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数码相机频道 PCPOP首页      /      数码相机     /      评测    /    正文

照亮前路的新星 全国首发松下G1详测

● Micro 4/3首台量产机:松下G1

    你想玩摄影,但却害怕单反过于专业的操作和稍高的使用门槛么?你想玩摄影,可无法忍受消费DC那不够完美的画质么?这就是单反和DC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让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时充满了纠结和无奈。当然,相机厂商也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把单反做小,还是将DC的画质提高,可技术瓶颈的限制,始终无法将二者完美平衡。

{imageTitle}

本图片使用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LD镜头拍摄

    年中,奥林巴斯和松下联合发布Micro 4/3新规格时,引起了不少消费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兴趣。因为当时这还只是一项新技术新规格,并没有实际产品问世,也给予了大家充分期待和想像的空间,当然最集中的一点,就是上面我们说的,单反和消费DC完美和谐的统一能在Micro 4/3上真正实现。


本图片使用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LD镜头拍摄

    9月份,松下率先推出了G1,是基于Micro 4/3的首款量产机型,一时间评论声音不绝于耳,当然,这其中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可能是之前公众的猜测提高了大家的心理门槛,以至于都对Micro 4/3系统的首款机型寄予厚望,但究竟是好是不好,还是要用过才知道。

   


本图片使用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LD镜头拍摄

    对于Micro 4/3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技术特点是什么,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小编在这里也不赘述,我们之前的文章已经有了很详细的解释(点击查看)。对于G1这款产品,之前正式发布的时候也有过一次几个小时的试用时间,放出的一些样片也让大家对它有了初步的认识(点击查看)。那么它的表现究竟如何呢?下面的评测将为您揭晓答案。

● G1详细规格表

类型

类型

可互换镜头系统数码相机

 

记录载体

SD记忆卡、SDHC记忆卡、多媒体卡

 

图像传感器尺寸

17.3 x 13.0毫米

 

接口

微型4/3接口

图像传感器

类型

Live MOS传感器

 

总像素

13.1百万像素

 

相机有效像素

12.1百万像素

 

宽高比

4:3(水平∶垂直)

 

彩色滤镜

基色滤镜

 

除尘系统

超声波滤镜

记录系统

记录文件格式

JPEG(相机文件系统设计规范,基于Exif 2.21标准)、RAW、对应DPOF

 

宽高比

4:33:216:9

 

文件大小

4:3宽高比:4000 x 3000像素、2816 x 2112像素、2048 x 1536像素

 

 

3:2宽高比:4000 x 2672像素、2816 x 1880像素、2048 x 1360像素

 

 

16:9宽高比:4000 x 2248像素、2816 x 1584像素、1920 x 1080像素

 

画质

RAWRAW+精细、RAW+标准、精细、标准

 

色彩空间

sRGBAdobe RGB

取景器

类型

动态检视取景器(1440000点等效值)

 

视野率

100%

 

放大倍数

1.4 / 0.7倍(35毫米胶片相机等效值)
采用50毫米镜头并设置为无限远;-1.0 m-1

 

眼点

17.5毫米

 

屈光度调整

-4.0 ~ +4.0 [m-1]

自动聚焦

类型

反差自动

 

聚焦模式

单次拍摄自动聚焦/连续拍摄自动聚焦/手动聚焦

 

自动聚焦模式

面部检测 / 自动聚焦追踪 / 23区聚焦 / 1区聚焦

 

自动聚焦检测范围

EV 0-18ISO100

 

自动聚焦辅助灯

 

自动聚焦锁

自动聚焦/自动曝光锁定键或者在单次拍摄自动聚焦模式下半按快门

曝光控制

测光系统

144个分区多区域感应系统

 

测光模式

智能多点 / 中央重点 / 定点

 

测量范围

EV 0-18F2.0镜头,ISO 100

 

曝光模式

程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手动

 

ISO感光度

自动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智能ISO

 

曝光补偿

每级1/3EV ?EV

 

自动曝光锁定

自动聚焦/自动曝光锁定键或半按快门

 

包围曝光设置

357帧,每级1/32/3 EV? EV

白平衡

白平衡

自动 / 日光 / 阴天 / 阴影 / 卤素灯 / 闪光灯 / 白色设置12 / 色温设置

 

白平衡调整

蓝色/琥珀色色轴、品红色/绿色色轴

 

色温设置

2500-10000K,每级100K

 

白平衡设置

3重曝光设置,采用蓝色/琥珀色色轴或品红色/绿色色轴

快门系统

类型

焦平面快门

 

快门速度

1/4000 ~ 60和长时间曝光(最长约4分钟)

 

自动定时器

2 / 10 / 10秒、3张连拍

 

遥控

具有长时间曝光功能的遥控,采用DMW-RSL1(供选)

场景模式

高级场景模式

肖像(标准/柔化肌肤/户外/室内/创作)/

风景(标准/自然/建筑/创作)/运动(标准/户外/室内/创作)/

特写(鲜花/食物/物体/创作)/夜景肖像(夜景肖像/夜景/照明/创作)

 

场景模式

日落 / 聚会 / 儿童12 / 宠物

连续拍摄

连续拍摄速度

3/秒(高速)或2/秒(低速)

 

照片拍摄数量

7张(包含采用特定速度记录的RAW文件)

 

 

无限制连续拍摄(不包含RAW文件)

 

 

(取决于记忆卡容量、电池电量、画面尺寸和压缩)

内置闪光灯

类型

TTL内置闪光灯、GN11等效ISO 100 ?m)、内置弹起式闪光灯

 

内置闪光灯

自动、自动/降低红眼、强制开启、强制开启/降低红眼、

 

 

慢速同步、慢速同步/降低红眼、强制关闭

 

闪光灯同步速度

低于1/160

 

闪光灯输出调整

每级1/3EV ?EV

 

闪光灯同步

前帘同步、后帘同步

 

热靴

TTL自动,采用FL360/FL500/FL220(供选)

LCD显示屏

类型

低温多晶硅TFT LCD

 

显示屏尺寸

自由旋转式3.0英寸 / 3:2宽高比 / 宽阔视角

 

像素

460K

 

视野率

100%

动态检视

数码变焦

2倍、4

 

延伸光学变焦

最高2

(采用全像素记录时无效。放大倍数取决于记录像素数量)

 

其它功能

坐标线(3种样式)

 

实时柱形图

胶片模式

彩色

标准 / 动态 / 自然 / 流畅 / 怀旧 / 鲜艳

黑白

标准 / 动态 / 流畅

其它

我的胶片1 / 我的胶片2 / 多胶片

播放

播放模式

单张 / 12张、30张缩略图显示、日历显示、过曝提示

 

 

缩放播放(最大16倍)/画面旋转(RAW格式除外)

 

 

幻灯片演示(间隔时间可调,可以手动控制)

 

 

收藏夹照片播放/复原(像素数量可选)

 

 

剪切 / 保护 / 宽高比转换 / PDOF打印设置

保护/删除

保护

单张 / 多张或取消

 

删除

单张 / 多张 / 全部 / 收藏夹除外

直接打印

打印

PictBridge(可以选择打印尺寸、布局、日期设置)

接口

数字

USB 2.0高速

 

数字视频

MiniHDMI TypeC(对应1.3b

 

模拟视频

NTSC/PAL复合视频信号(通过菜单进行切换)
*
如需了解产品市场供应的详细情况,请访问您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Panasonic销售公司的网站。

屏幕显示语言

屏幕显示语言

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波兰文、捷克文、匈牙利文、俄文、

中文(繁体)、中文(简体)、荷兰文、泰文、韩文、

土耳其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波斯文、日文、芬兰文、丹麦文、瑞典文

电源

电池

锂电池组(7.2伏,1250毫安)(标准配备)

 

 

电池充电器/AC适配器(输入:110-240 AC)(需要采用供选DC接线(DMW-DCC3))

 

电池工作时间

CIPA标准:约330张(LCD

LVF:约350

采用LUMIX G VARIO 14-45毫米/F3.5-5.6 ASPH./MEGA O.I.S.镜头

尺寸/重量

尺寸(宽xx厚)

124 x 83.6 x 45.2毫米

 

重量

385克(仅指机身)

工作条件

工作温度

0℃至40

 

工作湿度

10%80

标准配件

软件

PHOTOfunSTUDIO -viewer- 2.1 E

 

 

SILKYPIX?Developer Studio 3.0 SE

 

 

USB驱动程序

 

标准配件

电池充电器/AC适配器、电池组、机身盖

 

 

视频接线、USB接线、AC接线、肩带、CD-ROM

● 外观设计详解:未将Micro4/3优势发挥到极致

    或许是Photokina上奥林巴斯那款Micro 4/3概念模型给了大家太多的希望,在系统规格刚刚发布时,大家想象中的Micro 4/3机身也应该就是这样。因此当我们看到G1的样子,难免都有些许的失望,因为它实在还是太像单反了,并没有成为我们所期望的类似于LX3大小的家伙。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就能够理解了。

    首先作为Micro 4/3系统的首款成品作,G1在外观上还需要给人们一定的过渡,毕竟还是一台偏专业的相机,不能一下背离人们传统观念太远。另外,松下G1的主要目的是卖给消费者做主力拍摄机型使用的,目标客户群并非已经拥有单反想买备机的人们。因此在使用感受等方面还是要照顾到大家的情绪,比如依旧采用类单反的造型,除LCD外设置LVF取景器等等。G1的拍摄姿势大体上还是和单反类似的,并非很接近DC。

   
以上两张将G1拿在手中的图片,可以直观的看出其体积大小


尼康D700、松下G1和LX3比较大小


松下L10、G1、FZ28比较大小

    当然不能否认,小型化才是Micro 4/3的最终优势所在,大多数朋友都相当期待日后像LX3一样小巧,搭配定焦镜头的机器出现,对于厂商来讲也是一块相当大的市场,会占到Micro 4/3系统比较重要的比例,此类机型是肯定会有的,只不过现在还急不得。

   

   

   
G1六视图

   
对于手大的朋友,可能G1的握感就不甚饱满了


G1共有三种颜色的机身可选


蓝色G1其实也是蛮漂亮的

    G1的三维是124×83.6×45.2mm,体重385g。我们特意找来了“最小的单反”奥林巴斯E420来和G1做了比较,从下一页的图中您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到G1的身材。G1机身为塑料材质,手柄尺寸并不是很大,手大的朋友可能会感觉不太饱满。G1机身虽然没有设计任何橡胶贴皮,但喷塑表面能提供类似的柔软细腻的手感,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高档的。由于面向的消费者主要是年轻群体,G1除去黑色外,还首次在专业相机上引入了红色和蓝色的机身。小编个人认为,彩色的专业相机虽然听起来不太让人容易接受,但实际看到真机,还是蛮漂亮的,搭配黑色的镜头并没有显得不协调。

● G1与全球最小单反奥巴E420外观比较

   

   

   

   

● 屏幕及操控布局详解:DC和单反的完美结合

    视角转到机身背面,首先可以看到松下为L10准备的3英寸3:2比例46万像素低温多晶硅TFT 。当然,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为了保持类似单反的专业拍摄感觉,G1也设计了LVF电子取景器,这个电子取景器,根据官方的说法,为“1440000点等效值”,暂且不管这个数字是怎么样的,这个LVF确实能给我们带来相当不错的取景感受。


3英寸3:2比例46万像素低温多晶硅TFT

   
屏幕显示效果实拍,可以看到还是能够令人满意的

   
LVF和可翻转LCD,注意LVF旁边有感应器,负责LCD和LVF间的取景切换


LVF显示效果实拍,可以看到非常细腻

    无论是LCD还是LVF,都能达到每秒60帧的刷新速率,利用LVF取景,在白天能获得非常近似于光学取景器的效果,画面精细流畅,很值得表扬。同时翻转屏幕也具备相当的拍摄灵活性,举高放低随意掌握,无论您是习惯那种拍摄方式,都能有合适的选择。由于Micro 4/3系统完全采用Live MOS实时取景,因此所见即所得,100%的视野率也更方便构图。同时,在LVF旁边,还设计了一个感应器,当检测到脸部贴近时,自动关闭LCD切换到LVF取景,能够很有效的节省电能。


G1机身后部按键区域


机顶主要操控区域,转盘和拨杆搭配操作便捷,Q.MENU引自松下DC

     G1的操控布局,可以说是结合了单反与DC之大成,也借鉴了一些L10和L1的设计风格。为了保持操作感,松下为G1准备了一个拨轮,位于快门的前方,而后部则是单纯的按键,与松下DC的排布类似。四个方向键分别是ISO、白平衡和对焦方式的快捷键,以及一个可自定义的Fn键,相信绝大多数朋友都会将其设定为测光方式,这样一来常用的拍摄参数就都有独立的按键了。

   
机身肩部内侧的按键


左肩部的对焦切换拨盘,以及闪灯弹出开关

    G1机顶有两个转盘,左肩部为自动/手动对焦切换,右肩部则是模式转盘。在模式转盘下方有两个拨杆,分别是驱动方式切换和电源开关,使用起来都非常方便。G1也将LUMIX系列DC的Q.MENU引入,机顶有独立按键,按下可顺序调整各项指标,包括图像尺寸以及智能曝光等等。


G1的操控精华之一,可按动的前部拨轮

   
G1的机身接口

   
闪灯热靴,以及内置闪灯。内置闪灯弹出位置不算高,套机镜头安装遮光罩即有遮挡现象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G1只有一个拨轮,并且没有曝光补偿的快捷键,难道调整曝光补偿每次都要进入菜单么?小编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并且为此对G1的操控抱怨不已。实际上,G1的拨轮是可以按下去的,在Av/Tv档,按动拨轮可以在光圈(快门)和曝光补偿间切换,M档时则可分别控制光圈和快门。这样一来,便利性大增,手指甚至不用移动就可调整两项参数,小编认为这样的设计对于一般用户来讲,比前后两个拨轮还要人性化。

● G1镜头卡口及成像结构详解

    下面我们来仔细看看G1的镜头卡口及成像结构。Micro 4/3系统相对于普通单反,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反光板结构,直接利用Live MOS进行全过程的实时取景。卸下镜头,观察G1的卡口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法兰距确实很短,也正因为此也使Micro 4/3系统的镜头体积缩小不少。

{imageTitle}
Micro 4/3系统与4/3系统单反结构比较

{imageTitle}
取消了反光镜设计,Live MOS直接暴露在外,进行全过程的实时取景

    在正常情况下,G1的快门帘是一直打开的,进行拍摄时,会先关闭快门,经过曝光后再次打开。从上面的视频可以看得十分清楚。这样直接将感光元件暴露在外的设计,很容易使Live MOS进入灰尘,松下也特意为G1配置了超声波除尘系统,能够比较有效的避免灰尘进入。

● 菜单及特色功能详解(一)

    下面我们来为大家介绍一下G1的菜单及特色功能。整体来讲,G1的菜单结构设计相对于其DC产品是比较类似的,简单直接而明了。46万像素的屏幕也带来清晰的显示效果。G1的一般取景界面,在画面上下会显示满满两排拍摄参数,可以通过按动Q.MENU键呼出进行调整,这点和LX3的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imageTitle}
G1的取景界面,屏幕上下分别显示详细的拍摄参数

{imageTitle}
按动Q.MENU按键,可呼出进行调整,与LX3的方式类似

    抑或我们按动DISPLAY键,可以看到LCD出现了如下的画面,这事LVF负责取景,而LCD则以模块化形式更加直观的显示参数,按动Q.MENU键可配合方向键或者拨轮进行调整,与索尼单反,以及50D的速控屏幕类型是一样的,更加直观。

{imageTitle}
类似于索尼单反和佳能50D速控屏幕的操作界面

{imageTitle}
按动O.MENU键的调整模式,非常直观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G1的菜单结构,正如我们前面所讲,G1的菜单配色清新,一目了然,结构合理,还是相当好用的。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imageTitle}
G1的四项主要菜单结构

{imageTitle}    {imageTitle}
G1可以记录4:3/3:2/16:9三种画面比例的照片,并支持RAW格式

{imageTitle}
包围曝光,在G1上叫做“自动括弧式曝光”

    G1可以记录4:3/3:2/16:9三种画面比例的照片,并支持RAW格式,对于专业拍摄更为有利。此外,松下在有些选项的翻译上并未按照我们最习惯的方式进行,比如包围曝光,在G1上叫做“自动括弧式曝光”,闪灯的前帘、后帘同步叫做1st/2nd同步,还需稍作习惯。

● 菜单及特色功能详解(二)

    G1设计有两项可以扩展焦距的选项,分别是“数码变焦”和“延伸光学变焦”。前者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插值的方法,输出全像素的局部“放大”画面。而后者比较新颖,是通过改变有效感光面积实现焦段转换倍率的增加实现的。在开启该功能后,整片Live MOS只有中间的310万像素可以感光成像,焦段倍率相应放大,得到焦距更长的300万像素照片。

{imageTitle}
延伸光学变焦,是通过改变有效感光面积实现焦段转换倍率的增加实现的

    在LX3中已经出现过的智能曝光功能,G1也同样为我们带来,效果虽然不甚明显,但对于后期PS不太灵光的朋友还是有一些用的。在专业的拍摄功能上,G1也做得不错,包括可以支持设置自动ISO上限,以及按照色温数调整白平衡等等。

{imageTitle}
智能曝光

{imageTitle}    {imageTitle}
可设置自动ISO上限,以及按色温数值调整白平衡

    由于Micro 4/3系统取消了反光镜以及对焦模块,全时采用Live View取景和反差检测对焦,有很多朋友担心它的对焦速度能否令人满意。其实完全不必担心,经过实际测试,G1的对焦速度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使用需求,并且从DC上移植来的跟踪对焦、面部识别等等功能也一一得到应用,使用便利性还是很高的。


面部识别效率很高

    在跟踪对焦模式下,相机可以识别画面中的任意特征点并进行实时追踪,从上面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出,识别效率和跟踪速度都相当高,拍摄孩子或者宠物,优势非常明显。搭配松下王牌的iA自动模式,即便您没有摄影基础,也能拍摄出不错的照片。

● 色彩模式详解

    在G1的机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标示着“FILM MODE”的按键,因为Micro 4/3系统在发表之时,明确公布可以支持动态视频拍摄,因此G1出现时很多朋友都认为这个按键是动态拍摄视频的开关。实则非也,G1并不支持视频拍摄功能,也是让我们感到最为遗憾的地方。不过之前我们在采访松下公司高层时得知,明年松下即将推出支持高清、并可全时连续自动对焦的Micro 4/3系统机型,与其配套的还会有新的镜头,并且在9月份的Photokina上已经有Prototype展出。


机顶的“FILM MODE”按键代表胶片模式,并非视频录制功能

    话题扯远了,“FILM MODE”在G1上代表的是胶片模式,换句话说就是色彩模式,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G1的胶片模式


还可以对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以及降噪水平进行调整


标准模式

   
动态模式和怀旧模式

   
活力和平滑模式

   
自然和标准黑白模式

   
动态黑白和平滑黑白模式

    G1的色彩模式调整自由度很高,在每种预设模式下均可对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以及降噪水平进行调整,模拟出类似不同种类胶片的成像效果。上面的样片比较详尽的为大家做了展示。

● 各档ISO控噪及白平衡表现

    G1装备了一块感光面积为17.3×13.0mm的Live MOS,有效像素为1210万,虽然从绝对数值上看像素并不高,但考虑到Micro 4/3系统的感光面积较小,因此实际密度也算是很大的了。之前4/3系统最高的像素一直停留在1000万级别,这次进入1200万像素也算是一个跃进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G1的控噪水平究竟如何。(所有样片Av档,f8.0,平均测光,手动白平衡拍摄)

   
ISO 100样片及局部裁切(点击左图查看原片)

   
ISO 200样片及局部裁切(点击左图查看原片)

   
ISO 400样片及局部裁切(点击左图查看原片)

   
ISO 800样片及局部裁切(点击左图查看原片)

   
ISO 1600样片及局部裁切(点击左图查看原片)

   
ISO 3200样片及局部裁切(点击左图查看原片)

    G1的感光度从ISO 100起跳,最高延伸至ISO 3200,属于中规中矩的设计。从上面的样片上看,其画质表现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ISO 100~800画质基本都没有什么明显的下降。ISO1600时有轻微的可见噪点产生,但对细节基本没有影响。ISO 3200是早点稍微严重,细节也有一定的下降,但整个过程曝光和白平衡均比较准确,即便是ISO 3200在经过简单处理后仍具有可用性。


手动白平衡(上图)和自动白平衡对比

    前面我们说过,G1除了支持各种预设白平衡、2组手动自定义白平衡外,还支持手动输入色温进行白平衡调整。从上图可以看出,G1的自动白平衡在我们的静物台条件下表现的稍微偏暖,不过从后面的实拍样片中也能够看出。

● 实拍样片表现,点击查看原图

    我们拿到的G1套机配备了全新的LUMIX G VARIO 14-45毫米/F3.5-5.6 ASPH./MEGA O.I.S.镜头,这也是基于Micro 4/3系统的首批镜头之一。从前面的与奥林巴斯E420的对比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这支14-45mm镜头的尺寸比4/3系统的14-42mm镜头小了足足一圈,体积上更具优势。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它表现出了不错的素质,尤其是松下王牌的MEGA O.I.S.防抖,可以有效降低安全快门,让我们在光线不好时也能大胆使用低ISO拍摄。

   

   

   

   

   

   

    G1的旋转屏幕在拍摄时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举高放低非常自如。小编在使用G1时,已经很习惯通过LCD进行拍摄,而不必拿捏单反那种固定的姿势。G1的小巧轻便优势体现的额很明显,挂在肩上长时间也不会觉得累,并且红色机身很是拉风,吸引了不少背着单反的摄影爱好者的关注。

● G1北京798艺术区样片(一),点击查看原图

    小编带着G1,也走了一趟北京798艺术区拍摄样片。在798里,小编拍摄了不少室内样片,G1镜头优秀的防抖性能再次得到发挥。并且在一些光影比较复杂的拍摄调价下,小编尝试使用iA智能自动模式,相机都能准确的完成测光和对焦工作,值得信赖。

   

   

   

   

   

    观察样片可以发现,G1套机的成像在光线充足时还是非常锐利的,但在高光区边缘,还是会出现稍微明显的紫边。但这颗镜头的边缘画质和畸变都控制的不错,也是4/3幅面机型的固有优势之一。点击下一页更多样片欣赏。

● G1北京798艺术区样片(二),点击查看原图

   

   

   

   

   

● 其它及评测总结

    目前就着G1谈扩展性,要分两个方面来讲。首先,Micro 4/3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并且可以预见日后松下、奥林巴斯甚至徕卡等厂商都会推出此规格的镜头及配件产品。并且通过转接环,能够兼容现有的4/3系统镜头,如此看来,扩展性着实不错。不过G1作为Micro 4/3首款量产机,面对的必然会是有开放标准没有产品的窘境,虽然可以预见日后Micro 4/3会发展的很好,但目前我们买了G1玩儿什么呢?两只套头还是显得过于初级,怎么看都是“狗头”级别,虽然从松下的路线图上能够看到明年的几只新品,但依然不够好玩儿。


G1的单镜头套机标配

   
SDHC卡担当存储,标配电池支持300张左右的拍摄

   
Micro 4/3系统对4/3系统镜头转接环

   


G1通过转接环接上奥林巴斯25mm饼干头、8mm鱼眼镜头和90-250mm“大炮”

    或许我们可以把希望寄予奥林巴斯,可以通过转接环使用现在的4/3头啊!不过,大部分镜头转接后都无法自动对焦,实用性可谓大降。不过在今后,作为4/3系统的老大,奥巴在Micro 4/3上肯定也会热热闹闹的折腾一番。在松下的Viera Link解决方案里,G1是第一台可以通过电视遥控器控制浏览的相机,更加方便全家分享照片。

G1主要优点:

    Micro 4/3系统首款量产机,体积轻巧
    全时Live View效果不错
    对焦速度快
    成像效果好
    多项智能拍摄功能方便使用,操控性好

G1主要不足:

    配件镜头体系有待慢慢健全
    未将Micro 4/3系统优势发挥至极致
    价格稍高

    在用过G1后,可以认定它确实是个不错的玩意儿,操控、成像、功能都基本令人满意。但是,它距离我们心中理想的Micro 4/3机型还有一些差距,Micro 4/3应该是像LX3、G10大小的机身,配上定焦头,轻便小巧为先,要是外观复古就更好了。对!基本就是Photokina上奥林巴斯展示的概念机那样。但G1目前的样子是出于市场端的考虑,而且,G1出色的性能已经将Micro 4/3的头一炮打得很响,曾经关于对焦性能、成像的疑问在G1上我们都得到了预期的完美答案。

    前一段G1在中国发布时,松下中国高层友泽泉先生曾经透露,G1套机的售价会在7000元人民币左右。听到这个价格小编不禁有些心忧。不过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货不愁卖价高,真正喜欢G1的,肯定还是会买单。当然如果能控制在一个相对更加低廉的价位会更好。■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