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频真的划算么?深入研究CPU电压频率
● 从CPU封装看稳定性:
根据CPU的规格划分,除了缓存大小有优劣外,实际上也有电压的优劣之分,大家应该知道超便携电脑的价格非常贵,其中CPU的价格比重站得很高,里面采用的CPU就是intel特挑的超低电压CPU。在稳定的前提下,电压越低,对系统周边的负载越低,反映到功耗和温度上更低。对以硅晶体为材质的CPU而言,INTEL并不能保证每颗CPU的标准都一致,通俗来讲就是不能保证每颗CPU在同一频率下的电压值一定,势必有高有低,若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就会采用默认频率不同的封装(同一系列的高低型号,如大家常见的E7200、E7300),若个体差异较小,就会默认封装为一种规格,而为了保证每颗出厂的CPU稳定,就会在同一规格下,规定出一个适用所有CPU的电压值,一般这个值INTEL都会告知主板厂商,这样在主板识别出CPU后就会加载INTEL规定的电压值,保证每颗CPU都稳定。
● 一般用户如何使用PC:
CPU的封装情况,造就了CPU的非常好的电压点,intel规定的电压值,势必要保证每颗CPU都稳定,相信只要您人品不是很差,就不会买到必须规定电压才能稳定的CPU,往往我们的CPU都可以降低电压来使用。对一般用户来说,CPU保证稳定就好,这话不假,笔者的测试也都是基于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即使是不超频,通过降压也能得到默认状态下的性能表现,而此时无论是温度还是功耗都有所下降。对一般用户来说,这就是一笔长期划算的投资。
● 性能级用户如何使用PC:
对追求性能的用户而言,默认频率下的性能总是不够用的,榨取更多的CPU性能是他们的诉求。而非常好的电压点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此,看过笔者的测试,相信读者会对1.4v 3.8GHz的性能投来羡慕的眼观,但从能耗比上讲,此状态远不如1.3V 3.6GHz来的划算,200MHz的提升代价是将近40W的功耗,除了追求极限的玩家会采用这样的设置,想必绝大多数人更倾向于1.3V 3.6GHz的设置(比默认状态功耗提升不多,但性能提升明显)。在此,笔者的建议就是用户量力而行,追求最大程度的能耗比,而不是性能。
● 每个用户都需非常好的电压点:
市面上的CPU种类繁多,也有个体差异的情况,所以本文无法一一回答出非常好的电压点究竟是多少?但相信本文的思路能够给读者启发,让更多人更好地使用自己的爱机!
硅晶片功耗计算公式:功耗=C(寄生电容)x F(频率) x V2(工作电压平方)
无论是您使用什么CPU,什么主板,都有非常好的电压点,不论您超频与否,都需要非常好的电压点。不论是出于节能,还是出于性能目的,非常好的电压点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