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1400万用户 有书如何成长为共读领域领头羊?
垂直新媒体是近两年才开始兴起的,包括汽车、餐饮这些热门领域都诞生了类似有车以后、餐饮老板内参这样的媒体新秀,但其实同时期发迹的还远不止这些。
从2015年12月开始,一个叫有书的公众号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野蛮生长为坐拥1400万粉丝的自媒体大号,在同类微信号排名中位列榜首,让无数费尽心思“涨粉”的自媒体人艳羡不已。
但事实上有书并不只是纯粹的垂直新媒体,作为一家专业的阅读服务创业公司,它的成功远远要比网络上流传的“涨粉”套路要藏得深,在巨大粉丝流量的背后,有书要描述的其实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另一种阅读现象。
几番创业,扎根共读市场迎来新契机
几年前,国内阅读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当时还在忙于其它创业项目的雷文涛无意中发现,在日本有个书店只卖一本书,大家共享读书心得。
雷文涛被这种模式带来的阅读体验彻底吸引了,他虽然是出身计算机背景,但是从小就喜欢文学,尤其是对书籍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尊崇与热爱。在他看来,读书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一个人如果还保持规律性的阅读,说明他还有学习的动力,还在有意识的提升自己,还有自我进化的可能。一个持续阅读的人,一定会不断地向上提升;一个普遍阅读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好。”
有着教育相关创业经验的雷文涛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创业很好的方向。为了倡导终身阅读,他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召集团队创办了有书。方向确定后,在对共读模式探索的过程中,雷文涛先后试过很多错。雷文涛在看到社群共读模式突破式增长的时候就果断把其他的探索方式停掉了,全力投入。
手机阅读服务市场才刚刚开始
在个人阅读市场上,随着BAT、手机厂商,还有互联网媒体App的几番兴起,我们看到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们需要的知识轻而易举就能获取。
但盛况之下亦有隐忧,当时还在深耕阅读领域的雷文涛就已经意识到,市面上的多数阅读产品只起到了书架的作用,很多人将书收藏起来就忘记了,并不能对读书的效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一个数据让嗜书如命的雷文涛觉得震惊:相比许多一年人均阅读量超过10本的国家来说,国人的人均阅读量却不到五本。更令人奇怪的是,通过对受访者的调查,尽管中国社会中读书多的人很少,但是想阅读的人却很多。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国人阅读少呢?
经过专门的市场调研之后,雷文涛和他的团队发现,大部分人想读书却未有行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读者在阅读中缺少有效引导,造成阅读障碍,从而没有发展出持续阅读的兴趣。
意识到这一痛点,有书开辟了阅读的共读新模式,即通过共同阅读、推荐书单、领读、线下活动等激发读友阅读兴趣,帮助读者在循序渐进中“啃”下更多的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并从中获益、成长。
有书是如何凭借共读赢得用户的
个人阅读原本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情,但也正是这种个人化,导致现在的年轻人在阅读这件事上越来越懒惰,而眼下“互联网+”为挤不出时间读书的人开出一剂药方——以网上签到打卡的共读模式来对抗阅读惰性,而且这种模式大有成为潮流的势头。
这种新的读书模式,成为网络时代人们扭转阅读碎片化趋势的新途径,也让雷文涛和他的创业团队从中看到了商机,2015年12月,有书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起“每周共读一本书”计划,每月发布书单,每周一本,并在在内部微信群里打卡、和群友讨论,这是国内最早的共读模式。
随着有书的共读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有书的书友以每月50万人的速度增长,目前有书拥有的微信群已经超过万个,其中的用户数量在百万级别。有书在新榜等各大榜单的指数以及影响力逐渐提升,已经成为阅读领域内首屈一指的垂直新媒体。
有书是终生学习的服务平台
在社群共读模式发展一段时间后,有书开始尝试内容电商,目前电商部分的营收已经可以超过广告的收入,目前有书已经凭借这些有效变现方式实现全年盈亏平衡,并在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
作为国内共读领域的第一波创业平台,有书凭借共读模式进入国内阅读市场,解决了国内年轻人在阅读上的痛点,逐渐被国内读者认可,并已经成为第一波尝到市场红利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
在此之后,有书还在构建自媒体平台矩阵,覆盖到越来越多的大众人群以及细分类目,目前有书品牌旗下自媒体已经涵盖同城、亲子、高校学生以及摄影、国学、英语等领域,而近日有书举办了2017女性阅读季发布会,发布了女性专属共读产品包《女神心衣》,可见在人群细分领域,有书还在不断深入。
雷文涛对有书的品牌定位是,要将它打造成一家具备文化、教育基因的科技公司,基于公号做行业垂直媒体只是有书对外平台之一,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有书已经具有微信公众平台、有书App、微信群和直播平台的四大立体化产品体系,形成达人领读、书友共读、语音听书、群组讨论、直播分享的立体化服务架构。
有书的努力付出都没有白费。2016年5月,有书还获得梅花天使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另外新一轮的融资计划近期也在筹划中,不日将会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