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CPU频道 PCPOP首页      /      CPU     /      新闻    /    正文

史上最重罚单! 10亿欧元反垄断案始末

    【泡泡网CPU频道5月19日】 北京时间2009年5月13日上午,欧盟八年的调查终于尘埃落定并正式裁定英特尔反垄断罪名成立,对其罚款金额10.6亿欧元(约合14.5亿美元),创下了欧盟反垄断罚金之最,金额打破了微软曾经创下的8.99亿欧元纪录。

    欧盟声称:英特尔严重违反公平竞争

欧盟委员会的官员们总算长舒了一口气,罚单的开出,意味着长达9年的“反垄断调查”总算有了一个初步结果。据悉,它是在AMD于2000年、2003年和2006年提起诉讼后随即展开调查的。

就在处罚公布的同时,欧盟委员会也对外发布了英特尔限制公平竞争的违规细节。在欧盟委员会看来,英特尔的“罪证”主要有两条:一是全部或部分地秘密给予计算机制造商折扣,只要它们的x86CPU芯片全部或几乎全部采购自英特尔。英特尔还向主要零售商直接付款,只要它们只销售采用英特尔x86CPU芯片的计算机。欧盟委员会认为,这类折扣或付款实质上阻止消费者选择其他产品;其次,英特尔向计算机制造商付款,使它们延迟或停止推出采用竞争对手x86CPU芯片的特定产品,并限制这些产品的销售渠道。在欧盟委员会看来,英特尔是在滥用自己在x86CPU市场的统治性地位,而牵涉到的电脑厂商包括宏碁、戴尔、惠普、联想、NEC等重要品牌。

事实上,x86已经成为当今最为主要的芯片架构,目前每年的市场价值约为220亿欧元(约300亿美元)。著名调查咨询机构IDC的数据显示,英特尔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为77.3%,而AMD只有22.3%

AMD表态:向真正公平竞争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芯片市场仅有的两个“参赛选手”,英特尔和AMD的缠斗已长达数十年,此番英特尔受罚,正是AMD不懈努力的结果。“今天的裁决是向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竞争的市场这一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AM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德克·梅尔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希望将目前英特尔一统天下的市场转变为用户说了算的市场。”AMD负责法律事务的执行副总裁汤姆·麦考依则表示,这一裁决将使整个行业受益,因为这意味着英特尔垄断市场、抬高价格的时代宣告结束。

如果仅仅高挂欧盟旗帜还不足以表现AMD态度的话,那么旗帜旁边的注语就说明了一切。AMD在其张贴欧盟旗帜的页面上用醒目的字体写道:“欧盟委员会认为,英特尔公司违反了反垄断的法律,这家公司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然而,这还不是AMD趁此机会打击英特尔公司的全部。AMD公司还在其Break Free页面上公布了关于这桩案件的详细内容,并一一列举了英特尔公司的不当行为。在该网页上,互联网用户可以轻易找到“阅读欧盟委员会就英特尔公司判决所举行新闻发布会详情”以及“阅读欧盟委员会就英特尔公司判决相关问题的答复详情”等链接。

作为英特尔公司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长期以来,AMD都认为自身引领了双核处理器时代,该公司还认为,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其创新能力要高于英特尔公司。AMD公司宣称,如果AMD不存在,那么英特尔将不会面临任何的价格压力,而双核处理器至今也许还尚未问世。

回顾:从1990到2008:Intel与反垄断二十年简史 

    不仅仅是欧盟。Intel在微处理器市场上统治性的地位也让各国政府、反垄断机构从未放弃对其的关注,各家竞争对手也是不停地提起诉讼指控,现在先简要回顾一下Intel在这方面的遭遇:

  1990年

    12月29日:Cyrix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北区地方法庭提起反垄断诉讼,对象正是Intel。Cyrix称:“为了保护自己的微处理器垄断地位免受来自Cyrix的竞争,Intel进行了非法的、排斥性的市场营销活动。”

  1991年

    6月29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通知Intel说正在调查该公司的商业活动。

    8月20日:AMD在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对Intel提起反垄断诉讼,价值20亿美元,声称Intel“维护自己垄断地位的行为是非法的”。

    12月19日:美国地方法院法官James Ware驳回了AMD的部分诉讼请求,理由是诉状中列举的一些行为已经超过了四年的法定时效,AMD则表示无论如何都会继续控诉Intel。

  1992年

    5月28日:处理器制造商Chips and Technologies在加州北区地方法院起诉Intel违反了反垄断法。此前2月份Intel曾经起诉该公司侵犯其专利权。

  1993年

2月4日:作为双方专利纠纷和解的一部分,Chips and Technologies同意撤销反垄断起诉。

7月15日:FTC完成了对Intel商业活动的调查,表示没有发现支持反竞争行为控告的证据。

  1994年

    2月4日:作为双方专利纠纷和解的一部分,Cyrix撤销了1990年对Intel提起的诉讼。

  1995年

    1月11日:AMD和Intel宣布达成广泛的法律和解,结束了双方之间的多起法律纠纷,包括1991年AMD的反垄断诉讼。

  1997年

    8月27日:根据相关反垄断法,FTC要求Intel提供收购Chips and Technologies计划的更多资料。当时Chips and Technologies是一家大型显卡供应商。

    9月25日:FTC开始再次调查Intel的商业行为,但与Intel收购Chips and Technologies无关。

  1998年

    1月13日:FTC决定允许Intel收购Chips and Technologies,但同时宣布“会继续调查这笔收购交易的合法性”。

    4月23日:FTC做出决定,认为Intel和Digital Equipment在1997年10月达成的法律和解会违反美国反垄断法,包括后者将其半导体部门(含Alpha处理器)卖给Intel,因此FTC要求Digital Equipment也必须同时向AMD和三星提供其Alpha处理器。

    6月8日:FTC做出了针对Intel的反垄断裁决。FTC发现,在Digital Equipment、Intergraph、康柏电脑三家公司对Intel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自己微处理器专利权之后,Intel不再向他们提供自己产品的重要技术信息,并威胁不再卖给他们处理器。 
 
  1999年

3月17日:FTC接受了1998年Intel反垄断诉讼的和解方案,要求Intel向客户开放与知识产权纠纷相关的技术信息,但没有认定Intel的行为是非法的。

  2000年

    9月26日:FTC结束了对Intel商业行为的第二次调查,并决定就此收手。

  2004年

    4月8日:作为调查Intel商业行为行动的一部分,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JFTC)搜查了Intel日本分公司的办公室,以及其他几家日本电脑公司。

  2005年

    3月8日:JFTC判定Intel侵犯了日本反垄断法,伤害了竞争对手的利益。

    3月31日:Intel否认了JFTC的说法,但没有进一步抗争,并同意约束自己的一些商业行为。

    6月27日:AMD在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对Intel提起反垄断诉讼,详细陈述了Intel在美国、亚洲和欧洲的反竞争行为。

    6月30日:AMD在日本东京高级法院和东京地方法院起诉Intel,要求赔偿5000多万美元,以弥补对方在日本的反竞争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7月12日:欧盟委员会调查机构搜查了Intel和一些PC制造商的办公室。

  2006年

    2月9日: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TC)搜查了Intel在韩国的办公室。

    7月17日:AMD向德国联邦竞争法管理局起诉Intel,称Intel和该国零售商Media Markt的交易阻挠了AMD处理器电脑在数百家零售店的销售。

    9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反垄断官员宣布,将根据AMD在德国对Intel的起诉进行调查。

  2007年

    7月27日:欧盟委员会指控Intel违反反垄断法,称Intel向主要购买自己处理器的PC制造商提供折扣、向推迟或取消基于AMD处理器产品的PC制造商支付报酬、为了从AMD那里抢得务器制造商合同而低价销售处理器。

    9月12日:KFTC提出了对Intel的初步反垄断起诉,并继续调查Intel在韩国的商业行为。

  2008年

    1月10日:纽约州首席检察官发起了对Intel的反垄断调查,并向Intel发去传票,要求提供有关价格策略和“通过市场垄断地位排挤竞争对手行为”方面的信息。

    2月12日:欧盟委员会调查员搜查了Intel在德国慕尼黑的办公室,同时还搜查了零售商Media Markt和DSG International的办公室。

  ● 分析:英特尔为何总摆脱不了反垄断诉讼? 

    发展至今最让英特尔头痛的莫过于一系列如影随形的反垄断诉讼。除了在欧盟遭遇反垄断诉讼外,英特尔在日本、韩国、印度等国也早已遭受反垄断指控;在美国本土,英特尔也面临纽约州和特拉华州的反垄断调查。

违反反垄断法! 英特尔将被罚41亿美元

    从市场份额来看,英特尔的垄断地位显然是不容置疑的。据IDC的报告称,按2007年全年计算,英特尔处理器的市场占有率为85.73%,较2006年的75.6%增加了10.13%;AMD为14.27%,相比2006年的24.17%减少了近10%。当然,反垄断法关注的焦点是垄断行为而非一个竞争者是否处于垄断地位。如果一个竞争者通过市场竞争逐渐壮大成为某个市场的垄断者,不但不会受到反垄断法的制裁,反而突出了反垄断法的作用,即通过维护竞争机制促使竞争者做大做强。只有当竞争者实施了反垄断法所明确规定的垄断行为时,反垄断法才对其予以禁止和惩戒。因此,有关英特尔的一系列反垄断诉讼的焦点,集中于它是否有法律所禁止的垄断行为。

    垄断和创新的对立

    垄断和创新几乎就是对立的,垄断往往会扼杀创新,损害消费者利益。竞争是市场经济最美丽的旋律,给竞争以机会,用户才有充分选择的自由,也才能给创新以成长的空间。

    市场垄断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从短期来看对消费者有利,但市场垄断者通过低价方式将竞争对手全部淘汰出局,消费者就将失去其他选择。如此一来,市场垄断者的创新也失去动力,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效率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技术创新一般分为三种:基础性创新、根本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在过去的十年里,财大气粗的英特尔每年研发投入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几乎超过了该行业其他公司的总和,但其主要用于渐进性创新:提高主频,提升性能,改善量产工艺等。然而,英特尔在基础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创新成就了英特尔的辉煌,但是失去了基础性和根本性创新,谁来成就英特尔的未来?

    基础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缺乏,使得如今英特尔虽然拥有量产最大、营销最强、客户最多的微处理器产品,但近年来,英特尔的专利数量已经落后于AMD。尽管如此,英特尔仍以原有的“技术专利”为武器,为竞争对手设置重重障碍,甚至一次又一次碾碎创新者的崛起。一个典型的对象是Transmeta,其产品还没有全面上市,股价甚至超过AMD,但它也很快就被英特尔碾得几乎粉碎。因为,英特尔不但封死了其重要客户,而且还“慷慨”地准备了至少30项法律诉讼的连环拳,连Transmeta喘气的机会都不会多给。

    摩尔定律的魔咒

    40年前,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摩尔作出这样的推断,芯片中晶体管的数量可以说是按4、8、16的倍率递增的,而且每年大约翻一番。后来有人把摩尔定律更加具体化,做出每18个月性能提升一倍、价格下降一半的推论。

    英特尔就在这个定律的光环中特别地受人崇拜和尊敬。芯片制造者用摩尔定律升级,软件制造者也随之推波助澜,程序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芯片制造者和软件制造者可以构建利益共同体。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市场的产品和价格已经被垄断者操纵,企业和个人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跟进垄断者的市场策略。计算机的购买和升级的话语权掌握在垄断者手里。如果消费者买一套房子,房子的大小、家具的选择都应该由自己做主,但在IT行业往往不是这样:您的电脑空间运行的绝大部分程序也许是您不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升级”其实就是抢钱,这也是摩尔定律涉嫌操纵市场的真正涵义。

  ● 高额罚单原因之一:英特尔祸起销售回扣策略  

    美国英特尔公司作为全球最著名的生产销售电脑CPU的IT企业,占有该市场约八成天下,一直处于该市场的全球霸主地位,该公司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仅为AMD一家。英特尔公司生产的CPU价位合理,性能优良,针对各种型号个人电脑的不同需求,该公司都具有很稳定的供货能力,而且该公司还经常对各版本的CPU不断升级,因此,对于电脑制造商而言,在其生产销售的电脑中,选择搭载英特尔的CPU显得十分重要。尽管英特尔公司具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和优势,但是该公司依然高度重视市场营销策略。

树大为何招风? Intel总摆脱不了诉讼

    英特尔公司在全球各国进行CPU销售,作为其一贯的营销战略,英特尔公司把每家个人电脑制造商购买使用英特尔CPU占该制造商CPU购买总数的比例定义为MSS指数,提高各个电脑制造商的MSS指数是英特尔公司的基本营销目标。该公司在世界各国销售CPU的价格分为通常价格和特别价格两种。在使用特别价格销售的时候,该公司一般会用通常价格与买方结算,但是收款之后经过一段时间,该公司会按照特别价格与通常价格之间的差额再乘以销售数量后,向该买主提供销售回扣。

    此外,英特尔公司为促进其CPU销售,还设立了“市场发展基金”(MDF),也经常以基金的名义向客户提供资金。

    以日本为例,在日本,销售电脑CPU的厂商主要是日本英特尔、日本AMD和日本Transmeta三家公司。该三家公司销售的CPU几乎占日本国内CPU销售总数的100%,其中尤其以日本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为最。但是从2002年开始,日本AMD由于其生产的CPU质优价廉,市场份额迅速提升,仅仅两年时间,该公司的市场分额就从2002年的17%提高到2004年的22%。对此,日本英特尔开始担心其市场地位,于是加强了营销攻势,开始实施今天臭名昭著的销售回扣计划。此外,从2000年以来,由于日本国内电脑市场低迷,进口电脑的大量涌入,电脑制造商之间竞争进一步激化,各公司都希望以比较优惠的价格采购CPU,从英特尔公司获得销售回扣与MDF基金也就成了他们的自然期待。

    从2002年5月开始,日本英特尔与日本最大的五家电脑生产企业NEC、东芝、日立、索尼、富士通就CPU的销售,分别达成包含如下核心条款的的协议:

    “如果买方能够达成如下条件之一的,英特尔公司将向其支付销售折扣或者市场发展基金(MDF):1、该公司采用英特尔CPU的比例(即所谓的MSS指数)达到100%,不使用其他的公司的CPU产品;或者2、该公司采用英特尔CPU的比例(即所谓的MSS指数)达到90%,其他公司生产的CPU产品控制在10%以下;或者3、生产数量较多的电脑品种全部使用英特尔CPU,不使用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

     由于英特尔公司与这五家公司签订了此种销售回扣条款,仅仅一年时间,英特尔CPU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了13个百分点,其日本市场份额飚升到近90%,而其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却从2002年的约24%,猛跌至2003年的11%。

  ● 高额罚单原因之二:英特尔向OEM付费,推迟或取消推出AMD芯片

  Intel向OEM厂商提供报销的作法的确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当电脑广告上出现Intel的标识和大家熟悉的Intel inside时,Intel都会为此报销,从这点来看似乎合情合理。那么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欧盟认为Intel向OEM付费,推迟或取消推出AMD芯片产品型号。

    AMD多年来一直在敦促美国和欧美监管机构对英特尔进行制裁,它声称英特尔的行为损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欧盟已经对英特尔给予那些不使用AMD芯片的电脑厂商折扣优惠以及低于成本价销售芯片的行为提出了指控。 欧盟还表示,英特尔还因德国某零售商将AMD芯片撤下货架的行为而向后者支付了一定费用。

    早在过去,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已宣布英特尔公司违反了日本反垄断法,并认定英特尔K.K.公司曾向5家日本PC厂商(NEC、富士通、东芝、索尼和日立)提供巨额资金,要求他们拒绝购买AMD处理器。而且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在认定之后有两项处理结果,其一是要求英特尔中止所有行为,并表示将长期监控英特尔在当地的运营;其二,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员工和合作伙伴,保证以后不再有类似的行为。 

之前欧盟委员会发出一封指控信,提出三项具体指控:英特尔在向欧洲PC代理商推销安装了自己芯片的电脑时提供了折扣,曾贿赂一家PC生产商,让其推迟销售采用AMD芯片的某型号电脑产品,同时为促使该生产商销售安装英特尔芯片的电脑,又支付了一笔费用。欧盟委员会认为,英特尔为压制竞争对手,采取了一些不法手段干扰批发及零售渠道。该机构在声明中称,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他们认为(英特尔)的所有行为之间都相互关联,都是其所制定的一个排挤AMD或限制AMD进入市场的全面反竞争战略的一部分。

树大为何招风? Intel总摆脱不了诉讼

Intel在这次裁决中表态提到了欧盟反垄断委员会不了解行业与不了解半导体技术的问题。的确,如果欧盟反垄断委员会与其他技术相关协会有所沟通,也许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从能源环保角度来讲欧盟的规则是最为严格的也是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的。而如果欧盟有意识将电脑产品、CPU产品也用碳排放的标准,像汽车尾气排放一样要求的话,也许AMD的CPU一个都不用在欧盟销售。

    正如大家看到的,AMD虽然在CPU架构上绝对不落后于Intel,但在生产工艺上却大大落户与业界平均水平。大家也许熟悉2009年以来AMD双核变四核的故事,这个双核甚至还设计到了一年前K10 Barcelona架构的产品。也就是说,AMD产品上市一年以后仍无法达到很好的良率,这种良率控制水平实在是非常之差。而无论从我们的测试还是业界所有第三方测试来看,AMD CPU功耗大幅高过Intel产品,如果欧盟真的全面实施碳排放税的话,相信这样的产品是无法生存的。相反欧盟对Intel的裁决主要停留在营销模式上,但Intel能够得以垄断的根本在于技术上的垄断。我们不知道,在Intel掌握的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上,这是否应该称之为专利更加合适?但实际情况是,一个晶圆工厂20亿美元的投入,每年近百亿的折旧费用,每年上百亿的研发费用打造出的半导体巨人(促销产品 主营产品),如果还不能垄断,那半导体也到底还有没有未来?从目前情况看,在半导体制造方面,世界上已经无人能与Intel抗衡,而持之以恒的投入已经让Intel遥遥领先,也让半导体业门槛非常高,风险也极大。
在这个世界,不可能找出第二个Intel,这不是Intel的商业模式和不正当竞争决定的,这是半导体行业40多年来发展到现阶段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对于“垄断”判断中,最为重要的是该行为是否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从此次“Intel案”来看消费者对判罚十分冷淡。事实说明,并没有那么多人需要购买AMD产品尤其是OEM产品,Intel的“回扣”也好“报销”也罢,如果不是排他协议,又没有损伤到消费者利益,那么Intel的上诉很可能有效。

    欧盟对Intel的巨额罚单的理由似乎是Intel公开的秘密,而这些“秘密”为什么能够在过去的近10年里成为“公开的秘密”?相信这不是欧盟的“垄断裁决”可以说明白的。从欧盟提出的两点来看,AMD的问题其实更多出在自己身上,而不能埋怨Intel;而Intel的先进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不得不垄断的地位,这是目前半导体也的现状。

  以下为欧德宁声明全文:

  “英特尔强烈反对这一决定。我们相信这一决定是错误的,它无视微处理器市场中竞争异常激烈的实际情况——表现为技术持续创新,产品性能不断提升而价格不断下降。毫无疑问,消费者的利益并未曾受到任何损害。英特尔将提起诉讼。”

  “我们坚信,英特尔的做法并未违反欧洲法律。在一个只有两家主要供应商的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其结果自然是此消彼长。欧盟委员会竞争总署(The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Competition)忽视了、或拒绝取得与这一裁决结论相反的重要证据。我们相信这些证据足以表明:一家公司运营良好,市场就会回报他们;反之,当他们表现不佳,市场也会相应地做出反应。”

  “英特尔从未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相反,我们持续投资于创新、制造和领先技术的研发。其必然结果是,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微处理器批量制造商,英特尔可以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通过提供更优惠的价格来进行竞争,从而带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效率的提升。”

  “尽管我们持强烈反对意见,在后面的诉讼过程中,我们仍将与欧盟委员会保持合作,以确保我们遵守其决定。最后,毫无疑问,英特尔将继续投资于新产品和新技术,为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提供产业内性能较好、价格更低的处理器。”

<

  ● 分析:中国为什么没有起诉英特尔垄断

   目前,预计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实际收入达到25-30亿美元,但是由于各种手段,真正体现在税收和帐面上的收入远远低于此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业界资深人士认为,因为有着比美国市场更强大的垄断地位,和更强操控力的大胆行为,每年英特尔在中国市场让消费者额外付出的垄断代价十分高昂。如果能够通过正常的政策引导、舆论监督和法律制约,真正激活市场的竞争,那么每年中国消费者至少可以少付出5亿美元左右的“不合理代价”。

   那么为什么没在中国起诉英特尔?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在反垄断方面的法律不完备,因而难获支持。至少在5年前,我们在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消息,中国《反垄断法》正在起草中,出台有望。5年过去了,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很多变化,但是有一点没有变,我们现在仍然没有自己的《反垄断法》。当然了,聊以自慰的是,最近有消息说,全国人大可能于今年10月对《反垄断法》草案进行首次审议。消息并称,《反垄断法》的立法工作历经10年争执之后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反垄断法》之难产,说明的不是我们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垄断现象罕见或者压根儿就没有。事实上,各界人士及至普通消费者对《反垄断法》的殷殷期盼,恰好表明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垄断现象的层出不穷。2004年末,国家工商总局联合有关部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摸底调查后,发布了《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动表现及对策》,根据这个报告的数据和标准衡量,众多行业中均存在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一时间舆论讨伐跨国公司垄断的杀声震天,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柯达等都成为讨伐对象。然而,此事也还是终于销声匿迹了。为何?我们没有一部可供依赖的《反垄断法》,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反垄断的板子当然不能只打到跨国公司的屁股上。实际上,中国企业垄断行为的存在可能是导致《反垄断法》这把利剑迟迟不能出鞘的最大阻力,也可能是我们面对跨国公司存在的垄断行为无可奈何的最大缘由—中国企业的垄断问题解决不了,咋好意思整治人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跨国公司?我这里不好意思没头没脑地把垄断的帽子扣到咱们中国的哪个行业或者哪个企业的头上。但是,中国消费者协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辨别垄断的办法。我们可以仔细想想,近两年来,被中消协指斥为霸王条款的东西,是不是大多都来自存在垄断嫌疑的行业或企业?这些条款敢于称王称霸,不就是因为背后有垄断做靠山?

  对于AMD和英特尔之间的官司,业界有一些不甚乐观的评论,更有人直截了当地表示,这样的官司估计要打很长时间,AMD即便赢了官司也可能输了生意。想想微软,这些年来多少次被诉垄断甚至面临分拆的风险,可微软不还是原来的哪个微软么?微软的前车之鉴、AMD令人难以乐观的诉讼前景、中国《反垄断法》的难产,说明的只有一件事情,对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垄断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反垄断也着实是一个难题。

<

  ● 反垄断背后:避免垄断嫌疑,Intel放弃Atom捆绑

    之前英特尔Atom和Nvidia Ion平台之间的绯闻可谓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在这个精彩的故事里,首先是有消息曝出Nvidia携手众PC厂商欲逼宫英特尔,以将自己的移动GPU挤入目前大红大紫的Atom平台。紧接下来Nvidia强势推出“半个巴掌大”的Ion离子平台,Ion平台可以令上网本和上网机拥有远超目前的图形性能,小小的上网本也可以轻松硬解高清,而且玩最新的3D游戏也基本可以达到流畅的帧频。正当人们以为Nvidia的霸王硬上弓策略即将奏效的时候,事情又开始峰回路转,有消息再曝出英特尔并未恩准Nvidia进入Atom领域,也没有计划在Atom问题上与Nvidia合作,英特尔铁了心吃独食的态度一览无遗。

    然而正当我们都以为Nvidia的霸王硬上已经面临铩羽而归的命运的时候,Ion离子平台的前途再次柳暗花明出现了新的转折。据最新消息透露,英特尔否认拒绝Nvidia的移动GPU进入Atom平台,而且也并未打压Nvidia。英特尔此番表态可能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为这个蓝色巨人在处理器领域已经拥有绝对的霸主地位,如果堂而皇之捆绑销售Atom处理器和相应芯片组的话,很可能会引起反托拉斯部门的关注。


    事实上由于在处理器领域的特殊地位,英特尔早就已经多次被反托拉斯官司缠身了。英特尔如果真的强制下游厂商捆绑购买Atom和相应芯片组的话,这种行为与微软曾经强制OEM厂商为每一台PC(不管有没有预装Windows操作系统)支付Windows版权的做法相当相似。像英特尔或者微软这样的巨头如果采用这种策略控制下游厂商的话,最直接的后果就是PC厂商不敢采用竞争性产品。

    也许正是由于种种更深层面的担忧,英特尔发言人最终表示在Atom处理器上该公司并未进行任何排外捆绑销售。英特尔发言人Bill Calder在一份发给InternetNews网站的电子邮件里表示,“我们并没有阻止PC厂商采用Ion离子平台,而且客户可以自己选择单独购买Atom或者同时购买捆绑芯片组。”这番回应听起来蛮像回事儿,不过事实究竟如何呢?也许未来的上网本和上网机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 反垄断背后:Intel反客为主起诉AMD,转移欧盟视线

    互为竞争对手的英特尔没等被告结束,之前又和AMD开始新的一轮法律诉讼,新的问题主要围绕AMD创立Global Foundries,英特尔指责AMD在二月份成立的合资公司Global foundries违反了双方2001年签订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抢先收藏!Intel/AMD全系CPU LOGO图秀

    英特尔总法律顾问布鲁斯赛威尔(Bruce Sewell)称,AMD不应在没有征得英特尔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将使用英特尔专利技术的权利扩散给第三方,他补充称,英特尔希望通过调解进行解决,但是也强调公司有义务保护好股东斥资1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

    英特尔在一份声明中指出,Global foundries不是AMD的子公司,因此不在双方2001年签订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范围内。英特尔警告称,如果AMD不停止违反协议的行为,英特尔将在60天内终止AMD使用其专利权。

    最新消息,AMD亚太区总经理本杰明·威廉斯表示,尽管英特尔威胁将很快中止与AMD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但AMD称对此“并不担心”。将英特尔的行为称作是“媒体秀”,这一问题已经“渐渐平息下来”,“我们并不担心这一问题。” 并提出“许可是双向的,”如果终止协议也会影响英特尔的Nehalem架构和集成内存控制器,“英特尔没有提到的是,这是一项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而非单方向的专利许可协议。”就AMD声称,英特尔此举不过是在转移公众对欧盟反垄断案的注意力。

  总结:

   无论判罚是否成功,AMD都会是获益者,然而我们应该想一想反思垄断产生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垄断者制定并掌握着游戏规则。如果挑战者的产品或技术不能独树一帜,只能在别人制定的规则下活动,其获得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当年AMD对Intel构成挑战,令对方措手不及,靠的就是优于英特尔的微处理器与双核(即两个CPU)与64位技术。但Intel反应过来之后,推出了更优秀的新产品,就立即收复失地了。

    无论这场争论结果如何,抑或英特尔的新产品成功与否,AMD都不会是赢家。要想在这场对阵中争取主动,AMD与其只趁Intel“睡狮未醒”的时候觅食,不如把攻击对手的精力更多地用在自身产品价值的突破上,在竞争中制造对方的产品缺陷而不是其他细枝末节,才有机会改变游戏规则,即使在狮子清醒之时也能反戈一击,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