的装置是滚轮的另一个微动,它只是实现一般鼠标上滚轮作为第三按键的功能。我们从微动开关在PCB板上的编号也可以看出,左下角那个的编号为“SW8”,而我们从图片上只看到了7个微动开关,那另一个藏在哪呢?请继续往下看。
这个是“Connect”按钮的微动开关,编号为“SW6”。原本它应该向下,但为了您观看时的方便,所以我们先将其翻转过来再进行拍照。
光学组件中的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会被透镜折射到桌面上,然后再反射给光学传感器上成像。那为什么鼠标的发光二极管一般都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技术最成熟,而且价格也最便宜、性能稳定,同时使用的寿命也最久。
这就是光学鼠标中最核心部件——光学传感器。
其实我们在大部分鼠标上都不可能轻易看到它,因为光学传感器往往被封装在了一个陶瓷芯片中。但微软是个例外,我们只需把挡在CMOS上的一小块塑料片拿去就可以看到它的真实面目了。<
对于光电鼠标,特别是诸如微软、罗技这些名厂名品,驱动程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功能设置,比如移动速度、加速度等等都需要在驱动中做进一步的微调。对于“无线银光鲨”这类多按键鼠标来讲,如果不安装驱动,鼠标的很多特色功能都无法充分实现。
我们这次安装的驱动是微软月前刚发布不久的IntelliPoint 5.0,新版本的驱动增加了对包括Basci Optical Mouse在内的,更多微软鼠标的支持,当然也增加了对Tilt Wheel(倾斜滚轮)的支持。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带倾斜滚轮的鼠标共有三款:“无线银光鲨 2.0”(IE 2.0)、“无线宝蓝鲨”与“光学银光鲨 4.0”(IE 4.0)。
在新版本的驱动中,增加了一个“滚动”标签项。在这个标签下我们可以对鼠标滚轮作出更详细的设置,包括垂直与水平移动速度的调整。而且在标签的上半部分,有一个“启用加速滚动”的单选框。这个设置与鼠标加速功能有异曲同工之秒,滚轮滚动的速度越快,滚动条所移动的距离也就越大。 <
由于“无线银光鲨”采用了全人体工程学设计,所以我们仔细体验了一下这方面的感受。
● 五指成莲,各得其所
当我们在使用一般的鼠标时,食指与中指总会保持着微微蜷缩的姿势。时间一久,手指自然会产生不适的感觉。而“无线银光鲨”在这方面解决的非常好。鼠标上盖的两道手指凹槽设计得恰到好处。在使用中,食指与中指可以完全帖服在鼠标上,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空隙,将手指的疲劳感降到了最低点。
鼠标右侧并不是像传统鼠标那样直上直下,而是采用了向外倾斜并辅以略微内凹的设计。这样无名指与小指可以很自然的搭在上面,不会出现使用一些鼠标时无名指无处可放的尴尬。而鼠标左侧的设计同大部分人体工程学鼠标基本相同,此类鼠标都可以为拇指提供较舒服的手感。
● 厚重已载物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提到了这款鼠标设计的比较“厚”,也比较宽大。当我们将手掌完全按照鼠标所提供的人体工程学模式“摆放”上去的时候,确实体验到了一种完美的感觉,无懈可击。但如果保持着这种姿势使用鼠标,你会感到很吃力,鼠标用起来有些不顺手——无论是游戏还是日常应用。为了能改变这种不适的状态,就必须对原先的使用姿势作出一些调整才可以。
其实这应该算是这类鼠标的一个通病。因为产品设计的越贴近于人体工程学,真正能完美适应它的人群就越少。更多人都是在不断的适应当中去体会人体工程学的魅力所在。IE 3.0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当一部分人都在抱怨IE 3.0设计的太大了,甚至到了无法使用的程度。而又有很多人在声讨这种说法,他们普遍认为IE 3.0无论是外观、人体工学还是手感都堪称完美。
其实手感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不同的,这其中掺杂着使用习惯与个人偏好的因素。而且往往手掌的大小会直接决定鼠标给你的第一感觉。因此评判一款鼠标手感的好坏决不能泛泛而谈,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并不具有代表性,关键还是需要您亲自的去试用一下,手感好坏一试便知。此时所体验到的感觉对你来讲就是最准确、客观的感觉。<
● 前进/后退键,鼠标的“兄弟连”
“无线银光鲨”的键程比IE 3.0要略短一些,但弹性较好,按动的声音很清脆。负责网页浏览中前进与后退的两个功能键都集中在了鼠标左侧,但在使用时,如果试图快速按下前侧键会发现,你往往连后侧键一同按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这两个按键设计的有些过于靠前了,使拇指不能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触动到它。微软的设计原意大约是为了兼顾整体外观的协调统一,这样两个侧键的隔断处要同左右按键与背版的隔断处在一条线上。
● 拒绝中立的滚轮
这款鼠标的滚轮不同于以往产品,在使用时,你会发现滚轮滚动时没有那种一格一格的区段感觉。独特的横向滚动让我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使用了一个大约50列的Excel表格进行测试。在驱动程序中,我们将水平移动的速度设为“慢”,此时滚轮与Excel单元格是1:1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每倾斜一下滚轮,就可以移动一列单元格的位置。当水平移动速度设为“快”时,这种关系就变为1:10。
如果你在应用中并不涉及到Excel,比如只是浏览写字板文档等等,我们还是建议您把这个速度设快一些为好。因为当水平移动速度设为“慢”的时候,每次只能移动半个汉字的位置,只相当于一个字节。如果篇幅较宽,那么逐个字节的移动将是一种痛苦的过程。<
对于一款无线产品来讲,它的延迟、耗电、有效使用距离与抗干扰能力是我们必须要提到的。因为早期的无线鼠标在使用时常常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也成为影响人们购买它的重要因素。
● 忘记无线鼠标的延迟吧
我们在试用无线银光鲨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任何延迟的存在——包括长时间停用而突然唤醒它的时候。其实延迟的问题在新一代无线鼠标产品中已经得到了完美的解决,除了一部分低端产品还会存在唤醒和快速移动时的延迟外,大部分产品对这个问题都解决得足够好了。
● 专心致志的“大鲨鱼”
在抗干扰能力方面,即使在隔着两台显示器的情况下,甚至是隔着我们裸露的测试平台,鼠标的表现依然良好、稳定。“无线银光鲨”的最大使用距离大约在5米左右,这是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当超出这个范围,系统则会给予相应的提示。
● 来不及测试的电池续航
微软在提供的产品资料中提到,“无线银光鲨”电池的使用时间可以达到6个月之久,从而彻底解决了您频繁为鼠标充电的烦恼。因此微软也没有随鼠标配备充电电池及充电器。不过电池能否支持6个月我们实在来不及测试,只有等待时间的考验了。
● 反恐精英——No Mercy No Regret
可以说伴随着FPS游戏的日益火爆,人们对鼠标才因此建立起了较高的重视。同时也对它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所以我们在CS这款游戏中对鼠标进行了进一步的测试。
在游戏中,我们将CS中的鼠标移动速度设为1.5。通过试用,无线银光鲨的移动顺滑且细腻,不过Ranto的鼠标垫在这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普通的布垫上,这款鼠标的表现并不是很出色。而第二代IntelliEye所提供的6000次/秒的刷新频率保证了鼠标即使在狂甩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丢帧的现象。
由于罗技的MX700与微软的无线银光鲨二者同为无线产品,又都定位于高端市场。所以我们在游戏中特别对二者做了一下对比测试。在鼠标驱动与游戏设置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快速地甩动鼠标,来完成180度转身的动作。MX700顺利的完成了我们测试,而无线银光鲨的表现要稍微逊色一些,只转到170度左右,经过我们反复测试,多位编辑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MX700能取得领先,我们认为还是在于800DPI的分辨率,不过这样小幅度的领先也并不是很大,在游戏一般可以忽略不记。同时二者的手感也基本相当,只是MX700的重量实在比较沉。 <
通过近1周时间的试用,编辑个人感觉“无线银光鲨”在浏览网页以及办公应用中的表现可以用“得心应手”来形容。出色的手感与灵活的移动也让我们体验到了工作时的快乐。但它在游戏中的表现与IE 3.0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IE 3.0相对“无线银光鲨”的轻盈是获得我们肯定的重要原因。对玩家而言,过于笨重,或者太轻灵的鼠标都无法胜任游戏苛刻的要求,而IE 3.0在这方面设计得相当成功。
我们认为,“无线银光鲨”的市场定位不应该在于游戏玩家,而是定位于包括SOHO族在内的,追求个性,对性能、实用性和易用性都有较高要求的人士。作为一款时尚、商务两相宜的利器,相信它一定会成为“青年才俊”(笑)们驰骋在信息高速路上的非常好的坐骑。
我们通过微软了解到,“无线银光鲨”会在11月中旬正式上市,届时售价为499元,并且有4种配色方案可供选择。其中的一款鼠标在上盖部分采用了仿皮革的材质,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手感。
下排为无线宝蓝鲨
与此同时,一款无线的键盘鼠标套装——微软“无线套装精英版”也会如期而至。鼠标将“搭配无线银光鲨”,而键盘则采用全新设计的产品,具体规格微软方面还尚未透露。这款套装的售价为999元。而且“无线宝蓝鲨”与“光学银光鲨 4.0”也会相继上市,它们将全部配备新研制的Tilt Wheel滚轮。相信在2004年来临之前,鼠标外设市场上又会被这些“精品鲨鱼”掀起新一轮的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