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软件与网络应用超级对比(一)
1999年到2009这10年,是PC与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十年。小编来自宝岛台湾,是泡泡网第一个台湾省籍的编辑,并且因为在北京学习与就业的关系,已经做了整整5年的“北漂”。我不但是个数码发烧友,也是一只“7x24”的在线网虫,所以非常有幸在这十年中,亲历了繁简Windows以及中文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从繁体到简体,从小岛到大陆,其中的经历缤纷璀璨,实在有非常多的经验想要分享给大家。不提供硬邦邦的市场数据或者分析报告,只提供亲眼所见与亲身经历!毕竟---文章,贵在精彩而真实!
小编我怎么就不在台湾上大学,却跑来大陆学习和工作了呢?我怎么就从此不用繁体而彻底改用简体软件了呢?我怎么就放弃了注音输入法,而坚定不移的使用起拼音输入了呢?相信大家一定对这些问题会非常感兴趣的,因为在这5年间我已经为这些问题和大陆的朋友们交流无数次了,并且和台湾以及港澳的朋友们,也有若干与此相关的讨论,这使我兴起了想要专门写一篇文章的念头。
好的,当当当(敲锣),接下来各位看官们就听小编娓娓道来,我这几年来的心得与体验。
<
我是高雄人,生于台北,从小在南部长大。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1994年(我是81的),当时正是“586”电脑在台湾渐成主流的时候,还记得当时去了一个家里蛮有钱的小朋友家里,看着他用586开机进入了DOS,启动了彩色的“贪吃蛇”游戏,心里的感受叫激动啊!那时才知道,世界上除了任天堂和SEGA,还有叫电脑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不用插卡,不需要金手指,就能玩,实在是太酷了。
高雄市在这儿~ (曾经的世界靠前大港...现在第六都快保不住了)
我家的位置(湾仔内)
过了一年,1995年,在一位电脑工程师叔叔的家里,又和电脑有了第二次接触,那时台湾已进入资讯产业高度爆发的时期,所以我对电脑已经有了点粗浅的认识,听说过Windows、DOS、滑鼠(为了区别港台计算机词汇与大陆词汇的差异,此时完全以港台的词汇来描述),这些专有名词,只不过还有点雾里看花似的,有些一知半解。当时第一次看叔叔演示了“拨接上网”,就看叔叔喊醒了那只稀里哗啦响的“猫”,然后打开了Netscape浏览器,我一看那浏览器的窗口和Windows的档案管理器窗口长得好像啊(右上角都有“一个杠一个框还带一个小红叉”),所以就傻乎乎的问:叔叔啊~什么是网路啊?网路是不是就是Windows啊?
叔叔看我还是个小孩子,也不好意思鄙视我,就言简意赅的回答:不是...。我一看叔叔没心思回答我的问题,也就不问了,可当时我对电脑的好奇与渴望,已经到了不可自拔的程度了(主要是想玩三国志4),于是就回到家死缠烂打的央求妈妈也给我买一台。那时正好赶上了高中联考(中考),父母很担心我会沉迷游戏而考不上学校,但想想以我的学业成绩来说,即使不沉迷游戏大概也考不上学校吧,给儿子买了电脑,说不定还出一个比尔盖茨呢,所以父母一时糊涂,还是给我买了。
<
于是,花了新台币20000元,一台配置了14英寸显示器、Pentium 75 MHz处理器、8M记忆体、800MB硬碟,以及DOS+Windows 3.1作业系统的电脑,就让我抱回家了,其他的参数不记得了(也不懂)。当然,是请那个工程师叔叔帮忙装机的,当我看到他把装好的白色机器推出来的时候,他一样言简意赅的说了一句:小心玩,不该删的别删,不该动的别动。
当年的“586”电脑(图片来自互联网,和我的电脑长的差不多)
可我一回到家开始疯玩游戏之后,就把叔叔的忠告给抛到九霄云外了,才一个星期电脑就推回了叔叔哪里,原因是---我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把“c:\\dos”的文件夹给删了...崩溃!
就这样,我的Pentium机就在一连串游戏与软件的轮暴之中,悲惨的存活了1年,其中经历了无数次暴死、惨死、假死,抢救等过程,勉强度过了Windows 95时期。后来那工程师叔叔实在被我煩的怕了,只要我不怀好意的走过他家门前,他就大门紧闭,深怕这充满破坏力的小恶魔又钻进了他家院子里,于是那叔叔就建议我妈妈,送我去培训班学电脑吧(有点送去少年队管训的意味)。
1996年暑假,我被押解到补习班去上课了,我记得很清楚,那个补习班叫做“南训电脑”,当时我理解的是“南部管训最严格的电脑管训班”的意思,坐落在高雄火车站前的“中山一路”,是很热闹的补习一条街,我从copy、delete、cd\\这些Dos指令开始重新学起,也第一次理解了根目录、层级目录这些概念,经过这段管训时期后,我的电脑毁灭率终于大大降低了,终于不再出现直接Delete掉Dos或Windows文件夹的悲剧。
那台586,在度过了Windows 98时期之后,于1999年肢解退役,升级到了最新的Pentium III处理器与Windows 2000作业系统。而我,也终于厌倦了追逐电脑游戏,而对一个广阔的新大陆---“网际网路”,产生了兴趣。
<
虽然我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好,但考试的运气一直不错,很轻松的就上了高雄小有名气的高级职业学校---中华艺术学校,这是一所专门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民办3年制中学,而为什么出名呢?因为这个学校没有围墙,只有一栋教学楼和700名学生,并且还随时面临被拆迁的风险(真的,念到高三的某一天,市政府哇啦哇啦的派了一大群民工拿着电钻和锤子过来拆台...)。
第一次上网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学校,学校的网路教室拉了几条56K的数据线,一开始对网路没什么好感,只有一个感觉---“有够慢”。而一群高二的孩子挤在教师里上网也不会干什么好事,印象中最刺激好玩的事,就是趁老师不在围观某某同学下载的有色图片,为什么觉得慢?因为当时的网速下载一张图片差不多要5分钟。
于此同时,一部当时很喜欢的电影上映了,那就是出品于1998年,由汤姆汉克和梅格莱恩主演的浪漫爱情喜剧---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经典的剧情、浪漫的氛围,让我一下子对互联网的神秘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要是觉得网恋好像很浪漫)。同样的,我又缠着父母央求着给我装“网路”了(这小恶魔)。网路对10年前的父母来说,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在三姑六婆的社交圈中,总是不断的流传着某某某上网上到离家出走了,谁谁谁家的孩子,为了网友而自杀了。父母当然不希望我小小年纪就深陷在这个毒流乱串的黑窝子里,高中联考前给我买了电脑,已经害我去念一间随时会被拆的学校,若是在大学联考前又让我上了网,那岂不是误了我终生...父母这样的思考是非常有道理的,但禁不住我一再哀求,他们还是再一次的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给我买了一台“猫”。
“猫”送来的那个晚上,我关起了房门,立马开始疯狂上网,我还记得我的用户名是b2341516,运营商是中华电信,那时申装网路都会附赠一个免费邮箱,后缀为@hinet.net,所以我的第一个邮箱就是b2341516@hinet.net(现在当然不能用了),一辈子忘不了
那天晚上,我一下子上网上到了天亮,然后去上学,回来,继续上,又上到了天亮,持续了好几天。都去看了什么好料的在此就不方便细说了,总之,我们这些懵懂无知的80后孩子,终于有机会透过伟大的互联网,好好的弥补了健康教育课所没有学到的宝贵知识,也透过了互联网,可以联系千千万万的人,无论在世界任何角落。
正当我疯狂的使用PC与疯狂的上网的时候,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影响我日后10年甚至50年人生的两大习惯正逐渐成形,那就“电脑与网络”的使用习惯,现在回想起来,也就是从那天开始,这两大习惯就已经常伴我左右,成为了我人生的一部分,并且一定会终身与它常相厮守,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它的价值。
未完,待续...
下回预告:
10年前的台湾,网络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呢?10年前的台湾都用什么样的软件呢?台湾有盗版吗?台湾的盗版是怎么贩卖的呢?小编的第一次网恋又是怎么的曲折离奇呢?
尽请关注:两岸三地装机软件与网络应用超级对比(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