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00评测人像篇:携2470头追踪白领MM
全画幅的D700+为全画幅准备的AF-S24-70
上周四我们为大家初步展示了D700的性能特点,不过由于天公不做美,户外阴沉且多雾的天气让D700和配合参加试拍的AF-S24-70/2.8以及两只胶片时代的经典镜头AF85/1.8D,AF80-200/2.8D的表现都打了许多折扣。因此当时,大部分的试拍是关于验证D700在室内使用高感光度,进行手持拍摄的效果。而户外拍摄的样片则让人对D700的常规成像表现产生些许疑虑。
AF-S 24-70mm F2.8G ED是我们手头仅有的尼康镜头
希望它在D700上的表现比在D300上更优秀
现在我们终于等来了难得的好天气。只是可惜85/1.8和80-200不能出场了。不过这也正好给了随D700一起到达本站的AF-S24-70/2.8一个单独表演的机会。
和D700一同参加试拍的还有一支尼康最新的SB900程序闪光灯
在全画幅单反上,AF-S 24-70镜头将不再需要×1.5左右的焦距系数,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另外三个问题:
- 两端的畸变将表现得更明显,控制广角端附近的畸变将是一个难题
- 70mm的实际焦距不再能覆盖传统的人像焦端(在D300那样的APS机型上,这支镜头覆盖了85和100mm两个传统的人像焦端)。
- 在全画幅单反上,CAM3500的51个对焦点整体的覆盖区域会缩小,特别是如果想利用15个十字型对焦点,就不得不经常在合焦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参测机型:机身:尼康D700;镜头:AF-S 24-70/2.8G ED;
拍摄环境:室外自然光线,室内生活照明(混合了有色的白炽灯和日光灯,辅助照明设备仅一个反光板和SB900闪光灯)
那么在实际拍摄中,这又会给初次接触全画幅数码单反的影友们带来哪些影响呢?让我们还是一边欣赏图片中的OL美女,一边寻找D700在人像拍摄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优缺点吧。
D700和美女一起 在户外享受阳光
北京今年见次太阳不易,再本站在雾蒙蒙的上周四第一期评测交出的样片并不能令各位看官满意,所以我们先放出D700在室外拍摄的样张:、
以下照片点击可见原图:
我们没有采取什么特别的拍摄手法,甚至直接用JPEG出片,应该算是D700的本色演出了,D700在日光下的表现如何?各位自己评判吧。
D700+SB900 夏日清晨的办公室
在接下来所有的照片中,D700的ISO都被设定在ISO400及以下的水平。关闭了高感降噪功能,将“暗角消除”功能设置为“柔和”(在全画幅机身上,24-70在最大光圈下的暗角现象还是需要注意的),AWB自动白平衡,关闭D-Light,为了消除解压软件对画质的干扰(PS ARW和尼康自带的Capture NX对比,在处理尼康的NEF格式时,输出的JPEG图像特点会有较明显差异),公平起见,我们没有拍摄RAW(NEF),而是采用JPEG Fine直接输出照片,照片的压缩方式为画质优先。
以上这组照片,利用室内侧窗的采光进行拍摄,不过屋顶的多盏白炽灯还是给照片带上了自己淡黄的色彩。在这种透过落地大窗采集的相对柔和的光线下,D700的表现和D3,D300这些使用CMOS的机型十分相似,也是趋于柔软的,各位看到的是我们同一场景重拍的结果,设置在Vivid“鲜明
”模式下,并在机内提高了一档锐度。
D700抵近拍摄 工作中的MM
在某位大师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的召唤下,我们让D700离的再近一点,要知道全画幅机身上,24-70这类镜头们可不那么听话了,近距离畸变是很头疼的问题:
ISO 400 F2.8 1/320s,24mm,在广角端拍摄了一张特写
她在听取工作汇报么?后面的荧幕有点煞风景,不过上班时间……
ISO200 F2.8 1/60s 70mm端,自动白平衡,3D矩阵测光
D700离得还是不够近,没办法,AF-S24-70上长长的遮光罩让拍摄者有点活动不便,令人高兴的是,和以外我们使用尼康单反的印象不同,D700在自动白平衡下拍摄室内场景,偏黄的问题并不明显(即使在欠曝光的情况下),凭笔者的印象,对肤色的还原较以往的D200,D2Xs甚至没升级固件前的D3都更理想,相信只要操作合理,可以大大减小后期的工作量。
D700抵近拍摄 工作中的MM(二)
对于拍摄特写镜头和无穷远处画面的人来说,装上AF-S 24-70的D700并不算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利器——原因在于这并不是需要拍摄速度的场景,而尼康SWM马达配合CAM3500检测元件进行AF时的表现反倒会给那些习惯了老式尼康D系列单反的用户带来麻烦:
镜头穿帮:摄影师的反光板,ISO400 F2.8 1/250,48mm
使用SB900+柔光罩进行有TTL控制的反射式闪光
办公室里很无聊?ISO400 F2.8 1/400s,50mm
(右)抓狂的MM:ISO400,F2.8,1/200s,24mm
AF-S24-70的AF驱动速度非常快,算得上是强劲而有力,但CAM3500在进行近距离对焦时的合焦却没那么利索,特别是在使用51点可选的对焦模式时,合焦前总要“迅速”的犹豫一下——以至于拉风箱的一刹那似乎无论是相机的合焦提示还是人的大脑都有点反应不过来,这样单次AF时被瞬间锁死的快门就会让摄影者有点不知所措——合焦提示音响起,快门却按不下去的。
此时也许你会希望手边有一支AF85/1.8D或者AF50/1.4D这样,能在机身的驱动下不紧不慢有节奏的对焦,而且还十分便宜的老家伙。
D700来到钨丝灯下:MM客串前台
现在D700又被送到了比较麻烦的钨丝灯环境下,没办法——照片中的主角对前台发生了兴趣,我们的拍摄地点也只好转到了光线条件十分富有挑战性的门厅:这里既有有色的钨丝灯(主要是黄色和橙色)还有暖色调的日光灯。为了考察一下D700的预设白平衡功能,我们选择了钨丝灯白平衡:
以下两图点击见原图:
注意右图,当然不是为了让你欣赏沙发的靠背——背景中两个钨丝灯形成的圆形光斑周围出现了色彩溢出的现象
可能是因为包含了暖色日光灯后,现场光源的色温也变得十分不稳定,我们再一次遭遇了讨厌的肤色严重偏黄的现象,这的确多少有点刁难D700,倒数第二张照片上,背景中的光斑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色彩溢出,倒是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对于D700和AF-S 24-70镜头来说,这不是常见的现象。下面我们还是先逃离门厅里让人不悦的混合光源……
看D700的蓝色:MM在茶水间外
移步换景,茶歇时间到,我们来到了茶水间外,这段走廊只有上方有几盏家庭用的普通射灯。而整个房间则被透过窗户射入的柔和的阳关覆盖。现在我们通过改变白平衡获得一组冷色背景的照片,借助于上方的小射灯人的面部依然是讨人喜欢的暖色调。
不过唯一遗憾的是,我们站在晃晃悠悠的转椅上实在很难稳定相机,由于没有防抖镜头,又不敢在室内环境下轻易提升ISO,这组照片都是缩小到原图尺寸的50%以下的照片。
D700荧光灯环境 走廊中的丽人
这回是写字楼走廊里纯粹的冷色荧光灯照明,也是一个令人以往的数码单反相机比较头疼的一个环境:D700继续设置于自动白平衡:
尼康高端机型的机振不小,由于AF-S24-70镜头没有防抖,为了保持相机处于ISO400及更低感光度的状态,我们只能借助独脚架并且尽量保证握持的稳定性,尽管如此画面恐怕仍然不如各位看官期待的那般锐利——不过我们所关心的部分,D700对于冷色日光灯环境的色彩表现比较理想,非常忠实于现场的气氛,同时也没有多少可觉察的色彩倾向。
现场花絮和其他D700人像样张
首先是几张现场花絮:
接下来是使用SB900+SW13H柔光罩直打拍摄的:
非常简单的场景SB900+柔光罩直打,近景金属物体的高光区较生硬,不过整个画面的色彩表现较为理想,尼康D700在使用闪灯时的自动白平衡控制还是比较出色的。
最后:MM要坐上出租车回家了:
笔者关于D700和AF-S 24-70用于人像拍摄的一点体会:
D700拍摄人像的优势:
AF-S 24-70风格偏中庸,并不过分硬朗,有利于表现皮肤
D700的自动白平衡比较可靠,特别是在有其他光源干扰的情况下,单独使用程序闪灯。
D700的色彩倾向问题,较以往尼康机型大有改善,拍摄人像直接出片有时就有不错的肤色还原。
剩下的就是全画幅本身带来的好处了,诸如景深,动态范围,画质等等,不废话了。
密集的AF传感器排列也许会带来一些问题,不过这只是
依据以往经验和测距传感器工作原理的一种猜测
使用D700拍摄人像需要注意的问题:
51个对焦点,覆盖范围有时并非如对焦屏上圈示的那样,由于各点靠的很近,对焦时时,小心选中区域附近的高反差物体……否则迷焦没商量
虽然快门的手感比较重,不过快门的响应很快——需要给模特们留出摆好姿势的时间——当然对于喜欢AF的用户来说,单次AF时突然在正常的反差或者亮度的环境下出现拉风箱可能会带来和前一句完全相反的问题:小心你的快门被锁住。
还是关于对焦:多维导航键比较硬朗,需要使点劲按,不一定你按下去,对焦点就能改变,而且按大了还可能跑过,提示用惯索尼,佳能的拨杆转盘的同学注意
如果你讨厌黄色,还是避开偏黄的光源,自动白平衡有时挺有效,不过最靠铺的方法还是带一块18%灰板或者干脆用RAW……
CMOS不是CCD,用惯D200又喜欢拍JPEG的同学需要注意一下自己照片的锐度了
其实以上很多还是操作习惯问题,尽管CAM3500在去年就已经出现,但从D300到D3,再到D3 Ver2.0最后到D700尼康一直在不声不响的进行着改进——D700必须被看成是一部全新的相机,它在色彩的表现上继承了D3和D300的一些特点,但是仍然带有自己的特色:对肤色的还原给了我们不同于以往尼康相机的印象。当然由于接触的时间并不长,结论仍不能草率的给出。不过至少可以说得是:对于那些正在打算更换单反的摄影人士来说,不管用于业余还是职业的目的,尼康D700都是一个值得认真关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