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奥运样板工程成行业年度杠鼎之作
2008年5月25日,中国田径公开赛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落下帷幕,作为入驻奥运场馆最多的中央空调品牌——海尔中央空调,也圆满通过了最后一项奥运测试赛的考验。
跨界设计,海尔不为人知的细节
翻开海尔中央空调23个奥运场馆设计团队中的专家名录,里面既有专业的工程设计专家,也有来自国内外知名的气象专家,还包含教练、运动员、运动心理学等专家。
为了制定非常好的配套方案,气象专家根据北京历年的气象记录,测算出奥运会期间每天的温差和风速,以此来调整23个场馆的中央空调配套方案。以国家垒球馆运动员更衣室为例,比赛期间北京的光照时间约为13小时25分,太阳的直射角度比春天小5度左右,室内极近落地窗的采光条件将使室内的温度比室外仅低5℃,设计团队及时作出调整设备安装,将送风量提高了15%,更衣室控制在22℃。在国家羽毛球馆,海尔邀请来羽毛球教练和运动员实战,反复观看比赛,发现一只标准羽毛球的重量只有5.5克,如风速稍微过大,羽毛球的飞行速度和方向就会改变,影响运动员的判断和出手。国际羽联要求的馆内温度保持恒温26度,送风量不能超过0.2米/秒,这几乎就是一个无风的状态。为了达到要求,设计团队在打烂了几百只测试的羽毛球之后,提出了摒弃常规的送风设计,增加送风面积的同时降低风速,从而解决了制冷和风速的博弈问题。为了让不同国度运动员比赛期间均能感到舒适,设计团队为奥运场馆设计出了可集中控制的操作平台,通过26个菜单的设计,实现了不同的房间,不同的温度控制。
不同国界、不同专业的“组合”专家,为设计方案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支持。经过奥运测试赛期间满负荷的运转,各场馆设计方案均达到理想的效果。
跨界服务,行业今后效仿的模式
事实证明,海尔的奥运场馆工程不是孤零零的几个产品赢得了奥运会的订单,而是海尔中央空调工业体系和服务体系持续创新的一个阶段性的结果。
早在2006年,为实现国际奥组委提出的奥运场馆中央空调要有可调性的恒温、高能量高性能、环保、节能的要求,海尔专门启动了国内首条“奥运配套设备生产专线”;2007年海尔又成立了奥运服务培训基地,培养高级监理、维保工程师;并成立了海尔奥运特别服务团队,对奥运场馆进行现场巡回检测,定期维保等服务;之后又先后上市海尔奥蕴多联中央空调和奥蕴家庭中央空调,并在此基础上,海尔发起“奥运标准进万家”的全民推广活动,将奥运标准在业界广泛推广。
从全球竞争,方案设计,到奥运测试赛的检阅,再到奥运会开幕后的实战,作为奥运会的供应商,海尔具备了满足奥运会要求的能力,23个奥运样板工程,每一个都是永久的,每一个都是全球少有的。
镶嵌在23个奥运场馆中的海尔中央空调将承载着太多的激情和梦想,在全世界的关注之下,在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生中,见证国人百年梦圆,见证全球共贺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