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数字电视频道 PCPOP首页      /      数字电视     /      评测    /    正文

120Hz已经过时!平板电视倍速技术综述

    【泡泡网数字家电频道3月26日讯】漫步如今的平板电视卖场,只要您在各个品牌的高端机型前稍加驻足,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会宣扬自己搭载了名为100Hz或者120Hz倍速驱动的技术,大有取代在2008年被广为炒作的“1080P全高清”概念的势头。而随着宣传的增加,很多消费者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要将100/120Hz倍速技术作为区分电视好坏的一个依据。具备倍速驱动的平板电视俨然成了当下平板产品中的新宠儿。

    虽然100/120Hz倍速驱动技术进入平板电视领域的时间还不过2年,但是据部分专业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目前全球平板电视出货量中的3成已经是具有100/120Hz技术的机型,如果以2008年全球1亿台的出货量计算,也就是意味着有3000万台平板搭载了这种技术,这个数字已经是2008年中国平板整体出货量的2倍,非常可观。

    在这种趋势下,自2009年开始很多一线品牌又开始策划如何对现有的100/120Hz技术再升级。这样不仅能满足更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也能带动100/120Hz技术的普及,并且进一步增加自己产品的附加值。于是乎,以“200/240Hz四倍速驱动”为代表的新一代画质提升技术开始大张旗鼓的进入中国平板电视市场。



在不久前的FPDCHINA2009上,200/240Hz技术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

    作为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我们泡泡网数字家电频道之前曾经介绍过索尼在2008年底推出过的200/240Hz技术概况。而在索尼之后,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其他品牌的240Hz液晶电视,本就将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已经出现的,以及即将出现的几种主流200/240Hz驱动技术。

○ 200还是240?两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无论是何种200/240Hz驱动技术,基本都可以认为是基于ME/MC技术的。所谓ME/MC,就是指运动预测/运动补偿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判断前后图像的区别,在其中插入过渡帧的技术。而之前曾经出现过的诸如插纯黑色图像帧或者复制帧的方法,由于效果的问题已经基本被淘汰。


ME/MC的基本原理

    目前市面上的200/240Hz技术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因此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基本都是由各个厂家来各自命名。例如有的厂家会声称是200Hz四倍速驱动,有的厂家会声称是240Hz驱动,也有的厂家会声称是采用了120Hz+120Hz技术,因此普通消费在选购前极易陷入迷惘,变得不知所措。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00/240Hz的区别,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电视制式。在电视制式为50Hz的PAL制的地方,相应的四倍速就需要达到200Hz(包括欧洲大部和我国)。而在北美、日本等地,则是60Hz的NTSC制的天下,因此必须倍频到240Hz才能搞定。


全球电视制式分区图

    因此对于我国的消费者而言,正常情况下平板电视应该是采用200Hz技术,如果说某一款电视具有240Hz技术,除非厂家特别说明可以对我国的PAL制电视信号自动识别和支持,否则只能在观看N制片源时使用到这项技术,相当于这应用范围被大大限制了。

    由于技术的复杂性,目前各种200/240Hz技术之间也还存在一些区别,下面我们就看看目前市面上几种常见的200/240Hz技术类型吧。

○ 200/240Hz驱动

    200/240Hz四倍速驱动可以说是最主流的一种倍速驱动技术,采用这项技术的代表厂商有索尼、三星等一线品牌。

    实现这项技术基本需要2大条件:液晶面板的响应时间需要达到4ms以内;以及可以实现每秒240帧图像的驱动电路。这种技术的实现原理就是对输入的图像进行分析,在前后两帧原始图像间插入3个新的过渡帧,再通过高速响应的液晶面板,让其实现每秒输出200或者240幅图像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动态图像的清晰度。


索尼的200Hz技术示意图,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首先看4ms的液晶面板响应时间,这并不是指灰阶响应时间,而应该是全程响应时间,也就是MPRT时间。因为只有液晶的MPRT时间达到4ms以内,才能实现每秒200次以上的状态转变,这也是实现任何200/240Hz技术的基本条件之一。

    其次就是驱动电路。这个驱动电路可以分为广义上的驱动和狭义上的驱动两个概念。广义上的200/240Hz驱动既包括图像处理器的运算部分,也包括最底层对液晶面板的驱动;而狭义上的概念就是指基于ME/MC技术的图像处理电路达到了200/240帧每秒的图像输出能力。一般情况下我们提到液晶的驱动,都是指狭义上的图像处理电路。

    而在图像处理电路部分,虽然都是基于ME/MC技术,但是由于各个厂家所采用的图像处理电路具有不同的性能和侧重点,因此各自实际的效果往往也会存在一定差别。这就要消费者还要在选购时多多对比。

○ 120Hz驱动+120Hz背光扫描

    除了上述一种主流的200/240Hz技术,目前还有厂家推出了一种名为“120Hz+120Hz”的技术,不仅声称具有200/240Hz的效果,价格也比较便宜,因此在不少国产机型上就出现了这种技术的身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120Hz+120Hz到底是120Hz面板+120Hz驱动,还是120Hz驱动+120Hz背光扫描。因为第一种方式其实就是普通的第一代120Hz倍速驱动技术,只是说法不同而已。而只有“120Hz驱动+120Hz背光扫描”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类型。


LG Display的240Hz技术其实就是120Hz驱动+120Hz背光扫描技术的结合

    这种技术的思路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为它充分考虑了液晶工作的特点,将背光源工作模式的改进也纳入其中。所谓120Hz背光扫描,就是指将原本位于液晶面板后部,一直常亮的多根水平排列的背光源,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以120Hz的频率轮流开关。由于背光的变化,会让图像的不同区域亮度轮流变化,达到类似CRT显像管电视通过荧光粉“发光-衰减”的效果,从而减少人眼的视觉残留,提升液晶动态清晰度。

    由于不需要像200/240Hz技术那样采用高规格的液晶面板和高速图像处理电路,因此这种技术对厂家而言并不会提升太多成本,体现在终端产品上就是不会太贵,因此也更具价格优势。而且目前的CCFL冷阴极荧光管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背光源即使高速来回开关,其整体工作寿命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这也让这种技术更具实用性。

○ 240Hz驱动+240Hz背光扫描

    240Hz驱动+240Hz背光扫描技术就是融合了上述两种方案的优点:既有高速响应的面板和高速的图像驱动电路,也有背光扫描,以实现了最好的图像性能。


某面板厂的240Hz驱动+240Hz背光扫描的面板样品已经出现

    实现这种技术同样需要液晶面板的MPRT响应时间达到4ms以内,图像电路部分也要能够实现每秒200帧以上的处理能力。而在背光源部分,240Hz的背光扫描比前面提到的120Hz背光扫描数字上也大了一倍,理论上模拟CRT的效果会更加优秀。

    由于成本是几种方案中最高的,因此目前国内市场上暂时还没有出现具有这种技术的产品。这个技术究竟是会成就大器,还是会昙花一现,还需要通过时间和市场来检验。

○ 等离子的400/480Hz子场扫描技术
    也许有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无论是哪种200/240Hz驱动技术,往往只出现在液晶电视身上,而在等离子电视上,却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


松下的08旗舰50PZ880C就搭载了480Hz子场扫描技术,当时曾引起不少人的迷惑

    然而在去年全球等离子老大松下推出的08款VIERA产品线中,就出现了400/480Hz子场扫描技术的描述,这也让很多人将它和液晶的倍速驱动技术画上了等号,但究其实质,松下的400/480Hz子场扫描技术和200/240Hz技术则有着天壤之别。

    松下的400/480Hz子场扫描技术是指显示图像时,驱动等离子面板时每秒钟的电流脉冲次数。这是因为等离子电视是通过控制电流让其像素结构中等离子体激发面板上的荧光粉发光,当脉冲电流的频率增加后,相当于单位时间内图像的刷新率也增加了,等离子的发光亮度等指标也会随之提升。


松下400/480Hz子场扫描原理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等离子的400/480Hz子场扫描技术并没有涉及到ME/MC技术,和液晶的倍速驱动技术并没有任何可比性。但通过前文描述我们也能发现等离子的发光过程非常接近CRT显像管电视,因此这也是等离子显示动态图像时不易产生拖尾的根本原因。<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