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将超1000元 酷冷V10测试抢先揭秘
泡泡网散热器频道2009年3月27日 编者按:泡泡网于最近参观了酷冷的生产厂,在生产线上见到了一批巨型散热器,熟悉散热器的网友们一定认出这是酷冷还未发售的V10半成品,据可靠消息,国内售价将超过1000元!这是一款即利用风冷也利用半导体制冷模块(TEC模块)的散热器,文章最后一页是半导体制冷原理的科普介绍,如果您对此不感兴趣完全可以跳过,这对您了解这款散热器完全没有影响。鉴于我们还未拿到散热器,先编译一篇legitreviews的评测给各位网友解渴,也希望您不久以后关注我们的评测。
酷冷V10 半成品
酷冷在发烧级机箱和散热器领域被广大玩家熟悉,最近几年在CPU散热器各个档次都有产品,利民在LGA775平台一直占据了散热器霸主地位,酷冷希望通过一款混合机制散热器来占据Intel新一代平台LGA1366的散热霸主地位,这款散热器就是V10。
酷冷V10标志
酷冷V10
酷冷从V8开始利用‘引擎’这个别称宣传自己的散热器,这种方式也同样运用到了V10,这款散热器体积大的吓人,而且宣称可以为热设计功耗200W以上的处理器冷却,在冷却CPU的同时,这款散热器也要耗费70W左右的功率。10根热管中有6根穿过底座,和之前我们评测的V8比起来,V8一下就显得过时了。
酷冷V10散热器底座
散热器尺寸为236.5 x 129.6 x 161.3 mm,显而易见它符合怪兽身材,呵呵。V10一共有2枚12cm脉宽调制风扇,提供90CFM以上的风量,散热器可以安装在Intel LGA1366,775平台;AMD的754,939,940,AM2与AM3平台。
以下是酷冷V10的产品参数
Cooler Master V10 参数:
- 型号:RR-B2P-UV10-GP
- 支持平台:Intel LGA1366 & 775, AMD 754/939/940/AM2+/AM3
- 尺寸:(L) 9.32 x (W) 5.11 x (H) 6.36 inches or 236.5 x 129.6 x 161.3 mm
- 重量:1200 g
- 材质:铜底,铝鳍片,10根热管
- 热管直径:6mm
- 风扇尺寸:120 x 25 x120 mm
- 风扇转速:800~2400 R.P.M
- 风量:90 CFM (max)
- 风压:2.94mm
- 风扇种类:来福轴承
- 风扇寿命:40,000 hours @ 25 oC
- 风扇噪音(dB-A):17 dB-A (min)
- 风扇接口:4-Pin
- 风扇控制方式: 脉宽调制方式
- 控温范围: 25 ~ 70 o
- 功耗: 70W (最大)
- 额定电流: 9.8A (最大)
酷冷V10包装盒
V10设计的目的不光是为了给处理器散热,也希望能为PC周边设备降温,从外形上看,最明显的是它能把风吹到内存上。酷冷在这部分设计做足了工作,即便您使用了海盗船Dominator类型的‘高个子’内存,照样不会和V10发生冲突,不过您要是用金士顿HyperX T1这样超高的内存,恐怕就要发生冲突了。除了为内存部分降温,这样下吹的方式对主板供电部分的散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今天我们的测试要在i7 920和LGA 775平台上进行,做对比测试的是利民Ultra120 eXtreme和Xigmatek HDT-S1283。测试正式开始前,我们得仔细看看V10到底为什么这么大。
从下面这幅图中可以看到V10的所有扣具,右侧有一张安装说明书告诉你如何让V10工作,再往右一些是附赠的导热硅脂。图片下侧是散热器质保说明,左下侧是用户手册。
酷冷V10附件和说明书
你们可能还记得变形金刚里女主角Megan Fox围着大黄蜂欣赏抚摸的情景,哈哈,说不定会有这样的辣妹想靠近你的电脑好好瞧一瞧里面的V10呢。
侧看V10
V10底座
上面这幅图中我们卸掉了V10的塑料罩,塑料罩作为导流用,使用6颗螺丝固定在散热器上。
卸掉塑料导风罩以后我们就能清晰的看到V10的鳍片了,黑线和红线从TEC模块引出。TEC模块发热一侧冲着上面的鳍片,制冷一侧贴在散热器底座。
TEC模块
可以看到供电线从另一次穿出底座,TEC模块的供电线和TEC模块控制单元通过4pin D型接口接在电源上。控制单元在系统待机和系统轻载情况下关闭TEC模块,毕竟70W也不是不小的功率,而且控制单元为了防止温度过低周围空气发生结露,也在适当的时候减缓制冷过程”。
另一个角度看V10
从另一个角度看V10,两个12cm风扇连接在一条供电线上。如果你想换风扇,只能自己手动并联起两个风扇,或者干脆用两个分开的风扇。
V10侧面看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去掉风扇以后V10的样子,两部分塔式鳍片直立着,其中右侧塔体积更大,这部分还使用了独立的4根热管。左侧伸出一枝鳍片照顾内存部分的散热。
以下是我们的测试平台,一共两套,一套是Core i7平台,一套是LGA 775平台。
Core i7平台配置
LGA 775平台配置
这么高端的平台和散热器在眼前,我们就不打算用Intel盒装风扇做测试了,毕竟它和我们的散热器差距太大了。我们使用的两套平台都超频至3.6GHz,Q9450此时电压为1.32V,i7的电压为1.30V,我们加压并不算太多,只是让他们在3.6GHz稳定的跑测试就可以了。
我们用OCCT 3.0.0这款软件让CPU满载,OCCT在测试时也生成温度曲线图,这些测试手段也是发烧友常用的方法。对于其他两款散热器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测量。i7平台在测试时开启CPU的多线程功能,否则CPU不容易满载,这样才能让CPU温度尽可能高。
做对比的散热器中,利民的U120E算老爷爷了,当初来的时候并没有带风扇,这次测试时我们换了一个Panaflo FBA12G12M风扇,噪音为35.5分贝,85.5CFM风量。而LGA1366版的U120E自带了一款7.5dBA,21.8CFM的静音风扇,最终我们决定还是用Panaflo那款比较强的风扇,一场风冷王的决赛就要开始了。
LGA775平台测试成绩
在Core 2 Q9450超频到3.6GHz满载运行时Xigmatek的HDT-S1283成绩最差,酷冷的V10成绩居中,利民的U120E还是最强的散热器,在满载以后有一个核心最高温度一直维持在53℃以下,而当我们使用其他两款散热器时,这个核心都高了几度。在这个平台下V10没有击败U120E。
Core i7平台测试成绩
这是Core i7 920超频到3.6GHz后的满载成绩,C0步进的i7如果加压超频到3.5GHz以上发热量是惊人的,这项测试中V10大幅度领先。待机时比U120E低3℃,满载时低了8-10℃!发烧友对U120E的研究很透,有人打磨底部,认为原装的散热器底部有弧度影响和CPU顶盖的接触;而有些人却认为这个弧度恰好可以在安装后产生对CPU顶盖更大的压力,让顶盖更好的和封装核心接触,有利于散热,我们为了消除这样的影响,朝四个方向都安装了一次散热器,不过结果发现差别小于1℃。
在DIY界争夺某一领域的王者地位需要在工业设计上花很多功夫,如果说酷冷V10是风冷之王的话,别忘了它不止利用的风冷的原理。另外一点,虽然我们没有方法准确得到北桥,主板PCB和内存的温度,但通过手的触摸可以明显感觉到V10关照下的平台有更低的温度。不过V10的发布价是126.95美元,这几乎是U120E的二倍了。
在Core i7平台下V10能够大幅度领先应该是因为他的TEC模块开始工作的原因,如果您记得开篇时我们对V10的介绍,里面有这么一段“控制单元在系统待机和系统轻载情况下关闭TEC模块,而且控制单元为了防止温度过低周围空气发生结露,也在适当的时候减缓制冷过程”。V10能有这样的成绩,应该是在温度达到60℃-70℃时启动了TEC模块。
我很喜欢这款散热器,酷冷为了设计V10也一定下了不少功夫,的确它非常大,但它确实能让你的CPU和周边设备降温不少,即便没有像Megan Fox这样的辣妹趴在你的机器上看散热器,V10也足够吸引你的朋友对你的电脑指指点点了。
半导体制冷器在1960才出现,这也是半导体行业兴起的那个年代,而它的理论基础是在19世纪形成的,最重要的实验就是Peltier效应。下图是由X及Y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所组成的封闭线路。
Peltier效应示意图
通上电源之后,冷端的热量被移到热端,导致冷端温度降低,热端温度升高,这就是著名的Peltier效应。1834年法国物理学家Jean Peltier,成功的解释了这种现象,这个现象直到近代随著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制冷器’的发明,而这时只能称作电制冷,还不是半导体制冷。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半导体制冷器的结构。
半导体制冷器示意图
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P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最后由两片陶瓷片像夹心饼乾一样夹起来,陶瓷片必须绝缘且导热良好,外观如右图所示,看起来像三明治,这样的散热器可以提供零下40℃的低温,但一般功耗也较明显,市售TEC模块的功耗大都在几十到上百瓦。
至于什么是P型半导体什么是N型半导体就超出文章讨论的范围,如果感兴趣,您可以找一些半导体器件原理或固体物理的书来看一看。在酷冷V10散热器上的那个TEC模块就是半导体制冷模块,使用它时要注意很多问题,比如制冷面和发热面不能装反,空气冷凝的问题,不过V10散热器已经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只需要接好线直接使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