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的春天已经到来!AVCHD力促BD发展
AVCHD标准开始出现
2006年5月,BDF的两大巨头SONY和松下联合发布了AVCHD规格,该规格使用于MPEG-4 AVC/H.264编码,以现有8cm DVD为载体,最大比特率为24Mbps(最初发布时为18Mbps,后来的规格表又变为24Mbps),最高支持1080i/720p。音频信号采用Dolby Digital(AC-3)/线性PCM。AVCHD光盘可以直接在BD播放器上播放。
录制载体 | 8厘米DVD/ 储存卡(SD储存卡和储存棒)/ HDD | ||||
激光波长 | 650纳米 | ||||
视频 | 视频信号 | 1080/60i 1080/50i 1080/24p | 720/60p 720/50p 720/24p | 480/60i | 576/50i |
像素数量 (水平x垂直) | 1920 x 1080 1440 x 1080 | 1280 x 720
| 720 x 480 | 720 x 576 | |
宽高比 | 16:9 | 16:9 | 4:3, 16:9 | 4:3, 16:9 | |
压缩方式 | MPEG-4 AVC/H.264 | ||||
亮度信号取样频率 | 74.25兆赫 55.7兆赫 | 74.25兆赫 | 13.5兆赫 | 13.5兆赫 | |
取样格式 | 4:2:0 | ||||
量化比特率 | 8比特(亮度/色度) | ||||
音频 | 压缩方式 | Dolby Digital(AC-3) | 线性PCM | ||
压缩后比特率 | 64 – 640千比特每秒 | 1.5兆比特每秒(2声道) | |||
音频模式 | 1 - 5.1声道 | 1 - 7.1声道 | |||
系统 | MPEG-2传输流 | ||||
系统比特率 | 最高24兆比特每秒 |
AVCHD格式的初衷,原本是应用于高清数码摄像机(DV)领域。在影视节目逐渐向高清过渡的时代,DV拍摄自然也要高清一把,而在DV上直接采用BD刻录显然成本过高,需要一种以现有廉价DVD为载体、并且可以直接在BD上播放的的刻录格式,AVCHD就出现了。
AVCHD原本是为高清DV准备的标准
AVCHD可以说是“BD”专用,它虽然以DVD光盘为载体,但是无法直接在DVD影碟机上播放。就连在PC上,也需要支持BD影碟播放的播放软件,笔者用过的软件中也只发现PowerDVD Ultra可以播放。
但是,对于部分人来说,AVCHD规格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将BD电影用DVD来装载的模式。尽管AVCHD规范中仅支持1080i/720p、24Mbps,但只是针对DV而言。AVCHD只有授权,没有版权保护等措施,个人可以通过很简单的手段,将H.264编码的高清电影制作成AVCHD光盘,以现有的片源来看,包括1080p、30Mbps等都可以实现。
自己制作AVCHD节目相当简单
AVCHD格式还衍生出了miniBD,miniBD可以说是一种完全盗版的格式了,分为BD 5/9,简单来说就是以DVD为载体、按AVCHD的规范直接装载高清电影,Windows系统也还是识别为AVCHD。所以常常miniBD和AVCHD被认为是一个东西,事实上它们也的确很难区别。
生成这两个文件刻录就能被识别为BD硬碟
笔者自己尝试来制作AVCHD/miniBD的硬碟,使用tsMuxeR软件使制作变得非常简单,只要有H.264编码(VC-1等编码不支持)的高清视频,软件和自动整理视频、音频以及字幕,有多种细节可以调节,最后直接生成BDMV和CERTIFICATE两个文件,将这两个文件拖动到刻录盘根目录,用主流刻录软件选择UDF 2.5刻录即可。刻录成的碟可以直接在BD播放器上播放。具体过程本站曾经撰文讲述过,这里就不重复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