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重罚单! 10亿欧元反垄断案始末
● 分析:中国为什么没有起诉英特尔垄断
目前,预计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实际收入达到25-30亿美元,但是由于各种手段,真正体现在税收和帐面上的收入远远低于此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业界资深人士认为,因为有着比美国市场更强大的垄断地位,和更强操控力的大胆行为,每年英特尔在中国市场让消费者额外付出的垄断代价十分高昂。如果能够通过正常的政策引导、舆论监督和法律制约,真正激活市场的竞争,那么每年中国消费者至少可以少付出5亿美元左右的“不合理代价”。
那么为什么没在中国起诉英特尔?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在反垄断方面的法律不完备,因而难获支持。至少在5年前,我们在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消息,中国《反垄断法》正在起草中,出台有望。5年过去了,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很多变化,但是有一点没有变,我们现在仍然没有自己的《反垄断法》。当然了,聊以自慰的是,最近有消息说,全国人大可能于今年10月对《反垄断法》草案进行首次审议。消息并称,《反垄断法》的立法工作历经10年争执之后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反垄断法》之难产,说明的不是我们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垄断现象罕见或者压根儿就没有。事实上,各界人士及至普通消费者对《反垄断法》的殷殷期盼,恰好表明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垄断现象的层出不穷。2004年末,国家工商总局联合有关部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摸底调查后,发布了《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动表现及对策》,根据这个报告的数据和标准衡量,众多行业中均存在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一时间舆论讨伐跨国公司垄断的杀声震天,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柯达等都成为讨伐对象。然而,此事也还是终于销声匿迹了。为何?我们没有一部可供依赖的《反垄断法》,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反垄断的板子当然不能只打到跨国公司的屁股上。实际上,中国企业垄断行为的存在可能是导致《反垄断法》这把利剑迟迟不能出鞘的最大阻力,也可能是我们面对跨国公司存在的垄断行为无可奈何的最大缘由—中国企业的垄断问题解决不了,咋好意思整治人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跨国公司?我这里不好意思没头没脑地把垄断的帽子扣到咱们中国的哪个行业或者哪个企业的头上。但是,中国消费者协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辨别垄断的办法。我们可以仔细想想,近两年来,被中消协指斥为霸王条款的东西,是不是大多都来自存在垄断嫌疑的行业或企业?这些条款敢于称王称霸,不就是因为背后有垄断做靠山?
对于AMD和英特尔之间的官司,业界有一些不甚乐观的评论,更有人直截了当地表示,这样的官司估计要打很长时间,AMD即便赢了官司也可能输了生意。想想微软,这些年来多少次被诉垄断甚至面临分拆的风险,可微软不还是原来的哪个微软么?微软的前车之鉴、AMD令人难以乐观的诉讼前景、中国《反垄断法》的难产,说明的只有一件事情,对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垄断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反垄断也着实是一个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