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有却真没有!细数DIY硬件十大遗憾
……
赵本山:一斤多的有、有吗
小沈阳:这个是有,还是没有啊
赵本山:这个,我跟你说,这你开的店,有没有你还不知道哇?这不差钱
小沈阳:啊!那没有
……
赵本山:来民间的,孩子,来个小野鸡炖蘑菇
小沈阳:没有
赵本山:这个可以有
小沈阳:这个真没有
……
赵本山:好了小伙子,咋们不是一个没点,我点完之后,鲍鱼、龙虾,你都没有
小沈阳:有没有,你心还没数吗
赵本山:我有啥数,你不说没有吗
小沈阳:别说话了,一会万一要有咋整啊
赵本山:不是,到底有还是没有,我这差钱还咋的
小沈阳:我知道大爷不差钱……
09年春晚最大的亮点,毫无疑问非《不差钱》莫属,赵本山那句“不差钱”,让观众很受用,它已经成为2009年的流行语,为正努力度过金融危机的中国人添一把振奋。
《不差钱》中最经典、同时也是让人笑声最响亮一段台词,显然就是“这个可以有”与“这个真没有”,在各大论坛和博客中,这段名言已经被恶搞成为无数个版本,网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用它来表达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与遗憾。
作为一名经常与IT硬件打交道的评测编辑,笔者对各类产品也有自己的见解,也深知电脑玩家对硬件发展的追求与期待。不管是差钱还是不差钱的玩家,都想要购买一款称心如意、高性价比的产品,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由于技术、市场、成本、实力等各方面的限制,没有什么产品是十全十美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遗憾。
现在笔者就斗胆罗列一些电脑硬件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分享给各位网友,不知大家是否会有同感,文中如有曲解或遗漏,也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GPU物理加速——A卡可以有
显卡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针对3D游戏性能了,高清视频解码、编码、各种通用计算应用,让游戏更加逼真精彩的GPU物理加速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雪域危机》、《镜之边缘》等大作的发布让具备PhysX物理引擎的N卡锦上添花,在N/A显卡游戏性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会优先选择功能更多的显卡。
AMD当然有自己的苦衷,业界两大物理引擎提供商已被财大气粗的Intel和NVIDIA瓜分,对于AMD来说处境极为被动:
- Intel自家独立显卡尚在襁褓之中,自然专注于推行CPU物理加速技术,对于GPU物理加速避而不谈;
- NVIDIA只有GPU产品,收购Ageia后则依靠CUDA架构捆绑PhysX引擎,并联合游戏开发商大力推广GPU物理加速技术;
- AMD同时拥有CPU和GPU产品线,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选择了与Intel旗下Havok合作,寄人篱下再加上没有核心技术,并没有多少实际成果。
不过在即将召开的GDC 2009大会上,AMD催化剂产品经理Terry Makedon声称,AMD即将公开自己的“ATI GPU物理技术”,并可能“在GDC上展示一个DEMO”,而且他又补充说:“Havok确实是我们的特别合作伙伴。”
ATI示的GPU物理加速Demo,可以看到背景有Havok Logo
AMD会在26日的GDC上举行一次长达一个小时的主题演讲,其中就会探讨“基于OpenCL、ATI Stream技术的开放式、标准化物理游戏计算”。AMD流计算主管Patti Harrell解释说:“这些业界标准API一旦公开,我们就能看到建立在它们基础之上的Havok物理技术,而这正是Havok的美妙之处,所以我们一直在与Havok公司合作,事实上我们的消费事业部里就有一个团队,每天都会和他们在一起工作。”
Havok董事总经理David O'' Meara称,“顶尖游戏开发商一直认为,核心的游戏可玩性模拟应该在处理器核心上执行”,不过GPU物理加速应该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大规模并行产品(GPU)的能力为计算特定类型的模拟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我们也期待与AMD合作挖掘这种可能”。
综上,ATI对于GPU物理加速,当然是“可以有”,但何时才能有,不得而知,至少目前是“真没有”。而NVIDIA的PhysX引擎则是遍地开花,PC游戏支持数量越来越多,近期也拿下了PS3与Wii两大游戏主机平台,前景一片光明!
● DX10.1——N卡真没有
ATI显卡的一大卖点就是能够支持微软最新的DX10.1标准,不过DX10.1虽然已经出现一年多之久,但一直在玩家眼中并未有多大作为,支持的游戏也屈指可数,数量上根本无法与PhysX游戏相提并论,游戏质量和速度的提升也不太容易看出来。
DX10.1是对DX10的一系列完善、补充、拓展和延伸,并增加5个新的API、支持最新硬件、强制要求FP32纹理过滤和4x MSAA多重采样反锯齿。DX10.1主要更新内容有:
1. 支持Shader Mode 4.1
2. 新的着色指令支持立方体纹理贴图阵列
3. 应用程序可以控制多重采样和超级采样的使用,并选择在特定场景出现的采样模板
4. 可以直接对压缩的纹理材质进行渲染
5. 更具弹性的资源复制和利用
6. 包括多个渲染目标的总体混合模式,以及更新的浮点混合功能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DX10.1的消息似乎多了起来,暴雪、世嘉、EA、Valve和AMD达成合作关系,对于微软即将发布的Windows 7操作系统,微软官方也已经确认了Windows 7将支持DirectX 10.1显卡技术标准。而一些支持DX10.1的游戏新作也将出现。
AMD认为,NVIDIA是故意不支持DX10.1标准,或者说是懒得对GPU芯片做改动以便支持DX10.1,实际上支持DX10.1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而NVIDIA则认为DX10.1完全没有必要,既然通过改动软件(驱动+游戏+显卡名称)就能够支持所有的技术和特效,何必要大动干戈对硬件做改动呢?
总之,NVIDIA显卡对于DX10.1是“真没有”,也不打算有,准备跳过DX10.1直接进入DX11。目前来看,N卡虽然没有DX10.1,但用户损失也不大,《FarCry2》和《刺客信条》等DX10.1大作N卡的性能也很好,画面并不输给A卡。
● GPU并行计算——A卡可以有
ATI(AMD)与NVIDIA之间GPU之战,远比AMD和Intel之间的CPU之战有意思,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并没有那么悬殊。竞争是激烈的,也是好看的,近年来A/N之间的龙争虎斗给广大用户带来了性能更强、价格更实惠的产品:如果没有HD4850/HD4870,9800GTX/GTX260就会永远高高在上,没有HD4870X2,NVIDIA也就不会急于发布55nm的GTX285/GTX295。同理,如果没有NVIDIA的辛勤努力及孜孜不倦的推广,GPU并行计算也就不会这么快的深入人心,AMD也可能会将ATI之前在GPGPU方面的努力束之高阁。
2006年,当ATI率先提出GPU通用计算时,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天方夜谭,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得偿所愿。如今,只花了两年时间,GPU就已经在科学研究和超级计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民用市场也开始遍地开花。现在,玩家们因一两款特别喜爱的游戏而升级显卡;将来,或许很多不玩游戏的人,也会冲着一两款支持GPU加速的软件去购买中高端显卡。
NVIDIA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Badaboom软件版本更新非常频繁,视频兼容性大大提高,编码效率也逐步提升,相比之下Avivo则令人比较失望,虽然转换速度极快,但GPU基本空闲全靠CPU硬抗,没有充分利用GPU并行计算性能。
蛋白质分布式计算(Folding @ home),A卡最先支持,但据测试N卡的效率显然要更高一筹,看来架构上还是N卡更适合做并行计算。
TMPGEnc 4.0率先支持NVIDIA CUDA加速,让视频编辑输出性能得到提升,该软件为N卡独占并不支持A卡。
CyberLink PowerDirector Ultra 7(威力导演)率先支持CUDA加速,09年3月份加入对Stream的支持,ATI晚了半年。
ArcSoft TotalMedia Extreme率先支持CUDA进行实时倍线处理,即将加入对Stream的支持,ATI又晚了半年。
不难看出,虽然NVIDIA CUDA所能提供的软件,大部分ATI也能提供支持,但是无论进度还是效果方面,都是相差甚远!比如PowerDirector和TotalMedia Thertre,N卡用户几个月前已经能够使用GPU加速了,而ATI只能在明年一季度才提供支持;PhysX游戏已经为数不少了,而Havok游戏(GPU加速)一款还没有;Badaboom虽然是收费软件,但国内并不缺乏盗版,而完全免费的Avivo尚无法令人满意。
AMD也坦诚,虽然GPU通用计算的概念最早由ATI提出并率先应用,但NVIDIA已经后来者居上,在很多方面都比ATI做得好。不过AMD近年来所做出的努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GPU功能的开发也是紧追不舍,并没有落后NVIDIA太多。
您或许感慨NVIDIA在并行计算方面十年磨一剑的艰辛;或许为ATI因AMD收购而错过近两年的发展而惋惜。然后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无论对于领先者还是追赶者玩家们都应该给予同样的掌声。
● DX10——WinXP真没有
2007年初微软发布的Vista系统在推出之前曾经受到了不少用户的期待,其华丽的外观效果以及DX10的加入都让人充满了希望,然而在上市将近2年的时间内,Vista系统却遭到了很多用户的批评甚至摒弃,不少用户在换装了Vista系统一段时间之后就重返XP怀抱。微软也承认了Vista系统的失败,并且已经着手挽救,除了延长XP的服役时间之外,Vista的继任者Win7的推出也提上了日程。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自然是资源开销越少的系统越好,体积臃肿和效率低下的Vista显然不是非常好的选择,然而微软通过限制DX10 Only For Vista这一条就彻底毙掉了XP,为了体验最新的DX10游戏,玩家必须使用Vista系统。
为了实现XP支持DX10游戏的目的,近两年来游戏玩家及黑客们都是乐此不疲的为破解而努力,而且还小有成就,类似“XP成功安装DX10”,“XP实现Crysis VeryHigh特效”等报道屡见不鲜。
想要让XP支持DX10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Vista除了独占DX10 API之外,而且还更改了显示设备驱动模型(WDDM),这与XP驱动架构截然不同,因此仅从从Vista当中提取DX10 API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让XP实现/模拟WDDM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没有公布源代码的微软系统来说。
XP下实现Crysis DX10特效,实际上还是DX9C模式
之前所谓的XP破解支持DX10都是通过欺骗系统和欺骗游戏的方式,只能让部分DX10游戏在XP系统下打开部分特效,既便如此已经让游戏画面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近期,Windows 7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Vista的亡羊补牢之作,测试版Win7已经让很多人欣喜不已,资源开销和运行效率相比比Vista有了明显改善,Win7 Beta1版最然还有不少的Bug,但已经能够完全取代Vista了,相信正式版发布后我们就可以完全抛弃XP与Vista,也不用再想着如何破解支持DX10了,因为DX11时代也即将来临了。
● 4GB以上内存——32Bit系统可以有
现在内存真的是白菜价,1GB*2早已成为过去式,新装机标配2GB*2,升级用户则达到了1GB*2+2GB*2=6GB容量!现在问题就来了,不管您使用的是XP还是Vista系统,只要是32Bit就不能支持4GB(含4GB)以上内存,虽然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但实际运行效率会有一定的损失,而且内存只能使用3GB-3.5GB容量,多余的全部空闲白白浪费!即便最新的Vista SP1 32Bit能识别4GB甚至6GB以上内存,实际可用空间还是3.5GB。
为了充分利用内存容量,并不至于造成性能损失,用户必须重新安装64Bit系统,64Bit系统虽然性能更强(仅限于原生64Bit软件),但对普通用户来说却没啥用处,最重要的是和不少软件(尤其是国产软件)和游戏(尤其是日产游戏)有兼容性问题,一旦您常用的软件不支持64Bit系统,那么就只能忍痛割爱了。
难道32Bit系统真不能支持4GB以上内存吗?当然不是!虽然民用版较高级的XP Professional 32Bit及Vista Ultimate 32Bit不支持大于4GB的内存,但实际上采用相同内核的服务器版操作系统却能支持,比如Sever 2008 32Bit就能够支持并完全使用最多16GB内存容量,这又是为何呢?
事实上现在的CPU即便运行在32Bit下也是具有4GB以上大内存的使用能力,所采用的就是Memory Remaping(内存重映射)技术,我们只要提取Server 2008 32Bit系统当中的部分文件就能让Vista 32Bit恢复最多16GB内存的使用权,方法如下:
1.BIOS中开启Memory Remap Feature选项,如果有的话;
2.下载Sever 2008 32Bit版的tokens.dat,这是个软件许可文件,位于系统C:\\Windows\\ServiceProfiles\\NetworkService\\AppData\\Roaming\\Microsft\\SoftwareLicensing目录中。
3.在Vista 32Bit系统安全模式下停止Software Licensing服务,然后替换tokens.dat,注意是个隐藏系统文件,替换后恢复服务并重启系统;
4.重启系统后会提示当前序列号不可用,需要重新输入Sever 2008标准版的序列号,再次重启即可激活;
5.由于Sever 2008的许可禁用了Vista Aero服务,所以你还得重新开启Aero服务,现在一切恢复正常了,最多可以支持16GB内存,没必要装兼容性不好的64Bit系统了。
由于使用了内存重映射技术,虽然增加了内存可用空间,但是效率会有一定的损失,因此如果您使用的软件和64Bit系统没有兼容性问题的话,建议4GB以上内存用户最好还是安装64Bit系统,这样性能才是非常好的的。
● 3D游戏和高清视频解码——上网本可以有
Atom处理器可真是个好东西,TDP才4W,主频达1.6GHz以上,性能尚可,能满足用户基本的上网与文字处理要求,更是凭借Intel的巨大影响力,让NetBook(上网本)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为用户创造了新的需求,Intel对于“第二台或者第三台”电脑的定位的确非常精准。
945GZ即便是搭配双核Atom也无济于事,游戏高清样样不行
但是,上网本最大的败笔就在配套芯片组身上,945GZ这种老掉牙的芯片组Intel也好意思拿出来,不支持双通道不支持高清游戏性也极差,功耗还不低,最可恶的是945GZ与Atom捆绑出售,也难怪业界认为Atom的任务就是清空芯片组库存……
作为超低功耗的顺序处理器,Atom处理器的软肋就是多任务性能极差,即便支持超线程也无济于事,而且视频软解码能力有限,仅能勉强胜任低分辨率RMVB的要求,难道上网本就只能上网吗?游戏视频都不行?
NVIDIA拿出了更强更完美的解决方案——Ion离子平台,单芯片设计让这套平台的体积可以做到非常小,搭配笔记本DDR3内存条和笔记本硬盘,整机仅有仅有一块台式硬盘那么大,看上去就非常可爱,都是单通道内存的话,高频DDR3能够让整机性能得到提升,整合的GF9400显卡则能大幅提升游戏和高清播放性能,从而弥补上网本最大的不足!
GF9400本身游戏性能接近于低端独立显卡,比Intel的垃圾显卡强N倍,还能对H.264、VC-1、MPEG2三大高清编码提供完美硬解支持,所以ION平台玩简单游戏、看高清是绝对没问题的,而且它还能支持PhysX物理加速技术以及CUDA并行计算技术,视频转码能力也堪比桌面双核处理器。
体积小、性能强、功能全,所以离子平台一出,各大板卡和笔记本厂商都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只要Intel开放平台限制,离子平台将会大有可为,高清、游戏、转码,Atom上网本都可以有!
● 诱人的超线程——酷睿2真没有
Core i7原生四核还能支持超线程技术,虚拟八核让多任务效能大幅提升,任务管理器看着那么多核心都非常爽,其实不少人都是冲着诱人的HT技术而购买i7的,实际上i7并没有比Core 2 Quad强多少,只是一大堆先进技术让i7身价倍增而已!
回想起来,在Intel近年来的处理器中,唯独如日中天的Core 2 Duo和Core 2 Quad系列不支持HT技术,就连高频低能的奔腾4都支持HT,多任务性能极差的顺序处理器Atom都支持HT,胶水双核奔腾D(仅限至尊版)和双核Atom都支持HT,凭什么酷睿2就不支持呢?
老谋深算的Intel当然有自己的打算,一下子推出太好、太完美的产品的话,老产品还怎么卖呢?诱人的技术自然要在关键时刻拿出来诱人,平时还是深藏不漏的好:
- 想当年P4的架构那么差,被Althon XP苦苦相逼,无奈之下P4C和P4E依靠HT技术杀出一片血路,虚拟双核的确让用户很受用,虽然性能没多少提升甚至还会下降;
- P4E支持HT,那么胶水双核PD自然也应该可以支持,不过当时系统和软件对多核支持不力,胶水双核的性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虚拟四核就更派不上用场了,因此Intel对PD没有开放HT,不过服务器版本HT还是开放的,到最后推出的至尊版PDEE 955也支持HT,由此可见胶水双核也是能支持HT的;
- 酷睿2时代,原生四核再加上全新高效的核心,让A64 X2暗淡无光,自家的PD更是被批斗的体无完肤,酷睿2已经相当完美了,HT技术自然被雪藏起来,以备后用;
- Atom是颗顺序处理器,单任务性能尚可,多任务性能极差,为了缓解不足HT技术重现江湖,只是以Atom那点可怜的性能,还有富裕的处理能力供HT技术使用么?当然Atom诞生时双核CPU已经普及,单核关注度极低,至少HT能够让Atom非常好看,我也是(虚拟)双核的……
- 由于Core2的架构太过优秀,i7虽然是原生四核、有L3、高速QPI、整合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撑腰,可实际性能提升还是相当有限,为了进一步加强i7的吸引力,Intel故技重施,HT一出四核瞬间变八核,i7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除了价格外已近乎完美……
酷睿2不支持HT,原来是市场需求所致,既缓解了PD的库存压力,又让i7更具吸引力,的确很高明!
● 三核心处理器——AMD有Intel真没有Intel有胶水双核、胶水四核、虚拟双核、虚拟四核、虚拟八核,这些AMD都没有;不过AMD有三核处理器,Intel真没有,至少目前没有也不打算有。
三核其实是AMD原生四核的附属品,AMD在工艺转换期间,将一批四核隐藏了其中一颗核心,做成三核卖从而诞生了较为低阶的版本,很好的填补了双核与四核之间的巨大断层,丰富了产品线。
之前Intel的Core 2 Quad四核处理器实际上由两颗Core 2 Duo组成的胶水四核,因此不会有三核这样的奇怪产品,Intel划分产品线的主要手段就是阉割二级缓存,双核系列有512K 1M 2M 3M 4M 6M六个版本,四核系列有4M 6M 8M 12M四个版本。
AMD的Phenom一代处理器由于二级缓存较小(512K)并各自独立,共享式L3容量也不大(2M),不适合做阉割处理,只好通过隐藏核心的手段诞生了三核与Althon 7750这样的双核。现在Phenom二代发布之后,三级缓存增加至6M,如此一来AMD除了可以隐藏核心外,还能阉割三级缓存,一时间AMD产品线百花齐放,令人眼花缭乱!
所以说,不管隐藏核心还是阉割缓存,都是芯片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导致的结果,当然也有丰富产品线的需要,将原本完好的芯片降成较低规格的销售,这样玩家就有机会破解核心或缓存享用更强的性能,前一段炒的热火的三核改四核、L3 4M改6M就是很好的例子。
现在Intel的Core i7已经是原生四核,L3容量高达8M,Intel完全可以将瑕疵i7核心屏蔽为三核卖,或者将L3阉割从而产生低规格的型号。但为了维护i7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形象,相信短期内不会有阉割产品出现,更何况目前Intel的产品已经很完整,上代的酷睿2系列足以对抗AMD的全线产品,根本没必要拿i7开刀。
● 缓存——山寨SSD可以有
2008年SSD的价格直线下滑,知名品牌30GB版本跌破500元,无牌山寨版价格更低,接近心理价位,于是一些并不怎么差钱的玩家已经率先享受到了固态硬盘所带来的速度快感。但长期使用中很多人不约而同的发现,SSD的传输速度虽然比普通机械硬盘快很多,寻道时间也超低,跑测试分数非常好看,但时不时会出现卡机假死等莫名其妙的现象,有时候性能还不如普通硬盘,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还是出在SSD的主控芯片上,低价SSD千篇一律的使用了台系JMF602芯片,该芯片虽然同时支持SATA2.0和USB2.0输出,但内部却不支持缓存芯片,而MLC颗粒低下的写入性能急需大容量高速缓存来弥补,无缓存版SSD性能暴跌的罪魁祸首就是主控芯片。
通过之前“山寨SSD差在哪?探究固态硬盘主控性能”一文的测试来看,带缓存的大品牌SSD显然要比不带缓存的强很多,而且长期使用也没有卡机现象,但可惜的是无论金士顿还是海盗船的SSD都是天价,即便不差钱的玩家也很难接受。
所以很多人都非常期待带缓存版廉价SSD的上市,现在很多山寨厂商已经在紧张测试当中,据了解虽然SSD的总容量不大,但自带缓存容量已经远超普通机械硬盘,32MB/64MB/128MB缓存版SSD相信很快就能大量上市,这也就意味着SSD开始走向成熟。
山寨SSD缓存可以有,只是需要耐心等等。
● 供电——ESATA没有USB有
在高清视频横行、硬盘容量倍增的情况下,伴随我们多年风雨的USB接口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速度要求了。USB2.0最大速度仅为30MB/s多一点,远远不能达到它的理论值480Mbps(60MB/s),于是我们需要新的高速接口来代替。USB3.0遥遥无期,ESATA挺身而出。
接口 |
标准 (Mbps) |
理论带宽 (MB/s) |
实际速率 (MB/s) |
USB 1.1 |
12 |
1.5 |
1+ |
USB 2.0 |
480 |
60 |
30+ |
1394a |
400 |
50 |
35+ |
1394b |
800 |
100 |
70+ |
eSATA I |
- |
150 |
150 |
eSATA II |
- |
300 |
300 |
ESATA其实与普通SATA没有本质区别,数据线没有任何转接因此传输率也不会有损失,只是接口形式有所改变。但ESATA也像SATA一样不带供电,连接移动硬盘时必须有额外的供电设计才能支正常使用,比如用专门的电源适配器或者从机箱引出一条D型或SATA供电接口,显然无论哪种方案都不方便。
于是,更好用的解决方案出来了:
上面这个移动硬盘盒既支持ESATA也支持USB2.0,还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供电接口,我可以用ESATA传输数据,而通过附带的USB线连接DC 5V为硬盘供电,由此巧妙的解决了ESATA的供电难题,让移动硬盘不再有任何瓶颈。
不过,ESATA+USB供电需要使用两条线,使用起来还是有点麻烦,于是更绝的解决方案出来了:
这个接口被称为USB Plus,实际上是一个USB2.0和ESATA的合体,设计者将ESATA信号线设计在了USB的反面,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这种设计在轻薄笔记本上很常见,某些知名品牌笔记本为了节约空间将ESATA“寄生”在一个USB上面,由于USB和ESATA的数据线相对而立,因此互不影响。
爱国者首次将这种设计使用在了移动硬盘上面,它依然是USB+ESATA双接口设计,只是切断了USB的数据线,仅保留供电线,这样只通过一条线就联通了ESATA并保持USB供电,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了ESATA的供电问题,在USB3.0普及之前,这种USB Plus的确是最完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