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才是王道!23.6吋超级横评倒计时
作为桌面显示终端的液晶显示器,已经完全代替CRT成为主流的桌面显示设备,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成熟,与DIY市场发展逐步放缓,对液晶显示器销量的持续成长提出了新的考验。与此同时,高度成熟的液晶显示器市场,让厂商的获利也变得更加艰难,竞争已经不单单是停留在终端产品与市场,还考验着各显示器品牌的采购、研发、管理、渠道开辟、宣传以及资源整合等综合能力。
2008年个别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跌幅在50%以上
2008年液晶显示器终端市场遭遇了历年来最大的海啸。各尺寸规格售价的急速下降,是消费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终端市场销售低靡最直观的表现。上游液晶面板厂新产能的开出,大幅扩充了液晶面板的生产能力,而对应的整体市场需求却不一定同步成长,供过于求的状况已经成形,加上2007年赚得盆满钵满的厂商对2008年市场的乐观预测,配合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液晶面板行业呈现出历史上罕见的急速下滑,个别显示器面板规格的全年跌幅在50%以上。
到2008年11月~12月,上游液晶面板价格跌至现金成本下,意味着厂商做得越多亏得越多,给员工放无薪长假,大幅降低产能利用率成为应对方法,其中台湾面板大厂奇美的产能利用率最低时甚至不到五成。
上游液晶面板价格的快速下滑,让整个产业链的面板库存与液晶显示器成品库存的利润快速蒸发,产业链渠道每天都有大量的亏损。2008年6~10月份,是终端市场渠道最为艰难的时间段,直至后期一些显示器品牌积极调整库存周期,提升管理效率,加强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改善渠道消化体系,下修任务达成量等措施的执行,才渐渐使亏损与销量下滑的状况有所好转。
2009年开春至今,显示器价格没有涨价的迹象,而市场几乎各显示器品牌都出现缺货,如果以常理来看,这似乎是市场恢复元气的征兆,但实际却是上游液晶面板厂受面板价格低于现金成本,大幅缩减产能,使产业链各渠道的库存消化殆尽,造成整体缺货,而不是真正的需求复苏。因此,在显示器厂商向面板厂商追加订单时,面板厂商也不敢贸然大幅恢复产能。
从液晶面板价格在2009年仅1~4美元的涨幅来看,足以反映实际的终端需求并没有完全复苏,而轻微的涨幅也意味着面板厂商还不敢开足产能,满足显示器厂商的订单,因为这样只会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只能继续观察市场变化,随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