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们说:热潮退去,你还在用小程序吗?
上线两周之后,微信团队重点打造的产品之一,微信小程序终于也步上了服务号、企业号等“前辈”的后尘--耗尽了所有的关注,很少再被人提及。
在此前的文章里,笔者也曾不止一次的表述过“小程序无法取代传统APPs”的观点。但笔者没有想到的是,与公众号等微信团队此前推出的明星产品相比,这次小程序热度下降的有点快,而且用户的留存率似乎也更低一些。
其实不止消费者,开发者对于小程序的热情也在退去。上周三,@罗振宇在微博上表示:“我们决定不做了。我们知道小程序是什么了。哈哈,但是不能说。”虽然他的这条微博有些故作神秘,但是罗辑思维宣布退出却也从侧面映射出了开发者对于小程序的信心在逐渐消失。
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小程序留不住用户和开发者呢?
“入口”依旧是原罪
在小程序还没有上线的时候,微信团队就对小程序的传播方式做过了规划。张小龙曾表示:“小程序没有Tab入口,只能通过搜索/扫码进入,而且搜索时也不会被主动推荐。它不能被分享到朋友圈,只能分享给朋友或群聊。”虽然在正式上线后,已使用过可以在“发现”中找到统一的Tab入口,但是无法分享到朋友圈以及不会被主动推荐这两个为了防止小程序病毒式刷屏的条件却成了小程序传播的硬伤。
“不知道有哪些小程序还要自己一个个的搜索”,在有关小程序的话题下,微博网友@旧年荼蘼这样回答道。对于用户来说,小程序似乎过于“深藏功与名”了。微信方面限制小程序不可以和公众号采用同样的名字,因此,诸如“美团外卖”、“同城火车出行”等奇怪的小程序层出不穷。用户本来就不知道有哪些小程序,而即使知道了也可能会因为名字太难记住而搜索不到。
而对于开发者来说,没有朋友圈等途径的传播也就意味着微信并不会为开发者导流,用户的的积累等还是需要自己来做,但却需要再去花精力开发小程序,这一点上小程序并没有什么优势。
小程序太过“鸡肋”
而另一方面,功能也是小程序的一大硬伤。按照微信团队的设想,“轻量级”和“用过即走”讲师小程序的两大杀手锏,在产品层面上,小程序也做到了这两点。不过“轻量的意义和代价”以及“用户走去哪”却是微信团队没有想过的问题。
微博网友@癫疯科技在微博上表示“用回app,小程序只是尝鲜而已,不实用。”在尝试过小程序之后,大部分的用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都选择了回归传统APP,小程序没有完整的应用功能,像京东、美团外卖等小程序基本就是网页版的移植,甚至连代金券等都用不了,实用性大打折扣。
空间并不是如今手机的限制条件
在小程序刚刚推出的时候,“16GB iPhone的福音”似乎是我们所能听到的有关小程序最响亮的声音之一,诚然,16GB,甚至32GB在如今的智能手机上是有些不够用,不过随着手机产品的迭代,容量似乎已经不再是手机的最大限制了,甚至就连iPhone都将起始容量上跳到了32GB。
不仅如此,就目前而言,小程序所能代替的应用所占据的空间往往并不大。真正耗费空间的微信、淘宝、游戏等应用,也不可能会推出相应的小程序。
总结:
不止如此,小程序开发环境的不成熟、相关条件的约束也都限制着小程序的大规模普及。无论对于开发者还是用户来说,小程序大规模普及就目前得情形来看似乎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对于微信团队来说,如何为小程序找到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