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显卡频道 PCPOP首页      /      显卡     /      评测    /    正文

剪不断理还乱!DDR1-3和GDDR1-5全解析

    在前文的内存部分,关于内存颗粒的位宽、通道、Bank等做了一些介绍,这些技术参数对于显存同样适用,但显存也有自己的一套规格定义,下面就逐一介绍:

● 规格:16M×32Bit是什么意思?

    当您浏览网站或者查看显卡规格时,往往都会看到类似“某某显卡使用了4颗16M×32Bit的GDDR3显存”这样的文字,这其中16M×32Bit就是该显存颗粒的主要规格,是国际统一的命名标准,可以到存储厂商官方网站上查到。

    16M×32Bit中,16M表示显存存储单元的容量为16Mbit,32Bit是单颗显存的数据位宽,这种标称不容易理解,需要经过换算才能得到符合我们使用习惯的规格。

● 容量:单颗显存容量=存储单元容量×数据位宽/8

    以最常见的16M×32bit GDDR3显存为例,16×32/8=64MB,一颗显存就是64MB的容量,那么这块显卡用了4颗显存就组成了256MB。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上面的公式中为何要除以8,因为官方规格中的16M的单位是Megabit(兆位)而不是MegaByte(兆字节),它两之间的换算需要除以8。

● 速度:显存理论频率=1000/时钟周期×2

    大家常说某某显卡采用了1.4ns颗粒,另一个显卡用了更快的1.2ns颗粒,超频更猛等等……这个1.2ns就是显存的时钟周期,同样的我们需要换算成更容易理解的数字。

    套用以上公式,我们来算算主流规格显存的理论频率是多少:

    2.0ns颗粒=1000/2.0×2=1000MHz=1.00GHz
    1.6ns颗粒=1000/1.6×2=1250MHz=1.25GHz
    1.4ns颗粒=1000/1.4×2=1429MHz≈1.40GHz
    1.2ns颗粒=1000/1.2×2=1667MHz≈1.65GHz
    1.1ns颗粒=1000/1.1×2=1818MHz≈1.80GHz
    1.0ns颗粒=1000/1.0×2=2000MHz=2.00GHz
    0.8ns颗粒=1000/0.8×2=2500MHz=2.50GHz

    为什么要乘以2,因为DDR系列存储颗粒属于双倍传输,在工作频率和数据位宽相同的情况下,显存带宽是SDRAM的2倍,因此大家习惯于在基础频率上乘2,超高的频率确实比较好看。

● 位宽:显存位宽=单颗显存数据位宽×显存数量

    这个不难理解,比如显卡使用了4颗16M×32bit GDDR3显存,那么位宽就是32bit×4=128bit。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情况下这个公式都成立,除了显存数量之外,GPU显存控制器的位宽决定了显卡位宽上限。

    低端显卡核心拥有128Bit显存控制器,因此4颗GDDR3显存就能满足位宽需求,即便PCB上集成了8颗显存,显卡位宽依然是128bit。如果是中端显卡的话,8颗显存正好是256Bit,与核心相吻合。

● 带宽:显存带宽=显存位宽×显存工作频率/8

    单纯看显存位宽意义并不大,最终影响显卡性能的其实是带宽。我们可以把带宽比作是马路的车行流量,显然马路越宽(显存位宽),车速越高(显存频率),最终的带宽就越高。

    以GTX260为例,显存频率2GHz,位宽448bit,计算所得带宽就是112GB/s。除以8的原因还是因为bit和Byte之间的换算。

    带宽是显存速度的最终衡量,有些显卡的显存频率高,但是位宽低,最典型的就是使用GDDR5显存的HD4870,位宽256bit但频率高达3600MHz,最终计算得带宽就是115GB/s,和GTX260相当。

5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