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知识百科:不为人知的中国民乐器
分享
落击体鸣乐器:乐杵、竹捣筒、竹筒、瑶族竹筒、阿嘎等。其中竹筒,是哈尼族落击体鸣乐器,。它由生活器具演变而来,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阿嘎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
竹筒
◎ 竹筒特征:
竹筒多选用较长而粗大的凤尾竹筒制成,筒长100厘米~120厘米、筒径7厘米~9厘米,上端敞口并修削成 45度角斜面,中间打通竹节,下端筒底保留竹节。竹筒无固定音高,哈尼族一般多选用十二个音高不同、但发音洪亮的竹筒为歌舞伴奏。
◎ 历史故事
在墨江、江城、澜沧、孟连、景洪和勐海等地流行的《竹筒舞》,是深受哈尼族人民喜爱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在村寨的院坝中心,演奏者们一边歌唱,一边手持竹筒将筒底向地面上专设的木板冲击,使之发出有节奏的“咚咚”音响,人们围成圆圈,随着竹筒的节奏翩翩起舞,并按逆时针方向徐缓前进。除老人和儿童外,哈尼人都竞相参加,尤以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最为活跃。每逢一年一度的春节,哈尼族人民通宵达旦地欢乐、庆祝,《竹筒舞》要跳三天三夜,老年人也凑在一旁,一边饮酒一边唱起叙事歌,兴尽方散。 哈尼族《竹筒舞》的伴奏乐器,除竹筒外,还有铓、镲等。
3人已赞