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刻2GB 体验真正的8速蓝光刻录机
● 光盘错误纠正机制
在谈烧录质量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储存媒体的错误纠正机制。只要是储存媒体一定需要有侦错及纠错的机制,不像硬盘的磁盘是处于密封的空间,光盘这种裸露在外的媒体,遭受着指纹、灰尘、光线等的摧残,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侦、纠错方案才能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光盘是以"1"、"0"的数字讯号来记录,但要由光学讯号转变为数字讯号,且避免错误的产生,因此必须经过复杂的手续,如置入错误修正编码(ECC, Error Correction Code)及调变(Modulation)等方式。
依据储存密度及其它衍伸问题的不同,CD/DVD/BD采用不同的侦、纠错与调变机制:
光驱在读取光盘片的时候,不可能达到100%的准确读取,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随时都会产生随机的存取错误。理论上来说,读取的速度越快,产生的错误率也会增高。
我从CD开始介绍好了,CD的错误率可分为C1及C2 Error,C1层级为可修正的错误、C2层级则是属于不可修复的错误。
至于DVD的部份,则是可分为PIE(Parity Inner Errors)、PIF(Parity Inner Failure)及POF(Parity Outer Error),第一层的PIE纠错不得高于280,第二层的PIF纠错不得高于4,POF则是不允许发生,否则会产生无法修复的错误。
BD则是LDC与BIS,但说老实话,我还搞不太懂它们的数值是代表什么东西!
光驱在读取光盘片的时候,会负责努力的侦错及纠错,但当你的光盘片有无法修复的错误产生,就会出现类似以下的错误讯息:
你使用Nero DiscSpeed来读取它的时候,会发现读到一半就发生错误而终止:
那是因为该光盘片已经有不能修复的错误,这时我们可以叫出ScanDisc功能,来检查错误的分布状况:
红色的部份就是属于不可修复的错误,它也表示在光盘里面的数据已经毁损,没有办法挽救了。
广义的Jitter指的是偏差值,较狭义的解释就是光盘片上坑洞实际与理论上的相对误差,一张质量好的DVD光盘应将Jitter值控制在8%以下(越低越好),Jitter在光盘片上的分布状态可以看出光盘片烧录质量的稳定程度。■
以上文章来源于HD.club 精研事務所,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