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遇上品味 佳能G10详细评测报告
● G系列首款28mm广角机诞生
1年前佳能将G9推到聚光灯下,其相对于G7的改进并不若想像中大,因此面对其他竞品并不怎么显眼,虽然我们并不否定G9也是一款相当优秀的产品,不过作为被寄予厚望的G系列的一员,它理应表现的更好。9月底,全新的G10呼之欲出,小编翘首以盼的想知道佳能旗舰DC是不是变得更棒了,我们刚刚对这款1500万像素级别配备28mm的相机进行了详细的试用评测,让我们来看看它到底有什么不同吧!
本图片使用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LD镜头拍摄
其实关注数码相机的朋友都应该清楚,在最近的3年,高端旗舰数码相机经历了一个辉煌到落寞,继而再度涅磐重生的过程。由于入门单反的价格下压,05年时旗舰DC近乎死亡边缘,佳能甚至也将G系列了Pro1列入了停产名单。不过2年后G7的全新登场让佳能冲破了迷雾,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再度带动了整个高端DC的全面发展。
本图片使用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LD镜头拍摄
关注目前的数码相机市场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格局已经明显的发展为平民和高端两块。与平民级别的安定局面相比,以佳能G系列、松下LX系列、理光GX/GR系列、尼康P系列为代表的高端则是反响越来越热,今年甚至几个厂家几乎同时进行了全面的产品更新,市场争夺甚为激烈。
CCD尺寸 |
1/1.7"CCD | |
有效像素数 |
约1470万 | |
影像处理器 |
DIGIC 4 | |
镜头 |
焦距 |
28 - 140mm |
最大光圈 |
F2.8(广角)/4.5(长焦) | |
对焦范围 |
普通:50cm-无限远 | |
IS光学影像稳定器 |
支持 | |
光学变焦 |
5 | |
自动对焦系统 |
面部优先/9点人工智能自动对焦/中央/自由移动 | |
取景器 |
真实图像变焦取景器 | |
LCD |
3.0"LCD,约46.1万点 | |
测光方式 |
评价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 | |
拍摄模式 |
自动/P程序/Tv快门优先/Av光圈优先/M手动/C1用户自定义1/C2用户自定义2/SCN特殊场景/辅助拼接/短片 | |
曝光补偿 |
?级,以1/3级增减 | |
快门速度 |
15-1/4000秒 | |
连拍速度(大/精细格式,LCD关闭) |
普通:约1.3张/秒 | |
ISO感光度 |
自动,高ISO感光度自动 | |
白平衡 |
自动/日光/阴天/白炽灯/荧光灯/荧光灯H/闪光灯/潜水/用户自定义1/用户自定义2 | |
记录像素 |
静止图像 |
大 :4416×3312 |
短片 |
640×480 (30帧/秒) | |
图像格式 |
静止图像 |
JPEG(Exif 2.2),RAW(CR2) |
短片 |
MOV [图像数据:H.264] [音频数据:线性 PCM(单声道)] | |
记录媒体 |
SD 存储卡/SDHC 存储卡/MMC 存储卡/MMCplus 存储卡/HC MMCplus 存储卡 | |
支持PictBridge协议 |
支持 | |
接口 |
USB2.0高速,A/V输出 | |
电源 |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 |
尺寸(W×H×D)(不包含突出部分) |
109.1 × 77.7 × 45.9毫米 | |
重量(仅相机机身) |
约350克 |
目前的高端DC售价甚至比入门单反还要贵,但这并没有影响其目标消费者的选购热情。现如今对于买家来说,旗舰DC除了满足拍摄需求外,更重要的甚至是体现自己的品位,因此可以看到各家的产品都融入了相当多的设计元素,低调闷骚是共有特征。当科技遇上品味,能否碰撞出新的火花?G10或许也能给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 外观设计:复古而闷骚
从外观上看,G10在风格上相对G9并没有变化,依然是走复古路线。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目前高端定位,或者说是“单反副机”定位的DC,外形一个赛一个的“时尚”,低调闷骚的品位贯穿始终,由理光趟出来的复古小路如今已被各家一起走成了阳关大道。暂且不论成像如何,面子工程做到位了,就成功了一多半。
本图片使用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LD镜头拍摄
G10的个头要说可是不小,109.1 × 77.7 × 45.9的体积和350g的重量,在DC当中绝对属于大的。不过好在金属材质的机身还能提供不错的手感。相比G9加大的手柄也能更加贴合手掌。大面积的橡胶贴皮,防滑性能不错。只可惜机背右手拇指处并没有任何防滑措施的设计,稍显遗憾。G10整机的质感固然还是做到位的,相比竞争对手并不会处于下风。
G10的镜头是相对于G9最大改进之处,从G9的35-210mm焦段6倍光学变焦镜头,变成现在的28-140mm焦段5倍光学变焦镜头。虽然在长焦方面有较大的缩水,但换来的却是G系列首款28mm广角的名号。现在的单反副机都在玩儿广角,像理光GX200和松下LX3,甚至都给出了24-72mm或者24-60mm的焦段,完全弃长焦端而不顾,G10还能达到140mm,已经可以知足了。
其实小编个人一直觉得,这种高端DC的光学取景器,除了关闭屏幕省电以外还有别的用途么?松下和理光都将光学取景器作为了另选配件赚大钱,当然机顶插着那么个玩意也很拉风。不过佳能并没打算这么赚钱,G10的光学取景器仍旧内置,个头上看着比G9大了一些,但用起来依然感觉尺寸较小,并且在广角端有镜头遮挡现象,这也是G系列的通病了。不过好在对拍摄没有太大影响,相信大家平常也不会有多少机会用到光学取景器。
● 屏幕及操控性:接近完美
高精度屏幕也是目前消费DC发展的另一主要趋势。当LCD尺寸发展到3英寸时,23万像素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大众越来越苛刻的需求了。在理光和松下纷纷将46万像素的LCD纳入配置之后,佳能也依靠G10跟上了脚步。这块屏幕的表现确实也没有令我们失望,在色彩亮度对比度方面的表现均十分优秀,取景感受很好,放大查看照片细腻锐利,能很忠实的反映成像,并不会加入什么渲染,也体现了高端旗舰的定位。
下面我们要重点表扬一下G10了,就是它的操控设计。其实对于现在的旗舰DC来说,为了保证相对便携的体积,就限制了CCD的尺寸,在1/1.7英寸或者1/1.8英寸的感光面积上挤下1300万甚至1500万个像素点,我们能对它们的画质有多大的期待?因此玩儿外观玩儿操控,就成了高端DC几乎唯一可以拿出手的牌。
G10最显眼的就是位于机身右肩部的双层转盘,上层负责拍摄模式调整,下层负责感光度调节。这种复古的多层转盘的操作方式不是佳能的传统。历史上只有EOS 50胶片单反采用过类似的设计。而后来继续发扬这种操控布局的却是美能达和康泰时的单反相机。在我们之前的G10详细解析一文中也提到过,G10以“快速,直接的操作按键布局思路”代替了佳能传统的以防误触为基本设计思路的操作布局。相机的操作强调直接和简单有效。尽量通过明确的菜单和按键或拨盘直接呼出功能。这种思路,显然不是佳能所惯用的,恰恰是过去佳能的竞争对手们的操控布局方式。
热靴依然是标准装备,支持佳能原厂及副厂闪灯
在G9上原本ISO转盘的位置现在变成了曝光补偿,原先曝光补偿的位置现在变成了测光快捷键,不论G10是否是向对手学习的操控方式设计,毋庸置疑的是其操控性确实非常不错,各种主要参数均有直接对应的按键或拨盘,并且复杂的拨轮、按键和转盘,也让G10看起来相当的有专业科技感,高端旗舰定位一目了然。
● 菜单架构和设计:延续传统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G10的菜单和功能设计。众所周知,佳能DC在菜单的延续性和通用性上做的非常出色,因此拿到G10,熟悉佳能DC的朋友快速上手肯定不是问题。
佳能G10的基本操作菜单界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G10的取景界面,可以看到,如果全部显示拍摄参数,整个屏幕是相当复杂的,尤其是在边边角角,很难看清有无遮挡画面的物体。G10相比G9进步的一点是可以自定义设置显示内容,拍摄信息、网格线、3:2基准线、柱状图均可自定义是否显示,自由度很高。
此外,G10也可以像EOS单反那样自定义“我的菜单”,将自己经常用到的选项独立出来控制,避免了每次都要进详细菜单寻找的麻烦。作为专业级DC,G10在拍摄上的可控度还是非常高的,对焦点大小、点测光AE区的调节均可设置。并且在进行手动对焦时,会有标尺和焦点区域自动放大来辅助进行,调节光圈、快门和曝光补偿时也是类似,非常直观。
作为优异DC,RAW记录自然不可少,G10是佳能首款用DPP解压RAW档的消费DC,随机也赠送了DPP 3.5版的软件。在菜单中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同时记录RAW+高精度JPG,还是比较方便的,使用RAW拍摄,更加便于后期调整。
● 特色功能:DIGIC 4带来全新体验
在升级为DIGIC 4引擎之后,G10也多了一些更为丰富的拍摄功能。首先是对比度校正功能。在拍摄一些明暗对比较强烈的场景时,相机可以自动校正对比度,补充暗部细节,其实这项功能在其他品牌中早已开始应用,比如尼康的D-Lighting。不过机器始终是机器,在细节的过渡处理上还是显得有一点生硬,如果您的PS水平过关,小编还是建议后期手动调整。
拍摄前期和后期均可校正对比度
对比度校正开启实拍样片,可以看到天空和左下角车辆的暗部细节明显更丰富
第二,就是面部识别功能的升级。在以往的机型上,人的侧脸和倾斜的脸部是无法捕捉的,DIGIC 4则具备此功能,实际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另外,面部识别和运动检测也结合了起来。以往在识别出面部之后,相机只能对焦一次,那么比如在拍摄正面跑来的人物时,快门的时滞就会造成虚焦。G10则可以识别运动的人脸并进行连续伺服对焦,不放过任何拍摄良机,并可用最好的构图进行拍摄。
改进后的面部识别,对侧脸和倾斜的脸也可辨认
自拍方面,G10也实现了智能化,在打开“面部优先自拍”功能后,相机不会预先自动对焦,而是等待人脸进入画面之后,自动开启倒计时,对面部进行优化曝光后才会拍摄,并且用户可以自己设置1~10张的拍摄数量。唯一遗憾的是,G10仍然不支持类似笑脸快门和眨眼识别的功能,如果加入之后会更加便捷。
即便G10内置麦克风能够手动调节电平,并有防风开关,但相比LX3的720p拍摄能力,还是明显处于下风
G10的动态拍摄性能则有些跟不上潮流,只能拍摄640×480分辨率每秒30帧的动画。即便其内置麦克风能够手动调节电平,并有防风开关,但相比LX3的720p拍摄能力,还是明显处于下风。或许我们只能期望下一代G系列换上CMOS才能具有高清拍摄能力了。
● 控噪及白平衡表现:满足使用不算优秀
下面我们来看看G10的成像性能测试。G10使用的是一块1/1.7英寸1470万有效像素的CCD,搭配DIGIC 4图像处理引擎共同输出照片。很多朋友都觉得在如此面积上集成近1500万个像素点,对其成像质量都表现出观望的态度。确实我们不否认这样的像素密度确实不小,但同时还有DIGIC 4引擎的加持,DIGIC 4的实力我们在50D单反上已经见识过,确实令人满意,那么到了G10上,表现又会如何呢?我们使用手动白平衡,光圈优先拍摄了各档ISO的样片,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从上面的样片可以看出,G10的控噪水平还算可以,但称不上优秀,虽然在高密度CCD的限制下不可能做到非常好,但得益于DIGIC 4引擎,至少比市面上其他品牌1400万像素级别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在ISO 400时,画面开始出现轻微的噪点,但对像质影响不大。ISO 800则递增的比较明显,ISO 1600则更为严重。在200万像素下G10可以实现ISO 3200,但成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不建议使用。总的看来,G10虽然有一定的噪点,但基本没有任何杂色产生,曝光和白平衡也控制的很准,高ISO经过处理及缩图之后,还是有一定可用性的。
自动白平衡(上)和手动校准白平衡(下)
白平衡方便,G10也不愧于高端专业旗舰的名号,手动白平衡很准确,自动的有非常轻微偏黄,但影响不大。在后面的实拍样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自动白平衡表现,总的来说,G10在这方面还是非常值得信赖的。
● 各类型实拍样片,点击看大图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G10的实际成像表现。它使用的5倍光学变焦镜头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不过说起镜头,不少朋友都耿耿于怀的一点是从G7开始,G系列标志性的F2.0大光圈就不再配备。其实小编个人的观点认为,F2.0的大光圈固然好,在松下LX3上我们也体会到了它的优点。但毕竟G10的镜头焦段覆盖范围要比LX3大,如果做到F2的话难度更高。此外对于小DC来说,大光圈的意义更多的体现在快门阈值上,而由于CCD感光面积的局限,对景深的影响就不那么明显了。G10这样的产品,由于增加了IS光学防抖,已经可以补偿大约3档的快门速度,为了广角,为了更大的变焦比和实用性,舍弃F2.0也并非不能接受。
不过另外一点,就是G10依旧没有将昔日G系列的旋转屏幕光复。虽然现在的3英寸46万像素屏幕显示效果出色,但相信仍有很多消费者怀念翻转屏幕在拍摄时的便利性。以小编个人来说,如果有2.5英寸23万像素的翻转屏可选,就太好了。回到G10的拍摄性能上,其对焦性能还是不错的,暗部对焦也比较准确。不过观看样片发现,G10在边缘成像上还有一些改进空间。画面整体的锐利度还是不错的,成像并不肉,值得表扬。
● 更多实拍样片,点击看大图
● 其它及评测总结:“显性“优势明显
G10是用的1050mAh的NB-7L锂电,是全新的产品,可以提供更好的续航能力,经过实测,拍摄300张以上不成问题。SD/SDHC卡依然担任存储介质,性价比优秀,速度也足够满足使用。与其他的高端旗舰DC一样,G10也支持扩展,通过机顶热靴可以安装佳能闪灯,通过镜头接环可以安装扩展镜头,总之都是些昂贵但极尽拉风的配件。当然如果不购买配件,这么用也是完全足够的。
G10主要优点:
外形专业有品位
操控性能很好
3英寸46万像素LCD显示效果好
28mm广角镜头
智能化拍摄功能更丰富
G10主要不足:
1500万像素CCD密度稍高轻微影响画质
售价稍显昂贵
本图片使用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LD镜头拍摄
G10足够资格成为目前的话题机型,因为它的优点和特色都是“显性”的。1470万像素傲居群雄,DIGIC 4引擎带来的丰富功能,G系列首台28mm广角机,复古的外观出色的操控,一项一项写出来充满噱头足够唬人。G10是一台卖外观、卖功能、卖操控的机器,画质并不是其最有价值的地方,虽然成像表现并不差,并且足够能满足使用,但确实距离大多数人对于G10应有表现的期待存在小小差距。如果您是一个注重摄影过程的人,喜欢一切尽在掌握的操控性,那它绝对能令你找到归属感。G10目前还没有上市,预计价格会在3800元左右,是否值得买,您还需自己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