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数码相机频道 PCPOP首页      /      数码相机     /      评测    /    正文

哪款更适合你?4款15x以上长焦DC横评

主流长焦DC到底有多大本领?

    随着大名鼎鼎的松下FZ50不幸绝后,加上作为S9500/9600系列产品接班人的富士S100fs剑走偏锋,玩起了胶片模拟的高端新概念。再考虑到尼康P5100,佳能G9,理光GX200,松下LX3等一干高性能便携式DC撑起了各家高端DC的门脸——如今的长焦DC彻底从昔日的高端DC阵营中剥离出来,形成了完全独立的一种产品定位:

{imageTitle}
以上图片使用腾龙AF 18-200mm F/3.5-6.3 XR Di-Ⅱ镜头拍摄

    以H50,FZ18/FZ28,P80,SP570UZ,S8100fd为代表的,在2007年底2008年初诞生的新一代长焦DC已经具备了非常相似的性能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持续发展的结果,有的则明显区别于早期的同类产品而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imageTitle}

    你用你的单反我使我的照相手机,相机只是工具,选择什么工具全凭你的个人意愿和购买力,所以任何相机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超大变焦比长焦DC就是如此。

    本站特别选择了——富士S8100fd,尼康P80,奥林巴斯SP570UZ,索尼H50这四款当下较容易获得的新型长焦DC,进行一番对比,希望对广大DC用户的购买及使用有所帮助(松下FZ18本应一并入选,但考虑到恰逢FZ28刚刚发布,该机型虽然指标完全符合本次横向对比的要求,但即将下市,故此次未选入任何松下长焦机型)。之所以选择这四款机型,是因为他们共同具备了一下的8大特点:

  • 都配备15×以上,最大20×光学变焦能力的超大变焦比镜头;最大光圈都在F2.7(W)-F4.5(T)的水平上
  • 都配备约1/2.33英寸大小的千万像素CCD,全面放弃了象征高端DC的1/1.8英寸以上的较大尺寸CCD
  • 都配备光学防抖系统(可能为CCD位移式,也可能为防抖镜头式)
  • 都配备2.5寸以上(仅富士S8100为2.5寸,其他都在2.7寸及以上)面积的23万像素(尼康P80为15.3万像素)LCD取景器
  • 都配备功能完善,像素数和放大倍率水平相当的EVF取景器
  • 都配备了比较完善的AF自动对焦系统:能够进行人脸识别,动体预测对焦,可手工选择的多个AF对焦点,但对焦性能可能普遍不高
  • ISO范围都被提升到了ISO1600以上水平,远高于人们对1/2.33英寸CCD机型的常规认识。
  • 大多加入了类似动态范围优化的功能

{imageTitle}
对于很多人来说,早年的松下长焦DC已经是很好的相机了

    尽管,在过去对类似机型的众多评测工作中,无论是作为评测工作人员,还是广大读者,都已经发现,对于这一档次的DC来说,有的功能指标实用价值不高(譬如超高感光度,胶片模拟模式),有的功能则是说得好听实现起来十分困难甚至会干扰正常的拍摄操作(譬如多张人脸识别和追踪对焦功能)。但我们还是寄希望于新一代长焦DC能在基本拍摄/操作性能上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下面我们就从外观入手,来细细考评这四家前来赶场的长焦DC新贵!

整体外观:四家长焦如出一辙

    现在的中高端长焦DC,样子长得都差不多,基本全是黑不溜秋的大炮筒类的仿单反风格。我们评测的这四款产品也是如此。首先来看奥巴的SP570UZ,笔者认为它是将类单反风格发挥的最为充分的。不仅造型神似,还采用了手动变焦环,操作感也力求仿真。从重量上来说,SP570UZ是最重的,当然这可能与其使用了AA电池供电有关,但与同样使用AA电池的富士S8100fd相比,SP570的机身更加均衡,不会出现右侧偏重的现象,可以看出机身用料很足。

{imageTitle}
以上图片使用腾龙AF 18-200mm F/3.5-6.3 XR Di-Ⅱ镜头拍摄

    在我们对比的四款长焦中,SP570UZ是唯一具备闪光热靴的机型,并且热靴为多点触发,搭配奥巴闪灯能够实现程序闪光,专业程度更高。从握持手感上来讲,看得出SP570花了很大力气,使用了精致的橡胶饰皮,希望做的更好,但和他们的单反一样,奥巴的设计看起来复杂而精良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好,手柄设计太浅,对于大手型的人来说,手指没有地方放,而对于小手型的人来说,宽大的手柄正面让人很难拿稳……。

{imageTitle}

    H50在外观上相比之前的H系列有很大的改变,显得更为专业。H50看起来比H9更像一台相机,换句话说就是造型恢复了相机的传统,从小编个人的角度来说,更习惯这种造型风格,虽然没有之前显得前卫,但从实用角度来说更有好处,并且在一派复古风潮之下,也显得更为专业。

{imageTitle}

    S8100fd的机身设计完全沿袭自S8000fd,它的外壳做工一般,算不上十分精致,特别是机顶外壳的结合显得并不时很细心——对于富士来说恐怕还是实用至上。S8100fd的手柄设计非常出色,由于抬高了快门位置,手柄有足够的空间安排下你的四个手指头,相比Sp570,富士在侧面也安排足够的深度,不至于让你的指甲顶着机壳。S8100fd包裹手柄的橡胶饰皮比较柔软,手感还是很舒适的——唯一的担心是这种大面积的饰皮会不会容易脱落。

{imageTitle}


{imageTitle}

    尼康P80的体积要比其他三机小一些,尼康也确实宣称它是体积最小的18倍光学变焦DC。P80的造型风格比较阳刚,运用了不少直线条元素。P80的材质也是工程塑料,整体做工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P80的手柄是四台机器里最小的,因此握感不是很饱满,但橡胶贴皮材质很好,起到不错的防滑作用。

外观详察(二):镜头部分各有千秋   

    应该说,当今相机届的长焦DC无轮是哪个机型,其光学变焦比都是5-6年前的DC用户们所不敢想象的。不过高达18甚至20倍变焦比的镜头也造成了过大的体积,和过于复杂的光学和机械结构(对于必须控制成本的小DC来说)以及因此给AF和AE系统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参加此次横测的4台相机的镜头各有什么独特之处:

{imageTitle}
4机镜头处在广角端的照片

{imageTitle}    {imageTitle}
尼康P80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富士S8100fd

    尼康P80和富士S8100fd都配备一枚18倍光学变焦27-486mm等效焦距的镜头,最大光圈也都是F2.8-4.5,尼康公布了自己镜头的光学结构:11组14片,但是富士没有公布相应的数据,从外观上看,这两只镜头的体积,外形都十分相似,疑似是来自相同的设计。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SP570UZ

    奥林巴斯的SP570UZ是当之无愧的变焦比之王,其20倍变焦比对于主流消费级数码相机的镜头来说还是头一回,135等效焦距达到26-520mm,最大光圈F2.8-4.5,而且其光学结构11组14片,和尼康与富士相同,考虑到奥林巴斯在比变焦比更大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imageTitle}
H50,此次参测的机型中变焦比最小
但带来的好处是机械结构更简单

    索尼的H50是此次光学变焦比最小的机型,仅15倍,但因此带来的好处是镜头的机械和光学结构都比较简单,只需要伸出一截内镜筒就可以完成从31-465mm(等效焦距)范围的变焦。而8组13片的光学结构能够带来微弱的透光率优势。

<

外观对比(三):LCD取景器设计H50占优

    SP570UZ机背装备了一块2.7英寸23万像素的LCD,符合目前主流DC的配置,显示效果也能令人满意。在阳光下的亮度较高且色彩层次丰富是其主要优点。

{imageTitle}

{imageTitle}


    H50是此档次长焦DC中唯一配备翻转屏幕的机型,3英寸的翻转屏幕镶嵌在机身后部,精巧牢固的支架结构已久经考验,使用便利性很高。这块LCD的分辨率依然是23万像素,不过总的来说,H50的LCD取景部分设计是4台机器中最好的。

{imageTitle}
H50的折叠/可翻转3英寸LCD的设计相当
精巧,其A300/350系列单反也因此受益

{imageTitle}    {imageTitle}
H50的主要问题是屏幕突出在机背之外,会给使用EVF取景器带来少许不便,需要EVF有很高的视点才可以保证取景效果


{imageTitle}
S8100fd的液晶屏是参测机型中面积最小的

    S8100fd装备的是一块指标保守的23万像素2.5英寸的LCD,这种尺寸的屏幕不会占据太大的空间,操作区域的按键空间很充裕,不会感到丝局促。每秒可以达到60帧的刷新率保证了S8100的取景效果,只是在阳光下显得有些亮度不足。


{imageTitle}
2.7寸屏幕的实用效果还不错,不过分辨率指标不高也是事实

    P80采用了一块2.7英寸的LCD,与SP570UZ相当,但其分辨率稍低为15.3万像素,稍显有点抠门。实际观感上,P80的显示效果受益于取景系统,但亮度不错,日光下的观察也比较有保证。

外观对比(四):机背操作区异曲同工

    操作性对于这个档次的长焦相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标榜“专业”的它们也尽量将自己的按键布局可控性做到最好。依旧我们先来看奥林巴斯SP570UZ,SP570UZ最大的特点是并没有变焦按键,而是采用镜头变焦环设计,其目的是希望带给用户更类似单反的操作感觉。在变焦环后部,连拍驱动开关、手动/自动对焦切换设置在此。快门后方,独立的曝光补偿按键也和奥林巴斯的E单反的位置类似。奥巴的基本思路是按动OK键,配合Control dial(既类似单反的主控转盘)来设置SP570UZ的参数。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从后面的实拍效果来看,还是延续了奥林巴斯相机操作的一贯特色:表面上看思路精妙,实际使用效果却比较差,由于所有的操作都需要在一个包含16个项目的菜单内逐个调节,导致其操作非常繁琐,不看说明书用户根本无所适从,而其看似“专业”的模拟手动变焦环更是一大败笔,在后面的实拍测试中,我们会转们介绍这一问题。只是我们不明白奥林巴斯的操作设计为何总是如此怪异—从30年前的OM时代,奥林巴斯一直坚持这种让人莫名其妙的思路。


    H50的操控布局,基本可以分为3大部分来介绍。首先是机背,机背操控以圆形方向键为主,辅以外圈的转轮,能获得更好的操作感受。拇指处是变焦按钮,小编个人以为这个设计稍显不足,因为在正常持机时,很容易误触变焦,如果能再稍微往上移动一些就更好了。变焦按键左侧是回放键和新增的幻灯片播放快捷键,更加方便分享。

{imageTitle}
注意5维导航键周围的那一圈调节转盘,H系列的这一设计可
以看作上索尼S系列和V系列上出现的control Dial的最新发展

{imageTitle}    {imageTitle}

    机身顶部依然是以模式选择转盘为主,在转盘和快门之间是测光快捷键和驱动模式/包围曝光快捷键,用起来非常顺手。在H50新增的左肩部,放置了红外夜摄开关和LCD/EVF切换按键。可以说,H50的按键布局还是相当方便顺手的,即使是新手也能很快找到正确操作相机的捷径。


    S8100fd的操作界面一如其他的富士DC一样,五维方向键加上独有的“F”快捷键,一切拍摄参数都可以方便的进行调整。机顶除了模式选择转盘以外,还有独立的两个按键,分别是防抖开关和面部识别开关。S8100fd上几乎所有的功能都有独立的按键进行控制,配合模式转盘,操作性能不错。

{imageTitle}
使用富士主要是需要搞清楚F键和多维导航键的多种定义
另外还需要了解其“±”键的作用

{imageTitle}    {imageTitle}
S8100fd的操作布局是典型的富士风格,不象
索尼那样明了,但比起奥巴思路还是清晰一点

    相比其他三机都有转轮或者拨轮的设计,S8100fd的操控选择都要依靠按键来完成,在操作速度上不若拨轮滚动来得快速,不过对于熟悉F系列DC等机型的用户来说,上手度还是不错的。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注意图片下方,尼康P80上有和单反一模一样的主控转盘

    最后来看尼康P80,P80的布局是这四台机器中最简单有效的,操作以拨轮+模式转盘+方向键为主,这与尼康D40的单反的操作是非常相似的。和D40/60一样的是,除了闪灯、自拍、微距和曝光补偿在方向键上设有快捷方式之外,其他所有的参数都需要进入菜单调整,但尼康的成功之处在于,其菜单界面简洁明了,只保留最常用的项目,而且菜单说明简洁有效,保证新手也能看得懂如何操作相机。

操作界面及特色功能:奥巴最繁琐   

    尼康P80的菜单界面:不算美观,但很简洁明了,尼康特色的失真控制已经加入了小DC的菜单: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右图,尼康P80完成了对全部五张人脸的识别

{imageTitle}    {imageTitle}
可由拍摄者手工控制进行自由移动的对焦点,此
次四台长焦DC都不约而同地具备了这项功能


{imageTitle}    {imageTitle}
左侧是S8100的F模式菜单,类似奥巴的Func键

{imageTitle}    {imageTitle}

    富士的S8100fd的菜单还是保持富士的传统,值得关注的是其搭载的AF对焦点手动选择功能,在大名鼎鼎的F系列DC上还从没装备过。


{imageTitle}    {imageTitle}
H50的转盘各档位,以及曝光组合、ISO调整方式

{imageTitle}    {imageTitle}
H50的菜单继承了Cyber-shot的一贯风格

{imageTitle}    {imageTitle}
左边是索尼的AF对焦点移动界面 右边则是DR功能界面

    索尼H系列长焦DC的菜单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是相机需要实现的功能实在比较多,不过落实到拍摄操作,索尼在普通取景界面上依靠控制拨盘和快捷键就解决问题了,所以这个界面兼顾了特色功能的实现和操作的快捷。


{imageTitle}   {imageTitle}
右图,AF对焦区域手动选择功能

{imageTitle}    {imageTitle}
左图:和索尼DR功能类似的动态范围优化功能

{imageTitle}

     奥巴的SP570希望通过上图这张Func菜单解决所有问题,不过通过控制拨盘来操作这个菜单显然会让对数用户感觉晕头转向,尤其是在需要快速操作的情况下,你不得不先用快速导航键逐个切换选项,再用拨盘调节参数,确实不是很利于新用户的上手使用。

四机色彩还原——白平衡检测能力对比

    下面,我们开始考察四台长焦DC的画质表现,首先还是来看看和大家日常使用最密切相关的一项内容:自动白平衡的表现,如果在自动白平衡下DC就有良好的色彩表现,那无疑是给那些从不关心相机拍摄参数的入门级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imageTitle}

以下是各机拍摄上图后截取的相同部分进行对比:

{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
从上到下分别为:奥巴SP570-尼康P80-索尼H50-富士S8100

    这些DC高端专业产品,自然拥有手动白平衡。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它们自动白平衡表现是否准确,毕竟用户很难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手动校准白平衡。在我们的静物台上,除SP570稍微偏冷外,另外三台的自动白平衡有轻微的偏暖现象,对成像影响不算严重。

四机各感光度成像对比

    四款长焦DC都使用的是1/2.3英寸千万像素的感光元件,由于要保证体积,并且达到大变焦比,因此不能使用更大尺寸的CCD。其中索尼H50装备的是和T300一样的CCD,但由于上述原因,实际只使用了中央1/2.5英寸的面积,有效像素910万,其他三者的有效像素则都是千万级别。高感光似乎已经成为了高端长焦DC必备的指标,除去索尼H50的感光度从ISO 80-3200,其余三机均从ISO 64起跳,最高延伸至ISO 6400。

{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
ISO 64对比,从左至右SP570UZ、P80、H50(ISO 80)、S8100fd

{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
ISO 100对比,从左至右;SP570UZ、P80、H50、S8100fd

{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
ISO 200对比,从左至右;SP570UZ、P80、H50、S8100fd

{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
ISO 400对比,从左至右;SP570UZ、P80、H50、S8100fd

{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
ISO 800对比,从左至右;SP570UZ、P80、H50、S8100fd

{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
ISO 1600对比,从左至右;SP570UZ、P80、H50、S8100fd

{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
ISO 3200对比,从左至右;SP570UZ、P80(ISO 2000)、H50、S8100fd

{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imageTitle}
ISO 6400对比,从左至右;SP570UZ、P80(ISO 3200/6400)、S8100fd

    所有的样片,我们均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光圈控制在F8,机内降噪设在标准档。从样片我们可以看出,在ISO 400以下,四台机器的成像水平差不多,都属于可用范围。在ISO 800时,差距开始体现,奥林巴斯SP570UZ画面细节丧失的要比其他三机更加厉害,P80在图像边缘出现了轻微的色彩溢出。而H50和富士S8100fd,虽然噪点也比较厉害,但经过缩图等处理,还保持一定的可用性。ISO 1600时,富士的表现要优于其他三机,虽然画面在降噪处理下显得颗粒较大,但比其他参测机型保留了更多的细节。ISO 6400的时候,SP570UZ、P80和S8100fd都是缩减尺寸后才得到的画面。从图像看出,ISO 1600以上,所有的机器成像都可以用“惨不忍睹”形容,除了噱头之外,并无太大实用价值。

四机夜景拍摄成像对比

    为了顺便测试一下四台长焦DC在长焦端的光学防抖表现和中高感光度的实际控噪能力,我们把ISO设置在400,以便把快门速度保持在1/25-1/30s的水平,光圈则是各机在所使用焦距下的最大光圈。

    下面的第一组照片,是在各机接近望远端的区域获得的(由于各机在夜间的望远端对焦能力都下降明显,除15x变焦的H50外,3个18x机型在望远端对选定物体均无法合焦,我们选择了各机能够合焦的最长焦距拍摄):

{imageTitle}    {imageTitle}
索尼H50                                 富士S8100fd

{imageTitle}    {imageTitle}
尼康P80                                  奥林巴斯SP570UZ

    由于DC的变焦难以进行精确控制,尼康和索尼构图与奥巴和富士的两台机器略有区别,4机的实际焦距都保持在160mm左右。都使用自动白平衡。手动曝光,均为1/20s,F4(奥巴为F4.3)。


    一下四张图片都是在各机的广角端拍摄,由于除H50外,其他3机的广角段都达到27-28mm的等效焦距,我们也有意一试起夜间广角端,对夜景灯光的表现(四机均为自动白平衡)。

{imageTitle}
富士S8100fd 画面明显偏冷

{imageTitle}
索尼H50 画面较中性

{imageTitle}
尼康P80 画面偏暖

{imageTitle}
奥巴SP570UZ 画面偏暖

    以上四张照片均使用程序自动曝光拍摄,ISO400,-2EV的曝光补偿,四机的测光还是比较一致,都是在F4,1/10s这个水平上。

    从以上8张照片的情况看,四机在实际拍摄时,控噪的表现整体上比较接近。只是策略有所不同:相对来说尼康和奥巴在暗部噪点控制方面稍占优势,而索尼和富士则更重视画面信息量的保留而在控噪方面稍有牺牲。

模拟普通游客—街头抓拍表现对比

    近来北京的空气透明度总是不大好,景物上好似笼着一层薄纱,若要在户外拍摄样片,不是太有利,尤其是对于长焦DC拍摄远景来说,更是大受影响。以下样片就是在这样不利的天气条件下拍摄的,让我们看看当前的长焦DC在这种条件下表现如何:

{imageTitle}
富士S8100fd    图1

{imageTitle}    {imageTitle}
富士S8100fd  图2                              富士S8100fd   图3

    此次四款机型都支持手动选择对焦点,不过即使使用手动选择AF对焦点对焦,S8100fd在长焦端时,容易合焦到高反差背景上,特别是在主体和背景距离较近时,即使你准确的将对焦点套在主体上,仍有3成的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如上图2,本来拍摄者已将小小的对焦框对准了孩子的脸,虽然相机立刻提示合焦,但返回仔细观察发现合焦在了后面孩子母亲的衣服上。


{imageTitle}    {imageTitle}
奥巴SP570 图1              奥巴SP570 图2

{imageTitle}    {imageTitle}
奥巴SP570 图3                        奥巴SP570 图4

     奥巴由于变焦调整较为困难,没有完成如上方S8100fd图1和图3的两个固定场景的拍摄,但较快的对焦速度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除图3中因为被摄体突然移动导致连续自动对焦未能跟上外,其它几张基本合焦。


{imageTitle}
尼康P80  图1

{imageTitle}    {imageTitle}
尼康P80  图2                            尼康P80  图3

    P80在抓拍中的表现属于中规中矩,长焦端对焦较犹豫,但精度相对还是比较可靠的。


{imageTitle}
H50 图1

{imageTitle}    {imageTitle}
H50 图2                                    H50  图3

    以上就是4台相机随即抓拍的4组照片,我和另外3名来自本站论坛的有经验的摄影发烧友,各持一机。使用中央点AF和程序曝光模式,模仿普通的游客,用分别四台相机进行沿街抓拍(距离较远,主要使用长焦端拍摄),设定两个固定目标(A抱小孩的女士和B持相机拍摄的先生),1-2个任选目标,在数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不少于3次成功的拍摄。


    最终的结果如上图,除SP570外都较好的完成了对固定目标的拍摄,尽管大家都在尽可能快的完成拍摄,但最终合焦清晰曝光准确的,构图勉强能看得照片总数仍不多,多仅选出3张。而SP570虽然AF速度较快,但其模拟手动变焦环的操作十分不便,经常部动作,导致拍摄者屡次错过良机——特别是拍摄固定目标A时,多次尝试仍难以变焦到位,以致被被摄者发现,立刻躲开镜头,故SP570的一组样片中并无长焦端拍摄到的如索尼H50图1中那一场景的照片。

四机-日光下广角端实拍对比

    首先来看四机广角端的表现:我们使用最大光圈拍摄(F2.8,个别机型最大为2.7),各机均为光圈优先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由于该画面的信息量较大,可以观察包括亮部,暗部细节的保留,色彩还原表现,高反差区域的表现等:

{imageTitle}
索尼H50

{imageTitle}
奥林巴斯SP570UZ

{imageTitle}
尼康P80

{imageTitle}
富士S8100fd

    从四张广角端样片来看,等效焦距27mm的P80和S8100以及等效焦距26mm的Sp570UZ在视角上都不吃亏,而索尼的H50在广角端视角上吃一点亏。从画质上看,尼康和富士对亮部细节的表现都稍好一些,色彩饱和度也稍高。而奥巴的整体色彩表现稍偏冷,高反差边缘还存在较明显的紫边现象,对细节的刻画较富士和尼康稍差。索尼H50介于2个集团之间,表现比较中庸。

日光下的长焦端:

    首先选择在亮度较高的背景下,用望远端,中心对焦点对荷花对焦。这个场景时比较困难的,因为浅色的荷花在高亮的背景里会给小DC的对焦系统带来比较大的干扰。果然,这个画面只有在18倍变焦比以上的机型中,只有SP570和S8100可以勉强合焦,H50虽然也能合焦,但其465mm等效焦距的长焦端降低少许的难度。因此下面我们挑选了3个难度较低的场景,来进行这个对比:

{imageTitle}    {imageTitle}
奥巴SP570UZ                 富士S8100fd


{imageTitle}    {imageTitle}
             索尼H50                                      奥林巴斯SP570UZ

{imageTitle}    {imageTitle}
尼康P80                         富士S8100fd


{imageTitle}    {imageTitle}
索尼H50                                        奥巴SP570UZ

{imageTitle}    {imageTitle}
尼康P80                                      富士S8100fd


{imageTitle}    {imageTitle}
富士S8100fd                    尼康P80

{imageTitle}    {imageTitle}
奥林巴斯SP570UZ                                     索尼H50

    以上三种条件下,我们的四台长焦DC都完成了测试。抛去长焦端视角的不同(奥巴最小,而索尼长焦端焦距较小,故视角最大)且四机的色彩倾向差异明显,不过其长焦端色彩饱和度和暗部以及亮部的细节保留仍有区别。总的来看,尼康和富士对细节的表现能力较好,而索尼的长焦端色彩表现稍有优势。相比之下,奥巴高达520mm的长焦端表现却略显疲软。

微距拍摄能力对比

    首先来看各款机型普通微距模式的照片:(有的机型有超微距模式)

{imageTitle}    {imageTitle}
S8100fd(左)较易合焦的状态P80(右)

{imageTitle}    {imageTitle}
SP570UZ(左)同上,广角端普通微距 H50(右)

    奥巴SP570UZ和索尼H50两机在普通微距模式下,广角端较容易合焦,而富士和尼康则相对稍微困难一点。

    在稍近的距离上,尼康和富士都需要多次尝试才可能合焦(尽管为了提高反差,我们在CPU的中心部分画了一条短线)

{imageTitle}    {imageTitle}
S8100fd(左)勉强合焦的距离P80(右,已经无法合焦)


    再来看看长焦端时,是什么情况:

{imageTitle}    {imageTitle}
S8100(左)长焦端微距能够合焦的距离 P80(右)

{imageTitle}    {imageTitle}
SP570UZ未能合焦 (左)长焦端微距勉强合焦的距离 H50(右)

     最后两图可以看到,在长焦端,变焦比达20倍的奥巴SP570UZ的微距对焦能力较弱,我们退到评测室的墙跟上依然无法让它合焦。索尼的H50虽然拉风箱比较厉害,但最后还是合焦了。   


超微距模式:

    对于富士的S8100和奥巴的SP570UZ来说,它们都有超微距模式,不过该模式进入后,两款相机都回自动把焦距放在10mm出(实际焦距),其中奥巴SP570在这一档时,无法变焦,AF点手动选择模式也自动失效了。而富士S8100fd依然能变焦,但是幅度稍大就无法合焦了,S8100fd在这一模式下AF点手动选择也会失效。

{imageTitle}    {imageTitle}
S8100fs(左)超微距 对低反差表面对焦SP570UZ(右)

     索尼的H50比较特别,其从广角端到中焦段都可实现超近距离的AF,所以根本没有另设这一功能,下面是索尼H50在超近距离的拍摄样张:

{imageTitle}    {imageTitle}
索尼H50在比这更近的距离也能合焦,只是由于照明的限制
在近距离上相机镜头会严重挡光,画面的效果难以控制

{imageTitle}    {imageTitle}
S8100fd(左)超微距模式对高反差表面对焦SP570UZ(右)

{imageTitle}
索尼H50也能在很近距离上对CPU的针脚合焦

     遗憾的是,此次整体表现良好的尼康P80没有搭载这一“超微距”功能。

    应该说,四机最后的表现,和我们预期的十分类似。长焦机型历经了数年的发展,各家对其预期的市场定位都已心中有数。因此指望这些相机在基本操作及拍摄性能方面获得更大的提升似不可能——从这个方面上看,四款长焦DC间的性能差距,也要远比各家的高端便携DC间的性能差距小的多。

{imageTitle}

   从实际拍摄的情况看,长焦DC的两个老大难问题:

  1. 长焦端的AF速度和精度
  2. 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变焦速度和精度

   对于问题(1),此次参加评测的四个样品,虽然除了索尼H50以外,都在自己的长焦端存在合焦困难的问题,但随着变焦比增大到18倍甚至20倍,如今着四家的长焦DC已经能保证AF系统在10-12倍变焦比的范围内,比较准确的合焦。

{imageTitle}
消费DC的消费者更关心的是相机能否及时
替她记录下生活中有纪念价值的那些瞬间

    具体到每款产品:奥林巴斯的SP570UZ,吸取了以往奥巴DC产品对焦性能相对薄弱的缺点,在除望远端外的焦段内,有着比较强的合焦能力,在12×以上的长焦端其室外光线条件下AF速度也相对较快,但长焦端低照度下的表现仍难如人意(当然,这种速度仍难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索尼H50作为唯一变焦比小于18×的产品,其全焦段和奥林巴斯的SP570UZ的AF表现比较接近。但考虑到其变焦比较小,故并不认为其

      尼康P80富士S8100在AF表现上比较类似,它们在常用焦段内的对焦性能较H50和SP570更有优势,迅速而准确,但在实际焦距300mm以上的长焦焦段,其AF性能下降较快,在长焦端经常不能合焦。

    对于问题(2),此前有媒体同行曾以秒表计时的方式测算该速度,不过结论却发现人的操作时间会影响最终的测试结果。因此我们仅通过“抓拍/动体追随拍摄”的表现,来描述一下四机的变焦操作性能对拍摄的影响。

{imageTitle}
长焦DC在造型和握持手感上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索尼H50:分段较细,变焦速度较快,能够满足拍摄需求,但15×的变焦比毕竟偏小,且类似便携DC的按钮式变焦设计也有点落伍之嫌。

    富士S8100fd和尼康P80的表现又是惊人的相似,不仅在对焦操作上相同,变焦速度也基本相同,只是S8100fd屏幕上附有变焦刻度,可以实现更精确地控制。总的来说,两机的变焦操作表现,优于另外两个对手。

{imageTitle}    {imageTitle}
对消费者来说,低成本不仅仅体现在售价,也体现在使用中
的低成本——所以对于长焦DC来说,AA电池总有存在的理由

    奥林巴斯SP570UZ:奥巴独特的手动变焦模拟设计,初看独具匠心,但实际使用中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不但不能提高变焦速度和精度,反而经常因自身反应时间较长而延误战机,特别是街头抓拍测试中,其模拟变焦环多次出现旋转操作无反应的现象,我们认为其变焦操作的设计是一个败笔。

     应该说,长焦DC的对焦性能和变焦操作性很多是受到其成本和体积的限制,但菜单操作部分则要看各家的设计功底——在这方面,索尼最直白,有利于快速操作,富士和尼康则比较中规中矩,而奥林巴斯很个性也很繁琐,不看说明书很容易糊涂,但能够有效地防止误操作。

{imageTitle}

     成像表现,前提,我们不能对1/2.33英寸的CCD 抱有太大希望,我们只是希望它们在照片缩小到1600x1200 pixels的大小时能有丰富的色彩和锐利清晰的细节表现。这个分辨率已经足以用于桌面和打印4R的照片了。

    下表为此次参测各机型打分,以评测环境下的实际拍摄表现为依据

机型

SP570

H50

S8100

P80

做工材质

4.5

4

4

4

握持手感

4

3.5

4.5

3.5

操作表现

3

4

3.5

4

易用性

2.5

4

4

4.5

功能性

4

4.5

4

3.5

对焦性能

4

3.5

3.5

3.5

微距对焦

4

4

4

3.5

变焦性能

3.5

4

4.5

4

成像表现

3.5

3.5

4

4.5

参考价¥

3300

2800

2600

2900

综合性价比

3.5

4

4.5

4

附:富士低廉的价格和比较务实的设计给评测组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但索尼丰富的功能和尼康优秀的成像质量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奥巴的分数较低更多是因为其实际拍摄的表现差强人意,且售价偏高,但其制作工艺和个性鲜明的设计思路还是值得大家关注。

    总的来看,随着便携DC镜头大变焦比化成为一种趋势,现有的类单反型长焦DC若要突出其自身定位,保持18倍甚至更高的变焦比是前提条件。随着市场价格竞争的进一步加剧,15倍以上的超大变焦比DC机型在基本性能上出现质的飞跃恐怕要等待相当一段时间:近期厂商的重点恐怕应该还是放在降低成本,进一步明确产品定位,突出卖点/特色功能这样3个方面。上表是本站根据4台长焦DC的具体表现,对他们的打分,这个打分更多是以它们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能特点为依据,其技术性能指标也是重要参考内容。希望本文,能为正在关注长焦DC的消费者的购买有所帮助!<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