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新秀较劲:GTX275/HD4890性能评测
2008年关键字:金融危机、股票大跌、裁员减薪……2009年仍未复苏。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除了让银行、房地产、汽车行业陷入寒冬外,IT界也受到极大的冲击,研发周期加长、技术停滞不前、不少新品因此而推迟发布,消费者购买力不足也导致产品积压严重。
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显卡作为电脑当中更新换代最频繁的配件,依然坚持按部就班的推陈出新,的确难能可贵,但消费者却没有了往日的激情,因为所谓的新产品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而已,丝毫勾不起升级的欲望。
NVIDIA改名换姓,一颗核心横跨三代产品,不多见的
ATI卧薪尝胆,三代产品苦战一颗核心,很少有
ATI三年磨一剑,R600架构经过两代改进终于在RV770身上开花结果,HD4870X2、HD4870、HD4850、HD4830的发布让骄傲自大的NVIDIA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端产品线GTX280、GTX260、9800GTX、9800GT全线告急。所以NVIDIA除了发布旗舰级的形象产品GTX295和GTX285之外,还对产品线做出全面升级调整:
GTX260(65nm 192SP)→GTX260+(65nm 216SP)→GTX260+(55nm 216SP高频)
9800GTX(65nm 512MB)→9800GTX+(55nm 512MB高频)→GTS250(55nm 1GB)
经过两次“免费”的规格升级之后,再加上PhysX与CUDA等特殊功能助阵,天平再次倾向了N卡。ATI不甘心,如此优异的产品怎能轻易被马甲军团所击败?你会超频难道我不会吗?你会改名我也会!
于是,HD4870(RV770)的威力加强版HD4890(RV790)发布了,优化的核心与工艺,更加恐怖的频率,誓将GTX260+拉下马。可是,精明的NVIDIA又准备了另一款“新品”——GTX275,流处理器从216增至240。那么这两杯新瓶装的旧酒到底谁更烈一些呢?PK正式开始……
● RV770与GTX200之间的战斗越来越精彩
NVIDIA和ATI双方虽然拥有很多款高端产品,名字和规格改来改去,令人眼花缭乱,但万变不离其宗,说到底就是GTX200/G92与RV770(RV790)核心之争,RV770的规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遭到前后夹击处境极为被动。
G200核心本身就拥有65nm和55nm两个版本,然后通过屏蔽产生总计7款产品
HD4870的RV770核心与HD4890的RV790核心并不相同,RV770系列共计5款产品
GTX200核心拥有240个流处理器和512Bit显存总线,是毫无疑问的单卡之王,所以NVIDIA通过屏蔽流处理器与显存位宽的手段,有很大的弹性来对付RV770;而RV770虽然拥有800个流处理器(160*5D),但显存位宽只有256Bit,所以只能通过频率制胜,在GDDR5显存双倍带宽的支持下,HD4870得以挑战GTX260,让NVIDIA措手不及!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了解到HD4890与GTX275这两款诞生的真正原因了,下面就简单回顾下:
● 不服就来PK!HD4890与GTX275为赌气而生?
HD4870击败了GTX260(65nm 192SP),NVIDIA感到十分意外,于是急忙放出了多了24SP的GTX260+(65nm 216SP)应战,双方基本打平;
随后NVIDIA全面转向55nm工艺,新版本GTX260+频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再加上驱动优化性能更上一层楼,GTX260+全面处于上风;
现在轮到ATI不服了,于是将55nm工艺和GDDR5发挥到极限的HD4890发布了,核心频率增加100MHz显存频率增加300MHz,这样的“官方超频版”足以挑战GTX260+;
虽然以RV770的实力超到爆也无法撼动GTX285(全规格版GTX200)的地位,但NVIDIA还是决定不给ATI任何机会,GTX260+再加24个流处理器就变成了GTX275,此时面对HD4890底气更足一些。
——说到底都是性能惹的祸,为了5%-10%那点微弱的性能提升,双方争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消费者虽然有了更多更超值的选择,但也面对规格如此纷繁芜杂的产品苦恼不已,这样打来打去的,到底谁强谁弱?
● 高端单核心显卡规格全方位对比:
GTX275的规格很奇特,核心保持完整的240个流处理器,但显存位宽被削减至448Bit、容量为896MB,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GTX260+多了24个流处理器的版本、或者说是GTX285屏蔽了64Bit显存控制器的产物、更直接一点它其实就是半块GTX295。
从最初192SP的GTX260,到216SP的GTX260+,然后到高频率的55nm GTX260+,再到今天完整240SP的GTX275,NVIDIA的流处理器是如此珍贵,分批以24SP为单位一点点的增加,细水长流,给用户带来不大不小的惊喜,也不断的给ATI施加压力。
● N卡的优势一:高端卡性能稳居榜首
由于GTX200核心的规格优势,N卡在性能方面一直都是领跑者,即便被ATI暂时性的超越,也马上能够推出新品扳回来。再加上NVIDIA与游戏厂商的“The Way it`s Meant to be Played”合作计划,N卡在多数游戏中都能保持领先地位,而同级A卡只能苦苦追赶。
● N卡的优势二:丰富的CUDA应用软件
Badaboom(视频转换)、Folding @ home(蛋白质分布式计算)、TMPGEnc 4.0(视频编辑器)、PowerDirector(视频编辑器)、TotalMedia Extreme(视频倍线播放器)、vReveal(视频修复器)、CoreAVC(强大的视频解码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GPU并行加速软件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实用了,虽然ATI也有Stream流计算技术,在GPGPU方面也是紧追不舍,但ATI有的NV都有,NV不但推出更早而且做的更好,ATI没有的NV也有,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不小的差距。
● N卡的优势三:PhysX物理游戏与日俱增
显卡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针对3D游戏性能了,让游戏更加逼真精彩的GPU物理加速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雪域危机》、《镜之边缘》等大作的发布让具备PhysX物理引擎的N卡锦上添花,在N/A显卡游戏性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会优先选择功能更多的显卡。
除了PC游戏平台著名开发商EA和育碧之外,近期,NVIDIA PhysX引擎先后获得了索尼PS3以及任天堂Wii两大游戏主机开发平台的支持,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而ATI至今还是一纸空文,虽然AMD已经宣布与Intel合作共享Havok物理引擎,但GPU加速目前还没有任何游戏可以支持,即便是官方演示Demo也屈指可数,何时进入实际应用依然遥遥无期。
HD4890在被官方定名之前,曾被坊间传言为HD4900系列,不过后来AMD站出来说,HD4890代号为RV790,只是RV770的加强版,这也意味着HD4890和之前的HD4870是同一代产品。当然,前面说过,和单纯的换产品名字的NVIDIA相比,AMD在新品推出上,还是很有诚意的,虽然没有技术层面的革新,但HD4890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亮点:
● HD4890亮点一:第二代55nm工艺:
一向在制程上领先的AMD在2007年年底就早早的迈入了55nm的行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艺的进步,到了2009年年初,55nm也进入了相当成熟的地步,我们从HD4890默认核心频率高达850MHz就可以看出,AMD对55nm工艺的把握已经相当娴熟,毕竟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核心频率最高的,也没有超过750MHz(9800GTX+),更何况前者集成了多达800个流处理器。
HD4870的RV770核心与HD4890的RV790核心并不相同,RV770系列共计5款产品
仔细观察的话可以看出,虽然两者晶体管都是7.56亿,但RV790核心与RV770的电阻分布、以及芯片大小都完全不同。据了解,为了让RV790工作在更高频率下,ATI运用了更为成熟台积电第二代55nm工艺,在努力提高频率的同时功耗控制也相当不错。
● HD4890亮点二:改良的PowerPlay技术:
PowerPlay技术最早出现于AMD的HD 3000系列产品,随着高端显卡的满载功耗越来越高,节能技术对于显卡的作用性也越发的重要。HD 4890采用了最新的第二代PowerPlay节电技术,相比之前的HD 4000显卡,HD 4890在空闲时可以将频率降的更低,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大幅降低显卡功耗,省电效果明显。
● HD4890亮点三:标配1GB DDR5显存:
2008年暑期HD4870问世时,标配显存只有512MB,而其当时的竞争对手GTX 2xx的显存容量早已在800MB开外,虽然在一般日常应用中512MB显存不会成为瓶颈,但在24寸以上的显示器玩高画质游戏时,512MB难免出现显存容量不够的窘境。作为AMD最新的旗舰级单核心显卡,HD4890与时俱进的采用了1GB DDR5显存,达到了速度与容量兼得的效果。
● A卡的优势:支持DX10.1
The Way、CUDA、PhysX是N卡的三大法宝,A卡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够支持DX10.1。但可惜的是,DX10.1相比DX10改进并不大,特效也不明显,部分特效NVIDIA通过驱动优化也能支持,再加上DX10.1游戏屈指可数,因此未能引起足够多的重视。
目前能够支持A卡DX10.1特效的游戏大作有:
《Assassins Creed》(刺客信条),新补丁中DX10.1已被和谐,只有原版支持
《FarCry2》(孤岛惊魂2)
《S.T.A.L.K.E.R.:Clear Sky》(切尔诺贝利:晴空)
《Tom Clancy''s H.A.W.X》(汤姆克兰西之鹰击长空)
《Battleforge》,EA大型史诗性RTS网游
《Stormrise》(风起云涌)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NVIDIA还是AMD,再直接点说不管是GTX275还是HD4890,两者都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但是,相信绝大部分消费者购买这样的高端显卡最关注的还是显卡的游戏性能,显卡在游戏中性能表现的好坏可以左右显卡未来的销量。所以,我们还是只能通过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来测试——3D游戏性能测试。
● 测试平台
本次测试平台采用E8200 CPU搭配2GB内存,总所周知,E8200是千元级CPU产品线上性价比比价高的一款产品,2GB的内存搭配也是主流配置,所以这样的测试平台更加能够代表大多数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
此次我们不仅仅测试了GTX275与HD4890,同时还加入了其他千元级以上几款比较受关注的产品,包括HD4870 1GB、GTX260+、GTX285,这样多款显卡的对比测试更加能体现出某一款产品的相对性能以及性价比。
软件环境方面,操作系统我们采用Windows Vista ,可以完美的表现出显卡在DirectX 10/10.1下的性能。驱动程序均采用NVIDIA和AMD提供的最新Beta版驱动程序。
测试项目:
本次测试包括3DMark Vantage基准测试程序在内一共14个测试项目,几乎涵盖了目前销量靠前的所有游戏,而这些游戏都有一个特性——游戏内置BenchMark程序或者有固定场景的渲染。之所以选择这些测试项目,其一为了考验显卡在多款游戏下的实力与不足,其二是选择BenchMark(或固定场景渲染)这样的测试方式是为了让测试成绩更加精确。
相关阅读:明明白白看评测!泡泡网显卡评测规范
测试方法:
由于本次测试的显卡都是千元级本次所有测试(3DMark Vantage除外,为High模式)均在1920×1200分辨率下完成,游戏均开启最高特效进行测试(4xAA),个别游戏设置方面有例外,笔者将在后文的游戏测试成绩点评中指出。
在测试之前,我们还是首先感谢给我们提供测试产品的这些厂商,并且让这些产品与大家见个面。
GTX275发布之初,我们就收到了来自三家知名AIC厂商的GTX25显卡,包括影驰、索泰、Inno3D,其中不乏有非公版产品。实际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NVIDIA实际上早已经向部分AIC厂商提供了GTX275的核心以及公版产品,等待的只是投放到市场的非常好的时间而已。
● 影驰GTX275:独家数字供电
香港AIC厂商影驰是最先给我们提供GTX275显卡的厂商,而且这是一款非公版PCB解决方案的显卡。我们本次GTX275的测试成绩也是基于影驰这款显卡来测试的,不过当我们已经测试完毕后才发现,影驰这款产品的频率要比公版GTX275稍高。不过后来Inno3D送测的GTX275频率也比公版高一些,可以看出GTX275全面上市之后,各家都很有可能推出高频版本的GTX275产品。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公版GTX275的频率实际上非常保守。
值得一提的是,影驰这款GTX275产品采用了口碑极高的数字供电系统。对显卡产品比较了解的朋友就知道,数字供电一直是ATI高端显卡的专利,而NVIDIA以及其合作伙伴从来没有采用过数字供电系统。不过,影驰在推出GTX260+之后,率先采用了数字供电,其GTX285也有数字供电的版本。可以说,影驰开启了NVIDIA显卡采用数字供电的先例。
● Inno3D Geforce GTX275 冰龙金牛收藏版
Inno3D也是一家来自香港的AIC厂商,一直专注于NVIDIA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行业内口碑也非常不错。
Inno3D这款GTX275采用的是P897公版PCB解决方案,公版产品的品质相信就不用笔者多赘述了。显卡的用料也非常豪华,散热器采用的是瑞士散热器巨头Arctic cooling代工的三风扇散热器,拥有高达5根纯铜热导管。供电部分采用的是4+1相供电设计,核心供电部分采用了4颗富士通优异的固态电容;每相供电由一进两出的Mosfet组成;显存供电直接采用了钽电容,非常强大。
● 索泰 Geforce GTX275
索泰实际上就是全球最大显卡代工厂栢能的自有显卡品牌,而栢能是NVIDIA和ATI的公版卡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所以索泰一杀入市场就广受关注。
索泰这次提供的GTX275是一款纯公版的GTX275产品,不过PCB还是采用了索泰惯用的黑色风格。和前面介绍的Inno3D PCB及用料方案完全一样,也是采用4+1相供电,富士通固态电容搭配钽电容的设计,只是散热器采用的是NVIDIA公版GTX275的散热器。
HD4890的情况也差不多,产品都还没有正式发布,就已经有多家厂商送测,看来显卡厂商们都想在第一时间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出货速度。在HD4890发布之前,我们一共收到了来自4家厂商的HD4890显卡,不过都是公版产品,所以在这里笔者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 迪兰恒进 AX4890 1GBD5-HM
● 七彩虹 iGame HD4890
七彩虹的也是公版产品,不过附送一个iGame套装,里面有一些小惊喜
● 蓝宝石 Radeon HD4890
● 华硕 EAH4890
值得一提的是,华硕这款HD4890虽然也是纯公版设计,但其附带一个叫做Smart Doctor的软件,该软件具有实时监控、超频、温度管理、风扇转速管理等功能,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以通过这款软件进行显卡的电压调节(Voltage Tweak)。
接下来,我们正式来揭开GTX275、HD4890性能的面纱!
● DX10基准性能测试:《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在2008年四月底正式发布,全新的引擎在DX10特效方面和《孤岛危机》不相上下,也是目前唯一的DX10理论测试软件。
由于NVIDIA显卡的物理加速功能会将CPU得分大幅度提高,所以从表中可以看出GTX275以及另外两款N卡的3DMark Vantage总分都非常高。不过,GPU得分可以反映出显卡的真实性能,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HD4890在3DMark Vantage中不是GTX275的对手,甚至小负GTX260+。
● DX9游戏测试:《战火兄弟连:地狱之路》
《战火兄弟连:地狱之路》游戏于2008年10月登陆PC平台,采用了著名的虚幻3引擎,一个面向次世代游戏机和DirectX 9个人电脑的完整的游戏开发平台,该引擎拥有64位色高精度动态渲染管道,支持当前所有的基于像素的光照和渲染技术,高级动态阴影,加上强大的材质系统和模块化材质框架等众多崭新高级3D渲染建模技术,在画质上有了质的飞跃。
从这款游戏的测试结果来看,GTX275小幅度胜出了HD4890,不过GTX260+因为频率相差GTX275较大,所以性能损失的非常厉害,甚至不是HD4870的对手。
● DX9游戏性能测试:《镜之边缘》
《镜之边缘》是全球游戏巨头EA于去年发布的一款“跑酷(Parkour)”类游戏,这款游戏采用虚幻3游戏引擎,由EA旗下的DICE工作室开发,是EA首款采用NVIDIA PhysX物理加速的游戏。
由于《镜之边缘》这款游戏采用了NVIDIA PhysX物理引擎开发,在使用NVIDIA显卡开启物理加速的情况下,N卡表现当然会非常好。从上面的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当PhysxX开启的时候,三款N卡都运行在50FPS以上的流畅帧率,而两款A卡运行速度都不到20桢,根本不能流畅运行。但如果在游戏中关闭物理效果的话,这几款产品的性能几乎完全一样。所以,可以证明物理游戏实际上就是考验显卡的物理计算能力,和图形计算能力关系不大。
● DX9测试:《求生之路》
《Left 4 Dead》使用强化版的Source引擎,代表着《半条命2》系列作品的硬件需求。是近期一款比较热门的电脑射击游戏,是不可或缺的DX9测试项目。
在《Left 4 Dead》这款游戏中,流处理器和频率都较高的GTX275与GTX285性能高高在上,HD4890和HD4870虽然表现不错,但帧数还是没有超过GTX275,在这款游戏中流处理器数量、显卡各方面频率都不占优势的GTX260+垫底。
● DX9游戏测试:《最后的神迹》
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负责开发的RPG大作《最后的神迹》已于近期登陆PC平台。游戏采用虚幻3引擎开发,能够代表不少电视游戏平台移植作品的性能需求。
在《最后的神迹》这款游戏中,频率和流处理器数量都高高在上的GTX275和GTX285的平均FPS都超过了100桢,实际上也可以看出这款游戏并不是特别在乎显存的容量。两款A卡双双垫底。
● DX9游戏性能测试:《侠盗飞车4》
内容不用多说,自由?暴力?血腥?很难用一个准确的形容词,但是它在玩家群体中的高欢迎程度是不容怀疑的。全新一代《侠盗猎车4》在移植PC平台后,其对硬件的严重依赖性也暴露无疑,测试显存容量重要性少不了该作。
《侠盗飞车4》是一款对显存要求非常变态的游戏,如果想开启全效果的话,估计5GB的显存容量都不够,不仅仅是游戏中的分辨率、AA/AF会影响显存的占用率,而且游戏中有一个叫做view distance(视觉范围)也会非常占用显存。本次测试是将该值设定在22的,此时显存的占用率已经接近900MB。从测试的结果来看,采用1GB显存的HD4870和HD4890表现都还不错,不过同样采用1GB显存的GTX285似乎表现有些不太正常。
● DX10游戏性能测试:《鬼泣4》
作为主机移植大作的《鬼泣4》,也是近期很多玩家所钟爱的游戏。虽然是一款移植过来的作品,但是在画质上几乎无可挑剔,可玩度也非常高。
《鬼泣4》这款游戏实际上对显卡要求不高,但是其性能基本上会随着显存容量的增长而增长。从上面的柱状图我们可以看出,采用896MB容量显存的GTX275和GTX260+性能几乎没有什么差距,但是采用1GB显存的GTX285表现却非常好。在这款游戏中,HD4890领先GTX275一桢,HD4870表现也还不错。
● DX10游戏测试:《失落星球:殖民地》
大家知道,失落星球是第一款发布的DirectX 10游戏,也是从Xbox 360平台上移植过来的游戏,不过游戏的画面以及可玩性都非常高,所以Capcom后来推出了的第二代《失落星球》,也就是《失落星球:殖民地》。我们测试的时候也就是采用《失落星球:殖民地》进行测试。
《失落星球》自发布以来对NVIDIA的显卡就支持的非常好,在我们之前的测试中甚至有出现在《失落星球》中测试后,同价位的A卡和N卡性能差距很大的问题。而从《失落星球:殖民地》的测试结果来看,这种差距似乎已经不大了,HD4890超越了GTX260+,和两款更高端的产品性能也相差不大。
● DX10游戏测试:《鹰击长空》
《汤姆克兰西之鹰击长空》是最近刚刚发布的空战模拟类游戏大作,其中大量采用了HDR、体积云、体积光等高级DX10效果,是比较考验显卡性能的测试游戏之一。
《鹰击长空》也是一款十分考验显存容量和流处理器数量的游戏,从上面的测试结果就可以看出,几款采用1GB容量显存的显卡表现都非常不错。
● DX10测试测试:《冲突世界》
《冲突世界》采用了自行研发的MassTech引擎,支持多种当前的主流显示特效,如容积云,景深效果,软阴影等,光照系统也表现出色,尤其是半透明的容积云特效营造出了十分逼真的户外场景,物理加速结合体积光照渲染出了最逼真的爆炸效果。
在《冲突世界》这款游戏中,几款显卡的性能表现基本相当,GTX275以一帧的优势领先HD4890。
● DX10游戏测试:《潜行者:晴空》
虽然整体画面效果没有《CRYSIS》出色,不过其应用的光线追踪渲染技术还是非常考验显卡性能的,很多勉强通过了《CRYSIS》考验的显卡却在《晴空》面前纷纷落马。
《晴空》是一款DirectX 10.1的游戏,在测试N卡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开启DirectX 10.1选项的,而HD4890和HD4870都开启了Direct X10.1特效。从上面的柱状图可以看出,A卡在这款游戏中表现确实非常不错,HD4890的性能甚至超越了GTX285。
● DX10游戏测试:《孤岛危机:弹头》
《孤岛危机:弹头》作为新一代显卡杀手,继承了前辈的特质,连目前最优异的双核心显卡都不能完全征服,但是出色的画质表现却让无数玩家魂牵梦绕。除了支持逐象素光照技术、法线贴图、位移贴图等传统功能外,其先进的SHDER系统还可以使用各种纹理通过特殊算法实时产生更为真实的阴影、泥泞、冰冻等特殊表面材质效果,另外,一些最新的由DX10引入的特效如实时逐象素光照、凹凸反射/衍射、容积glow、动画贴图等在游戏中也有体现。
在《孤岛危机:弹头》这款游戏中,虽然对显卡要求极高,不过GTX275和HD4890的性能却没有相差太大,在1920×1200这样疯狂的分辨率下,GTX285已经可以接近流畅运行。
● DX10游戏测试:《雪域危机》
《雪域危机》近期被大家关注是因为其首款DX10+PhysX游戏的特殊身份,而且游戏中的物理特效,特别是对水的处理,确实非常出色,很好的体现了PhysX的优势。
不过,这个游戏有一个缺点,几乎只能在N卡上玩,因为游戏内置的物理效果是无法关闭的。要么使用GPU渲染,要么使用CPU渲染,而这两种渲染对于AMD来说都是致命的,因为不管采用哪一种渲染方式,都只能幻灯片,甚至游戏中出现了很多非常诡异的色块,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讲到。如果使用N卡并开启硬件物理加速的话,游戏就非常流畅,正是这个原因,最后出现了如前面两张柱状图所示的成绩。
● DX10游戏测试:《孤岛惊魂2》
《孤岛惊魂2》的故事背景虽然从前代中的海岛转换到了非洲草原,但漂亮的画面效果却被继承了下来。同时,由于其号称可以与Crysis媲美,成为了显卡测试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在这款游戏中,所参测的5款显卡性能都差不多,GTX275以4桢的优势领先HD4890,不过GTX260+败在了HD4890的脚下。可以看出,这款游戏虽然号称画质可以和Crysis媲美,但对显卡的要求确实低了很多。
● 性能测试:GTX275几近完胜HD4890
从前面一共14个测试项目的最终测试结果来看,如果拿HD4890与GTX275在目前进行性能方面的比较,无疑AMD是比较受伤的。因为,HD4890在性能上领先GTX275的只有两个项目,其中还包含一个DirectX10游戏(DirectX 10.1 A卡的专利),所以从性能方面来看,HD4890显然不敌GTX275。
● 价格分析:100元差距你选谁?
从价格上来看,GTX275的官方报价是1799元人民币,而HD4890的官方报价为1699元人民币。我们前面的总结虽然HD4890在90%的测试项目中都处于落后状态,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绝大部分游戏落后的幅度并不大。那么,100元到底怎么花,这就是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 扩展应用
从去年起,NVIDIA就在开始大力宣扬其CUDA与PhysX技术,简单点说也就是GPU的通用计算技术。在这方面,AMD到目前为止都还是处于落后地位的。但是,AMD也刚刚在GDC 2009大会上展示了基于OpenCL的物理加速技术,效果怎么样笔者还没有验证,不过可以看出AMD的这些技术以及产品一直在按部就班的准备着。所以,如果非要笔者对GPU扩展应用的现状来评价的话,只能说这个AMD可以有,但目前真没有;而未来,OpenCL与CUDA到底谁会更受欢迎,笔者也说不清楚。
笔者从测试完这两款产品的数据之后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才能公平的评价这两款产品。直到后来笔者的顶头上司的一句话才让我想明白这个问题。实际上,对于两款刚刚发布的产品来说,现在定论其市场表现还为时尚早,检验一款产品的合格度非常好的的标尺就是市场,所以笔者决定还是让市场和消费者去决定这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