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你的散热器!让我们聊聊笔记本散热进化史
一到夏天,很多人都会给笔记本专门配上一个散热器。甚至有技术达人&手工达人会自己DIY一个。什么风冷式,水冷式,最不济的,也会配一个USB的小电扇。仿佛这不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而是一只烤炉。
如果看到自己老板办公桌上的笔记本底下也有一台散热器,此刻笔记本厂商散热工程师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明明我们也很努力的好吗。
笔记本诞生的意义是为了便携,如果你出门,散热器,风扇,那么你需要的不是一个公文包,而是旅行箱了。其实,近年来随着工艺技术的提高,笔记本的散热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即使是那些以高性能,高功率,高热量著称的游戏本,你完全可以扔掉笨重的散热器,恢复其便携本色了。
不过,笔记本电脑因机身结构非常紧凑,散热设计难度也要远远高于台式机,在散热方面,笔记本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遭遇滑铁卢是常有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段历史,一起涨涨姿势。说不定可以对选购笔记本有帮助哦!
散热1.0:这也叫散热?
早期的笔记本电脑机身非常臃肿,内部预留空间大,很多人依然把它们看成是台式机电脑的变种。
那时候,有一些笔记本还不叫笔记本,而叫移动PC。
当然,那时候的笔记本在设计上并未花费太多心思,散热也并不是它的重点,显然功能方面也完全谈不上强大,只是满足了人们早期对电脑的“移动”办公或生活的尝鲜。于是,一个风扇就解决了问题。
什么,面板有点烫?能让你随时拎着到处走就很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啊!
散热2.0:热管加风扇的同质化阶段
随着笔记本功能的逐渐强大,集成度不断变高,外形也越来越薄,厂商和消费者开始意识到散热问题。当然设计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曾经就有PC厂商在笔记本散热上栽过跟头,还闹得消费者集体起诉维权。就因为散热设计出现了问题,使用过程中笔记本显卡容易温度过高,最终导致死机,严重时甚至直接烧坏硬件。
既然有问题,就要解决它!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时候笔记本是如何解决散热问题的。
笔记本的散热原理其实很好理解,与台式机处理器散热方式相似,也是通过金属热管把CPU、显卡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风扇处,再由风扇将热量抽出机身,达到散热的目的。
其中金属热管的布局方式、长短粗细、是否内置冷水,进风口大小以及笔记本机身采用何种材质等,都会极大地影响着笔记本的温控表现。如何在有限的机身空间里尽可能提升散热效能,这是所有笔记本厂商都在不断尝试突破的难点。
笔记本的种类区分也变得逐渐清晰简单。例如,主打轻薄长续航的便携笔记本,以及人气越来越火热的游戏本。轻薄本因为采用低电压处理器和核芯显卡的缘故,硬件自身的TDP热功耗并不算大,普通的热管+风扇设计就能应付的差不多,甚至还可以用无风扇的被动散热方案。
而游戏本因为标压处理器和高性能独立显卡的存在,散热设计就要考究不少,需要厂家有足够强大的研发能力,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对游戏本的散热考验会更加苛刻,毕竟各家厂商都不希望自己的产品被叫做“暖宝宝”。像外星人、微星、华硕玩家国度等知名游戏本品牌,都会将散热设计作为卖点来大力宣传。
然并卵,纵然说得天花乱坠,我们掰开了揉碎了,不还是热管+风扇吗?
散热3.0:散热各有所长,美观与效率兼顾
现今,随着性能的提高和用户对设计的关注,不同品牌游戏本的散热设计开始变得不同。暴力堆砌热管数量,增加风扇直径只是最基础的做法,而顶尖厂商还要考虑额如何做到散热效能和整体设计的协调,还有噪音抑制的平衡。
以三星旗下的玄龙骑士游戏本为例,在配置高转速涡轮风扇的基础上,将机身底部大面积的进风口设计成了龙鳞形状。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仿生学,45°倾斜角的设计能够显著增加空气的进出和流动,加强散热效能。同时也能让双涡轮风扇转速保持在一个合理范畴内,噪音比同级游戏本更低。可谓是现阶段笔记本散热设计的典范。
放大看龙鳞状进风口细节,说实话很难想象这是主流价位段游戏本的表现,不仅拥有辨识度极高的视觉享受,而且能实实在在的提升风量吸入效率。
同时,红色网状金属贴片同时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灰尘过滤效果,让游戏本内部不会轻易积留灰尘来影响散热效率,美观、高效和实用得到了完美平衡。尤其是龙鳞散热底板也支持快速拆卸,我们可以轻松进行存储升级和风扇灰尘清理,依然延续了整个游戏本高效、便捷的设计语言。
通过玄龙骑士的拆解我们可以看到,其机身内部设计非常考究,金属热管和双涡轮风扇位于处理器和显卡附近,非常合理。不要小看这对扁平的双涡轮风扇,它在高转速下兼顾了强劲吸力和较低的噪音,而且出风覆盖面积和整个笔记本的金属出风口面积完全一样,设计上十分极限,做到了散热效率最大化。
玄龙骑士的散热模块用料很足,布局合理的同时还具备设计美感,这在同价位游戏本中是不多见的。三星玄龙骑士游戏本的这套龙鳞散热系统不仅仅是进风口设计理念独具匠心,其整体风道设计、金属热管材质、双涡轮风扇转速调校等方面同样做到了同级别最好,综合下来的实际体验也要远远高于传统设计思路的游戏本。
未来,在笔记本散热发展中,散热与静音、设计的有效平衡仍将是厂商的重点课题。让我们一起期待会有什么样的“黑科技”带来散热系统的“究极进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